一种产品孔内废料自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061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产品孔内废料自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生产过程必须使用手工排除孔内废料效率、产能比较低,而且人工排除孔内废料品质无法得到保证,原有制程因冲切为孔内全断,所以孔边四周有挤压造成压痕,对产品损害较大,而且手工排除孔内废料,无法边走料边排除外框废料,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孔内废料自排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孔内废料自排废装置,包括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所述一轴上套设有透明离型膜,且透明离型膜与传送带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透明离型膜通过传送带依次贯穿第一压膜装置、第二压膜装置、冲切装置和第三压膜装置的进料端,且所述透明离型膜末端套接于三轴,所述二轴套设有双面胶,所述双面胶贯穿第二压膜装置的进料口,且所述双面胶的下端与透明离型膜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四轴上套设有PET弱粘膜,所述PET弱粘膜贯穿冲切装置的进料口,所述PET弱粘膜的上端与透明离型膜的下表面连接,PET弱粘膜从冲切装置的出料口输出并且套接于五轴,且所述冲切装置中设有圆刀,且所述圆刀设置于透明离型膜上端。

优选的,所述圆刀冲切行程为半断至四轴上的PET弱粘膜表面。

优选的,所述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均固定连接于机座且同步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圆刀下方增加PET弱粘膜排除成型后孔内废料,且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均固定连接于机座且同步运动,使整体装置可以边走料边排除外框废料;此生产过程中冲切行程为半断至四轴的PET弱粘膜表面,所以产品在成型后孔四周不会产生压痕从而造成产品不良;排废过程无需经手工操作,此可避免手工作业产生不良,将制程效率提升2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轴、2二轴、3三轴、4四轴、5五轴、6传送带、7圆刀、8第一压膜装置、9第二压膜装置、10冲切装置、11第三压模装置、12透明离型膜、13双面胶、14PET弱粘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孔内废料自排废装置,包括一轴1、二轴2、三轴3、四轴4和五轴5,一轴1上套设有透明离型膜12,且透明离型膜12与传送带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透明离型膜12通过传送带6依次贯穿第一压膜装置8、第二压膜装置9、冲切装置10和第三压膜装置11的进料端,且透明离型膜12末端套接于三轴3,二轴2套设有双面胶13,双面胶13贯穿第二压膜装置9的进料口,且双面胶13的下端与透明离型膜12的上表面连接。

四轴4上套设有PET弱粘膜14,排废过程无需经手工操作,此可避免手工作业产生不良,将制程效率提升200%,PET弱粘膜14贯穿冲切装置10的进料口,PET弱粘膜14的上端与透明离型膜12的下表面连接,PET弱粘膜14从冲切装置10的出料口输出并且套接于五轴5,且冲切装置中设有圆刀7,此生产过程中冲切行程为半断至四轴4的PET弱粘膜14表面,所以产品在成型后孔四周不会产生压痕从而造成产品不良,且圆刀7设置于透明离型膜12上端,圆刀7下方增加PET弱粘膜14排除成型后孔内废料,且一轴1、二轴2、三轴3、四轴4和五轴5均固定连接于机座且同步运动,使整体装置可以边走料边排除外框废料。

工作原理:一轴1将透明离型膜12通过传送带6输送至工作系统中,通过第一压膜装置8的挤压然后进入第二压膜装置9,然后二轴2将双面胶13粘贴到透明离型膜12的上表面,一起进入到冲切装置10,通过冲切装置10中设有的圆刀7进行冲切,然后在冲切过程中,四轴4将PET弱粘膜14粘贴到透明离型膜12的下表面,从而将冲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直接粘走,通过五轴5回收带有孔内废料的PET弱粘膜14,然后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三压膜装置11挤压,再通过三轴3输出成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