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起重机及使其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主悬臂弯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3220发布日期:2018-06-08 20: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起重机及使其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主悬臂弯折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起重机,该移动式起重机具有能摆动地支承在移动式起重机上且通过摆动缸能竖起的主悬臂以及具有通过上部和下部螺栓以能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主悬臂的主悬臂头部上的主悬臂延长部,在上部或下部螺栓被拧松之后,所述主悬臂延长部能借助于角驱动装置从基本位置出发围绕摆动轴相对于主悬臂成角度,该角驱动装置与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接合,最大弯折角度通过能调节的角板限定,以及该角板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以及主悬臂头部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使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于主悬臂弯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德国实用新型DE 20 2004 020 760 U1已知了一种具有主悬臂和固定在主悬臂的主悬臂头部上的主悬臂延长部的移动式起重机。该主悬臂延长部能够从基本位置—在该基本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在主悬臂的纵向的延长部中以其纵向定向—摆动到20°位置和40°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以常见的方式通过两个在主悬臂延长部的下弦的区域内布置的下部螺栓以及两个在主悬臂延长部的上弦的区域内布置的上部螺栓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主悬臂头部上。为了能够使主悬臂延长部围绕用作摆动轴的两个下部螺栓从基本位置摆动出来,在第一步骤中拔出两个上部螺栓并且在第二步骤中通过接合在主悬臂头部处和主悬臂延长部处的液压摆动缸引起主悬臂延长部的摇摆。两个上部螺栓的插入和拔出分别通过液压螺栓缸完成。在主悬臂延长部的下端部处布置了自给自足的液压机组以便为摆动缸和栓紧缸(Verbolzungszylinder)供电。例如,分别具有所属的液压泵的柴油机或电动机被用作液压机组。

由德国专利DE 103 21 493 B4也已知了一种具有主悬臂延长部和角板的移动式起重机。该角板设计为可机械固定的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具有管状的导向板以及被引导至该导向板中且可移出的活动板,该活动板同样是管状。导向板具有用于接纳螺栓的止挡开口,所述螺栓负责在活动板的下端部支承该活动板并进而实现了角板的预先选择的长度以及主悬臂延长部的角度调整。该角板布置在主悬臂的和主悬臂延长部的下弦的区域中。通过提升主悬臂来实现期望的弯折角度,由此角板一直缩短,直至活动板碰到螺栓并被支承在其上。

此外,欧洲专利EP 2 253 576 A1公开了用于使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延长部弯折的角板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由两个角杆形成的角板在其基本位置—该基本位置对应于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于主悬臂的0°位置—中具有用于螺栓的、多对齐平的止挡开口。通过选择一对用于螺栓的止挡开口可以改变弯折部的长度并在不同的角位置中,优选0°、20°和40°中固定主悬臂延长部。借助于位于起重机上或起重机旁边的升降机进行主悬臂延长部自身的弯折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移动式起重机以及一种用于使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于主悬臂弯折的方法,借助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和所述方法简化了主悬臂延长部的弯折。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移动式起重机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特征的方法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9和11中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

根据本发明,移动式起重机具有能摆动地支承在移动式起重机上且通过摆动缸能竖起的主悬臂以及具有通过上部和下部螺栓以能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主悬臂的主悬臂头部上的主悬臂延长部,在上部或下部螺栓被拧松之后,所述主悬臂延长部能借助于角驱动装置从基本位置出发围绕摆动轴相对于主悬臂成角度,该角驱动装置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最大弯折角度通过能调节的角板限定,以及该角板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以及主悬臂头部处,在该移动式起重机中,通过把角驱动装置作为形式为组合角板的角板的组成部分而实现了简化。因此,有利地把已知的无源的机械限定的角板转化为液压支持的组合角板,该组合角板也提供机械限定。通过把角驱动装置集成到组合角板中使得在主悬臂头部上或主悬臂延长部上不需要额外的传力点。弯折本身最大程度地在主悬臂的底部上或平放位置中进行,从而不需要在移动式起重机的上边缘上方很远处进行工作。本发明实现了在具有水平定向的伸缩式悬臂的、在平坦的地面上竖立的移动式起重机中主悬臂延长部的弯折。主悬臂的摆动缸被用于使主悬臂延长部摇摆到20°或40°位置中的最后部分。因为可以自由选择角驱动装置的液压缸的离开路径,所以在选择了较长的离开路径时,角驱动装置设计为与地形无关的。

因为组合角板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的区域中,所以不需要主悬臂和主悬臂延长部之间的Y形端偏移,该Y形端偏移补偿了主悬臂延长部的形变。这尤其在长且窄的悬臂系统中是重要的。由此还不需要辅助缸,Y形端偏移必须通过该辅助缸来补偿。

优选规定,角驱动装置一方面接合在主悬臂头部上,另一方面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上。在此尤其如此设计角驱动装置,即主悬臂延长部能够克服主悬臂延长部的重力作用而围绕摆动轴摆动地上升和下降。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了,在上部螺栓拧松之后,主悬臂延长部能够借助于角驱动装置从基本位置出发围绕摆动轴在主悬臂延长部的下弦(Untergurt)的区域内弯折并且角驱动装置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上弦(Obergurt)的区域内。

特别有利的是,角驱动装置设计为具有壳体和杆的液压缸。

在结构上简单且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了,组合角板包括活动板、导向板和角驱动装置,角驱动装置以驱动的方式一方面接合在活动板上,另一方面接合在导向板上,并且活动板能通过角驱动装置相对于导向板移动。在此,角驱动装置尤其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活动板上。尤其优选活动板可摆动地支承在主悬臂头部上,导向板可摆动地支承在主悬臂延长部上,活动板在导向板中被引导,以及可通过止挡螺栓限定活动板在导向板中的最大位移。

根据本发明还建议一种用于使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于移动式起重机,尤其是上述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弯折的方法,其中主悬臂能摆动地支承在移动式起重机上且通过摆动缸能竖起以及主悬臂延长部通过上部和下部螺栓以能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主悬臂的主悬臂头部上,角驱动装置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最大弯折角度通过能调节的角板限定,以及该角板接合在主悬臂延长部的脚部以及主悬臂头部处,在所述方法中简化由此实现,即借助于作为形式为组合角板的角板的组成部分的角驱动装置,所述主悬臂延长部从基本位置出发围绕摆动轴相对于主悬臂被提升,直至上部或下部螺栓卸载,然后将上部或下部螺栓去除,在主悬臂头部和主悬臂延长部的上弦或下弦之间使用或者已经使用了至少一个组合角板,借助于角驱动装置使主悬臂延长部下降,直至达到最大角位置或者主悬臂延长部的头部接触到地面,角驱动装置以驱动的方式与组合弯折部分开且当仍未达到最大角位置时,借助于使主悬臂提升来弯折主悬臂延长部直至达到期望的角位置。鉴于与此相关的优点参考之前用于移动式起重机的实施方案。

优选规定,主悬臂延长部从基本位置出发围绕摆动轴相对于主悬臂被提升,直至上部螺栓卸载,然后将上部螺栓去除,在主悬臂头部和主悬臂延长部的上弦之间使用或者已经使用了至少一个组合角板。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移动式起重机既理解为可移动的伸缩式起重机也理解为可移动的、具有桁架臂的履带式起重机。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是在主悬臂上处于基本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主悬臂延长部联接在主悬臂上的区域的详细视图;

图3是图2中组合角板的分解图;

图4a是组合角板在根据图1的位置中的详细视图;

图4b是图4a的侧视图;

图5是图4b沿着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处于15°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的、根据图1的主悬臂;

图7a是组合角板在根据图6的位置中的详细视图;

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具有处于40°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的、根据图1的主悬臂;

图9a是组合角板在根据图8的位置中的详细视图;

图9b是图9a的侧视图;

图10是一备选设计方案中组合弯折部的分解图;

图11a是根据图10的、组合起来的组合角板的详细视图;以及

图11b是图11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主悬臂2上处于基本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1的侧视图。主悬臂2设计为具有基本箱体2b和对应的伸缩部段2c的伸缩式悬臂。在最内侧的伸缩部段2c的自由端部上设置了主悬臂头部2a。主悬臂2是未示出的伸缩式起重机的组成部分且通常可通过支承在伸缩式起重机的上部结构8上的液压摆动缸7提升。在图1中仅示出上部结构8的一框架部分。图1中示出了在所谓的平放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1和主悬臂2,在该平放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1以其纵向v以及主悬臂2以其纵向h基本上水平地定向。因此,主悬臂2相对于上部结构8的所谓的摇摆角α在平放位置中为0°。借助于摇摆角α描述了主悬臂2相对于上部结构8的提升。主悬臂延长部1通过螺栓连接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在主悬臂头部2a上。主悬臂延长部1可以暂时地或永久地和伸缩式起重机一起使用,以便实现超过主悬臂2的最大悬臂长度的、悬臂的更大的总长度。

该主悬臂延长部1分为设计为桁架臂的基本悬臂1a和连接在该基本悬臂1a上的、设计为箱式悬臂的前端1b,其中所述基本悬臂通常是桁架-管结构。在图1中,主悬臂2以及主悬臂延长部1位于0°位置中或基本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主悬臂2的纵向h和主悬臂延长部1的纵向v彼此平齐,或者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相应的弯折角b为0°。主悬臂延长部1可相对于主悬臂2围绕摆动轴w摇摆,该摆动轴由下部滚动头轴形成。在该基本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1与具有第一至第三地面水平3a至3c组成的地面3间隔开且因此由主悬臂2通过螺栓连接在相应的螺栓位置A、B、C和D(参见图2)中支承在主悬臂头部2a上。

这种主悬臂延长部1基本上构造为由单个主元件组成的积木式系统且能够根据对其长度或起重力的要求来组装。单个主元件具有可运输的尺寸且大多数情况下不和伸缩式起重机一起携带而是单独运输。当伸缩式起重机的轴载重和主悬臂延长部1的结构尺寸允许时,可以在需要时一起携带主悬臂延长部1。则该主悬臂延长部在运输位置中在侧面位于主悬臂2旁边且与其平行。各个主元件彼此连接成期望的主悬臂延长部1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在主悬臂头部2a上的加装能够以主元件方式或作为预装单元或单元进行。

图2是图1中主悬臂延长部1联接在主悬臂2上的区域的详细视图。通常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主悬臂延长部1通过四个布置在主悬臂延长部4的角区域中的螺栓连接结构固定在主悬臂2上的螺栓位置A、B、C和D上。螺栓位置C处右下方的螺栓连接被主悬臂2遮盖,但设计为和螺栓位置D处的螺栓连接相同。四个螺栓连接中的每个都设计为所谓的双剪切的螺栓连接,该螺栓连接相应地基本上由Y形板4a、连接板4b和螺栓4c构成。Y形板4a以其用于螺栓4c的、两个对置的孔分别在四个螺栓位置A至D中固定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脚部1C中和主悬臂延长部1的延长部中。在此,Y形板4a中的孔在水平的主悬臂延长部1中竖直地定向。连接板4b通过轴4d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轴4d在水平定向的主悬臂头部2a中水平地且横向于主悬臂2的纵向定向且可旋转地支承在主悬臂头部2a中。相应地,连接板4b也分别可围绕水平轴4d旋转。连接板4b也具有孔,该孔与Y形板4a的孔齐平。螺栓4c插入连接板4b的孔中以及Y形板4a的孔中,以便相应地把主悬臂延长部1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

为了使主悬臂延长部1能够相对于主悬臂头部2a或主悬臂2弯折,规定了,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上弦1d的区域中在螺栓位置A和B处拔出两个上部螺栓4c,从而主悬臂延长部1相对于主悬臂2围绕下部轴4d在下部螺栓位置C和D的区域中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下弦1e的区域中能够弯折一弯折角度b。因此,下部轴4d形成了摆动轴w。当螺栓4c水平定向时,也可以用于取代轴4d。弯折角度b通常在0°至40°的范围内。为了能够限定弯折角度b或者调整到常用值20°和40°,设置了两个所谓的角板5,其中在一个设计为有源/主动的组合角板6。角板5和组合角板6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上弦1d的区域中延伸且彼此平行地延伸。

无源/被动的角板5基本上由带有长孔形导向开口5c的活动板5b组成,在该导向开口处能够以纵向c沿着活动板5b引导导向板5d,通过所述无源的角板能够手动地通过止挡面5a限定移动距离以及进而限定弯折角度b。活动板5b设计为具有止挡开口5c的伸长的扁平轮廓且基本上平行于主悬臂延长部1的纵向v延伸。活动板5b在朝向主悬臂头部2a的端部上具有孔,活动板5b通过该孔借助于螺栓5e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螺栓位置E处。螺栓5e以其纵向延展定向为平行于轴4d。在活动板5b上推动导向板5d,为此导向板具有带有导向开口5f的封闭的矩形横截面(参见图5),活动板5b被推入所述导向开口5f中并可移动地引导。导向板5d本身在朝向主悬臂头部2a的端部上通过另一个螺栓5i在螺栓位置G中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基本悬臂1a上。螺栓5i以其纵向延展定向为平行于轴4d。在此,螺栓5i也被引导经过活动板5b的止挡开口5c。为了限定导向板5d在活动板5b上的移动,在导向板5d的侧面部分中布置了两个贯通的且沿导向板5d的纵向彼此间隔开的止挡孔5g。两个止挡孔5g的第一个用于把弯折角度b限定到20°以及第二个限定到40°。对40°来说,止挡孔5g相应地布置为更靠近主悬臂头部2a,以便允许较大的移动距离。根据期望的弯折角度b,在相应的止挡孔5g中插入了止挡螺栓5h,该止挡螺栓则延伸经过两个对置的止挡孔5g以及位于其中间的止挡开口5c。在图2中,止挡螺栓5h插入两个止挡孔5g的第二个中,该止挡孔把弯折角度b限定到40°。在止挡开口5c中止挡螺栓5h在螺栓5i旁边被引导。当没有插入止挡螺栓5h时,螺栓5i仅与止挡孔5c的对置的止挡面5a接触。两个止挡孔5g的第二个未被占据。

在手动部件的结构方面,有源的组合角板6与前述无源的角板5相当,且相应地具有止挡面6a、活动板6b、止挡开口6c、导向板6d、螺栓6e、导向开口6f、止挡孔6g、与止挡螺栓5h对应的止挡螺栓6h—该止挡螺栓也称为螺栓6p,以及螺栓6i。在该实施例中,止挡螺栓6h和螺栓6p是同样的且仅鉴于其插入位置而赋予不同的术语和附图标记。也可以并排设置两个螺栓,然而有源的组合角板6的功能并未规定同时使用止挡螺栓6h和螺栓6p,从而为此可以仅设置一个螺栓。在螺栓位置F中,螺栓6e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且在螺栓位置H中,螺栓6i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止挡螺栓6h在基本位置中并未以0°的弯折角度b插入。

与无源的角板5相反,有源的组合角板6补充了传动装置6j,以便能够主动地相对于活动板6b移动导向板6d。为此,活动板6d在其与主悬臂头部2a对置的端部上设有角形连接件6m,在该角形连接件处,由两个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液压缸组成的角驱动装置6j在壳体侧与壳体6k和杆6l连接。液压缸沿角板5或组合角板6的纵向c延伸。为了把角驱动装置6j或彼此平行延伸的液压缸以其杆6l与组合角板6的活动板6b连接,相对于无源的角板5,活动板6b以杆部件6n延长,以便形成用于角驱动装置6j的支座。在杆部件6n的与主悬臂头部2a对置的端部上布置了孔6o(参见图3),以便通过另一个螺栓6p固定连接部件6q,在该连接部件处支承了液压缸的杆6l或角驱动装置6j的杆6l。例如,液压缸能够连接到现有的液压回路上。基本上对此适用收回缸(Beiziehzylinder)的液压回路,该收回缸用于使一起携带的主悬臂延长部水平地枢转地从输送位置出来。

如此确定角驱动装置6j的尺寸,使得仅仅自重就能使主悬臂延长部1向下或向上弯折。

图3是图2中组合角板的分解图。显而易见,连接部件6q总共具有三个孔,以便容纳螺栓6p和角驱动装置6j的杆6l的端部以及进而使活动板5b和导向板6d之间的力转向。

图4a是组合角板6在根据图1的位置中的详细视图。可以看出,角驱动装置6j移出,也就是说杆6l从壳体6k移出了移出距离d。该移出距离d对应于图1中示出的主悬臂延长部1和主悬臂2之间的基本位置。角驱动装置6j还可以进一步移出,以便缩小螺栓位置G、H和E、F之间的距离。则这导致了上部螺栓4c在螺栓位置A、B处解除负荷。此外,角驱动装置6j与活动板6b联接,因为螺栓6p插入。

图4b是图4a的侧视图,其中绘出了移出距离d。

图5是图4b沿着剖面线B-B的剖视图。可看出,导向板6d具有带有中心导向开口6f的矩形横截面,在该中心导向开口中,活动板6b以其止挡开口6c被引导。

下面根据图1至9,尤其是图6至9阐述处于根据图1的基本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1然后弯折至40°位置中。在第一步骤中,角板5和组合角板6在螺栓位置E和F中通过螺栓5e和6e固定在主悬臂头部2a上。随后,操纵角驱动装置6j以及液压缸的杆6l移出,直至活动板6b相对于导向板6d通过连接部件6q沿主悬臂延长部1的方向被拉动,从而螺栓位置G、H和E、F之间的距离减小且主悬臂延长部1通过螺栓位置C、D的、布置在下弦1d的区域中的轴4d容易地向上枢转。由此容易地提升主悬臂延长部1,从而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上弦1d处上部螺栓4c在螺栓位置A、B中解除负荷。随后取出此时已解除负荷的螺栓4c。主悬臂延长部1在此通过两个下部螺栓4c结合组合角板6被支承在主悬臂2上。因此,两个下部螺栓4c或者也为下部滚动头轴的轴4d形成了用于弯折主悬臂延长部1的摆动轴w。

在下一个步骤中,角驱动装置6j再次操纵,使得液压缸的杆6l缓慢地移入。由此,活动板6b相对于导向板6d通过连接部件6q沿主悬臂2的方向被推动,从而螺栓位置G、H和E、F之间的距离增大且主悬臂延长部1通过螺栓位置C、D的、布置在下弦1d的区域中的轴4d枢转了弯折角度b。由于该弯折运动,主悬臂延长部1的头部1f沿地面3的方向下降,直至其接触地面3。此时,角驱动装置6j仍略微继续移入,由此螺栓6p在孔6o中被解除负荷且随后作为止挡螺栓6h改插入止挡孔6g中。这样的优点在于,在准备过程中不忘记对角驱动装置6j去耦以及在提升负载时该角驱动装置不再与主力线相关。之前或最晚目前也在角板5处调节期望的最大移动距离,以便实现或者限定把主悬臂延长部1弯折到20°或40°位置中。

图6示出了根据图1处于15°位置中的主悬臂延长部1,在图6中示出了之前所述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下降的头部1f支承在地面3上。此外,主悬臂2的摇摆角a为0°。

图7a是组合角板6在根据图6的15°位置中的详细视图。其中示出,液压缸的杆6l完全移入且连接部件6q还通过螺栓6p与活动板6b的杆部件6n连接。在此因为前端1f搁置在地面3上,所以螺栓6p被拔出,且进而角驱动装置6j与组合角板6分开,因此该组合角板变成无源角板。

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

在另一个步骤中,通过主悬臂2向上摆动了摇摆角a而使主悬臂延长部1继续弯折并且主悬臂延长部1的前端1f因此在地面3上方沿主悬臂2的方向滑动。通过该向上摆动,主悬臂延长部1一直继续弯折,直至角板5和组合角板6在预先选择的位置中限制弯折。在通过角板5和组合角板6在40°位置中限定了弯折运动的时间点,前端1f恰好仍与地面3接触。随后当主悬臂2继续向上摆动时,主悬臂延长部1在40°位置中从地面3离开。在图8中示出了一位置,在该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1相对于主悬臂2处于40°位置中。为了清楚起见,在那里未示出主悬臂延长部1的前端1b。

图9a是组合角板在根据图8的位置中的详细视图。止挡螺栓6h插入朝向主悬臂头部2a的止挡孔6g中,以便因此限定导向板6d在活动板6b上的最大移动可能性。止挡螺栓6h在止挡面6a上抵靠在止挡开口6c的端部上。因为止挡螺栓6h插入距主悬臂头部2a更近的止挡孔6g中,所以弯折角度b限定为40°。此外,角驱动装置6j脱耦,因为螺栓6p未插入。

图9b是图9a的侧视图。

以相反的顺序对主悬臂延长部1进行复位或者弯折。

图10是一备选设计方案中组合弯折部6的分解图,该备选设计方案目前是优选的。该有源的组合角板6在结构上与前述有源的组合角板6相当且相应地具有活动板6b、导向板6d和角驱动装置6j。

该备选的活动板6b相对于之前所述的活动板6b的重要区别在于,该活动板6b不是在其整个长度上都是扁平轮廓形式,而是至少在止挡开口6c和孔6o的区域中由两个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地延伸的扁平轮廓形式的活动板部件6b'、6b”形成,以便在其之间容纳设计为液压缸的角驱动装置6j。除了止挡开口6c之外,活动板6b还在其中心的区域中具有孔6o,以便通过螺栓6p以能拆卸的方式角形连接件驱动装置6j的杆6l和活动板6b。该孔6o也用作用于20°位置中止挡螺栓6h或螺栓6p的止挡面6a'。另外在图10中示出的、不具有附图标记的螺栓是没有功能的。所属的孔可以用于保存目前未使用的螺栓。

根据图10的导向板6d与前述的导向板相当,其中导向开口6f相应地设计得更宽,以便容纳更宽的活动板6b。取代导向板6d中的两个止挡孔6g,仅存在一长孔形的止挡开口6g'。为了达到在20°和40°位置中主悬臂延长部的期望的弯折,在活动板6b中不仅有止挡开口6c,而且有额外的孔6o。示出的螺栓6p、6h可以或者用于把角驱动装置6j连接到活动板6b上,或者用于沿着活动板6b限定导向板6d的移动。

图10中还示出形式为单个液压缸的具有壳体6k和杆6l的角驱动装置6j。在需要时,在杆6l的自由端部处液压缸通过螺栓6p可与活动板6b的孔6o连接。在对置的端部处,液压缸的壳体6k和导向板6d一起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脚部1c的连接板处止挡点H中与螺栓6i连接。相对于图2中的图示,连接板布置为还可以从主悬臂头部2a去除,因为通过根据图10的组合角板6的力线与图2中的组合角板6的力流(Kraftfluss)不同。

图11a是根据图10的、组合起来的组合角板6的详细视图。显而易见,角驱动装置6j在活动板6b中布置在两个活动板部件6b'和6b”之间。活动板部件6b'和6b”相应地在导向板6d的导向开口6f中被引导。相对于本身嵌套的结构形式,通过联接的角驱动装置6j或者在联接的角驱动装置6j中,活动板6b通过主悬臂延长部1的自重能够相对于导向板6d移动。

图11b是图11a的侧视图。

虽然结合本实施例描述了作为伸缩式悬臂的主悬臂2以及作为具有箱式前端的桁架臂的主悬臂延长部1,然而本发明也可以用于主悬臂2和主悬臂延长部1的其它设计方案。主悬臂2也可以为桁架臂或者伸缩式悬臂、桁架臂和/或箱式悬臂的组合。

此外,该实施例还与角板5和组合角板6的使用有关。也可以取代角板5和组合角板6而设置两个分别布置在主悬臂延长部1的上弦1d的边缘区域中的组合角板6。该具有两个组合角板6而没有角板5的实施方案也是优选的。也可以设想使用单个的和相对于主悬臂延长部1的上弦1d的宽度布置在中间的组合角板6。此外,目前为止组合角板6描述为张力杆。设计为压力杆的实施方案也适用且布置在下弦区域中。也可以设想,摆动轴w布置在上弦1d的区域中。主悬臂延长部1的脚部1c相应地成斜面,优选为适配器的形式,以便实现主悬臂延长部1围绕上部摆动轴w的弯折。

附图标记列表

1 主悬臂延长部

1a 基本悬臂

1b 前端

1c 脚部

1d 上弦

1e 下弦

1f 头部

2 主悬臂

2a 主悬臂头部

2b 基本箱体

2c 伸缩部段

3 地面

3a 第一地面

3b 第二地面

3c 第三地面

4a Y形板

4b 连接板

4c 螺栓

4d 轴

5 角板

5a 止挡面

5b 活动板

5c 止挡开口

5d 导向板

5e 螺栓

5f 导向开口

5g 止挡孔

5h 止挡螺栓

5i 螺栓

6 组合角板

6a,6a' 止挡面

6b 活动部

6b' 第一活动板部件

6b″ 第二活动板部件

6c 止挡开口

6d 导向板

6e 螺栓

6f 导向开口

6g 止挡孔

6g' 止挡开口

6h 止挡螺栓

6i 螺栓

6j 角驱动装置

6k 壳体

6l 杆

6m 角形连接件

6n 杆部件

6o 孔

6p 螺栓

6q 连接部件

6r 连接孔

7 摆动缸

8 上部结构

A 螺栓位置

B 螺栓位置

C 螺栓位置

D 螺栓位置

E 螺栓位置

F 螺栓位置

G 螺栓位置

H 螺栓位置

a 摇摆角

b 弯折角度

c 角板的纵向

d 移出距离

h 主悬臂的纵向

v 主悬臂延长部的纵向

w 摆动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