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9651发布日期:2018-10-09 21:5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纸品仓库中货物运输的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动化物流系统和自动化仓库迅速发展,适用于仓储的大规模的轨道运输系统随之产生,与之配套的轨道运输车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轨道运输车可以适用于各类高密度储存方式的仓库,运行时无需叉车驶入巷道,提高安全性,配合运输车在轨道上快速无遮挡的运行,提高整体仓库的运行效率。另外轨道运输车还能够与其他物流设备自动连接,如堆垛机、顶升机等,按照计划进行物流的运输,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轨道运输系统多为通用型设计,适合一般类型仓库使用。某些特定类型的仓库根据存储货品的不同对轨道运输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车,具有不同的需求。纸品仓库中存放着各种不同的纸制品货物,有些纸制品较为轻薄,若运输车运行时不够平稳或运行时产生的气流过大,则容易导致纸品货物散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轨道运输车运行不够平稳或运行时产生气流过大,导致纸品货物发生掉落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设置在两根平行的轨道上且沿轨道移动,用于仓库中纸品货物的运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具有沿移动方向设置的前后两端和若干个存货舱,存货舱设置在车体的中部且垂直于车体运行方向贯通车体的左右两侧,用于纸品货物的进出和存放,若干个存货舱为单层或自上而下的多层设置;至少两个车轮组,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下方,用于带动车体沿轨道运动,每个车轮组具有对应于轨道设置的两个车轮;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和具有万向节的传动轴,动力单元分别与两个并排设置在两根平行的轨道上的车轮连接且设置在两个车轮之间,用于驱动车轮同步运动,电机为卧式蜗杆减速电机,具有两个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一个车轮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具有两个万向节,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个万向节与另一个车轮连接;若干个运送机,设置在存货舱的底部,用于纸品货物的装卸;防风单元,该防风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出风端,该出风端设置在存货舱的顶部且位于存货舱的出口处,用于在出口处提供垂直向下的气流防止外部气流的侵入而使得纸品飘离;防撞装置,设置在车体的前端,用于防止运输车之间产生碰撞;以及车体控制单元,设置在车体上,分别与动力单元、输送单元、防风单元、防撞装置相连,用于分别控制动力单元、输送单元、防风单元、防撞装置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车体具有框架和将该框架包覆住的外壳,框架为龙门框架,存货舱位于龙门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车轮外部设置有轮箱,该轮箱固定在框架下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车轮组中的两个车轮分别为有轮缘的车轮和无轮缘的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动力单元还包括电机,该电机为卧式蜗杆减速电机,固定在一个轮箱的外壁上,具有两个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一个车轮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传动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传动轴具有两个万向节,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个万向节与另一个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防风单元包括出风装置和出风管道,出风装置安装在框架上,用于产生气流,出风管道具有进风端和两个出风端,进风端与出风装置连通,出风端为长条形出风口,设置在存货舱顶部的外壳上,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用于形成垂直向下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其中,防撞装置包括挡板、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车体前端的外壳上,挡板固定在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阻挡碰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轨道运输系统,用于仓库中纸品货物的运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装置、动力充电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轨道运输车,其中,轨道运输车为上述任意一项的轨道运输车。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轨道运输车采用两个车轮组带动,一组为主动车轮组带有动力单元驱动车轮组运动,一组为从动车轮组。两组车轮配合使用,其中动力单元采用中使用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带动两个车轮同步运动。两个车轮由同一个电机提供动力,保证了动力传输稳定,使得机构运行稳定。传动轴上的万向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轴向上的偏移,保证两个车轮同轴,同步运行,抵消了由于设计、加工、装配中产生的误差,保证两个车轮上动力传输的稳定,使得轨道运输车运行平稳,避免纸品货物发生掉落。

轨道运输车还具有防风装置,该防风单元具有设置在存货舱的顶部且位于存货舱的开口处的出风端,用于在存货舱开口处提供垂直向下的气流。该装置产生的向下的气流能够在纸品货物进出存货舱时在其表面产生向下的压力,避免飘落。轨道运输车运行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存货舱为左右贯通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容易侵入存货舱内部,导致纸品飘离,而防风装置在存货舱开口施加的气流能够阻止外部气流入侵,避免纸品飘离。

轨道运输车中的防撞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分散一部分冲击力,使得车内的纸质货品不会因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而散落。

附图说明

图1为轨道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轨道运输车内的运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轨道运输系统示意图的照片;

图5为动力单元示意图的照片;以及

图6为轨道运输车内的运送机示意图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作具体阐述。

图1为轨道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轨道运输系统示意图的照片。

如图1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轨道运输系统包括轨道运输车1、轨道装置2、动力充电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轨道运输车1包括车体、两个车轮组11、动力单元12、若干个运送机14、信号灯15、防风单元、防撞单元16以及车内控制单元17。

车体,具有沿移动方向设置的前后两端,包括框架10、将框架10包裹住的外壳,框架10为龙门框架,包括上框架、左侧框架、右侧框架,框架10使用H型钢焊接而成,相互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若干个存货舱,分别位于龙门框架下方的空间内,存货舱沿垂直于车体运行的方向贯通车体的左右两侧,具有供货物进出的两个开口,该开口位于车体的左右两侧。若干个存货舱为单层或自上而下的多层设置,相互之间采用H型钢进行分隔固定。货物装卸时,与具有至少一层运输层的外接输送装置相对接,进行货物的装卸。

本实施例中框架10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龙门框架下方形成两个存货舱,两个存货舱为左右对称的单层设置。

车轮组11包括两个具有外部轮箱111的车轮。两个车轮组11分别安装在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的下方。车轮组11中的一个车轮为无轮缘的车轮112另一个车轮为有轮缘的车轮113,无轮缘的车轮112和有轮缘的车轮113分别位于对应的轨道的上。轮箱111的顶部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框架10底部。车轮安装在轮箱111内部。

图2为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动力单元示意图的照片。

如图2和5所示,动力单元12包括电机121以及驱动轴组件,用于带动一个车轮组11中的两个车轮同步运动。电机121为卧式涡轮杆减速电机,与牵引组件导线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有轮缘的车轮113的轮箱111外侧,具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与具有有轮缘的车轮113的轮箱111中的传动组件连接。

驱动轴组件包括一根驱动轴122和两个万向节123。两个万向节123固定在驱动轴122两端,其中一个万向节123与电机12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万向节123与无轮缘的车轮112的轮箱111中的传动组件连接。

图3为轨道运输车内的运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轨道运输车内的运送机示意图的照片。

如图3和6所示,两个运送机14,用于与外接输送装置配合进行纸品货物的装卸,分别设置在两个存货舱的下部,前后两端具有供物进出的两个通口,两个通口与存货舱开口的位置相匹配。运送机14包括支架、数根辊筒141、运送动力单元、定位单元、重量测量单元、蓝牙传感器以及运送控制单元。

支架包括矩形且中部镂空的外框架142和左右对称的两个截面为型的长条形罩板143。外框架142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框架10上。两个罩板143采用高强度螺栓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外框架142上,位于运送机14的左右两侧,设置在辊筒141的两端,用于将运送动力单元隔离开。

辊筒141为外层具有橡胶包胶的辊筒。数根辊筒141沿运送机14的两个通孔所在的直线方向相互平行排布,相互之间可独立转动的安装在外框架142上,位于外框架142的镂空处。

运送动力单元包括传动件和与传动件连接的运送电机144。传动件为两组链轮,安装在辊筒141的两端用于带动数根辊筒141转动。运送电机144为变频减速电机,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左侧的外框架142上,位于左侧的罩板143下端的凹陷内,被左侧的罩板143覆盖住。运送电机144与左侧的链轮连接,带动左侧的链轮转动,进而驱动数根辊筒141转动。

定位单元包括两组挡片组件145和三组光电传感器组件,该光电传感器组件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

本实施中的光电传感器组件为两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146,安装在外框架142上,分别位于运送机14的两个通口处。

本实施中的光电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一组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47,时发射端安装在支架中心处,位于两根辊筒之间,接收端安装在存货舱顶部与接收端对应位置的外壳上。

两组挡片组件145分别固定外框架142上,位于在运送机14两个通口的中间位置处。挡片组件包括挡片以及转动部。转动部采用螺栓固定在外框架142上,具有转动电机,用于驱动挡片转动。挡片为由橡胶制成的长条形挡片,一端固定在转动电机上。转动电机设置有运行档和停止档。处于运行档时挡片位于与辊筒平行位置,挡片不高于辊筒141所在的平面,允许货物进出。处于停止档时挡片转动至与与辊筒垂直位置,挡片高出辊筒141所在的平面,用于阻止货物前进。

重量测量装置为两个重力传感器,安装在辊筒141下方,与车内控制单元17连接。

蓝牙传感器,用于货物装卸前运送机14与外接输送装置相对位置的匹配,包括蓝牙发送模块和蓝牙接收模块。蓝牙发送模块设置在外接输送装置上,蓝牙接收模块设置在运送控制单元内,蓝牙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外接输送装置的位置信号,蓝牙接收模块用于位置信号。

运送控制单元,安装在外框架142上,与运送电机144、光电传感器组件、重力传感器以及转动电机连接,用于接受来自光电传感器组件和重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运送电机144运行。

信号灯15,位于车体顶部,具有红、黄、绿三色灯。红灯表示轨道运输车1无法运行,黄灯表示轨道运输车1暂停运行,绿灯表示轨道运输车1正常运行。

防风单元,安装在车体内部,包括出风装置和出风管道。出风装置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右侧框架上,与用于产生气流。出风管道具有进风端和两个出风端,进风端与出风装置连通,出风端为长条形出风口。两个出风口设置在外壳上,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存货舱出口的顶部,用于在两个存货舱出口处形成垂直向下的气流。

防撞单元16,位于车体的前端,用于防止轨道运输车1之间由于碰撞产生损伤,包括长条形挡板和弹性件。弹性件为具有保护壳的弹簧,另一端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外壳上,一端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长条形挡板内侧。保护壳的长度短于弹簧的长度。

车内控制单元17采用高强度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右侧框架123上,位于外壳内,与电机121、运送控制单元、信号灯15、出风装置连接,用于分别控制动力单元12、运送机14、防风单元的运行。

轨道装置2包括两根轨道。两根轨道分别为与无轮缘的车轮112相匹配的无凸起边缘的轨道和与有轮缘的车轮113相匹配的有凸起边缘的轨道,采用高强度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无凸起边缘的轨道和有凸起边缘的轨道的上表面均与地面高度齐平。

动力充电装置包括蓄能器和充电单元。蓄能器为多组蓄电池,与电机121连通,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左侧框架上。

充电单元包括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发送部件与外部电源连通,接收部件与蓄能器连通。发送部件包括若干组沿轨道装置2连续排列的发送线圈组,该发送线圈组固定在无凸起边缘的轨道和有凸起边缘的轨道之间的地面上且上表面与地面齐平,用于将外部电能转化为磁场。接收部件为接收线圈组,固定在轨道运输车1底部的外壳上,并与蓄能器连接。接收线圈组根据发送线圈组所生成的磁场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并转化为电流输出到蓄能器中,进而将外部的电能储存到蓄能器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充电装置还可以采用有线供电装置,该有线充电装置为滑触线装置。

滑触线装置沿轨道延伸方向设置,位于轨道装置2的一侧,包括吊装单元和滑触线组件。吊装单元包括数根建筑立柱、数根辅助立柱、数个吊座、数根吊梁。数根建筑立柱浇筑在地面上,数根辅助立柱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两根建筑立柱之间设置有数根辅助立柱。每根建筑立柱和每根辅助立柱的顶端都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有一个吊座。吊梁采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吊座上,沿建筑立柱和辅助立柱延伸的方向延伸。滑触线组件还具有牵引组件,用于为运行中的轨道运输车1提供电力,安装吊梁上,牵引组件与轨道运输车1连通。

控制装置与车内控制单元17连接,用于控制轨道运输车1运行,包括防撞模块、防脱轨模块、防火模块以及警报器。

防撞模块包括安装在轨道运输车1上的位置感应器。该位置感应器为红外位置感应器,安装在外壳上,位于弹簧的上方,用于发送轨道运输车1的位置信号。

防脱轨模块包括两个红外通讯器和四个缓冲器。

两个红外通讯器采用三角架固定固定在无凸起边缘的轨道和有凸起边缘的轨道之间,位于两根轨道的两端。四个缓冲器均为橡胶缓冲器,分别使用三角架固定在无凸起边缘的轨道和有凸起边缘的轨道的两端的底面上。

防火模块包括沿轨道装置2设置的若干温度传感器。若干温度传感器沿轨道装置2按固定的间距设置在两根轨道外侧。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原理做详细说明。

该轨道运输系统运行时,接通电源,充电单元中发送部件所具有的若干发送线圈组将电能转化为磁场。交通运输车1中的接收线圈组根据发送线圈组所生成的磁场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并转化为电流输出到蓄能器中,蓄能器与电机121连通,为轨道运输车1的运行供电。

若干轨道运输车1在轨道装置2上运行,运行至外接输送装置中蓝牙发送模块发射位置信号的区域,此时设置在运送控制单元内的蓝牙接收模块接收到位置信号,控制转动部运行至运行档,挡片处于平行位置,允许货物进出,控制运送电机144运行带动辊筒转动,将外接输送装置上的纸品货物接收至运送机14内。当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感应146到货物已经完全进入运送机14内时,运送控制单元控制电机121停止运行,并控制挡板组件145中的转动部运行至停止档,挡片处于垂直位置,高出辊筒141所在的平面,不允许货物进出,并保证货物完整的处于存货舱内。此时若出现故障时运送电机144未及时停止,货物继续移动,挡片会将货物挡在存货舱中阻止货物前进。若此时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47感应到货物超出感应区,则运送控制单元控制运送电机144反向运行,带动辊筒141反向转动,将货物重新送至感应区域,运送控制单元控制运送电机144停止运行。货物完整处于存货舱内的感应区域后,车内控制单元17控制出风装置运行,形成向下的气流,防止纸品货物发生滑动。

轨道运输车1运送货物至预定位置后,运送机14反向运行,将货物输送至外接输送装置中。

运输过程中,控制装置中的防撞模块接收到来自不同轨道运输车上的位置信号后进行比对,当位置信号显示两个车体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时,防撞模块对轨道运输车发出停止信号,并发出警报。防脱轨模块通过来自红外通讯装置的信号判断轨道运输车1与轨道装置2末端的位置,当轨道运输车1靠近轨道装置2的末端时,防撞模块对轨道运输车发出停止信号,并发出警报,防止出轨。当轨道运输车1运行到轨道装置的两端未能及时停止时缓冲器阻止轨道运输车继续向前运行,避免轨道运输车1移动过度导致脱轨。防火模块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当高于预设温度时,发出警报。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轨道运输车及轨道运输系统中采用两个车轮组带动,一组为主动车轮组带有动力单元驱动车轮组运动,一组为从动车轮组,两组车轮配合使用。其中动力单元采用中使用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带动两个车轮同步运动。两个车轮由一个动力电输出,保证了动力传输稳定,使得机构运行稳定。传动轴上的万向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轴向上的偏移,保证两个车轮同轴,同步运行,抵消了由于设计、加工、装配中产生的误差,保证两个车轮上动力传输的稳定,使得轨道运输车运行平稳,避免纸品货物发生掉落。

轨道运输车还具有防风装置,该防风单元具有设置在存货舱的顶部且位于存货舱的开口处的出风端,用于在存货舱开口处提供垂直向下的气流。该装置产生的向下的气流能够在纸品货物进出存货舱时在其表面产生向下的压力,避免飘落。轨道运输车运行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存货舱为左右贯通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容易侵入存货舱内部,导致纸品飘离,而防风装置在存货舱开口施加的气流能够阻止外部气流入侵,避免纸品飘离。

轨道运输车中的防撞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分散一部分冲击力,使得车内的纸质货品不会因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而散落。

进一步的,车轮组中的两个车轮分别为有轮缘车轮和无轮缘车轮。两种不同车轮的设置能够保证轨道运输车运行时具有很好的直线度和稳定性。无轮缘车轮的设置用于配合有轮缘车轮的运行,有效减小导轨安装的误差导致的轨道运输车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