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294阅读:1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前移式叉车门架总成作为前移式叉车的工作装置部分,具有装卸、搬运及堆放货物的基本功能;若要使前移式叉车发挥更大的效能,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案就需增加叉车属具,最常用的属具功能配置就是采用整体式的侧移及倾斜货叉架,即可达到提高前移式叉车作业效率的目的,而上述属具功能配置需要有高压油作为动力源才能实现其动作。目前,前移式叉车门架升到高位后,主要的属具功能工作方式为侧移及倾斜,而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4套管路上到上端,过去实现这些功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2套管路及增加一套卷管器来实现,其布置方式缺点是管路复杂且繁琐,局限性大,特别不适宜高位起升的门架管路走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管路系统,该管路系统设置四通道走向的属具功能管路结构,使卷管器的使用不再作为选项配置,且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高压胶管、第二高压胶管及第三高压胶管,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直通接头与车体管路相连,第一高压胶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通接头与第二高压胶管相连,第二高压胶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通接头与钢管相连,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八通接头总成与第三高压胶管的一端相连,第三高压胶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八通接头总成与属具相连,所述的第一高压胶管、第二高压胶管、第三高压胶管、钢管、第一直通接头、第二直通接头及第三直通接头分别并列设置四组。

该管路系统的油路走向布局为:车体管路→第一直通接头→第一高压胶管→第二直通接头→第二高压胶管→第三直通接头→钢管→第一八通接头总成→第三高压胶管→第二八通接头总成→属具。

所述的第一高压胶管设置在外门架后外侧,所述的第二高压胶管设置在中门架上的后缸胶管滑轮上,所述的第三高压胶管设置在内门架上的前缸胶管滑轮上。

所述的第二直通接头设置在外门架上横梁上,所述的第三直通接头及第一八通接头总成设置在内门架的下端,所述的第二八通接头总成设置在货叉架上。

所述的钢管与第一八通接头总成的下端接口相连,所述的第三高压胶管与第二八通接头总成的上端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高压油管路布置,在门架运动过程中无干涉现象;2)采用八通接头总成,其阀体油道布置合理,液阻小,且压力损失小;3)整体管路布局连接结构美观合理,简单可靠、拆装方便;4)胶管滑轮组装配后其视野性较好;5)适用范围广,对不同吨位的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均可采用此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总成包括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前升降油缸、后升降油缸及整体式货叉架(带侧移和倾斜),胶管滑轮组作为属具的动力源输送通道,以上述门架主要部件为支撑点,布置于门架各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管路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高压胶管1、第二高压胶管2及第三高压胶管3,第一高压胶管1的一端通过第一直通接头4与车体管路相连,第一高压胶管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通接头5与第二高压胶管2相连,第二高压胶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通接头6与钢管7相连,钢管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八通接头总成8与第三高压胶管3的一端相连,第三高压胶管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八通接头总成9与属具相连;第一高压胶管1、第一直通接头4、第二直通接头5组成第一级胶管滑轮组;第二高压胶管2、后缸胶管滑轮10、第三直通接头6、钢管7、第一八通接头总成8组成第二级胶管滑轮组;第三高压胶管3、前缸胶管滑轮20、第二八通接头总成9组成第三级胶管滑轮组。第一高压胶管1、第二高压胶管2、第三高压胶管3、钢管7、第一直通接头4、第二直通接头5及第三直通接头6分别并列设置四组,即并列设置四组通道,第一级胶管滑轮组及第二级胶管滑轮组分别呈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两组。

下面以一个通道为例进行说明:

该管路系统的油路走向布局为:车体管路→第一直通接头→第一高压胶管→第二直通接头→第二高压胶管→第三直通接头→钢管→第一八通接头总成→第三高压胶管→第二八通接头总成→属具。

进一步的,第一高压胶管1设置在外门架后外侧,第二高压胶管2设置在中门架上的后缸胶管滑轮10上,第三高压胶管3设置在内门架上的前缸胶管滑轮20上。

进一步的,第二直通接头5设置在外门架上横梁上,第三直通接头6及第一八通接头总成8设置在内门架的下端,第二八通接头总成9设置在货叉架30上。

进一步的,钢管7与第一八通接头总成8的下端接口相连,第三高压胶管3与第二八通接头总成9的上端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胶管滑轮组起升过程:随着门架前起升油缸40的起升,第三高压胶管与前缸胶管滑轮构成动滑轮组,如图2所示,在前起升油缸行程未完全走完之前,第三级胶管滑轮组连接货叉架的一端跟随货叉架同步上升;在前起升油缸行程走完后,第三级胶管滑轮组至高点起升到2倍的前起升油缸行程空间高度,且相对于内门架处于静止状态;随着后起升油缸50的起升,如图1所示,第二级胶管滑轮组随其同步起升;同时第三级胶管滑轮组整体随后起升油缸同步上升,待后起升油缸行程走完后,第二级胶管滑轮组停止上升;此时第三级胶管滑轮组至高点达到最大高度,同时门架高度达到额定起升高度;第一级胶管滑轮组在垂直方向,相对外门架保持高度始终不变。

2、胶管滑轮组下降过程:第一级胶管滑轮组在垂直方向,相对外门架保持高度始终不变;门架后起升油缸先下降,第二级胶管滑轮组随其同步下降;同时第三级胶管滑轮组整体随后起升油缸同步下降,待后起升油缸行程归位后,内门架完全落到位,随即第二级胶管滑轮组下落至门架未起升时状态,第三级胶管滑轮组至高点处于2倍的前起升油缸行程空间高度;此时,前起升油缸开始下降,第三级胶管滑轮组与货叉架则随之同步下降,直至前起升油缸行程完全归位,胶管滑轮组落到位,门架处于未起升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高压油管路布置,在门架运动过程中无干涉现象;2)采用八通接头总成,其阀体油道布置合理,液阻小,且压力损失小;3)整体管路布局连接结构美观合理,简单可靠、拆装方便;4)胶管滑轮组装配后其视野性较好;5)适用范围广,对不同吨位的前移式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均可采用此结构形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