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20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形态也是各种各样了,同时为了适应各种形态的手机的运输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第一触觉体验,厂商在包装盒上也是形态各异,尽量从包装盒上体现出产品的视觉体验,可见,手机的包装盒已经在逐渐地成为了展现品牌定位和产品质量的标准。

但是,目前厂商所生产出来的传统手机包装盒内手机托盘设计,只需要实现手机两面均有保护不被挤压即可,其使用功能也只具有包装功能,尤其是对于双屏手机的包装盒,其生产需要材料相对于传统的手机盒要多得多,当消费者开始使用手机后包装盒就失去价值,所以,传统手机包装盒的功能比较单一,结构也比较简单,除了正常的装手机和手机附件外再无其他功能,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主要解决的现有的传统手机包装盒的功能单一,导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包括:组件本体和托盘支架,在所述组件本体的表面上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置槽以及在所述组件本体的中间位置上设有折痕槽,所述容置槽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展开状态下的大小相等;

在展示所述双屏手机状态时,将所述托盘支架固定于所述组件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一面的对立面上,通过调整所述托盘支架与水平面的所成的夹角,将所述组件本体倾斜摆设展示所述容置槽中的双屏手机;

在包装所述双屏手机状态时,通过沿着所述折痕槽将所述组件本体进行对折,将所述双屏手机包裹在由所述容置槽形成密封空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屏手机的包装盒,包括:包装盒上盖、包装盒下盖和前述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在组装时,将所述双屏手机放置于由所述容置槽形成密封空腔中,并将包含有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放置在有所述包装盒上盖和包装盒下盖形成的容置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该包装组件包括组件本体和托盘支架,在所述组件本体的表面上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置槽以及在所述组件本体的中间位置上设有折痕槽,所述容置槽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展开状态下的大小相等,通过固定于所述组件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一面的对立面上的所述托盘支架将所述容置槽中的双屏手机展示出来,或者通过沿着所述折痕槽将所述组件本体对折,从而实现将双屏手机包裹在由所述容置槽形成密封空腔中;通过将包装组件设置成可进行折叠、可展变形的结构,从而实现了包装盒即兼具了包装盒功能,又兼具了展示支架的功能,并且该种方式设置的组件结构简单,也方便用户的使用,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手机包装盒的功能单一,资源过于浪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的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折叠45度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折叠135度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本体折叠180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双屏手机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目前的手机包装盒功能比较单一,结构也比较简单,除了正常的装手机和手机附件外再无其他功能,当用户买到手机后包装盒就被遗弃掉或者闲置;而双屏手机最重要的使用就是双屏合并同时使用,这样双手必须解放,如果有手机支架则会方便很多。双屏的手机支架市场上很难购买,原厂配件需要额外支出费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变形的包装组件弥补了上述的缺憾,使得包装盒能延续其价值,在消费者手机使用中能继续发挥其价值。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的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包装组件70包括:组件本体71和托盘支架72,其中在组件本体7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开放式的容置槽711以及折痕槽712,所述容置槽711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展开状态下的大小相等,所述双屏手机指的是该包装组件71待包装的手机,所述容置槽711具体是设置在所述组件本体71中间位置;所述折痕槽71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71的中间位置上,优选的,所述折痕槽712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一条线痕,也可以是一条稍微下内凹的小凹槽。

当需要使用该包装组件70对所述双屏手机机型展示时,首先将所述托盘支架72固定与所述组件本体71上设置有所述容置槽711一面的对立面上,实际应用中,当定义所述包装组件70上设有容置槽111的一面为正面,那么另一面则为反面,也即是说,所述托盘支架72是设置与所述包装组件70的反面上,然后再通过调整所述托盘支架712与水平面的所成的夹角,将所述组件本体71倾斜摆设展示所述容置槽711中的双屏手机,具体如图1所示的状态。

当需要使用所述包装组件70对所述双屏手机进行包装时,则通过沿着所述折痕槽712将所述组件本体71进行对折,将所述双屏手机包裹在由所述容置槽712形成密封空腔20中;在所述组件本体71对折完成后,所述组件本体71形成的整体形状如图2所示,最后将所述双屏手机从所述空腔20的开口中放置进行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所述组件本体71具体是设置成上托盘31和下托盘32,所述容置槽711设置上下两个托盘上,而上下两个托盘通过弹性连接材料连接,在组装时,通过将所述上下托盘合并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开口的空腔,而该开口的空腔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合屏状态下的大小相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本体71的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方式,具体的,所述组件本体71包括一个环形且带有所述折痕槽的安装板713、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U型缓冲部714,以及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底板715,所述安装板713和底板715分别粘贴在所述U型缓冲部714上下表面上,并在所述安装板713、U型缓冲部114和底板715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711,这时所述折痕槽71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13中对应于所述U型缓冲部714衔接的位置上。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该组件本体71适用于包装双屏手机,让手机不会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所以所述U型缓冲部714是采用一种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具体可以是泡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组件本体71对折后的成型,在所述组件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贴合部,所述至少两个贴合部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13的表面上,用于在沿着所述折痕槽712将所述组件本体71对折时粘合形成密封的空腔20,所述贴合部适用于在对折后将所述上下两个托盘粘贴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贴合部可以是魔术贴,也可以是磁力贴,只要是可以实现拆/合重复利用的材料都可以。

如图4-5所示,当所述贴合部为魔术贴时,所述魔术贴包括粘贴面701和被粘贴面702,这时应当将所述粘贴面701和被粘贴面702均匀的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13两端的表面上,具体的如图5所示,当设置三个魔术贴时,将三个粘贴面701全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13的左侧,将三个被粘贴面702全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13的右侧。在需要对所述组件本体71进行对折包装时,将设置有所述粘贴面701的一端沿着所述折痕槽712向设置有所述被粘贴面702的一端对折,最后通过所述粘贴面701和被粘贴面702的相互配合将所述组件本体71对折成型,从而在组件本体721的内部形成一个空腔20。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贴合部为磁力贴时,一个所述磁力贴可以由两个磁力片组成,也可以是由一个磁力片和一个铁片组成,若所述磁力贴可以由两个磁力片组成时,在所述安装板713上设置所述磁力贴时,分别在所述安装板713对称的位置上设置有数量相等磁力片即可;若所述磁力贴是由一个磁力片和一个铁片组成时,分别在所述安装板713对称的位置上设置有数量相等磁力片以及铁片即可,其具体可以按照魔术贴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组件本体71上设置有容置槽711一面的对立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716,在组装时,将所述托盘支架72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716上。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716的设置,可以是采用魔术贴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是采用磁力贴的方式设置,设置还可以是将所述第一安装部716设置成一个卡槽的方式,当设置为卡槽时,在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所述托盘支架72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卡槽中即可。

当设置为魔术贴或者磁力贴时,图4中的两个第一安装部716可以是同一设置成魔术贴的粘贴面或者被粘贴面,亦或者设置成铁片或者磁力片,而在托盘支架72的两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716相互配合的魔术贴或者磁力片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支架72为一个可折叠的支撑板,具体可以是采用瓦楞纸或者塑料制造成的支撑板,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托盘支架72包括支撑体721和第二安装部72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722设置于所述支撑体721的端部位置上,在所述支撑体721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折痕,该折痕是用于实现所述托盘支架723的可折叠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716具体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716分别在两个底板715的底边上各设置一个;所述托盘支架72为长条形托盘支架,并在所述托盘支架72的两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716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722。

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716具体为三个时,在一个底板715的底边上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716,在另一个底板715的底边上设置两个个所述第一安装部716;所述托盘支架72为Y型托盘支架,并在所述托盘支架72的三个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716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722。

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70作为包装盒使用时,具体使用方法按照如图7-11的顺序进行折叠,首先在图6的状态下,用户将组件本体7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对折,图7中将组件本体71以中间对折痕槽712折叠45度后的效果,图8中将组件本体71以中间对折痕槽712折叠135度后的效果,图9中将组件本体71完全折叠后的效果,此时,设置在组件本体71上的魔术贴将会相互粘合,使得组件本体71完全不会打开,图10是将组件本体71对折粘合成型后,将双屏手机30放入空腔20中的效果图。

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70作为展示支架使用时,具体使用方法如图7和12所示,首先将组件本体71调整为展开状态(如图7所示),然后再将托盘支架72中的第二安装部722粘贴在组件本体71上的第一安装部716上,通过托盘支架72与组件本体71之间的配对粘合(如图12所示),从而实现了包装组件70的展示支架功能。

对应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盒,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该包装盒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70、包装盒上盖91、包装盒下盖91和设置于所述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70两侧的附件盒93,其中,所述包装组件70包括:组件本体71和托盘支架72,在所述组件本体71的表面上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置槽711以及在所述组件本体71的中间位置上设有折痕槽712,所述容置槽711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30展开状态下的大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该包装盒对双屏手机进行包装时,首先先将组件本体71沿着所述折痕槽712对折,使得所述容置槽711形成一个可容纳双屏手机30的空腔20,然后将双屏手机30放入所述空腔20中,再将包含有双屏手机30的包装组件70放置在有所述包装盒上盖91和包装盒下盖92形成的容置腔10中。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所述包装盒可以使用对中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包装组件70可以使用硬质的纸板制作而成,也可以EVA、纸塑、吸塑等材料,附件盒以及托盘支架、上下盖可以使用塑料或者瓦楞纸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屏手机的包装组件及其包装盒,包括组件本体和托盘支架,在所述组件本体的表面上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置槽以及在所述组件本体的中间位置上设有折痕槽,所述容置槽的大小与所述双屏手机展开状态下的大小相等,通过固定于所述组件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一面的对立面上的所述托盘支架实现包装组件的展示支架功能,同时通过沿着所述折痕槽将所述组件本体进行对折,将所述双屏手机包裹在由所述容置槽形成密封空腔中,从而实现了包装盒的功能,可见通过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包装手机可以弥补传统手机包装盒功能单一的缺憾,使得包装盒能延续其价值,在消费者手机使用中能继续发挥其价值;同时该组件的结构简单,也方便用户的使用,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了传统手机包装盒的功能单一,资源过于浪费的技术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