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63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阀是一种直角回转结构,由V型阀体、气动执行机构、定位器及其他附件组成;有一个近似等百比的固有流量特性;采用双轴承结构,启动扭矩小,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感应速度;气动活塞执行机构采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源,通过活塞的运动带动曲臂进行90度回转,达到使阀门自动启闭。它的组成部分为:调节螺栓、执行机构箱体、曲臂、气缸体、气缸轴、活塞、连杆、万向轴。气动阀的工作原理:气动调节阀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构是调节阀的推力部件,它按控制信号压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推力,推动调节机构动作。阀体是气动调节阀的调节部件,它直接与调节介质接触,调节该流体的流量超强的剪切能力,通常高压气源开关采用手动截止阀,初始打开要求慢慢开启,以防止高压气源对下游冲击。

目前用于管道的传送装置中,通常采用气动阀来调节高度但是往往由于工厂气压无法稳定在一个恒定不变的值,导致传送装置的上层传送装置推力变化,尤其在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向下传输与管道的第一个接触点,由于牛顿定律,有重力和传送方向的推力共同作用在管道上,非常容易压伤管道。从而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向下传输与管道的第一个接触点,由于牛顿定律,有重力和传送方向的推力共同作用在管道上,非常容易压伤管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解决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向下传输与管道的第一个接触点,由于牛顿定律,有重力和传送方向的推力共同作用在管道上,非常容易压伤管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包括上下平行的两组矩形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的两端各有一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通过支撑架连接,所述上层传送装置通过两端的连接件和阀杆连接,阀杆通过气动阀连接支撑板,所述下层传送装置通过两端的焊接件和支撑板连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牵引机轨道,牵引机轨道内连接冷风机,牵引机轨道外连接传送带,所述牵引机轨道包括两个端头和上下两个平行正对的端面,所述端头的剖面为顶角是圆角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端面垂直,且底角为R,45°<R<60°。目前用于管道的传送装置中,通常采用气动阀来调节高度但是往往由于工厂气压无法稳定在一个恒定不变的值,导致传送装置的上层传送装置推力变化,尤其在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向下传输与管道的第一个接触点,由于牛顿定律,有重力和传送方向的推力共同作用在管道上,非常容易压伤管道。从而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做了很大的改进,传统的牵引机轨道是个宽为圆弧的长条形,圆弧两端点之间的连线和牵引机轨道的上下两个平行正对的端面垂直形成90°的夹角,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在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向下传输与管道的第一个接触点有两个力作用在管道接触点上,由于垂直90°,这个重力是非常大了,很容易压伤管道,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层传送装置两侧均靠气动阀调节高度,但是工厂气压难免不稳定,或其中一个气动阀出现故障时,所在端的传送装置向下倾斜,接触面非常大,压坏面积很大,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传送装置包括牵引机轨道,牵引机轨道内连接冷风机,牵引机轨道外连接传送带,所述牵引机轨道包括两个端头和上下两个平行正对的端面,所述端头的剖面为顶角是圆角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端面垂直,且底角为R,45°<R<60°增加冷风机是为了冷却驱动轮,减少传送装置出现的故障,也保护了管道的安全。而且改变了牵引机轨道的形状,进一步用几何图形这个形状为:所述牵引机轨道的剖面,是由两段相同的弧形和六条线段连接而成;六条线段由两条相同且平行正对的长线段和四条相同的短线段组成;其中一条长线段的一端连接第一条短线段的一端,连接处构成的夹角为r,135°<r<150°,所述第一条短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其中一条弧形的一端,两条弧形弦的延长线和两条长线段延长线垂直相交,弧形弦长小于两条长线段间距,弧形另一端连接第二条短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条短线段的一端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条长线段,连接处构成的夹角为r,所述另外一段弧形和另外两条短线段与所述第一段弧形和两条短线段以两条长线段中点的连接线为对称轴对称。因为135°<r<150°,所以由图形可知,上层传送装置和管道的接触点所在夹角为30°-45°,在这一点的重力和向前传送的推力相比,就小了很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解决了由于重力将管道压伤的问题。经试验证明,接触点所在夹角为30°-45°,这样的一个范围最佳,能对管道起到最合理的,具体需要多少角度是可以根据传送带的长度调节。。

所述传送带包括软木块和带面,软木块连接带面。本实用新型讲的是关于塑料管道的传送,这里进一步的将传送带改进,表面用软木块和管道面接触,是为了保护管道表面,并且软木块之间有缝隙,是就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合理的设计。

所述软木块为N个,N为自然偶数,带面上均匀分布两行软木块,这样传送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上层传送装置和管道的接触点所在夹角为30°-45°,在这一点的重力和向前传送的推力相比,就小了很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解决了由于重力将管道压伤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本实用新型讲的是关于塑料管道的传送,这里进一步的将传送带改进,表面用软木块和管道面接触,是为了保护管道表面,并且软木块之间有缝隙,是就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合理的设计;

3、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防止管道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增加冷风机是为了冷却驱动轮,减少传送装置出现的故障,也保护了管道的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接件,2-传送带,3-牵引机轨道,4-接触点,5-冷风机,6-支撑板,7- 气动阀,8-阀杆,9-管道,10-焊接件,11-支撑架,12-软木块,13-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防止管道9损伤的牵引机斜坡轨道装置,包括上下平行的两组矩形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的两端各有一块支撑板6、两块支撑板6通过支撑架11连接,所述上层传送装置通过两端的连接件 1和阀杆8连接,阀杆8通过气动阀7连接支撑板6,所述下层传送装置通过两端的焊接件10和支撑板6连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牵引机轨道3,牵引机轨道内连接冷风机5,牵引机轨道外连接传送带2,所述牵引机轨道3包括两个端头和上下两个平行正对的端面,所述端头的剖面为顶角是圆角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端面垂直,且底角为45°。目前用于管道9的传送装置中,通常采用气动阀7来调节高度但是往往由于工厂气压无法稳定在一个恒定不变的值,导致传送装置的上层传送装置推力变化,尤其在上层传送装置的传送带2向下传输与管道9的第一个接触点4,由于牛顿定律,有重力和传送方向的推力共同作用在管道9上,非常容易压伤管道9。从而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做了很大的改进,改变了牵引机轨道3的形状,上层传送装置和管道9的接触点4所在夹角为45°,在这一点的重力和向前传送的推力相比,就小了很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解决了由于重力将管道9 压伤的问题。经试验证明,接触点4所在夹角为45°。所述传送带2包括软木块12和带面13,所述软木块12为20个,带面13上均匀分布两行软木块12。工作时:由于气压不稳,传送装置小幅度倾斜,到时传送带2推力不均匀,由于斜坡的缓冲,到达接触点4的重力远小于推力,管道9无损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