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的支撑结构、其用途和用于处理这样的小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01080发布日期:2018-06-05 1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的支撑结构、其用途和用于处理这样的小瓶的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1)的支撑结构,包括载体(11),所述载体(11)具有上侧、与所述上侧相对的下侧、以及能够使所述小瓶至少部分地插入以便在所述载体(11)处在其中得到支撑的多个孔或容座(12),其中所述小瓶(1)具有形成底座的底部(3)、圆柱形侧壁(2)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圆柱形侧壁(2)之间的环形过渡区(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到所述相应孔或容座(12)中,以便以如下这样的方式与所述底座外侧的所述过渡区(8)配合地支撑相关联的小瓶(1),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所述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且从所述载体(11)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以使得所述过渡区(8)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得到支撑的方式匹配于所述小瓶(1)的所述过渡区(8)的形状和尺寸,或

其中所述小瓶(1)在其缩颈部分(5)处未进行另外地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小瓶的所述过渡区(8)具有预定曲率半径(r2),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的面向相应过渡区的表面(17)至少分段地朝向所述载体的下侧倾斜或者至少分段地弯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的面向相应过渡区的表面(17)以相对于与所述载体所跨越的平面垂直的竖直线的预定角度朝向所述载体的下侧倾斜,其中所述角度处于10度与70度之间的范围中,更优选地处于20度与50度之间的范围中,或

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的面向相应过渡区的表面(17)是凹形弯曲的,或

其中在所述保持突出部(15)的前端处形成垂直于所述载体所跨越的平面延伸的笔直部分,其中所述笔直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载体所跨越的平面的方向上的轴向长度处于0.1mm至5.0mm的范围中,优选地处于0.1mm至2.0mm的范围中,或

其中所述小瓶的所述过渡区(8)的预定曲率半径(r2)处于1.0mm至10.0mm的范围中,更优选地处于1.5mm至4.0mm的范围中,并且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匹配于所述小瓶(1)的所述过渡区(8)的形状,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3)或底座突出于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0.01mm与5.0mm之间的范围中的距离,优选地0.01mm与2.0mm之间的范围中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的保持突出部(15)是圆周状的,或

其中至少两个保持突出部(15)以等角间隔形成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其中两个保持突出部(15)之间的间隙(16)的圆周长度相应地小于相应保持突出部的圆周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容座(12)成形为使得所述小瓶(1)的上端(6)不伸出超过所述载体的上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容座(12)由圆周侧壁(14)形成,所述保持突出部(15)与所述侧壁(14)在其下端处一体形成,特别地借助于塑料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形成,

优选地,其中在所述下端处以及所述侧壁(14)的相对侧上形成插槽(2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将所述载体形成为支撑板(11),在所述支撑板(11)中形成孔(12),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在所述孔的下端处与所述支撑板(11)一体形成,特别地借助于塑料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沿所述孔(12)的边缘在所述支撑板(11)的上侧上至少分段地提供引导构件(28),所述引导构件(28)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延伸以便防止支撑于直接相邻的孔隙中的小瓶(1)的碰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孔或容座(12)匹配于支撑于其中的小瓶(1)的外径,使得在所述过渡区(8)上方存在径向游隙。

11.一种包括多个小瓶(1)的支撑结构(10),所述多个小瓶(1)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孔或容座(12)中,其中所述小瓶(1)具有形成底座的底部(3)、圆柱形侧壁(2)、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圆柱形侧壁(2)之间的环形过渡区(8),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瓶支撑在所述底座外侧的过渡区(8)处,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孔或容座(12)之外并且从所述支撑结构(10)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括多个小瓶(1)的支撑结构(10),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载体(11),所述载体(11)具有上侧、与所述上侧相对的下侧、以及将所述小瓶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以使得所述小瓶在所述载体(11)处得到支撑的多个孔或容座(12),其中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到所述相应孔或容座(12)中,使得相应地相关联的小瓶(1)在所述底座外侧的过渡区(8)处得到支撑,以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所述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并且从所述载体(11)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

13.一种用于多个小瓶(1)的运输或包装容器,其中所述运输或包装容器是盒状的,并且支撑结构(10)容纳在盒状的运输或包装容器中用于在所述运输或包装容器(50)内部支撑所述多个小瓶(1),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载体(11),其具有上侧、与所述上侧相对的下侧、以及能够将所述小瓶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以便在所述载体(11)处在其中得到支撑的多个孔或容座(12),其中

所述小瓶(1)具有形成底座的底部(3)、圆柱形侧壁(2)、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圆柱形侧壁(2)之间的环形过渡区(8),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到所述相应孔或容座(12)中,以便以如下这样的方式与所述底座外侧的所述过渡区(8)配合地支撑相关联的小瓶(1),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所述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且从所述载体(11)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多个小瓶(1)的运输或包装容器,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支撑或保持多个小瓶(1)。

15.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1)的支撑结构的用途,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载体(11),所述载体(11)具有上侧、与所述上侧相对的下侧、以及多个孔或容座(12),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1),其中

所述小瓶(1)具有形成底座的底部(3)、圆柱形侧壁(2)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圆柱形侧壁(2)之间的环形过渡区(8),其中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到相应孔或容座(12)中,

在所述用途中,将所述小瓶(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孔或容座(12)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与相应地相关联的小瓶(1)的所述过渡区配合,使得以如下方式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处支撑所述小瓶(1)的过渡区(8),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在所述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并且从所述载体(11)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

16.一种用于处理小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支撑结构(10),所述支撑结构具有上侧、与所述上侧相对的下侧、以及多个孔或容座(12),其中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15)在相应孔或容座(12)的下端处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到所述相应孔或容座(12)中;

提供多个小瓶(1),其中所述小瓶(1)具有形成底座的底部(3)、圆柱形侧壁(2)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圆柱形侧壁(2)之间的环形过渡区(8);

将所述小瓶(1)安设于所述支撑结构(10)的孔或容座(12)中,使得以如下方式与所述底座外侧的过渡区(8)配合地支撑所述小瓶(1),使得所述小瓶(1)的底部或底座(3)突出于所述载体的孔或容座(12)之外并且从所述载体(11)的下侧能自由地接近;以及

在所述小瓶(1)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1)处时以及在容纳于孔或容座(12)中时对所述小瓶(1)进行处理;

其中对所述小瓶进行处理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对所述小瓶(1)内部的用于制药或医疗应用的物质进行冷冻干燥(冻干);通过流体流作用于所述小瓶的底端或上端的作用而使所述小瓶(1)在所述孔或容座中轴向移位;借助于流体流经由下端或上端流动到所述支撑结构的容座中而对所述小瓶(1)的外表面进行清洗;借助于经由下端或上端流动到所述支撑结构的容座中的气体流而对所述小瓶(1)的外表面进行干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小瓶(1)内部的用于制药或医疗应用的物质的冷冻干燥(冻干)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支撑结构(10)连同由其支撑的小瓶(1)安设在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上,使得所述小瓶的底部或底座(3)直接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上;以及

对所述小瓶(1)内部的用于制药或医疗应用的物质进行冻干;

其中在冻干期间所述小瓶(1)继续容纳在所述孔或容座(12)中同时所述小瓶的底部或底座(3)直接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撑结构(10)的容座(12)由圆周侧壁形成,其中所述小瓶(1)完全容纳于所述容座中,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的直接相邻的容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冷却指状部(31)伸出到所述空隙中,所述冷却指状部(31)至少分段地围绕所述支撑结构的容座,或

其中将所述载体形成为支撑板(11),在所述支撑板(11)中形成孔(12),其中所述保持突出部(15)在所述孔的下端处与所述支撑板(11)一体形成,其中所述支撑板(11)的下侧直接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上,或

其中

所述小瓶(1)的底部(3)是平坦的并且所述底部在冻干期间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完全表面接触;或者

所述小瓶(1)的底部(3)是凹形弯曲或平坦的,并且在冻干期间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表面(30)与所述小瓶的相关联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或者

所述小瓶(1)的底部(3)是凹形弯曲的并且相应地安置在所述冷却表面(30)的上侧上的凸形突起(33)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流体流的作用使所述小瓶(1)在所述容座中轴向移位的步骤还包括:

从安设在所述小瓶下方并且在垂直于所述载体所跨越的平面的方向上关于相应容座居中的喷嘴或管喷射流体,特别是气体,使得所述流体作用于所述小瓶的底部或底座以在所述容座内部将其抬起,特别是抬起大幅小于所述小瓶的轴向长度的距离,或

其中通过流体流的作用使所述小瓶(1)在所述容座中轴向移位的步骤还包括:

从安设在所述小瓶上方并且在垂直于所述载体所跨越的平面的方向上关于相应容座居中的喷嘴或管喷射流体,特别是气体,使得所述流体作用于所述小瓶的上端以在所述容座内部将其向下推动,特别是将其推出所述容座。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所述流体流对所述小瓶(1)的外表面进行清洗的步骤还包括:

借助于安设在所述载体的容座下方和/或上方并且与所述容座对准的喷射设备(43、42)喷射流体,特别是清洗液,使得通过所述流体来清洗所述小瓶(1)的外表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流体作为液体或液体雾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下侧喷射到所述容座(12)中,其中通过喷射所述液体来在所述容座内部使所述小瓶抬起,并且所述小瓶暂时未支撑在所述保持突出部(15)上。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小瓶的外表面进行干燥的步骤还包括:

至少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下侧向所述容座(12)中喷射气体以便对所述小瓶(1)的外表面进行干燥,其中通过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下侧喷射气体来在所述容座中使所述小瓶抬起,并且所述小瓶暂时未支撑在所述保持突出部(15)上,或

其中所述小瓶(1):

从所述载体的上侧竖直地插入到所述孔或容座中,或者

在所述保持突出部(15)和/或所述容座的侧壁的弹性变形之下从所述载体的下侧竖直地插入到所述孔或容座中,

以便将所述小瓶布置在所述支撑结构(10)的孔或容座(12)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