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功能的瓶盖输送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23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具有冷却功能的瓶盖输送导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输送瓶盖的瓶盖输送导轨。



背景技术:

在灌装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用瓶盖输送导轨将瓶盖从一台设备输送至另一台设备上,而且在瓶盖旋入到瓶子的瓶口之前还需要对瓶盖进行杀菌。传统的瓶盖输送导轨用钢板或圆钢弯制,一般情况下使用都没有问题。但是随着瓶盖杀菌工艺的改进,瓶盖杀菌无需采用原来消毒液冲洗方式,而是开始大量采用中压紫外线杀菌的方式。中压紫外线在照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长时间照射瓶盖会使瓶盖软化,造成盖子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冷却功能的瓶盖输送导轨,避免瓶盖在输送过程中温度过高而软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瓶盖输送导轨,包括多根导盖管,所述多根导盖管并列设置且包围形成沿瓶盖输送方向延伸的瓶盖输送轨道;每根所述导盖管中均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外部相连通的冷却液通道。

优选地,每根所述导盖管的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导盖管的另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的回液管。

优选地,所述瓶盖输送导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多根导盖管都固定穿设在所述固定件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法兰。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导盖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最优选地,多个所述固定件均匀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瓶盖输送导轨还包括同时与所述多根导盖管的同一端部固定的连接板。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瓶盖输送通道相通的开口,所述多根导盖管分布在所述开口的边缘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口为矩形,所述多根导盖管的数量为偶数,其中一部分数量的导盖管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一对长边上,其中另一部分数量的导盖管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一对短边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输送导轨采用多根导盖管并列设置包围形成瓶盖输送轨道,每根导盖管内都设有冷却液通道,利用循环流通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能够有效地带走瓶盖输送导轨中的热量,从而避免在当中输送的瓶盖因温度过高而软化。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中压紫外线瓶盖杀菌机中,确保瓶盖在瓶盖输送导轨中停留较长的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并能够给后续生产预留一定的操控和改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输送导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输送导轨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输送导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4中的I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瓶盖输送导轨,包括连接板1、导盖管2、固定件3,其中导盖管2有多根,本实施例为6根。6根导盖管2并列设置且包围形成沿瓶盖输送方向延伸的瓶盖输送轨道,瓶盖在输送时沿着瓶盖输送轨道移动。

每根导盖管2中均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外部相连通的冷却液通道203。导盖管2的一端部设有与冷却液通道203相连通的进液管201,另一端部设有与冷却液通道203相连通的回液管202。通过冷却液循环系统将冷却液从进液管201输入冷却液通道203,然后从回液管202输出回到冷却液循环系统,形成了冷却液循环,达到高效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6根导盖管2都固定穿设在固定件3上,固定件3具体为法兰。固定件3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为3个,3个固定件3沿导盖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3个固定件3使得6根导盖管2稳固地平行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瓶盖输送导轨还包括同时与6根导盖管2的同一端部固定的连接板1。连接板1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连接在6根导盖管2的两端。连接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瓶盖输送通道相通的开口11,6根导盖管2分布在开口11的边缘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中的开口11为矩形,它包括一对长边101和一对短边102,其中4根导盖管2两两对称分布在该对长边101上,另外2根导盖管2对称分布在该对短边102上。

本实施例的瓶盖输送导轨,每根导盖管2都具有冷却液通道203,并分别都可通过进液管201和回液管202进行冷却液的循环,使瓶盖输送导轨在使用中的热量快速地被带走,有效地降低了瓶盖在其中输送时的温度,避免瓶盖长时间受热而温度过高发生软化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输送导轨具有了冷却功能,因而能够延长瓶盖在输送导轨中的停留时间,尤其适合于中压紫外线杀菌设备中输送瓶盖的同时对瓶盖进行紫外线杀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