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及电梯曳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672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及电梯曳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及电梯曳引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是没有设置导向轮的,以节约机房部件的空间,使得机房部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具体地,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后其两端分别下行,其中一端连接于对重装置,另一端绕过轿厢反绳轮后再上行,最后通过绳头组件固定于井道内。这种曳引系统由于取消了导向轮,当轿厢在下行至电梯井道底部位置时,轿厢反绳轮两侧的钢丝绳与轿厢反绳轮中心所在轴线的角度将接近于0度,当轿厢上行至电梯井道的顶部位置时,该角度将达到最大,因此,轿厢运行过程中钢丝绳会有一定的摆动,这会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另外,现有的电梯系统中,称重装置大多设置在轿厢的底部,这一方面使得称重装置测出的重量不够准确,另一方面使其安装、维修、更换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适应钢丝绳摆动且使轿厢称重准确的电梯绳头组件及电梯曳引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钢丝绳摆动且使轿厢称重准确的电梯绳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钢丝绳摆动且使轿厢称重准确的电梯曳引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包括两支撑座、一绳头焊件及一称重传感器,两所述支撑座相对地固定至电梯机房承重梁上,绳头焊件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绳头焊件用于固定曳引绳,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绳头焊件上。

较佳地,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还包括相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的上绳头板及下绳头板,所述下绳头板固定于所述绳头焊件上,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上绳头板、所述下绳头板之间。

较佳地,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上绳头板并连接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较佳地,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上绳头板、所述下绳头板之间的锁紧件。

较佳地,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枢接孔,所述绳头焊件的两端分别凸设有枢接轴,所述枢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枢接孔内。

较佳地,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枢接轴外的尼龙轴套。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包括曳引轮、曳引绳及如上所述的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曳引轮安装于电梯机房内,曳引绳绕设于所述曳引轮上,其一端绕过轿厢反绳轮后固定于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其另一端连接于对重装置。

较佳地,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于轿厢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其两支撑座相对地固定至电梯机房承重梁上,绳头焊件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上,该绳头焊件用于固定曳引绳,因此,绳头焊件可相对支撑座转动,从而使整个电梯绳头组件可适应轿厢运行时曳引绳的摆动,使曳引绳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称重传感器固定于绳头焊件上,从而使轿厢称重更准确,并使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维修、更换都更方便。对应地,具有该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的电梯曳引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包括两支撑座110、一绳头焊件120及一称重传感器130。其中,两支撑座110相对地固定至电梯机房承重梁上,绳头焊件120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支撑座110上,该绳头焊件120用于固定电梯曳引绳,因此绳头焊件120可相对于支撑座110转动以适应电梯曳引绳的摆动;称重传感器130固定于绳头焊件120上,用于实现轿厢称重。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110优选焊接固定于机房承重梁上,但不以此为限,还可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

结合图1-3所示,所述支撑座110上开设有枢接孔111,绳头焊件120的两端分别凸设有与枢接孔111相对应的枢接轴121,且枢接轴121外还套设有尼龙轴套122,装设有尼龙轴套122的枢接轴121可转动地穿设于枢接孔111内,使绳头焊件120可绕枢接轴121相对于支撑座110旋转,尼龙轴套122作为绳头焊件120的轴承,因此,绳头焊件120与支撑座110相配合形成整体的旋转部件,实现摆动功能,以适应电梯曳引绳的摆动。

继续参看图1-2所示,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还包括相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的上绳头板140及下绳头板150,下绳头板150固定于绳头焊件120上,称重传感器130固定于上绳头板140、下绳头板150之间。

更具体地,绳头焊件120上形成有一平直的安装面123,下绳头板150设置于安装面123上,且称重传感器130设于下绳头板150上并与上绳头板140固定连接。

下面结合图1-3所示,所述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160及锁紧件170,上绳头板140上开设有与连接件160相对应的通孔(未标号),称重传感器130的顶部开设有与该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131,连接件160穿设于上绳头板140的通孔内并连接于连接孔131内,从而将称重传感器130固定。其中,连接件160优选为螺栓,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上绳头板140、下绳头板150上还开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安装孔(未标号),多个锁紧件170分别穿设于安装孔内将两者连接,锁紧件170优选连接于上绳头板140、下绳头板150的四角处。锁紧件170优选为相配合的螺栓及螺母,该螺栓依次穿设于上绳头板140、下绳头板150的相对应的安装孔内,螺母再连接于螺栓上,且螺母无需拧紧,预留标注的间隙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160及锁紧件17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

参看图2、4所示,上绳头板140、下绳头板150上还固定有曳引绳连接组件180,其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下面参看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1,其包括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曳引轮200、曳引绳300。其中,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通过其支撑座110焊接固定于机房承重梁上,曳引轮200安装于设置在电梯机房内的曳引机(图未示)上,曳引绳300绕设于曳引轮200上后其两端分别下行,曳引绳300的一端绕过设于轿厢400上方的轿厢反绳轮410后固定于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的绳头焊件120上,曳引绳300的另一端连接于对重装置(图未示)。

其中,曳引绳300优选为钢丝绳,但不限于此,此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结合图4-5所示,由于该电梯曳引系统1不设置导向轮,因此轿厢400运行过程中,会导致曳引绳300摆动,此时,绳头焊件120整体作为摆动轴与支撑座110配合形成旋转部件,实现摆动功能,以适应曳引绳300的摆动,同时,承重传感器130可实现轿厢称重功能。另外,该电梯曳引系统1因省略了导向轮,因此增大了曳引包角,降低了曳引机架高度,从而降低了机房的高度。

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并不仅限于设置在轿厢一侧用于连接曳引绳300,其还可设置于对重装置一侧用于固定曳引绳300的另一端,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赘述。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其两支撑座110相对地固定至电梯机房承重梁上,绳头焊件120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110上,该绳头焊件120用于固定曳引绳300,因此,绳头焊件120可相对支撑座110转动,从而使整个电梯绳头组件100可适应轿厢运行时曳引绳300的摆动,使曳引绳300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称重传感器130固定于绳头焊件120上,从而使轿厢称重更准确,并使称重传感器130的安装、维修、更换都更方便。

对应地,具有该自适应式电梯绳头组件100的电梯曳引系统1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系统1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原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