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移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95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移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布料移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材料从一个工位夹持并移送到另一个加工工位。许多加工厂家都选择人工送料的方式,该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着质量隐患。因此,机械结构的夹持装置应运而生。

当前的物料移送方式多为机械手(或气爪)移送,这也被广泛应用到布料的移送中,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588007.X)公开了一种布料夹手,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连接组件;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配合夹持其两者之间的物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气缸;所述上夹板的竖直面和下夹板的竖直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铰接相连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杆上还设有旋转轴;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旋转轴向上位移并轴向旋转。

上述的布料夹手存在以下缺陷:移送时会出现因布料柔软易褶皱、易变形等问题,同时存在台板平面度不高造成压力变化的问题,即因受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在移送结束后布料不能顺畅的进入下一个加工工位中进行后续加工与使用,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布料移送机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移送后布料能够顺畅的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布料移送机构,包括压板连接板、前压板和后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均位于所述压板连接板的下方,且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分别与所述压板连接板的两端部相对,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上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压板连接板,所述压板连接板能够沿所述导向杆滑动靠近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或远离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所述前压板与压板连接板之间、后压板与压板连接板之间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件。

本布料移送机构的压板连接板与驱动源连接设置在工作台板的上方,驱动源能够驱动压板连接板沿导向杆滑动靠近前压板和后压板、或远离前压板和后压板,工作时由驱动源提供力使该机构下降,在前压板以及后压板接触到布料后,压板连接板继续受压,通过导向杆以及缓冲件传递压力到前压板和后压板上,使前压板和后压板以一定压力压紧布料带动布料移动。

本布料移送机构采用静摩擦带动布料移动,在移送过程中保证布料前部不会发生变形,从而在拖动布料移动时布料后部变形会自动修正,不会出现褶皱和变形,而且由于前压板与压板连接板之间、后压板与压板连接板之间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件,在移动过程中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情况,在弹性缓冲件的弹性缓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改变压板的压力,不会受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缓冲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板抵靠,另一端与对应的前压板或后压板抵靠。通过压缩弹簧的设计,在压缩弹性力的作用下,对应的前压板和后压板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或后压板的压力,使前压板或后压板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上均固定有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均穿过所述压板连接板,每根导向杆上均套设有一个上述的压缩弹簧。设置两根导向杆,能够保证压板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发生偏斜,保证了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布料移送机构还包括两个上压板,两个上压板分别位于压板连接板两端部的上方,一个上压板与前压板上的导向杆连接,另一个上压板与后压板上的导向杆连接,所述导向杆的端部穿出所述上压板连接有锁紧螺母。上压板的设置,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导向杆脱离压板连接板,同时可以防止导向杆上部的螺纹进入压板连接板上供导向杆穿设的孔内影响精度,进一步保证了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缓冲件为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呈波纹状,所述弹性套筒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弹性套筒的一端与与所述压板连接板抵靠,另一端与对应的前压板或后压板抵靠。通过弹性套筒的设计,在弹性套筒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对应的前压板和后压板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或后压板的压力,使前压板或后压板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弹性套筒采用波纹状设计,使其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能够更好、更精确的实现调整。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缓冲件为前压板与压板连接板相对的表面上、以及后压板与压板连接板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的一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层。通过弹性层本身具备的弹性形变能力,对应的前压板和后压板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或后压板的压力,使前压板或后压板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前压板和后压板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压板连接板上还设有吹气铜头,所述吹气铜头靠近所述前压板且位于前压板远离后压板的一侧,所述吹气铜头的吹气口位于前压板与压板连接板之间。吹气铜头的进气口与吹气装置连通,如吹风机等,在移送布料过程中能够一直对布料头部吹气,以抚平头部卷曲的布料,进一步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的下表面均设有摩擦层。摩擦层可采用与布料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制成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进一步保证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布料移送机构中,所述压板连接板的中部还设有能够与驱动源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两侧还设有用于与导向轴连接的导向孔。位于连接孔两侧的导向孔的设计,从而能够使得压板连接板能够保证较好的水平度,平稳性好,从而保证前压板和后压板配合缓冲件的作用能够精确的根据台板的平面度进行调整,保证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布料移送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静摩擦的方式带动布料移动,在移送过程中保证布料前部不会发生变形,从而在拖动布料移动时布料后部变形会自动修正,不会出现褶皱和变形,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在移动过程中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情况,在弹性缓冲件的弹性缓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改变压板的压力,不会受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吹气铜头在移送布料过程中能够一直对布料头部吹气,以抚平头部卷曲的布料,进一步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布料移送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布料移送机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前压板的结构图。

图中,1、压板连接板;1a、连接孔;1b、导向孔;2、前压板;3、后压板;4、导向杆;5、压缩弹簧;6、上压板;7、锁紧螺母;8、吹气铜头;9、摩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布料移送机构,包括压板连接板1、前压板2、后压板3和两个上压板6。

本布料移送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板的上方,工作台板上方还设有驱动源,本实施例中,驱动源为气缸,压板连接板1的中部设有连接孔1a,连接孔1a的两侧还设有导向孔1b,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连接孔1a内,工作台板上设有导向轴,导向轴穿设在对应的导向孔1b内。前压板2和后压板3均位于压板连接板1的下方,前压板2和后压板3分别与压板连接板1的两端部相对。前压板2和后压板3上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4,导向杆4穿过压板连接板1,两个上压板6分别位于压板连接板1两端部的上方,一个上压板6与前压板2上的导向杆4连接,另一个上压板6与后压板3上的导向杆4连接,导向杆4的端部穿出上压板6连接有锁紧螺母7,驱动源能够驱动压板连接板1沿导向杆4滑动靠近前压板2和后压板3、或远离前压板2和后压板3,前压板2与压板连接板1之间、后压板3与压板连接板1之间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件。两个上压板6由聚氨酯等材料制作而成,该材料制作的上压板6重量较轻,可以减轻重量。工作时由驱动源提供力使该机构下降,在前压板2以及后压板3接触到布料后,压板连接板1继续受压,通过导向杆4以及缓冲件传递压力到前压板2和后压板3上,使前压板2和后压板3以一定压力压紧布料带动布料移动。

具体地说,前压板2和后压板3上均固定有两根导向杆4,两根导向杆4均穿过压板连接板1,能够保证压板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发生偏斜。缓冲件为压缩弹簧5,每根导向杆4上均套设有一个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一端与压板连接板1抵靠,另一端与对应的前压板2或后压板3抵靠,在压缩弹性力的作用下,对应的前压板2和后压板3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2或后压板3的压力,使前压板2或后压板3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如图1和2所示,压板连接板1上还设有吹气铜头8,吹气铜头8靠近前压板2且位于前压板2远离后压板3的一侧,吹气铜头8的吹气口位于前压板2与压板连接板1之间。吹气铜头8的进气口与吹气装置连通,如吹风机等,在移送布料过程中能够一直对布料头部吹气,以抚平头部卷曲的布料,进一步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如图3所示,前压板2和后压板3的下表面均设有摩擦层9,摩擦层9可采用与布料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制成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进一步保证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缓冲件为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套设在导向杆4上,弹性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板1抵靠,另一端与对应的前压板2或后压板3抵靠,在弹性套筒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对应的前压板2和后压板3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2或后压板3的压力,使前压板2或后压板3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弹性套筒呈波纹状,使其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能够更好、更精确的实现调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缓冲件为前压板2与压板连接板1相对的表面上、以及后压板3与压板连接板1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的一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层,通过弹性层本身具备的弹性形变能力,对应的前压板2和后压板3可根据台板的平面度,即根据台板不平产生的高度差情况,可以自动调整初始压缩量,改变前压板2或后压板3的压力,使前压板2或后压板3始终贴靠在台板上,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以及平面度不高的台板,使布料能够始终保持顺畅的移送,保证布料能够正常进入后续加工与使用中。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前压板2和后压板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