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212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属于自动计量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

现有技术中的粒料灌装机,主要包括料仓和计量斗以及设于料仓处的阀门,以及设于计量斗的感应装置,感应装置与料仓处的阀门之间通过控制装置连接,感应装置感应到物料的位置符合灌装规定量后,关闭阀门,料仓下料口关闭,物料不再下落。

如公开号为CN1704328A,名称为“无线遥控移动式全自动灌装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公开的灌装机包括一个无线遥控接收装置,一个无线遥控发送装置;还包括一个自动计量装置,所述的无线遥控发送装置将信号发送给无线遥控接收装置,控制自动计量装置将所需灌装的原料输出。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计量误差极大,尤其是贵重物料,单价高,单件包装误差大后,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供方和需方的经济纠纷问题。造成误差大的原因有:1)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包装单元的灌装时间,料仓的放料隔板的放料口都开得较大,以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被灌装物料有较大的流量。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秒)物料通过放料隔板的流量较大;2)感应装置感知物料已装到设定的重量发出信号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即输出信号启动料仓放料阀门开关,气流装入气动阀腔体,带动料仓放料隔板关闭。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执行时间,而且这个过程时间,随感应装置、阀门开关及气动活塞、放料隔板的灵敏度和阀门气动气压变化而变化。初装或维护后,动作灵活,执行时间短;随着工作时间长,整个系统灵敏度下降,动作执行时间必然延长,料仓放料阀门关闭时间滞后,再加上气动气压波动,必然造成物料计量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灌装计量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够完善,存在的计量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固体粒料自动灌装计量装置,通过三个放料隔板的设置,将计量、放料过程分为主计量、放料和精确计量、放料两个时段,从而降低灌装计量的误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和设于料仓下方的计量斗,所述料仓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计量斗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处设有第一放料隔板和第二放料隔板,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有第三放料隔板,所述第二放料隔板和第三放料隔板上设有放料圆孔Ⅰ,所述第一放料隔板上设有放料圆孔Ⅰ和放料圆孔Ⅱ,所述放料圆孔Ⅰ的直径大于所述放料圆孔Ⅱ;所述第一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和第三放料隔板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使第一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上的放料圆孔Ⅰ置于第一出料口处,处于物料可通过状态,使第三放料隔板处于关闭状态(即物料不可通过状态)。开机进入主计量、放料阶段,通过控制器控制主计量、放料的时间,并结合计量斗上的感应设备感应放料的量或全部通过计量斗上的感应设备感应放料的量,进行重量的控制,当放料至一袋包装重量的三分之一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放料隔板上的放料圆孔Ⅰ向外滑动,放料圆孔Ⅱ对准放料口,进入精确计量、放料阶段,通过计量斗感应器感应到物料的重量达到一袋的量后,第二放料隔板的非开孔处对准第一出料口,关闭放料,即第二隔板处于物料不可通过状态;稍滞后一会儿(如0.5s),控制器控制第一放料隔板上的放料圆孔Ⅰ对准第一放料口,处于主计量、放料状态,同时,第三放料隔板的放料圆孔Ⅰ对准第二出料口,处于物料可通过状态,物料从第三放料隔板的放料圆孔Ⅰ通过,进入置于第二出料口的包装袋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放料圆孔Ⅰ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直径相同;所述放料圆孔Ⅱ的直径为所述放料圆孔Ⅰ直径的1/3~1/5,以减少物料的流量,实现缓慢、精确放料。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斗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电缆与所述控制器联结,所述第一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和第三放料隔板与所述控制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斗的四周均设有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输送的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个放料隔板,并在三个放料隔板上开设圆孔,其中第一放料隔板作为精确计量、放料隔板,除了开设放料圆孔Ⅰ外,还开设有放料圆孔Ⅱ,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在精确计量、放料时,第一放料隔板对准放料口的部位由放料圆孔Ⅰ切换成放料圆孔Ⅱ,放料圆孔Ⅰ的直径大于放料圆孔Ⅱ,从而使得精确计量、放料阶段的料流量变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物料少,从而避免流量过大造成的包装误差大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能够有效提高物料包装量精确度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斗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末端连接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和第三放料隔板与所述控制电路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通过计量斗上的传感器感应物料的量后,通过控制电路对第一气阀、第二气阀和第三气阀的动作进行控制。

(3)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斗的四周均设有传感器,可更加精确地对计量斗中的物料进行感应,防止出现局部物料多,造成的误判。

(4)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在灌装完成后,将包装袋用输送带输送至下一工艺,进行封口处理,输送带的设置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放料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放料隔板、第三放料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各个计量放料阶段的圆孔的开关情况框图。

其中, 1-料仓,2-计量斗,3-第一出料口,4-第二出料口,5-第一放料隔板,6-第二放料隔板,7-第三放料隔板,8-放料圆孔Ⅰ,9-放料圆孔Ⅱ,10-控制器,11-感应器,12-第一气动阀,13-第二气动阀,14-第三气动阀, 15-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包括料仓1和设于料仓1下方的计量斗2,所述料仓1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3,所述计量斗2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4;所述第一出料口3处设有第一放料隔板5和第二放料隔板6,所述第二出料口4处设有第三放料隔板7,所述第二放料隔板6和第三放料隔板7上设有放料圆孔Ⅰ8,所述第一放料隔板5上设有放料圆孔Ⅰ8和放料圆孔Ⅱ9,所述放料圆孔Ⅰ8的直径大于所述放料圆孔Ⅱ9;所述第一放料隔板5、第二放料隔板6和第三放料隔板7分别与控制器10连接。

本实施例中,放料圆孔Ⅰ8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出料口3的直径相同;所述放料圆孔Ⅱ9的直径为所述放料圆孔Ⅰ8直径的1/3。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包括计时控制器和计量控制器,即计时控制和计重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设定一定的时间,使得三分之二左右的物料落在计量斗内,然后再通过计量斗上的传感器来控制最后下料的总重量。计时控制器和计量控制器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2

一种固体粒料自动计量灌装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料仓1和设于料仓1下方的计量斗2,所述料仓1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3,所述计量斗2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4;所述第一出料口3处设有第一放料隔板5和第二放料隔板6,所述第二出料口4处设有第三放料隔板7,所述第二放料隔板6和第三放料隔板7上设有放料圆孔Ⅰ8,所述第一放料隔板5上设有放料圆孔Ⅰ8和放料圆孔Ⅱ9,所述放料圆孔Ⅰ8的直径大于所述放料圆孔Ⅱ9;所述第一放料隔板5、第二放料隔板6和第三放料隔板7分别与控制器10连接。

本实施例中,放料圆孔Ⅰ8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出料口3的直径相同;所述放料圆孔Ⅱ9的直径为所述放料圆孔Ⅰ8直径的1/5。

本实施例中,计量斗2上设有传感器11,所述传感器11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10联结,所述第一放料隔板5、第二放料隔板6和第三放料隔板7与所述控制器10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12、第二气动阀13和第三气动阀4。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控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应物料的量,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电路做出反应,从而控制三个气动阀来实现控制第二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和第三放料隔板的放料和阻料状态。逻辑框图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计量斗2的四周均设有传感器11。

用本实施例的装置灌装25Kg的色母粒,完整的工作流程如下:

开启电源,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控制第一放料隔板、第二放料隔板,使第一放料隔板和第二放料隔板上的放料圆孔Ⅰ对准第一放料口,处于物料可通过状态,而第三放料隔板处于封堵状态,物料不可通过,开始进行主放料过程;带传感器上的感应探头感应到物料达到相应位置(20Kg)后,控制电路对第一气动阀进行控制,将第一放料隔板向外拉动,从而使得对准第一出料口的孔由放料圆孔Ⅰ变为放料圆孔Ⅱ,放料圆孔Ⅱ的孔径较放料圆孔Ⅰ的孔径小,此时,进入精确计量、放料过程。当感应探头感知物料的重量达到25KG时,再次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第二放料隔板处于关闭、阻止物料下落状态,使得第一放料隔板的放料圆孔Ⅰ对准第一放料口,同时,第三放料隔板的放料圆孔Ⅱ对准第二出料口,进行放料灌装。计量过程中的开关逻辑、放料圆孔Ⅰ、放料圆孔Ⅱ的开关情况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开关是指放料圆孔是否对准相应的放料口,对准则是开,没对准则是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出料口4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输送的输送带16,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