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038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私人场所、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是体现一个家庭、一个小区、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生活高质量化的必要条件。

现有卫生环境的清理通常以人工为主,如在楼宇内每层楼的楼梯间或走火通道处,摆放一个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垃圾,垃圾将暂时存储于该垃圾桶内,直至清洁工人将垃圾运走;又如,在小区内摆放垃圾推车或大型垃圾桶,以供住户在户外投递垃圾,直至清洁工人将垃圾运走。

以上这些垃圾投放设备由于存储生活垃圾,如污水、剩饭等,容易产生并散发难闻的气味,这些垃圾需要由环卫工人忍耐着难闻的气味运送至垃圾转运站,然后再用环卫卡车将收集在一起的垃圾全部运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处进行处理。

整个垃圾收集过程异常麻烦且存在二次污染。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过程异常麻烦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包括: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同时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的垃圾投放设备;

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连接有用于将多类破碎后的垃圾分别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的垃圾输送管道;

所述垃圾输送管道连接有用于接收垃圾输送管道所输送的破碎后垃圾,并进行分类存储的垃圾收集设备;

所述垃圾收集设备连接有用于启动后在垃圾输送管道内形成负压气力,以使垃圾投放设备内的破碎后垃圾经垃圾输送管道、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的负压动力源;

所述负压动力源及垃圾投放设备连接有用于在接收到垃圾投放设备所发送来的信号后、启动负压动力源的控制中心;

所述垃圾投放设备包括:贯穿地面设置,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的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还包括以下三种中的至少一种:

依靠地面设置,可分类接收并存储大件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的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

依靠楼宇设置,可分类接收并存储各个楼层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的楼宇垃圾存储装置;

以及可游走于地面,聚拢收集地面上垃圾后、通过垃圾输送管道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的垃圾收集车。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包括:

下端与地面平齐设置或贯穿地面设置,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的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

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存储不同类别垃圾的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两个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一体成型或固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下端连接有、设置于地下且可与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连通及隔绝,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所落下垃圾破碎后输出的第一垃圾破碎组件;

所述第一垃圾破碎组件下端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连接,并在垃圾破碎后输送至垃圾输送管道。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及垃圾破碎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任意一个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与垃圾破碎组件连通,或者将两个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皆与垃圾破碎组件隔绝的落料组件。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包括:

设置于地面或地坑内,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大型垃圾的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

设置于所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一侧,用于输送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内任意一类垃圾至第二垃圾破碎组件的垃圾输送组件;

以及设置于所述垃圾输送组件一端下方,用于接收垃圾输送组件所输送垃圾,并进行破碎后输出的第二垃圾破碎组件;

所述第二垃圾破碎组件下端与垃圾输送管道连接,并在垃圾破碎后输送至垃圾输送管道。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楼宇垃圾存储装置包括:

设置于地下,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来自于各个楼层垃圾的楼宇垃圾存储箱组;

设置于所述楼宇垃圾存储箱组上方、与其连通,且由下而上依次穿过每个楼层,用于分类接收各个楼层垃圾后输送至楼宇垃圾存储箱组的楼宇垃圾接收管道;

所述楼宇垃圾存储箱组下端连接有、可与楼宇垃圾存储箱组连通及隔绝,用于将由所述楼宇垃圾存储箱组所落下垃圾破碎后输出的楼宇垃圾破碎组件。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收集车包括:可游走并存储垃圾的车体,所述车体设置有垃圾容纳腔;

设置于所述车体顶部,可绕所述车体顶部旋转,用于吸收并破碎垃圾后输送至垃圾容纳腔的垃圾伸缩吸筒;

设置于所述车体底部的多个用于聚拢地面垃圾的扫盘;

设置于所述扫盘后方用于将扫盘所聚拢的垃圾吸收,并输送至垃圾容纳腔的吸盘;

以及与所述垃圾容纳腔连通、且与垃圾输送管道连接,用于将垃圾容纳腔内垃圾输送至垃圾输送管道的垃圾转运组件。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收集设备包括:

至少一用于将垃圾输送管道所输送来的破碎后垃圾及气体,进行分离的气固分离组件;

所述气固分离组件设置有一与垃圾输送管道对接的进气口,以及一与负压动力源连接的出气口;

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及负压动力源之间的分离后气体输送管;

以及一与所述负压动力源相连,用于将负压动力源抽送来的气体内粉尘去除的除尘器。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还包括:

一与所述除尘器连接,用于将除尘后的气体进行消毒杀菌的消毒杀菌仪。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步骤如下:

垃圾投放设备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

当垃圾投放设备内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同时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接收垃圾投放设备发送来的信号,控制负压动力源启动;

负压动力源启动后在垃圾输送管道内形成负压气力,将经垃圾投放设备破碎后输出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由于采用了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同时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的垃圾投放设备;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连接有用于将多类破碎后的垃圾分别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的垃圾输送管道;所述垃圾输送管道连接有用于接收垃圾输送管道所输送的破碎后垃圾,并进行分类存储的垃圾收集设备;所述垃圾收集设备连接有用于启动后在垃圾输送管道内形成负压,以使垃圾投放设备内的破碎后垃圾经垃圾输送管道、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的负压动力源;所述负压动力源及垃圾投放设备连接有用于在接收到垃圾投放设备所发送来的信号后、启动负压动力源的控制中心;所述垃圾投放设备包括:贯穿地面设置,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的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使得人们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公共场所制造的垃圾,能够分类投递,并在各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分别进行破碎后收集,自动完成垃圾的分类收集,整个垃圾收集过程简单方便,无二次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过程异常麻烦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一左落料仓与第一右落料仓的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气密阀门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气密阀门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楼宇垃圾存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楼宇垃圾存储装置中电器盒较佳实施例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楼宇垃圾存储装置中缓冲部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车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车中破碎部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破碎部件中第一破碎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输送管道中管道切换组件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输送管道中管道切换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输送管道中管道切换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中气固分离组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中气固分离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中智能对接组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智能对接组件中管道进气对接部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中封堵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设备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较佳实施例的防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沉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其包括:垃圾投放设备,与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连接的垃圾输送管道5000,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5000连接的垃圾收集设备6000,与所述垃圾收集设备6000连接的负压动力源(优选为抽风机)7000,以及与所述垃圾投放设备及抽风机7000连接的控制中心。

在整个垃圾处理收集过程中,所述垃圾投放设备分类接收生活中所产生垃圾,具体分类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如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也可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如将可回收垃圾分类为:玻璃、塑料、金属及纸张等多类,并将垃圾投放设备中垃圾储存箱设置为积分兑换垃圾箱,提倡和鼓励垃圾分类,对分类投放的玻璃、塑料、金属、纸张等以积分和吐币的方式奖励和鼓励,以培养分类投放的习惯,提高了用户对垃圾回收的意识。

根据分类的多少,设置存储箱的数量,然后进行分别处理即可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处理,多类的垃圾收集过程相同,但时机不同,即在同一时间仅破碎收集一类垃圾,一方面防止多类垃圾混淆、达不到分类收集的目的,另一方面防止同时收集多类垃圾对抽风机7000造成过大的运行负担,降低其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

垃圾输送管道5000是垃圾投放设备与垃圾收集设备6000的连接通道,控制中心通过控制抽风机在垃圾输送管道中产生负压气力,将垃圾投放设备破碎后的垃圾输送到垃圾收集设备。优选所述垃圾输送管道在拐弯处选用合金钢弯头,以提高所述垃圾智能手机系统的耐用性。

垃圾收集设备6000用于接收垃圾输送管道5000输送来的垃圾后进行分类存储,此处的分类与垃圾投放设备处的分类相同,即垃圾投放设备分几类接收垃圾,垃圾收集设备6000就分几类收集破碎后垃圾,一一对应。垃圾收集设备6000优选包括多个垃圾收集箱,通过限位轨道限位于地面,在垃圾投放设备内破碎后垃圾达到一定量时,通过车辆(优选为钩臂式垃圾运输车)连接垃圾收集箱,将垃圾收集箱拖走,运送到指定地点(通常是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有效防止可回收资源的浪费。

抽风机7000又叫侧流鼓风机、离心鼓风机、小型鼓风机,是一种吹气或吸气两用的通用气源,通常是用于机械设备的吸气,故名思意也叫抽风机7000。本实用新型中,抽风机7000优选为离心风机,其受控制中心控制而启动或关闭,控制原理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利用抽风机7000在垃圾输送管道5000内产生负压气力,使破碎后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设备6000。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设置为垃圾堆叠高度或预设时间,优选方案为二者皆设置,通过垃圾堆叠高度保证在垃圾投放设备短时间内垃圾接收较多时,及时进行垃圾处理,不会造成垃圾投放设备过满,而令使用者无法投放垃圾;而预设时间则可保证垃圾不会存放太久,能够及时处理。进一步的方案中,某箱体垃圾处理预设时间的计算从上一次该箱体内垃圾处理开始计算,即为某一箱体设定一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在该箱体进行垃圾处理后清零。垃圾堆叠高度的检测通过料位检测仪(替换为料位传感器也可)完成,所述料位检测仪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当所述料位检测仪检测到垃圾投放设备内垃圾达到预设高度时,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抽风机7000启动,当然也可以同时、或者在抽风机7000启动前后进行其他控制。垃圾投放设备内的垃圾投放装置可设置料位检测仪有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及楼宇垃圾存储装置3000,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除外,由于其接收并存储的大件垃圾大小及形状皆不规则,需专人检查后处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设备,使得人们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公共场所制造的垃圾,能够分类投放,并在各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分别进行破碎后收集,自动完成垃圾的分类收集,整个垃圾收集过程简单方便,无二次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过程异常麻烦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特点,其还可以包括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楼宇垃圾存储装置3000及垃圾收集车4000三者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包括: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1100,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储存箱组下端与地面g平齐设置,或贯穿地面设置;其用于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存储不同类别垃圾的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两个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一体成型或固接在一起即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可以是设置有两个垃圾容纳腔的一体箱,也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一垃圾容纳腔的垃圾存储箱拼接而成。设置两个甚至多个垃圾容纳腔,是为了分类存储垃圾,例如前文叙述过的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须有的是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以及覆盖在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外侧、用于防止垃圾气味外漏的第一盖板1112,所述第一盖板可在两侧各焊接一侧板,而一端则固连有一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盖板11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盖板1112、两个侧板及一底板合围成翻斗状箱门。

除此之外,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还设置有箱门开启机构,所述箱门开启机构包括:脚踏阀1113,如图4所示;与所述脚踏阀1113连接、且在脚踏阀1113带动下转动的第一下转轴1114,如图4所示;以及与所述第一盖板1112连接、并带动第一盖板1112远离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的第一上转轴1118,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上转轴1118及第一下转轴1114之间设置有一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具体包括:一端与第一下转轴1114固定连接、且可在第一下转轴1114带动下绕第一下转轴1114旋转的第一下短杆1115,如图4所示;一端与第一上转轴1118固定连接、且可带动第一上转轴1118旋转的第一上短杆1117,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下短杆1115及第一上短杆1117之间设置一第一长杆1116,如图4及图5所示。利用脚踏阀1113带动第一盖板1112转动的工作步骤为:脚踏阀1113受压带动第一下转轴1114转动,第一下转轴1114以其自身为转动中心带动第一下短杆1115做扇形轨迹转动,第一下短杆1115带动第一长杆1116运动,第一长杆1116带动第一上短杆1117以第一上转轴1118为轴心转动,第一上短杆1117带动第一上转轴1118转动,第一上转轴1118带动第一盖板1112转动、以开启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

为了更清楚全面的表达连杆机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引入了附图6,其为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隐藏了前壳、左壳及右壳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同时,引出了两个关键结构处的放大图(即所引出圆圈内结构),请结合附图3至附图5查看。

脚踏阀1113包括脚踏板及套设于第一下转轴1114、并与第一下转轴1114固定连接的扭簧。

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工作时,风量大、若第一垃圾投放口处于打开状态,当用户投入垃圾至其内时,危险性极高,为了防止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危害用户人身安全,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还设置有一箱门锁死机构,所述箱门锁死机构包括:第一电磁吸盘,当控制中心开始启动抽风机7000时,同时发送信号至第一电磁吸盘,令第一电磁吸盘固定第一下转轴1114,以锁死第一盖板1112。

脚踏阀1113的设置也可以更改为手拉式,而将第一电磁吸盘直接设置于设置于底板处,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利用控制中心控制第一电磁吸盘启动,直接锁死箱门。

如图2所示,除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外,所述垃圾投放设备还可以设置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垃圾存储箱密封连接、且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左落料仓1210及第一右落料仓1220,以及设置于第一左落料仓1210及第一右落料仓1220下方、且与二者密封连接的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

如图7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左落料仓1210及第一右落料仓1220在未与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连通时下端纵截面皆形。二者联合总体结构上端呈矩型,下端呈上长下端的梯型,由前后左右四个板材连接而成,上端中部设置有一旋转轴及一套接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轴套,所述旋转轴及旋转轴套在四个板材合围空间外侧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气缸(即1230,由于其中一气缸被板材所遮挡,故以该气缸的气缸座1240表示其位置,如图2及图7所示),而在四个板材合围空间内则分别设置有一落料板(分别为第一落料板1231及第二落料板1241),其中一落料板在旋转轴(由两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驱动)带动下,下端可紧贴左侧板材,配合前后板材及左侧板材形成一仅上部开口的容纳腔即为第一左落料仓1210;而另一落料板在旋转轴套(由两个气缸中的另一气缸驱动)带动下,下端可紧贴右侧板材,配合前后板材及右侧板材形成另一仅上部开口的容纳腔即为第一右落料仓1220。所述第一左落料仓1210及第一右落料仓1220下端面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上端面,具体连接方式可选用螺纹连接,须注意的是,要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在破碎垃圾时,垃圾经二者之间的缝隙散落于机器外侧。

当第一左落料仓1210在气缸的带动下打开时,第一落料板1231贴合于第二落料板1241;同理,当第一右落料仓1220在气缸的带动下打开时,第二落料板1241贴合于第一落料板1231。

请再次参考图2,所述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优选为破碎机,破碎机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连接处设置有一管道伸缩节1400,其作用是吸收破碎机振动,减少破碎机振动对垃圾输送管道5000及其他部件如气密阀门等的影响。在第一破碎组件及垃圾输送管道5000之间还设置有一气密阀门1500,所述气密阀门1500包括:如图8及图9所示,一阀门气缸1510;所述阀门气缸1510输出端设有一机架1520,同时,其活塞杆连接有一受阀门气缸1510驱动的连接杆1530;所述连接杆1530连接有一与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板1540,所述第一阀板1540两侧各设有一与所述机架固连的第一阀体1550(两个第一阀体1550可一体成型,也可成型后固连在一起,即二者可为一体式,也可为分体式),所述第一阀体1550上设置有一与垃圾输送管道相适配的阀体通孔1551,而所述第一阀板1540上端呈刀刃状,可剪断夹在翻板及第一阀体1550之间的垃圾,其下部则形成有一环形容纳槽(未图示),所述环形容纳槽内设置有一充气密封圈1560。所述气密阀门1500通过第一阀体1550与垃圾输送管道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垃圾输送管道5000背离所述抽风机7000一端应设置一进气管1600,如图2所示;而所述破碎机下端则设置有一三通管(未图示),三通管一个端口用于作为破碎机所破碎垃圾的落下渠道,另一端口与进气管1600连接,再一端口与垃圾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1600在破碎机下端的破碎机箱体内与三通管连接。

为了防止抽风机7000运行,而由进气口进气时产生噪音,影响人们生活,在所述进气管1600开口处设置有一消音器1700。

在所述破碎机箱体下端设置有一除铁部件,所述除铁部件可设置为磁辊,所述除铁部件用于吸附破碎后流动至三通管的金属碎屑,如碎铁片等等,在破碎机箱体一侧,设置有一金属碎屑清理口1800,用于清理被磁辊所吸附的金属碎屑。通过设置除铁部件,一方面可进一步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除去垃圾中的铁器等硬质垃圾,有效防止管道堵塞,并降低风耗。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内侧顶部安装有易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火焰检测仪、活体动物探测仪和烟雾检测仪,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易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火焰检测仪、活体动物探测仪和烟雾检测仪相连,优选地,易燃气体检测仪选用艾礼安可燃气体报警器(JA-5188D),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选用艾礼安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火焰检测仪选用艾礼安火焰报警器(JA-5198A),活体动物探测仪选用艾礼安红外报警器(EAP-100XT),烟雾检测仪选用双翼烟雾报警器(SY-006)。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是底部与地面平齐或略低于地面的,一是保证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有足够的高度,保证其容量;二是在保证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容量的基础上,保证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的高度不会过高,方便人们投放垃圾。

因此,所述第一左落料仓1210、第一右落料仓1220、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及与三者相连的其他结构应设置于地坑内,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设置于地坑内装置的维修维护方便性,在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一侧设置有一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放置上述结构的地坑连通,在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一废弃电池收集箱1920。在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正常运行时,所述废弃电池收集箱1920覆盖于所述检修口;而在需要进行地坑内装置维护或维修时,则移开废弃电池收集箱1920,由工作人员经检修口进入地坑完成相应工作即可。

当然,所述检修口覆盖板可以设置为电池收集箱底壳,即仅设置废弃电池收集箱,所述废弃电池收集箱即用于收集废弃电池,也用于在检修口不使用将其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为了监控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的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上还设置有一监控部件1010、一状态指示灯1020及一语音对讲部件1030,所述监控部件1010为设置在两个第一垃圾投放口1111处的实时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摄像头与语音对讲部件配合使用,是为了保证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此外,语音对讲部件还有播报功能及操作提醒功能,其与控制中心连接。而状态指示灯则是为了显示垃圾智能收集系统的运行状态,其有绿灯、黄灯及红灯三种状态,当绿灯亮起,表示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当黄灯亮起是,表示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内垃圾已达容纳上限或垃圾正在破碎收集中,或者正在对异情处理中(箱内的检测元件:火焰、烟雾等异情处理),请稍候;而当红灯亮起时,则表示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发生故障,提醒用户请勿使用。

对于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而言,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依靠地面设置,其可分类接收并存储大件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应注意的是,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不仅可接收并存储大件垃圾,也可针对小件垃圾进行相应处理;此处,所述大件垃圾是指大件垃圾指的是大型包装箱、废旧家具及绿化废弃物等等。

如图10所示,优选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包括:设置于地面或地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一侧的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此处所述一侧并非单指平行的一侧,也可指一侧上方。

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用于接收并存储垃圾,而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则用于破碎垃圾。所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需处理大件垃圾,不易使用落料仓自行落料,而应人工将分类存储好的垃圾置入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内进行处理。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与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之间设置一传送组件2200,用于将垃圾输送至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所述传送组件2200优选为倾斜设置的皮带输送机,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传送组件2200及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应为,第二地面垃圾存储箱组2100设置于靠近倾斜设置的传送组件2200下端端口处,而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则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2200上端端口下方。当工作人员将大件垃圾(小件垃圾亦可,以上有述,以下同理)放置于传送组件2200下端后,传送组件2200带动大件垃圾由其下端运行至上端,然后落于第二破碎组件内。

所述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优选为剪切式破碎机,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破碎组件包括进料斗2300,与现有剪切式破碎机结构不同的是,所述进料斗内设置有一落料阀。所述落料阀由两个第一插板阀组成,靠近所述输送机一侧的第一插板阀与第一气缸组连接,远离所述输送机一侧的第一插板阀与第二气缸组连接,所述落料阀的作用是防止非工作人员恶意使用或损坏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而配合落料阀使用,设置有一监控组件2900,所述监控组件2900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摄像头即可。

如图11所示,在所述第二破碎组件及垃圾输送管道5000之间可设置一第二落料仓2500,所述第二落料仓2500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形状为漏斗形,中部为竖放的矩形槽壳体结构,下部为上、下开口的天方地圆壳体结构,上部与中部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落料仓的中部开口侧圆弧缺口内置有用于初选破碎垃圾物料中铁器的除铁部件2600,所述除铁部件2600包括如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中的磁辊,所述磁辊的驱动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垃圾破碎组件2400下方设置有一机架2700,该机架用于支撑破碎机,靠近所述机架2700设置有一第二气密阀门2800,其结构如第一气密阀门相同,再次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区分多个装置内相似结构,将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内结构加以前缀第一,而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内则加以前缀第二,如第一气密阀门、第二气密阀门、第一管道伸缩节、第二管道伸缩节、第一磁辊及第二磁辊等。以上所述结构零件配置相同,但设置位置及方向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第二气密阀门2800为横向设置,如图10所示;与第一气密阀门中纵向设置并不相同,但二者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处理时,对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的运行状况随时进行调整,第二地面垃圾存储装置2000设置有一控制组件,其具体功能通过以下垃圾处理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当大件器物箱内垃圾达到设计容量时,由专人处理;

专人进行密码识别和身份识别后,检查设备和周边环境,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手动把设备预启动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收到信号并将开启指令发送给控制组件,手动启动气密阀门和落料阀;

控制中心接收到气密阀门和落料阀打开的信号后,启动抽风机7000;

当管道内的气流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中心把开启指令发送给控制组件,手动启动破碎装置和输送机;

由专人把大件器物箱内的大件垃圾放到输送机上,运送至破碎装置内;

在破碎装置内破碎、铁器初选后由垃圾输送管道5000运至中央收集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楼宇垃圾存储装置3000依靠楼宇设置,其可分类接收并存储各个楼层垃圾、并在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此处所述分类与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的分类方式相同。如图12所示,所述楼宇垃圾存储装置3000包括: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设置于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下方的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以及设置于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下方的楼宇垃圾破碎组件3400。所述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设置有至少两个,以分别接收不同类别的垃圾。而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内设置有一料位检测仪3520。

所述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由上而下贯穿每个楼层后与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连通,优选二者密封连接,以防止垃圾或者其气味外泄;其用于分类接收各个楼层垃圾后输送至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那么,可以理解的是,其应设置有楼宇管道本体3110及楼宇垃圾投放口3120,所述楼宇垃圾投放口3120可以直接设置在楼宇管道本体3110上,即在楼宇管道本体3110上开口、然后设置一翻斗型箱门,所述箱门可连接箱门开启机构及箱门锁死机构,具体如第一地面垃圾存储箱组中所述。

所述楼宇垃圾接收管道上端端口处设置有一用于启动后、将楼宇垃圾接收管道内废气排出的天台风机,优选其设置于楼顶;而楼宇垃圾接收管道内、天台风机下方则可设置一活性炭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及楼宇垃圾破碎组件3400之间设置有一第三左落料仓3310及第三右落料仓3320,所述第三左落料仓3310及第三右落料仓3320的设置分别与第一左落料仓1210及第一右落料仓1220同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13所示,优选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及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之间设置有一插板阀3530。每个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下端靠近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之间皆设置有一楼宇电器盒3510,所述楼宇电器盒3510内设置有易燃气体检测仪3511、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3512、活体动物探测仪3513、火焰检测仪3514及烟雾检测仪3515。而为配合楼宇电器盒3510的设置,在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内、位于楼宇电器盒3510下还设置有一喷淋组件3540,及一与所述喷淋组件连接的防疫箱3550,所述防疫箱3550及所述喷淋组件3540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控制阀3541、而在所述第一控制阀3541及喷淋组件3540之间设置有一消防管道3542,所述消防管道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3543。所述第一控制阀3541及第二控制阀3543皆设置为电磁阀,通过控制阀实现开启或关闭,而同时,为了节约成本,优选所述易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料位检测仪、活体动物探测仪、火焰检测仪及烟雾检测仪也使用该控制器进行控制。防疫箱3550、第一控制阀3541、消防管道3542及第二控制阀3543等结构同样可设置于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由于楼宇普遍较高,垃圾由高处坠落时容易对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或插板阀等造成过大冲击,以至于损坏受冲击物体。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楼宇垃圾接收管道3100内设置有若干个缓冲部件3600,如图12及14所示;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如图14所示,固定于管道本体侧壁的安装板360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3601内侧的加强筋3602,以及受加强筋3602支撑、用于缓冲楼宇垃圾的缓冲叶片3603。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强筋3602的容纳孔。所述加强筋3602优选直角三角块,其中斜面贴合于缓冲叶片3603,一个直角面贴合于安装板3601,另一个直角面贴合于所述容纳孔壁。进一步的方案是,若干个缓冲部件分散设置于管道本体多个不同高度且不同角度的位置,使得楼宇垃圾下降时因碰撞缓冲叶片3603而改变下降方向,进一步降低其下降速度及其接触插板阀或楼宇垃圾存储箱组3200时对二者之一造成的冲击力。优选地是,多个缓冲叶片间隔60°设置在楼宇竖管内,俯视状态下,缓冲叶片是布满整个楼宇竖管截面的。缓冲叶片材质选用:优选不锈钢板。除用于缓冲之外,所述缓冲部件3600还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所述楼宇垃圾破碎组件3400的设置与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同理,具体类别及型号根据使用场所等因素进行选择。楼宇垃圾破碎组件3400内的楼宇磁辊、楼宇三通管、楼宇金属碎屑清理口及楼宇破碎机箱体等零部件的设置与第一垃圾破碎组件1300内零部件的设置相同;此外,楼宇进气管、楼宇消音器、楼宇管道伸缩节、楼宇气密阀门等与楼宇垃圾破碎组件3400连接的结构也同第一地面垃圾存储装置1000中第一进气管(为区分不同位置的多个相同零部件所添加前缀,以下结构同理)、第一消音器、第一管道伸缩节及第一气密阀门结构及连接关系同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垃圾收集车4000是在道路清扫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使其更适配于该系统。本实用新型中的垃圾收集车4000除道路清扫车中车体4100、扫盘4200及设置于车体4100后部内侧的垃圾存储车厢4110即垃圾容纳腔外,还包括: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连接的垃圾转运组件4300,及设置于所述车体4100顶部,可绕所述车体4100顶部旋转,用于吸收并破碎垃圾后输送至垃圾容纳腔的垃圾伸缩吸筒4400,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4100后方用于将车体4100所聚拢的垃圾吸收,并输送至垃圾容纳腔的吸盘4500。

所述垃圾伸缩吸筒4400可绕车体4100顶部进行任意角度旋转,其在进行地面散落垃圾收集时呈7型,其包括吸筒本体4410,及设置于吸筒本体4410内的破碎部件4430,所述破碎部件4430用于破碎地面散落垃圾,如道路两侧人行道、花坛等地的垃圾,经其破碎后的垃圾由吸筒本体4410输送至垃圾容纳腔。

所述垃圾伸缩吸筒4400在不使用时可改变形状,如改变成一字型,放置于车体4100顶部,或呈7型固定于车体4100一侧,其伸缩改变形状的方式为现有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在吸筒本体4410上设置一伸缩部件4420,所述伸缩部件4420包括:分别设置于吸筒本体4410弯角处弯角两侧第一固定件4421及第二固定件4422,弯角内弧处设置一油缸4423(或电机),将油缸与第一固定件4421及第二固定件4422分别进行铰接。同时,将弯角处的管道设置为软管,在进行7型转换为一字型时,利用油缸输出轴回收,拉动第二固定件4422向上转动,与此同时软管受力收缩,直至第一固定件4421及第二固定件4422平行,且二者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小值。

如图16所示,所述破碎部件4430包括:一电机4431(液压马达亦可,以下实施例以电机4431为例子进行介绍),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且与电机输出轴同步旋转的第一齿轮4432,与所述第一齿轮4432啮合的第二齿轮4433,所述第一齿轮4432及第二齿轮4433分别连接有第一破碎刀4434及第二破碎刀4435,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破碎刀4434及第二破碎刀4435皆包括与一圆柱型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分别连接有若干个破碎部,若干个所述破碎部分为多组,每组沿旋转轴轴心呈列状分布。第一破碎刀4434的第一破碎部与第一破碎刀4434的第二破碎部交错分布,当所吸收地面散落垃圾经过破碎部件4430时,第一破碎刀4434及第二破碎刀4435通过其自身的旋转轴的旋转带动第一破碎部及第二破碎部同时旋转、实现破碎垃圾的目的。

所述垃圾转运组件4300设置在垃圾存储车厢4110外部,且与垃圾存储车厢4110及垃圾输送管道5000同时连接,其包括:与垃圾存储车厢4110连通,且固定于垃圾存储车厢4110外部的自动伸缩管道,以及用于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连接的车管对接部件。优选所述自动伸缩管道靠近车管对接部件一端为可伸缩管道,其通过连接驱动器完成伸缩,以加大垃圾收集车4000的游走范围,所述驱动器为气缸、电机或油缸等等,其可以固定于垃圾存储车厢4110外侧;所述车管对接部件包括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5000对接的接口管道,所述接口管道优选为锥台型,且靠近垃圾输送管道5000一端直径小于另一端直径,该设置是为了提高其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的快速对接,以及对接后的密封性,其外侧还可以固定一密封圈,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二者连接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实现二者连接后的机械自锁,原理在此不再赘述,为机械原理中基本知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实现该结构及功能,并做适应性改进。

所述垃圾收集车4000还包括设置于吸盘4500内侧的一滚刷,一与所述滚刷连接的减速电机,以及一连接吸筒。

如图18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输送管道5000在靠近于垃圾收集设备的分叉口处设置有一管道切换组件,所述管道切换组件包括:管道切换阀体5110、转动安装在所述管道切换阀体内的阀芯5120,以及安装于管道切换阀体外壁上的可转动的执行器5130,所述管道切换阀体上设有进口5111、第一出口5112和第二出口5113,所述执行器5130的输出端与阀芯5120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阀芯5120转动,所述阀芯5120设有圆心角大于90°的弧形通道,弧形通道将进口5111与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5113连通,在与所述管道切换阀体接触的阀芯5120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511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80°,可根据实际管道布置角度选择适合的角度。

所述阀芯5120为柱状阀芯,该柱状阀芯与进口5111同轴,所述弧形通道一端与进口5111对齐,另一端从柱状阀芯的侧壁引出,并能够与第一出口5112或第二出口5113连通。

执行器5130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执行器5130为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动方式控制,且带有流量、压力或温度传感器以及调节控制电路的执行器5130,其用于流体流量、压力或温度的调节。

优选所述执行器5130为旋转式气动执行器或旋转式电动执行器。所述旋转式气动执行器的执行机构为齿轮齿条式旋转气缸,结构简单,动作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便宜;旋转式电动执行器执行机构为电动机和蜗轮蜗杆,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优选调节型电动执行器,调节型电动执行器不仅具有开关型一体化结构的功能,它还能对阀门进行精确控制,从而精确调节介质流量,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没有漏气的危险,可靠性高,不需要对各种启动管线进行安装和维护,控制精度高。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选择适合的执行器。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抽风机7000及垃圾输送管道5000之间,用于接收垃圾输送管道5000所输送的破碎后垃圾,并在实现垃圾与气体分离后,对分离出来的垃圾分类存储。其包括:固定于地面的限位轨道(现有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未图示);垃圾收集箱(现有技术中带有车轮的垃圾收集箱即可);设置于垃圾收集箱上端或内部、用于分离破碎后垃圾与随破碎后垃圾同时被输送而来的气体的气固分离组件;以及一端与垃圾收集箱连接,另一端与垃圾收集管道及抽风机7000连接的智能对接组件。除此之外,其还可以包括以下两个组件中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气固分离组件下方,用于将与所述气体分离后的破碎后垃圾压实的压缩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内侧或外侧,用于在智能对接组件与垃圾收集箱连通时打开、而二者脱离时闭合将垃圾收集箱与外部隔绝的封堵阀,通过设置所述封堵阀,使得在垃圾运输时,可有效防止垃圾收集箱内的异味、废液跑出。

所述限位轨道限制垃圾收集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普通的车行轨道(例如火车轨道、车间内机器小车运行轨道)一端设置固定的挡板,另一端则设置可旋转的挡板等等,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所述垃圾收集箱包括:用于装载破碎后垃圾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下端面、与所述限位轨道适配的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左端面(与限位轨道设置可旋转挡板同向)、用于配合钩臂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收集箱托运至垃圾集中处理处的车辆)的挂钩或圆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堵阀、气固分离组件及压缩组件固定设置于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内。

如图21所示,所述气固分离组件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可采用旋风式或容积式分离器,当其为容积式分离器时,包括:分离器圆筒6017,所述分离器圆筒6017顶部设置有圆筒出气口(6016为圆筒出气口的设置位置),而其中部则设置有圆筒进气口6018;所述气固分离组件还可包括:旋转笼部件,所述旋转笼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离器圆筒6017外、输出轴朝上设置的电机6011;贯穿分离器圆筒6017设置、上端与所述电机6011通过皮带6012连接、且轴心与所述电机6011输出轴轴心平行的主轴6013;设置于所述圆筒出气口处、通过所述主轴6013带动旋转的旋转笼6014。

气固分离组件设置于垃圾收集箱内侧前端,压缩组件设置于其下方,此时,在进行气固分离时,气固两相流从垃圾输送管道经进气口切向进入有效横截面比进气口断面大很多倍的分离筒内,气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一方面输送气流速度突然降低到远小于被送物料颗粒的悬浮速度,因而失去了对物料的携带能力,物料颗粒即靠自重而沉降下落到垃圾收集箱的前端;另一方面分离器圆筒对颗粒的碰撞和摩擦,使垃圾物料失去原来的运动速度,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降落到垃圾收集箱的前端。

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旋转笼高速旋转,未被分离的垃圾随气流运动,在进入出气口被快速旋转的旋转笼弹走,因此垃圾及颗粒因此不会由出气口同理经空气管道进入该气力垃圾输送系统的抽风机或封住除尘器;被隔在旋转笼外的垃圾及颗粒,在空气中漂浮,待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停顿时自然掉落至垃圾收集箱的前端。

落到垃圾收集箱前端的垃圾由箱内的压缩组件推入垃圾收集箱的容纳腔内。

旋转笼6014通过快速的旋转而起到拦截垃圾,使之与气流分离的作用,旋转笼6014因快速旋转,不易堵塞,避免了时长清理的麻烦。

当然,也可以将旋转笼部件设置设置为无驱动旋转笼部件,如图22所示(具体标号请参照图21);即不设置电机6011,而将栅条设置为圆弧扇形薄钢板,所述旋转笼的旋转由出气口及分离器圆筒6017内部气流运动带动旋转,通过快速的旋转而使旋转笼起到拦截垃圾使之与气流分离的作用,旋转笼因间隙大而且快速旋转,不易堵塞,避免了时长清理的麻烦。即无需外接动力,又解决了堵塞清理的问题。

如图23所示,所述智能对接组件包括:包括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用于与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对接的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用于与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对接的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均焊接固定在垃圾收集箱上并连通垃圾收集箱内部。为了实现对接,将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设置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即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包括设置于垃圾输送管道头部外壁的移动套管6133,如图24及25所示;套设在垃圾输送管道和移动套管6133外部的弹性件6132,如图24及25所示;置于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和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头部的驱动机构6150,具体的说,驱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套管的端部,如图23所示;该弹性件为可被拉伸的部件,弹性件的一端通过第一类紧固件紧固在垃圾输送管道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也通过第一类紧固件紧固在移动套管6133的头部,该第一类紧固件优选喉箍。所述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结构与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结构相同。

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的移动套管6133端部设置有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如图23所示;管道进气对接口的口部为外锥面,并在管道进气对接口口部的外锥面上设置有密封件,与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对接的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的口部为内锥面,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口部的内锥面的锥度与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口部的外锥面的锥度相同,且锥度范围均为0°至8.3°,该锥面的锥度优选8°。

对接时,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向靠近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的一侧移动,由于锥面配合的导向作用,使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的外锥面可方便、快捷地套设在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的内锥面上;在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的外锥面上设置密封件,通过该密封件可提高对接处的密封性能,解决对接过程中的对接密封问题;该密封件除了起密封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自锁效果,有效防止管道进气对接口6136与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在对接处脱开,提高对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同理,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移动套管6133端部设置有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如图23所示;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的口部为内锥面,与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对接的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的口部为外锥面,所述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口部的外锥面上设置有密封件,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口部的外锥面的锥度与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口部的内锥面的锥度相同,且锥度范围均为0°至8.3°,该锥面的锥度优选8°。

对接时,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向靠近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的一侧移动,由于锥面配合的导向作用,使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的外锥面可方便、快捷地套设在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的内锥面上;在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的外锥面上设置密封件,通过该密封件可提高对接处的密封性能,解决对接过程中的对接密封问题;该密封件除了起密封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自锁效果,有效防止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与管道出气对接口6137在对接处脱开,提高对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如图2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6150可包括垂直推板6151和驱动气缸6152,该驱动气缸6152的缸筒铰接于智能对接组件的机架上,该驱动气缸6152的活塞杆与垂直推板6151铰接,该垂直推板6151的两端分别与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的移动套管6133、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移动套管6133连接。垂直推板6151与移动套管6133连接时,垂直推板6151的两端通过第二类紧固件分别与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的移动套管6133、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移动套管6133连接。该第二类紧固件优选卡簧。

驱动气缸6152工作时,驱动气缸6152的活塞杆可带动垂直推板6151移动,从而带动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的移动套管6133、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移动套管6133移动,拉伸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的弹性件、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的弹性件,最终使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分别与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实现对接。驱动气缸6152的活塞杆与垂直推板6151通过球铰连接。活塞杆与垂直推板6151采用球铰连接,使得与垂直推板6151相连接的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对接时管道进气对接部件6130、管道出气对接部件6140可分别根据箱体进气对接部件6110、箱体出气对接部件6120的位置进行自动找正,调整对接时出现的对接偏差,解决在对接过程中自动找正对接偏差的问题。

所述压缩组件包括:两个铰接于箱体壁且交错设置的推头油缸,两个所述推头油缸活塞杆连接有一、用于向垃圾存储箱后端推动垃圾的推头。

如图26所示,所述封堵阀包括:两个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的封堵阀体6210,两个所述封堵阀体6210分别开设有一第一通孔6211,除此之外,两个封堵阀体6210先后穿过有一可左右移动的封堵阀板6220,所述封堵阀板6220一端两侧各连接有一驱动其移动的阀门驱动器6230(如阀门气缸或阀门油缸),而其中部则形成有一与第一通孔6211直径相同的第二通孔6221。当管道进口对接部件及管道出口对接部件需要分别接入箱体进口对接部件和箱体出口对接部件时,封堵阀板6220在阀门驱动器6230的带动下移动,直至第二通孔6221与一第一通孔6211重叠,且另一第一通孔6211也无障碍物阻挡;而当管道进口对接部件及管道出口对接部件分别脱离箱体进口对接部件和箱体出口对接部件后,封堵阀板6220再次在阀门驱动器6230的带动下移动,直至两个第一通孔6211皆被封堵阀板6220阻挡,有效防止在垃圾收集箱被拖走处理垃圾时,垃圾外泄。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垃圾收集设备6000包括:下端置于地坑中左右两侧的同步升降机构6400,还包括与所述同步升降机构6400上端固定连接的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以及与所述分离压缩垃圾箱实现自动对接的终端智能对接组件660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设备6000可与垃圾转运车6300对接。

所述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包括箱体、置于所述箱体出料口的密封盖6540、置于所述箱体外部的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垃圾推出组件6520和垃圾压缩组件6530,所述箱体左右侧帮上设置有凸沿,所述同步升降机构6400与所述凸沿固定连接,所述垃圾推出组件6520固定在所述箱体出料口的另一端,所述垃圾压缩组件6530连接在所述垃圾推出组件6520上,在所述垃圾压缩组件6530上方的箱体顶部设有一圆形孔,所述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置于所述圆形孔内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所述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包括分离器圆筒、外旋过渡管、旋转笼、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所述分离器圆筒置于所述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顶部的圆形孔内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外旋过渡管设于所述分离器圆筒中部并与所述分离器圆筒相切;所述进口接管由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成,所述第一管体呈圆筒状,口部置有对接口,所述第二管体为天方地圆结构,所述第二管体的方形管口与所述外旋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圆形管口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尾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口对接部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口部对接口实现自动对接;所述出口接管口部置有对接口,所述分离器圆筒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旋转笼置于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出口接管的尾部与所述出气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口接管的口部与所述出口对接部件实现自动对接。所述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外部设有方形的防护罩,所述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固定在所述防护罩的壳体6015上,所述防护罩起到支撑进口接管、出口接管以及保护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的作用。终端气固分离组件6510是在普通外旋型离心分离器和容积分离器的基础上,在出气口设置旋转笼,由出气口及旋风分离器内部气流运动带动旋转,起到拦截垃圾使之与气流分离的作用,具体设置如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即包括电机驱动及无驱动两种形式)。

所述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设置有密封盖6540,所述密封盖6540为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座、阀板、空心且可充气的充气胶囊和用于打开所述阀门机构的第一油缸,所述充气胶囊为空心可充气圈体,橡胶材质,连接充气装置,所述阀板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箱体出料口形状、尺寸相同,所述阀座的一侧与所述箱体连接,另一侧端面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垃圾转运车6300实现对接的箱体对接口,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阀座底部,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头部铰接于阀板顶部。所述阀门机构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所述箱体对接口便于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与垃圾转运车6300实现对接,垃圾倒运时,可有效避免垃圾撒落、异味跑出、废液外流等环境污染。

另外,闸门机构可以换成翻盖机构,上端固定在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门框上,在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门框与翻盖之间设置迷宫结构的密封胶条,通过油缸驱动棘轮机构使翻盖压紧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产生弹性变形而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垃圾倒运时,垃圾转运车6300与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对接,对接成功后,打开翻盖,垃圾开始倒运。

所述垃圾转运车6300包括车体和固定在车体上的密封式垃圾箱,所述密封式垃圾箱中设有用于自动回收垃圾转运时掉落垃圾的接料组件6320和能够关闭密封式垃圾箱的翻转箱门6330,所述接料组件6320包括铰接于密封式垃圾箱箱体底板口部的下挡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下挡板的两相对侧边上并与所述下挡板相垂直的两块侧挡板,所述下挡板为方形直板,所述侧挡板为扇形板,所述接料组件6320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可有效防止垃圾掉落,所述箱体左右侧壁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开启接料组件6320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头部与所述侧挡板顶端铰接;所述密封式垃圾箱的左右侧设置有用于开启翻转箱门6330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翻转箱门6330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能够驱动旋转机构开启或关闭翻转箱门6330。

所述同步升降机构6400为同步剪叉式液压升降机构,由升降油缸6450驱动升降,载重量大,稳定性好,运转灵活。

所述垃圾推出组件6520包括垂直推料板、推出油缸和水平挡料板,所述推出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垂直推料板上,所述推出油缸的活塞杆头部铰接于所述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箱体上,所述垂直推料板的下边缘紧贴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水平挡料板的边缘与所述垂直推料板的上边缘连接。

所述垃圾压缩组件6530包括垂直压板、压缩油缸和水平护板,所述压缩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推出油缸的缸筒上,所述压缩油缸的活塞杆头部铰接于垂直压板上,所述垂直压板的下边缘紧贴于所述水平挡料板上,所述水平护板的边缘与所述垂直压板的上边缘连接。

在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箱体内设置垃圾推出组件6520和垃圾压缩组件653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垃圾推出组件6520的水平挡料板上的垃圾,由垃圾压缩组件6530推入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内储存、压实,可提高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的有效利用率。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装满后,通过垃圾推出组件6520及垃圾压缩组件6530将压实的垃圾从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出料口推出到垃圾转运车6300上。

所述进口对接部件为胶囊式伸缩对接装置,口部为外锥面,并在所述外锥面端部设有密封圈,与进口对接部件对接的所述进口接管口部对接口为内锥面,两者锥度相同。

所述出口对接部件为胶囊式伸缩对接装置,口部为内锥面,与出口对接部件对接的所述出口接管口部对接口为外锥面,并在所述外锥面端部设有密封圈,两者锥度相同。

进口对接部件和出口对接部件根据系统动力源和此处气力方向特点,结合机械自锁原理,在进口接管、出口接管和进口对接部件、出口对接部件口部采用不同的结构,有利于增加对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气力输送系统开始工作前,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由地坑中左、右侧的同步升降机构6400降到水泥池内相应高度,进口对接部件、出口对接部件分别与进口接管、出口接管实现自动对接,系统开始回收垃圾,固气两相流从输料管经进口对接部件和进口接管,通过外旋过渡管切向进入分离器圆筒,一方面气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旋转气流绝大部分沿分离器圆筒内壁呈螺旋形进入箱体内;另一方面由于分离器圆筒对颗粒的碰撞和摩擦以及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体积扩大,使垃圾物料失去原来的运动速度,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降落到垃圾推出组件6520的水平挡料板上,然后由垃圾压缩组件6530推入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内储存、压实,被分离的气体,带动旋转笼高速旋转,垃圾及颗粒被旋转笼弹走,因此垃圾颗粒不会由出气口经空气管道进入该气力垃圾输送系统的抽风机7000或封住除尘器;被隔在旋转笼外的垃圾及颗粒,在空气中漂浮,待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停顿时自然掉落至垃圾推出组件6520的水平挡料板上,由垃圾压缩组件6530推入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内。垃圾满箱时,进口对接部件、出口对接部件分别与进口接管、出口接管脱开,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由同步升降机构6400提升地面相应高度,与垃圾转运车6300实现对接。同时,垃圾转运车6300驶入相应位置,先打开密封式垃圾箱的翻转箱门6330,再打开接料组件6320,之后,垃圾转运车6300慢慢行驶至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箱体对接口进入密封式垃圾箱内,垃圾转运车6300停止。然后打开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密封盖6540,启动垃圾推出组件6520与垃圾压缩组件6530一块将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箱体内的垃圾推入垃圾转运车6300的密封式垃圾箱内。最后关闭分离压缩垃圾箱6500的密封盖6540,垃圾转运车6300慢慢驶出相应距离,先关闭接料组件6320,再关闭密封式垃圾箱的翻转箱门6330,随后垃圾转运车6300将垃圾送往垃圾厂集中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设备6000与较佳实施例中的垃圾收集设备6000中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设备6000无需对接装置,分离效果好,管道无需爬坡,垃圾箱密封性要求低。其以上效果通过设置以下结构实现:如图28所示,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及抽风机7000固定连接的第三气固分离组件6700,所述第三气固分离组件结构与较佳实施例中气固分离组件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其设置于地坑内,而分离器圆筒下端为倒锥型筒体,同时,圆筒进气口及圆筒出气口在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及抽风机7000连接时,虽然设置有必要的连接管道,但未设置智能对接组件,且圆筒进气口及圆筒出气口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及抽风机7000之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可拆卸以更换、维修,但平时使用不必进行像前两个实施例中进行对接。

与此同时,圆筒进气口与垃圾输送管道5000处于同一水平线,使得垃圾输送管道5000不必爬坡输送。

而倒锥型筒体下端设置有一圆柱型连接筒,连接筒下端连通有一第三垃圾存储箱6800,所述第三垃圾存储箱6800连接有一斗式提升机(现有技术,结构已知,未标示)。在倒锥型筒体及连接筒之间设置有一关节阀6710,而连接筒及第三垃圾存储箱6800之间设置有一卸料阀6720;优选所述关节阀6710及卸料阀6720采用与上述结构中气密阀门相同的零件配置,实现各段管道之间的启闭及密封。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垃圾存储箱6800下端还开设有一水流通道6801,所述水流通道6801用于排出与气体分离后的破碎后垃圾中的液体。

斗式提升机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为料斗把物料(此处为垃圾)从下面的储藏即第三垃圾存储箱6800中舀起,随着输送带或链提升到顶部,绕过顶轮后向下翻转, 斗式提升机将物料倾入接受槽(本实施例中为垃圾箱)内;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所述斗式提升机上端连通设置于限位轨道上的垃圾箱6900,限位轨道的结构与较佳实施例相同,垃圾箱6900内也设置有用于压缩垃圾的组件,该组件结构可如垃圾收集设备较佳实施例中压缩组件。本实施例中,垃圾箱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系统还包括:一与所述抽风机7000相连,用于将抽风机7000抽送来的气体内粉尘去除的除尘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还包括:一与所述除尘器连接,用于将除尘后的气体进行消毒杀菌的消毒杀菌仪。

抽风机7000将气体与破碎后垃圾分离之后,通过管道将该部分气体排出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至空气中,但该部分气体由于之前与破碎后垃圾混合,所以不仅包括大量灰尘,且极可能含有细菌等污染物,直接排出将对空气造成危害。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通过设置除尘器及消毒杀菌仪,对该部分气体进行了净化,有效的避免了该部分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如图2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为了防止管道堵塞,在阻力较大、风量不足的管道交叉口、拐弯或爬坡处,可设置防堵装置,为了设置防堵装置,所述垃圾输送管道在相应位置断开设置,而所述防堵装置则设置于垃圾输送管道断口处;所述防堵装置包括:连接于垃圾输送管道相邻两断口之间的防堵连接管0110;以及一贯穿所述防堵连接管0110设置、用于在垃圾输送过程中搅动垃圾、防止管道内垃圾沉降堆积堵塞管道的软轴0120;以及与所述软轴0120连接,用于带动其搅动的减速电机0130。优选所述软轴0120及减速电机0130倾斜设置于所述防堵连接管0110,防堵连接管0110一端为垃圾输送时的垃圾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所述软轴0120及减速电机0130与入口端之间呈锐角。所述防堵连接管0110与垃圾输送管道两个断口之间还各设有一连接法兰0140。优选,在每个防堵装置设置处,开设一检查井100,如图1所示;所述检查井100平时封闭,而在系统故障时,可容许工作人员进入检查。

如图3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为了进一步防止管道堵塞,在爬坡处还设置有沉降装置,而前提条件是,垃圾输送管道在设置沉降装置处断开,在管道爬坡处垃圾输送管道分别设置为:管道水平段及一管道爬坡段,所述沉降装置设置于管道水平段及管道爬坡段之间,其包括:第一端口与管道水平段连接,第二端口与管道爬坡段连接的沉降三通管0210,所述沉降三通管0210的第三端口连接有一垃圾沉降箱0240,而其管道内部,第一端0211(即与管道水平段连接的一端)内侧壁底部设置有一第一过渡件0220,第二端0212(即与管道爬坡段连接的一端)内侧壁底部设置有一第二过渡件0230,所述第二过渡件0230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一过渡件0220的垂直高度,在垃圾输送过程中,质量小的轻质垃圾可以通过第一过渡件0220及第二过渡件0230进入管道爬坡段内,无法进入管道爬坡段的质量大的硬质垃圾就通过第三端0213(即与垃圾沉降箱0240连接的一端)直接掉入垃圾沉降箱0240中,有效地避免了重质垃圾留在管道爬坡处堵塞管道。在每个沉降装置设置处,同样开设一检查井100。

优选方案中,所述垃圾沉降箱0240设置有箱门,当垃圾收集箱内垃圾达到一定容量时,由专人打开垃圾沉降箱0240箱门取出垃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实现的垃圾智能收集方法,其包括步骤如下:

垃圾投放设备分类接收并存储垃圾,具体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述;

当垃圾投放设备内所存储垃圾达到预设条件后进行破碎、输出,同时发送信号至控制中心,具体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述;

控制中心接收垃圾投放设备发送来的信号,控制抽风机启动,具体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述;

抽风机启动后在垃圾输送管道内形成负压,使经垃圾投放设备破碎后输出的垃圾、在垃圾输送管道内朝垃圾收集设备方向移动,具体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述;

垃圾收集设备接收垃圾输送管道所输送来的破碎后垃圾,并进行气固分离后分类存储,具体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