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730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轮胎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领域,特别是轮胎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轮胎式起重机 mobile crane,利用轮胎式底盘行走的动臂旋转起重机。 轮胎式起重机是把起重机构安装在加重型轮胎和轮轴组成的特制底盘上的一种全回转式起重机,其上部构造与履带式起重机基本相同,为了保证安装作业时机身的稳定性,起重机设有四个可伸缩的支腿。在平坦地面上可不用支腿进行小起重量吊装及吊物低速行驶。它由上车和下车两部分组成。上车为起重作业部分,设有动臂、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平衡重和转台等;下车为支承和行走部分。上、下车之间用回转支承连接。吊重时一般需放下支腿,增大支承面,并将机身调平,以保证起重机的稳定。

传统的起重机采用卷扬机提升重物,这时需要较大的输出功率,而起重机中下放重物过程中,卷扬机输出功率较小。

现有的起重机起落重物的功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轮胎式起重机具有较小的功耗。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动臂和卷扬机,所述轮胎式起重机还包括储能重物、储能钢丝绳、支撑杆、储能绕线筒;所述储能绕线筒可由所述卷扬机的转动轴带动旋转,所述储能绕线筒和所述卷扬机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支撑杆自所述转台背向所述动臂延伸,所述支撑杆与所转台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背向所述转台的端部铰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具有容纳所述储能钢丝绳的线槽,所述储能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绕线筒和所述储能重物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式起重机设置了可由所述卷扬机的转动轴带动旋转的储能绕线筒,在起重机下放重物时卷扬机可以通过储能绕线筒提升储能重物,进而中起重机提升重物时,使储能重物下降减小卷扬机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式起重机的结构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储能绕线筒、卷扬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式起重机的结构图。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轮胎式起重机,包括转台12、动臂11和卷扬机121,储能重物23、储能钢丝绳、支撑杆22、储能绕线筒21;储能绕线筒21可由卷扬机121的转动轴带动旋转,所述储能绕线筒21和所述卷扬机121的转动轴线平行,支撑杆22自所述转台12背向所述动臂11延伸,所述支撑杆22与所转台12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22背向所述转台12的端部铰接有定滑轮220,所述定滑轮220具有容纳所述储能钢丝绳的线槽,所述储能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绕线筒23和所述储能重物21连接固定。

图2所示为图1的储能绕线筒、卷扬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优选的卷扬机121和储能绕线筒21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卷扬机121由驱动机构1210驱动,驱动机构1210为减速电机或液压马达,储能绕线筒21与卷扬机121之间,设有离合器211和变速箱212,储能绕线筒21还连接有储能驱动机构124。动臂11和支撑杆22的中线位于同一平面。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储能绕线筒转轴和由卷扬机的转轴可以连接固定,储能绕线筒转轴和由卷扬机的转轴可以套设齿轮相互捏合,储能绕线筒转轴和由卷扬机的转轴还有通过皮带传动。

离合器211用于控制储能绕线筒21的转轴与卷扬机121转轴分离或咬合。

变速箱212用于调整储能绕线筒21的转轴与卷扬机121转轴的转速比。

储能驱动机构124用于在储能绕线筒21的转轴与卷扬机121转轴分离时,调节储能重物的位置,储能钢丝绳与储能重物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储能绕线筒的转轴还连接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用于锁定储能重物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为电磁式离合器、磁粉式离合器、气压式离合器、液压式离合器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转台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扬机由液压马达或电机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截面为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连接有防止所述储能钢丝绳从所述线槽滑出的防跳绳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式起重机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式起重机设置了可由所述卷扬机的转动轴带动旋转的储能绕线筒,在起重机下放重物时卷扬机可以通过储能绕线筒提升储能重物,进而中起重机提升重物时,使储能重物下降减小卷扬机的输出功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