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176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进的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是指一种占地面积小,具有独立启停功能的络筒机。



背景技术:

络筒机时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它适用于棉、毛、纤、纯纺与混纺等的络筒工序,生产高质量的无结头筒纱,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络筒机包括槽筒传动轴、槽筒、电机以及绕线架,现有络筒机的槽筒往往同时安装在一根长长的槽筒传动轴上,而槽筒传动轴又由一个电机带动其进行转动,绕线架一一对应地与槽筒配合进行倒纱。由于所有槽筒都安装在一根槽筒传动轴上,因此所有槽筒都是同步进行转动,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槽筒对应的纱线出现断纱或者漏纱时,工作人员必须将整个络筒机关停才能完成相关处理,而为了提高利用率,一根槽筒传动轴上通常安装有尽可能多的槽筒,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生某跟纱线出现断纱或者漏纱的问题,即电机得频繁地进行关闭,这就会对工作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现有的槽筒都是单排设计,为了提高利用率,一根槽筒传动轴上通常安装有尽可能多的槽筒,有时甚至安装有20个左右,这就势必导致络筒机的长度会非常的长,也就是它会占用较大的企业用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的络筒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槽筒无法单独启停导致的络筒机工作效率低以及槽筒单排设计导致络筒机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构改进的络筒机,包括机架、控制箱和倒纱机构,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机架旁,所述倒纱机构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倒纱机构包括至少3个倒纱单元,每个倒纱单元均由一一对应的槽筒组件和绕线架组成,所述槽筒组件包括槽筒、槽筒传动轴以及伺服电机,槽筒传动轴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槽筒套设于槽筒传动轴上,所述绕线架位于槽筒的上方,并且每个伺服电机均分别与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倒纱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左、右两侧的支撑杆以及架设于支撑杆之间的圆柱形的横杆,所述绕线架可转动的安装于横杆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倒纱单元均匀地安装于横杆的两侧。

再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架的底部设有转动套管,所述各转动套管间隔地套设于横杆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槽筒都由单独的伺服电机控制,当其中某根纱线出现断纱或者漏纱的情况时,可单独对相关的槽筒进行启停操作,而络筒机的其余部分不会受此影响,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倒纱单元安装于横杆的两侧,即络筒机上的槽筒为双排结构,与传统单排结构相比,可减少一半的企业用地,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络筒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1和图2,一种结构改进的络筒机,包括机架1、控制箱2和倒纱机构10,所述控制箱2安装于机架1旁,所述倒纱机构10安装于机架1上,倒纱机构10包括安装支架3以及均匀安装于安装支架3两侧的多个倒纱单元,所述安装支架3包括左、右两侧的支撑杆31以及架设于支撑杆31之间的横杆 32,上述横杆32呈圆柱形。继续参照图2,每个倒纱单元均由一一对应的槽筒组件4和绕线架5组成,所述槽筒组件4包括槽筒41、槽筒传动轴(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以及伺服电机42,槽筒传动轴与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槽筒41套设于槽筒传动轴上,所述绕线架5位于槽筒41的上方,并且每个伺服电机42均分别与控制箱2电连接。所述绕线架5可转动的安装于横杆32 上,从图2中可看出,绕线架5的底部设有转动套管51,所述各转动套管51间隔地套设于横杆32上。

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槽筒41都由单独的伺服电机42控制,当其中某根纱线出现断纱或者漏纱的情况时,可单独对相关的槽筒41进行启停操作,而络筒机的其余部分不会受此影响,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倒纱单元安装于横杆32的两侧,即络筒机上的槽筒41为双排结构,与传统单排结构相比,可减少一半的企业用地,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