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旋钮式酒坛坛口封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680发布日期:2018-06-12 21:5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无旋钮式酒坛坛口封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酒坛的贮藏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旋钮式酒坛坛口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白酒尤其是优质白酒进行陶坛贮藏时,往往都依靠酒坛封装配合坛盖以实现坛体密封效果,让贮酒充分发酵并老熟。随着社会科技的逐步发展,酒坛的封装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封泥过渡到塑料薄膜,再至目前常用的盖式封装。目前常用的盖式封装结构,包括在在陶瓷坛盖外围包裹的防盗罩,防盗罩分为左右两瓣半盖体组。左右两瓣半盖体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相互扣接;扣接后的防盗罩的下部卡接在坛口下方的颈部,防盗罩上部将陶瓷坛盖和坛口整体包裹。在防盗罩的顶部还至少开设置一个螺孔,螺孔内旋接密封螺丝。密封螺丝旋紧时,密封螺丝下端与陶瓷坛盖接触并向下挤压陶瓷坛盖;陶瓷坛盖通过密封圈与坛口上沿端面配合将酒坛密封。

上述传统结构自使用以来,固然有效解决了在提升封装效率的同时保证长期贮藏的问题,但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小视:密封螺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陶瓷坛盖与防盗罩间以远离力,以确保陶瓷坛盖与坛口间的密封效果。然而,目前的密封螺丝结构,都为直接在防盗罩上攻丝形成。一方面,考虑到厂家在进行可能的对于防盗罩以及密封螺丝的后期包装美化时,无论如何都必然需要留取一定的螺丝段长度而不能进行包装,以便于该螺丝段能够正常的进出防盗罩上的螺纹孔,这就导致整个封装的外观美化出现瑕疵,并对其整体美观性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密封螺丝上的与陶瓷坛盖接触的顶端都为点接触,导致在拧紧密封螺丝以抵紧陶瓷坛盖时,在巨大的螺纹轴向力作用下,点接触的密封螺丝顶端会破坏相对脆弱的陶瓷坛盖表面。轻则导致其坛盖表面破碎而影响美观度,重则直接压裂坛盖,甚至会致使坛盖碎片掉落至坛内酒水中,这对内藏酒水的质量影响暂且不提,含有碎片的酒水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而实用的无旋钮式酒坛坛口封装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确保内坛盖相对坛口的稳定封装目的,其结构的安全性、配合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旋钮式酒坛坛口封装装置,包括同轴盖设于坛口上的内坛盖,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沿坛口轴线由下而上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罩以及外盖,所述内罩外缘沿坛口侧壁轴向向下顺延从而包覆内坛盖,所述内罩的延伸边内侧面处径向凸设有凸柱,坛口侧壁处凹设有供凸柱插接的插槽,且该插槽槽长沿凸柱的插接路径由上而下布置;插槽上部槽体与坛口顶面相交所形成的槽口构成供凸柱插接的插接口,插槽的下部槽体处横向延伸有横向槽,横向槽与插槽共同构成卡接凸柱的L型卡槽结构;外盖沿内罩外侧壁轴向向下顺延从而包覆内罩;本装置还包括螺纹压紧组件,所述螺纹压紧组件包括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顶端同轴固接于外盖的顶壁处,内罩上布置铅垂孔;固定螺杆的底端铅垂向下并穿过上述铅垂孔,并与内坛盖顶端面间构成螺纹固接配合;固定螺杆外形呈两端轴径小于中段轴径的三段式阶梯轴状,固定螺杆的上轴肩由下而上的止口配合于铅垂孔的孔端面处。

优选的,所述内坛盖顶端面处同轴固接有螺母柱,所述螺母柱的孔腔处布置内螺纹,固定螺杆的底端部杆身处设置外螺纹,螺母柱与固定螺杆间构成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罩的顶壁处同轴向下凸设有限位套筒;所述螺母柱外形呈多边棱柱状,限位套筒的筒腔形状与螺母柱外形相匹配,螺母柱与限位套筒的筒腔间构成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罩顶壁处同轴凹设有供限位套筒顶端面卡入并固定的定位沉孔。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布置于外盖的顶端面处,锁止机构的锁舌由上而下轴向贯穿外盖,并与内罩处预留的锁止孔间构成定位配合。

优选的,内罩顶端面处设置锁止块,锁止块处沿锁舌的动作方向而凹设有锁止孔。

优选的,固定螺杆的顶端面处同轴固接定位板,所述外盖的顶壁处同轴凹设有凹孔,定位板轴向卡入该凹孔内以便于外盖间构成固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L型卡槽结构为沿坛口周向均布的多个,且各构成L 型卡槽结构的横向槽延伸方向均彼此同向。

优选的,所述内罩的延伸边底沿处径向向外设置有外翻边,外翻边的上表面构成配合外盖的延伸边底沿的滑动配合面。

优选的,本装置包括角铁状的L型角槽,L型角槽的竖直边固接于内罩的延伸边底沿处,L型角槽的水平边径向向外延伸从而构成配合外盖的延伸边底沿的滑动配合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仅靠防盗罩来密封坛口的固有结构不同,转而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内坛盖、内罩以及外盖的三重盖体设计,通过以内坛盖作为直接配合坛口的密封盖来搭配密封圈从而实现坛口的基础密封效果,再依靠内罩作为相对坛口的固定盖,利用外盖来形成外部封闭盖,并依靠固定螺杆来衔接内坛盖、内罩及外盖以便形成一体构造,最终实现对整个坛口封装的可靠密封效果。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固定螺杆与外盖间制成一体结构,并通过固定螺杆处上轴肩从而限制内罩脱出固定螺杆的杆身,再将固定螺杆顶端旋入内坛盖处螺纹孔内。而后进行具体封装操作时,首先将固定螺杆、内坛盖、外盖及内罩所形成的一体结构由上而下的套在坛口处,并通过凸柱与插槽及横向槽的配合使得内罩与坛口间构成定位配合,以限位内罩沿坛口的轴向动作。再后,通过固定螺杆或者说孔盖相对内坛盖处螺纹孔的回转旋出动作,从而使得内罩与内坛盖的轴向间距增长;此时,一方面内坛盖会因固定螺杆底端的压力产生下行动作,而另一方面内罩则会受固定螺杆的上轴肩的顶升力而产生上行动作,使得凸柱不断由下而上的“提拉”坛口,最终使得内罩处凸柱相对横向槽的提拉力与固定螺杆底端相对内坛盖的下压力完美平衡,完成坛口与内坛盖的可靠封装配合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巧妙利用L型卡槽结构与凸柱的转向配合机制,配合固定螺杆的轴向施力和螺纹配合所产生的相向力,从而实现整个坛口封装装置的自封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所有动静件均设计并隐藏在外盖之下,因此外盖整个表面极为光洁,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任意一标准尺寸的装饰件的快速安装,从而适时的满足客户的多种外观度调整需求。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确保内坛盖相对坛口的稳定封装目的,其结构的安全性、配合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2)、通过固定螺杆的三段式阶梯轴构造,可以很好的实现固定螺杆相对内罩的“空转”的独特工作方式。再以螺母柱来配合固定螺杆,以使得两者间形成螺纹配合,从而免去了在内坛盖上直接开设螺纹孔所带来的诸多工艺问题。考虑到内坛盖本身作为直接封装坛口的封装体而使用,因此其整体外形通常需要照顾到坛体的美观度,因此常采用同材质的陶瓷等材料制作;通过垫片的设置,可使得固定螺杆底端面与内坛盖间彼此隔离,以避免脆弱的内坛盖顶端面出现压裂的缺陷。此外的,限位套筒的布置,则用于第一时间的定位内罩,以使得当固定螺杆或者说外盖作回转动作时,内罩能始终与内坛盖处于一体状态,而不会出现内罩随外盖转动的状况。内罩顶壁处同轴凹设有供限位套筒顶端面卡入并固定的定位沉孔,以提升实际装配的效率性;前述的凹孔与定位板的配合方式同理。

3)、锁止机构与外盖固定连接为一体,通过锁舌的上下移动控制外盖的锁止与旋转,从而控制坛口的锁止与开启。通过直接在内罩处开锁止孔,锁止机构按下以后,锁舌会插入锁止孔从而形成锁止状态,外盖则无法旋转,以便限制坛口的开启,其操作极为便捷。

4)、实际操作时,考虑到外盖与内罩间始终是需要作相对的回转动作的,因此,通过在内罩的延伸边处布置导轨槽,从而形成与内罩的延伸边配合的接触面或者说是导轨面,以提升外盖相对内罩的回转灵敏度及动作效率。导轨槽的布置方式可以为多种,如直接在内罩延伸边的底沿处布置外翻边来形成导轨槽,或者设置独立的L型角槽并将之后期固接于内罩延伸边的底沿处均可,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内坛盖与坛口的配合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示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a-插槽 b-横向槽 c-装饰件

10-内坛盖 11-螺母柱 12-垫片

20-内罩 21-凸柱 22-限位套筒 23-定位沉孔 24-外翻边

30-外盖 31-凹孔 41-固定螺杆 41a-上轴肩 42-定位板

50-锁止机构 51-锁舌 52-锁止块 60-L型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及安装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最下方为坛体的坛口a,坛口部位处盖设有陶瓷或类似材质的内坛盖10。坛口与内坛盖10间以密封垫圈密封两者,以防止酒液挥发。密封垫圈可考虑采用箍接于内坛盖10下沿外侧壁处的弹性橡胶圈结构,以实现其相对于内坛盖10间的快捷装配和高效密封配合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内坛盖10与坛口间的密封性,如图1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螺纹压紧组件,搭配L型卡槽结构和凸柱21的配合结构,以确保内坛盖10相对于坛口间的紧固抵压力。更具体的来说,实际操作时,首先制作出内坛盖10、内罩20以及外盖30,通过在外盖 30顶壁处设置固定螺杆41,并将该固定螺杆41穿过内罩20从而与内坛盖10顶端面处的螺母柱11间构成螺纹配合。同时,固定螺杆41为三段式阶梯轴结构,从而利用上轴肩41a来止口配合内罩20处铅垂孔,进而确保内罩20始终被限位在固定螺杆41杆身上。当固定螺杆41螺纹配合于螺母柱11上后,如图1及图3所示的,此时内坛盖10位于内罩20的罩腔内,而内罩20又位于外盖30的筒腔内。再后,通过在坛口处预制出如图2所示的由插槽a与横向槽b共同形成的L型卡槽结构,利用内罩20处径向延伸的凸柱21来配合该L型卡槽结构,进而实现固定螺杆41、内坛盖10、内罩20以及外盖30所形成的一体构造相对坛口的扣合目的。而如图1及图3所示的,为保证抵固定螺杆41基于相对脆弱的内坛盖10及外盖30的配合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在固定螺杆 41的两端分别布置定位板42与垫板,以起到缓冲作用。

实际操作时,通过固定螺杆41或者说孔盖相对内坛盖10处螺母柱 11的回转旋出动作,内罩20与内坛盖10的轴向间距增长,一方面内坛盖10会固定螺杆41底端压力产生下行动作,另一方面内罩20则会受上轴肩41a处顶升力而产生上行动作,这使得凸柱21不断由下而上的“提拉”坛口,最终使得凸柱21相对横向槽b的提拉力与固定螺杆41 相对内坛盖10的下压力完美平衡,完成坛口与内坛盖10的可靠封装配合效果。

为避免外盖30旋转时会因外盖30的延伸边与内罩20的延伸边的摩擦力,并使得内罩20沿外盖产生同步旋转动作,如图1及图3所示的,此时可在内罩20处布置具备定位功能的具备六棱柱状筒腔的限位套筒22。通过限位套筒22与六棱柱状的螺母柱11外壁的配合,从而实现内坛盖10与内罩20的衔接固定效果。由于内坛盖10与内罩20被螺母柱11与限位套筒22衔接为一体,因此无论外盖30如何转动,均不会对内坛盖10及内罩20产生联动影响。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在内罩20的延伸边的底沿处布置出外翻边24,并通过图1及图3两种构造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在图1所示结构中,外翻边24的上表面直接构成了外盖30 的延伸边底沿的配合面,从而以外翻边24为导轨而外盖30的上述延伸边底沿为滑块,进而实现外盖30相对内罩20的回转滑动效果。图3所示结构与前述结构设计同理,区别仅在于在外翻边24与外盖30延伸边底沿间夹设有环状的L型角槽60,以起到类似耐磨垫的功能,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后,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所有动静件均设计并隐藏在外盖30之下,因此外盖30整个表面极为光洁,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任意一标准尺寸的装饰件c的快速安装,从而适时的满足客户的多种外观度调整需求。另一方面,外盖30顶端面也形成了承载弹舌锁也即锁止机构50的安装面。如图1及图3所示的,锁止机构50固定于外盖30顶端面上,锁舌51则贯穿外盖30并指向内罩20顶端面处预设的锁止块52的锁止孔处。当需要执行本装置的锁定操作时,按动锁止机构50的开关或通过钥匙拧动锁止机构50,锁舌51下行并插入锁止块52的锁止孔内,即可便捷的实现其相应操作目的,反之也能很方便的实现其开锁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