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纸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15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入纸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纸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扫描仪、票据发放机等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通常都设置有入纸机构,用于向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提供待处理的打印纸、原稿或票据等薄片类介质(以下简称介质)。为了便于维护和排除卡纸,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输送通道通常设置为可开放式结构。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入纸机构,包括固定框架1’、活动框架2’和输送辊组件3’,其中,活动框架2’与固定框架1’枢接,活动框架2’能够转动,从而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或者闭合;其中,当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两者之间形成介质输送通道。输送辊组件3’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的第一输送辊31’和设置在活动框架2’上的第二输送辊32’,在第二输送辊32’的芯轴上还套接有输送辊齿轮33’。当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输送辊齿轮33’与电机齿轮4’啮合,当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敞开时,输送辊齿轮33’与电机齿轮4’分离。

这种入纸机构的问题在于,在将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的过程中,输送辊齿轮33’与电机齿轮4’有可能发生顶齿,齿轮受到撞击有可能受力损坏,导致传动连接失效,因此,相关技术提供的入纸机构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纸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纸机构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纸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和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传动齿轮;第一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一输送辊,其中,第一活动框架通过第一转轴与固定框架枢接,且能够相对固定框架打开或闭合,当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闭合时,第一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送通道;第一输送辊由第一活动框架支撑,第一输送辊包括芯轴以及设置在芯轴上的输送辊齿轮,传动齿轮与输送辊齿轮啮合;

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件;当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件与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抵接,以防止输送辊齿轮与传动齿轮脱离。

进一步地,限位件设置在固定组件上,限位件能够与第一活动组件抵接。

进一步地,限位件为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限位槽,芯轴与限位槽插接;当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打开设定角度时,芯轴与限位槽的一端抵接,以使输送辊齿轮的齿顶始终位于传动齿轮的齿顶和齿根之间。

进一步地,限位槽为圆弧形槽,圆弧形槽以第一转轴为圆心。

进一步地,限位槽设置为当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由闭合到打开设定角度时,输送辊齿轮相对于传动齿轮的移动距离小于输送辊齿轮的齿顶高。

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框架;第二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枢接,且能够相对第一活动框架打开或闭合,当第二活动框架相对于第一活动框架闭合时,第二活动框架与第一活动框架之间形成第二介质输送通道。

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电机,固定框架上设有第二输送辊,第二输送辊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一活动框架上设有第三输送辊,第三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相切设置;第二活动框架上设有第四输送辊,第一输送辊与第四输送辊相切设置。

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齿轮与电机的电机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齿轮套接在第一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中的第一活动框架在相对于固定框架打开过程中,当第一活动框架向远离固定框架的方向运动至设定位置时,由于限位件与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一个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继续向着远离固定框架的方向运动,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继续远离传动齿轮,以防输送辊齿轮完全脱离传动齿轮。由于输送辊齿轮不会脱离传动齿轮,故当第一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重新闭合时,输送辊齿轮与传动齿轮不会发生顶齿,齿轮不易受力损坏,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框架;2-第一活动框架;3-输送辊组件;4-第一介质输送通道;5-电机齿轮;6-锁紧机构;7-第二活动框架;8-第二介质输送通道;11-第一转轴;12-限位槽;13-第二转轴;31-第一输送辊;32-第二输送辊;33-第三输送辊;34-第四输送辊;61-锁钩;62-固定轴;63-弹性元件;311-芯轴;312-输送辊齿轮;100-供纸机构;200-入纸机构;300-处理机构;101-支撑架;102-支撑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纸机构,该入纸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框架1和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的传动齿轮;第一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框架2和第一输送辊31,其中,第一活动框架2与固定框架1通过第一转轴11枢接,且能够相对固定框架1打开或闭合,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第一活动框架2与固定框架1之间形成第一介质输送通道4;第一输送辊31由第一活动框架2支撑,第一输送辊31包括芯轴311以及设置在芯轴311上的输送辊齿轮312,传动齿轮与输送辊齿轮312啮合;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件;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件与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抵接,以防止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脱离。

其中,上述所述的“设定角度”是指相对于固定框架1,第一活动框架2处于该角度时,输送辊齿轮312的轮齿仍处于传动齿轮的相邻的轮齿之间,未完全脱离于传动齿轮。

限位件可以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固定框架1上的限位件与第一活动框架2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组件中的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第一输送辊31的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脱离。

或者,限位件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活动框架2上,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第一活动框架2的限位件与固定框架1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组件中的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第一输送辊31的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脱离。

传动齿轮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传动齿轮与输送辊组件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输送辊组件3的输送辊转动。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啮合。

入纸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电机齿轮5,其中,电机齿轮5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动齿轮可以是电机齿轮5,也可以是与电机齿轮5传动连接的过渡齿轮,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为电机齿轮5,使得固定框架1的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中的第一活动框架2在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过程中,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由于限位件与固定组件和第一活动组件两者中的一个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向着远离固定框架1的方向运动,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继续远离传动齿轮,以防输送辊齿轮312完全脱离传动齿轮。

由于输送辊齿轮312的轮齿不会脱离传动齿轮的轮齿,则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重新闭合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不会发生顶齿,齿轮不易受力损坏,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可靠性高。

限位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限位件为挂钩;限位件设置在第一活动框架2上,并向着固定框架1延伸,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过程中,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件钩住固定框架1的边沿,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完全脱离。或者,限位件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并向着第一活动框架2延伸,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过程中,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件钩住第一活动框架2的边沿,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完全脱离。

又如:限位件呈片状,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件枢接在第一活动框架2的侧面上,固定框架1的侧面上相应地设置有凸起,凸起与限位孔卡接,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的过程中,凸起在限位孔内相对滑动,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孔靠近固定框架1的一端与凸起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完全脱离。或者,限位件枢接在固定框架1的侧面上,第一活动框架2的侧面上相应的设置有凸起,凸起与限位孔卡接,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的过程中,凸起在限位孔内滑设,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限位孔靠近第一活动框架2的一端与凸起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活动框架2继续远离固定框架1,进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完全脱离。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较佳地,限位件设置在固定组件上,限位件能够与第一活动组件抵接。

本实施例中,将限位件设置在固定组件上,则当第一活动组件运动时,限位件无需发生运动,降低了对加工安装的要求,方便第一活动组件的开合。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限位件为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的限位槽12,芯轴311与限位槽12插接;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芯轴311与限位槽12的一端抵接,以防止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的角度超过设定角度,从而使输送辊齿轮312的齿顶始终位于传动齿轮的齿顶和齿根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31的芯轴311在第一活动框架2的带动下运动,限位槽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输送辊31的运动方向一致。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时,第一输送辊31的芯轴311在限位槽12内运动,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设定角度时,第一输送辊31的芯轴311位于限位槽12的一端,与限位槽12的侧壁抵接,受阻停止运动,从而避免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脱离。

限位件采用限位槽12形式,且与第一输送辊31的芯轴311相配合,来限制第一活动框架2的运动,该结构简单,避免在固定框架1上另外设置部件以对第一活动框架2进行限位,从而使入纸机构的结构紧凑,加工方便。

其中,限位槽12的形状有多种,例如:矩形、腰形或者圆形等。

优选地,限位槽12为圆弧形槽,圆弧形槽以第一转轴11为圆心。相对于方形槽、圆形槽,圆弧形槽能够与芯轴311的运动轨迹相吻合,与芯轴311的圆周尺寸相适配,从而减少限位槽12的加工面积,加强固定框架1的强度;而且圆弧形槽还能够对芯轴311起到限定作用,避免芯轴311左右晃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限位槽12设置为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由闭合到打开设定角度时,输送辊齿轮312相对于传动齿轮的移动距离小于输送辊齿轮312的齿顶高。

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2远离第一活动框架2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打开时,第一活动框架2只能够在以第一转轴11为圆心、限位槽12的两个端点范围内转动,输送辊齿轮312随芯轴311在限位槽12的两端之间移动,受限位槽12的限制,输送辊齿轮312的移动距离小于输送辊齿轮312的齿顶高,进一步保证输送辊齿轮312不会与传动齿轮脱离。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较佳地,入纸机构还包括锁紧机构6,锁紧机构6包括锁钩61、固定轴62和弹性元件63,其中,锁钩61与第一活动框架2枢接,固定轴62与固定框架1固定连接,弹性元件63的一端与锁钩6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框架2连接。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锁钩61与固定轴62卡接,弹性元件63使锁钩61始终具有卡接在固定轴62上的趋势;当需要敞开第一活动框架2时,克服弹性元件63的弹性力转动锁钩61,使其与固定轴62脱离,即可打开第一活动框架2。

当需要敞开第一介质输送通道4时,首先转动锁钩61解除锁紧机构6对第一活动框架2的锁定,然后以第一转轴11为轴心转动第一活动框架2,在限位槽12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框架2可在限位槽12的两个端点限定的范围内转动,由于输送辊齿轮312的移动距离小于输送辊齿轮312的齿顶高,在打开第一活动框架2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不会脱离,因此,当转动第一活动框架2重新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不会发生顶齿。

锁紧机构6可在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将第一活动框架2与固定框架1锁紧,避免在输送介质过程中,第一活动框架2由于振动或者其他因素而远离固定框架1,从而使传送介质失败,影响入纸机构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入纸机构的可靠性。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5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框架7;第二活动框架7通过第二转轴13与固定框架1枢接,且能够相对第一活动框架2打开或闭合,当第二活动框架7相对于第一活动框架2闭合时,第二活动框架7与第一活动框架2之间形成第二介质输送通道8。

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框架7与固定框架1枢接,第二活动框架7能够绕第二转轴13转动,相对于第一活动框架2打开或者闭合,其中,当第二活动框架7相对于第一活动框架2闭合时,两者之间形成第二介质输送通道8。第二介质输送通道8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4呈夹角设置。介质能够通过第一介质输送通道4或第二介质输送通道8进入入纸机构,降低了更换介质的频率,这就提高了入纸机构的适用性。

如图5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电机,固定框架1上设有第二输送辊32,第二输送辊32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一活动框架2上设有第三输送辊33,第三输送辊33与第二输送辊32相切设置;第二活动框架7上设有第四输送辊34,第一输送辊31与第四输送辊34相切设置。

本实施例中,入纸机构包括输送辊组件3,输送辊组件3包括第一输送辊31、第二输送辊32、第三输送辊33和第四输送辊34;第三输送辊33与第二输送辊32相切设置,用于驱动介质沿第一介质输送通道4移动,第一输送辊31与第四输送辊34相切设置,用于驱动介质沿第二介质输送通道8移动。

其中,将第二输送辊32与电机传动连接,由于第二输送辊32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则第二输送辊32的齿轮始终与电机齿轮或者起到过渡作用的中间齿轮相配合,不会出现脱离再配合的情况,从而不会出现顶齿现象,使入纸机构的可靠性高,也避免了将第三输送辊33与电机齿轮或者中间齿轮传动连接时需在固定框架1上设置用于限定第三输送辊33芯轴运动的限位槽的问题,从而简化入纸机构的结构,减少加工步骤。

如图5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入纸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齿轮与电机的电机齿轮5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入纸机构包括两个介质输送通道,第二输送辊32与电机齿轮5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则传动齿轮与电机齿轮5啮合传动,再与第一输送辊31的输送辊齿轮312啮合传动,从而使输送辊齿轮312与电机齿轮5传动连接,传动齿轮起到过渡作用,这样可以防止电机齿轮5过大而影响其他部件的设置。

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转动时,在限位槽12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框架2的移动距离小于输送辊齿轮312的齿顶高,在打开第一活动框架2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不会脱离,因此,当转动第一活动框架2重新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不会发生顶齿。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优选地,传动齿轮套接在第一转轴11上。

传动齿轮套接在第一转轴11的轴端,且当第一活动框架2相对于固定框架1闭合时,传动齿轮与输送辊齿轮312啮合,在转动第一活动框架2的过程中,由于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的中心距始终不变,输送辊齿轮312与传动齿轮能够始终保持啮合,进一步防止脱离,进一步避免发生顶齿,进一步提高入纸机构的可靠性。

图9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200。

具体地,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供纸机构100、入纸机构200和处理机构300,其中,供纸机构100包括支撑架101和支撑辊102,支撑辊102与支撑架101固定连接,纸卷可以挂接在支撑辊102上;纸卷上的介质从入纸机构200进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内部的介质输送通道内,其中,入纸机构200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入纸机构,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加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处理机构300包括打印头、图像传感器、磁头、切刀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为票据发放机,处理机构300为切刀,用于将连续的介质切割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纸机构的齿轮不会发生顶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