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自动收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65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多线自动收纳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涉及线收纳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信息社会、电子设备普及的时代,人们需要各种线性配件来交换数据能源,例如数据线,耳机线等。现有的自动收纳器只有存放功能,在使用前,仍然需要先取线后使用,不能自由调节长度,即不能实现卡位的需要,一次只能收纳一种线,即不能满足多线收纳的需要,因此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仍存在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收纳器存在的问题,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多线自动收纳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多线自动收纳器,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叠合一起的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外壳及下外壳,上外壳与下外壳扣合后形成线收纳空间,所述线收纳空间的前后为开口,从前后开口将线置入所述线收纳空间中或将线从所述线收纳空间中拉出;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转动安装有卷绕轴,所述卷绕轴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中安装有弹簧,所述卷绕轴的下端具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中安装有滚珠轨道,所述滚珠轨道中安装有滚珠;所述卷绕轴的周面具有凸出的线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外壳的顶部具有凸出的扣齿,所述下外壳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扣齿对应的扣槽,上下收纳组件通过所述扣齿与扣槽叠合。

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的扣合面分别具有凹槽和凸起,下外壳的凸起卡入上外壳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借用市场上现有的自动收缩数据线技术优点,利用小钢珠与其轨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线的卡位,实现卡位的功能;可方便地将两个或更多的收纳组件叠合,形成多线收纳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卷绕轴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滚珠轨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的结构图。

图5为两收纳组件的叠合状态图。

图中:1、上外壳;11、扣齿;12、凹槽;2、下外壳;21、扣槽;22、凸起;3、线收纳空间;4、卷绕轴;41、上安装槽;42、下安装槽;43、线钩;5、弹簧;6、滚珠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线自动收纳器,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叠合一起的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外壳1及下外壳2,上外壳1与下外壳2扣合后形成线收纳空间3,线收纳空间3的前后为开口,从前后开口将线置入线收纳空间3中或将线从线收纳空间3中拉出;上外壳1与下外壳2之间转动安装有卷绕轴4,卷绕轴4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槽41,上安装槽41中安装有弹簧5,卷绕轴4的下端具有下安装槽42,下安装槽42中安装有滚珠轨道6,滚珠轨道6中安装有滚珠;卷绕轴4的周面具有凸出的线钩43。

上外壳1的顶部具有凸出的扣齿11,下外壳2的底部具有与扣齿11对应的扣槽21,上下收纳组件通过扣齿11与扣槽21叠合。多个收纳组件叠合时,只需要利用扣齿11和扣槽21扣合即可。叠合后可同时收纳多种线,如耳机线、数据线等。

上外壳1与下外壳2之间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如图1所示,上外壳1与下外壳2之间的扣合面分别具有凹槽12和凸起22,下外壳2的凸起22卡入上外壳1的凹槽12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线对折后,线的中部钩在线钩43上,利用弹簧5的作用,对折后的线自动卷绕在卷绕轴4上,线的两端齐平露在线收纳空间3外;当需要将线拉出时,将露在外头的线端拉出,拉出过程中,滚珠在滚珠轨道6中滚动,实现自动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滚珠在滚珠轨道中卡位,属于现有技术的应用,故滚珠轨道的具体走向结构,本实用新型未做详述。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