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51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铺管船铺设管道的S-LAY(S型)固定式托管架装置的起升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



背景技术:

托管架是S型铺管船的核心装备之一,其中,固定式托管架曲率半径易于调整,目前应用最为广泛。S-LAY型铺管船的铺管线设于船中或一舷侧,在船体尾部设置一重型起重机,用于托管架及海上模块的安装。目前,国内研究铺管船技术起步较晚,托管架的设计和托管架的起升装置的设计全部依赖国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包括:两托管架起升绞车,一桅柱式起重机,两导向滑轮,两起升滑轮组,其中: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固定在铺管作业线顶棚的上部;所述桅柱式起重机固定在艉部;所述桅柱式起重机的下部为一底座筒体,所述底座筒体的靠艉部外的一侧安装有一A字架;两所述导向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筒体的上部的两侧;两所述起升滑轮组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A字架的臂头的顶部两侧,两所述起升滑轮组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需要起升的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的中部的两侧;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的钢丝绳分别依次穿过两所述导向滑轮和两所述起升滑轮组并分别固定在所述A字架的臂头的顶部两侧,操作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放出或回收所述钢丝绳,通过两所述导向滑轮和两所述起升滑轮组的转向作用,调整所述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相对于船体的角度。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所述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的第一节托管架与所述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的第二节托管架连接处的端部设置有一吊点,两所述起升滑轮组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插销与所述吊点可转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每一所述起升滑轮组包括:一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一侧与所述A字架的臂头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下侧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托管架的相同一侧固定连接;八滑轮,四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上支架的下侧,另四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下支架的上侧。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所述上支架为“匚”字型。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所述下支架为“囗”字型。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的额定拉力为60t。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的第一层至第五层的绳速不小于12m/min。

上述的一种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其中,两所述托管架起升绞车的总容绳量为700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托管架装置为国内首创设计、制造和实用。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大,使用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并且适应较恶劣的海况作业。

(2)铺管船甲板空间非常紧张,托管架起升绞车外形尺寸较大,将托管架起升绞车布置于铺管作业线顶棚的上部,有效地节省了铺管船的甲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管架起升系统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管架起升钢丝绳缠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字架臂架头部滑轮组布置图。

附图中:1a、托管架起升绞车;1b、托管架起升绞车;11a、钢丝绳;11b、钢丝绳;2、桅柱式起重机;21、底座筒体;3、A字架;41、导向滑轮;42、导向滑轮;51、起升滑轮组;511、上支架;512、下支架;52、起升滑轮组;521、上支架;522、下支架;6、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1、第二节托管架;62、第一节托管架;63、吊点;71、连接杆;7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管架起升系统布置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包括: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分别固定在铺管作业线顶棚的上部,每台绞车自重约20吨,因此,铺管棚的顶部结构需要特别地予以考虑。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还包括有桅柱式起重机2,桅柱式起重机2固定在艉部,桅柱式起重机2的下部为底座筒体21,底座筒体21的靠艉部外的一侧安装有A字架3。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还包括有导向滑轮41和导向滑轮42,导向滑轮41和导向滑轮42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筒体21的上部的两侧,导向滑轮41和42起到了对钢丝绳11a和钢丝绳11b的导向作用,避免了钢丝绳11a和钢丝绳11b与桅柱式起重机2之间的干涉。

再有,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与桅柱式起重机配合的新型托管架起升结构还包括有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A字架3的臂头的顶部两侧,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需要起升的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的中部的两侧。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管架起升钢丝绳缠绕示意图,请参见图2所示。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的钢丝绳11a和钢丝绳11b首先分别通过导向滑轮41和导向滑轮42,然后分别通过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最后分别固定在A字架3的臂头的顶部两侧。操作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放出或回收钢丝绳11a和钢丝绳11b,通过导向滑轮41和导向滑轮42与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的转向作用,调整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相对于船体的角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字架臂架头部滑轮组布置图,请参见图2、图3所示。

更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起升滑轮组51包括上支架511、下支架512,和四个滑轮,上支架511的上侧与A字架3的臂头的顶部的一侧铰接,下支架512的下侧通过连接杆71与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的中部的一侧铰接,四个滑轮安装在上支架511的下侧;起升滑轮组52包括上支架521、下支架522,和四个滑轮,上支架521的上侧与A字架3的臂头的顶部的另一侧铰接,下支架512的下侧通过连接杆72与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的中部的另一侧铰接,另有四个滑轮安装在下支架512的上侧。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上支架511和上支架521为“匚”字型,下支架512和下支架422为“囗”字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S-LAY固定式托管架装置6的第一节托管架62与第二节托管架61连接处的端部设置有一吊点63,起升滑轮组51和起升滑轮组52的下侧分别通过插销(图中为示出)与吊点63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的额定拉力为60t,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的第一层至第五层的绳速不小于12m/min。托管架起升绞车的额定拉力计算,载荷计算要考虑托管架的重力和浮力、托管架的运动惯性力、铺管载荷、水动力载荷、以及托管架的变形导致的附加载荷,设定计算边界条件,最后计算出钢丝绳的载荷。上述额定拉力和绳速是考虑上述因素后,通过钢丝绳滑轮效率计算得出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托管架起升绞车1a和托管架起升绞车1b的总容绳量为70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