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架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6393发布日期:2018-06-02 05:2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台架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架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台架式集装箱已经成功应用于行业多年,展现出其简单实用,便于存放的特点。以其适用性,经济性了良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在某些专用领域譬如卷钢运输过程中,往往货物要求防止雨水侵蚀。传统的篷布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展开及安装篷布以及安装中间撑杆的操作相当的繁琐,表现出操作繁琐,易损坏,成本高,效果差;而且卷钢规格多样,运载数量不一,对安装时间也有严格的控制,显然不适用快节奏的货物运输及通关需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铰接座,所述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两侧;以及

雨蓬装置,所述雨蓬装置包括篷布和用于支撑所述篷布的多个U形的支撑杆,所述篷布和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座可旋转地连接,使得所述雨蓬装置可打开以覆盖所述底架并可收纳以叠放于所述底架上,

其中,所述底架的端部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收纳状态中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篷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台架式集装箱,具有底架、铰接座和雨篷装置,雨蓬装置的收纳和展开操作简便、能重复使用,经济性好,与现有台架式集装箱的操作协调性好,并且安装更规范、更可靠,能够提供更好的防雨效果,并能够适应规格多样化的运输货物。

可选地,所述雨蓬装置在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铰接座呈弧形分布,沿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形状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可移动的第二铰接部,多个所述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接部,多个所述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均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转轴铰接,并且在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可滑动。

可选地,从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侧面来看,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相接的位置呈弧形排布,并且/或者,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相接的位置呈弧形排布。

可选地,所述多个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为配重支撑杆,以便于打开或收纳所述雨蓬装置。

可选地,所述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转轴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部靠近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架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铰接座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转轴铰接,多个所述支撑杆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铰接座。

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沿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具有上翼板,所述容纳部低于所述上翼板的上平面,并且沿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底侧梁上。

可选地,所述底侧梁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和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腹板,

其中,所述上翼板与所述腹板相接的位置相对所述下翼板更靠近所述上翼板的外侧边沿;并且/或者

在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上翼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下翼板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台架式集装箱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底架上的端墙,所述端墙两侧设置有角柱,所述角柱构造为单侧厚扁钢结构,当所述端墙折叠到底架上时,处于收纳状态的所述雨蓬装置,其侧面容纳在所述角柱和所述底侧梁之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台架式集装箱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雨篷装置处于收纳状态;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台架式集装箱的铰接座的放大视图;

图5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支撑杆与铰接座相接处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示出的台架式集装箱的局部立体视图,其中雨蓬装置处于收纳状态;

图7为沿图6中的箭头A所示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沿图6中的箭头B所示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铰接座的放大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正视图;以及

图13为图12示出的台架式集装箱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雨篷装置处于收纳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台架式集装箱100,其包括底架、铰接座和雨蓬装置。底架可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的形状,底架的端部可设置有端墙112。雨蓬装置用于遮挡雨水,避免台架式集装箱100所承载的货物受到损害。

第一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铰接座设置在底架的两侧。换句话说,底架的每一个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座。

雨蓬装置包括用于遮雨的篷布102以及用于支撑篷布102的多个U形的支撑杆,篷布102和支撑杆连接。篷布102与支撑杆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式连接。U形的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设置在底架两侧的铰接座可旋转地连接,例如以铰接的方式。从而使得雨蓬装置可打开以覆盖底架并可收纳以叠放于底架上。

此外,如图6所示,底架的端部设置有容纳部113,容纳部113用于容纳收纳状态中的支撑杆和篷布102。

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部104和相对于第一铰接部104可移动的第二铰接部106。第一支撑杆103经由第一轴108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铰接部104,第二支撑杆109经由第二轴107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铰接部106。

如图1和图4中可见,可选地,从台架式集装箱100的侧面来看,第一支撑杆103与第一铰接部104相接的位置呈弧形排布,并且第二支撑杆109与第二铰接部106相接的位置呈弧形排布。

继续参考图4,第一铰接部104和第二铰接部106均与连接至底架的转轴105铰接。以此方式,第一铰接部104能够相对于底架枢转,第二铰接部106同样能够相对于底架枢转。换句话说,第一铰接部104和第二铰接部106两者中的任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枢转。

回到图3,在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铰接部104位于第二铰接部106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一铰接部104及其固定的篷布102与第二铰接部106及其固定的篷布102形成嵌套关系,这样可以减少收纳状态中雨蓬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配重支撑杆110,以便于打开或收纳雨蓬装置。配重支撑杆110的重量可以大于其他的支撑杆,其能够平衡整个雨蓬的操作力,使得操作轻便。

如图1所示,在雨蓬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杆相对铰接座呈弧形分布,沿台架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形状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如果需要运输一个满载大直径卷货物时,则将其放置在中央。如果要同时运载两个较小直径则考虑重量匹配,则分放在两端以保证重心平衡。通常大直径又意味着大重量,从而该“类扇形”的布局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此外,以第一铰接部104为例,第一铰接部104和第一支撑杆103中可通过第一轴108和孔的结构直接连接。当然也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杆103上设置有孔,第一铰接部104包括杆104a和设置在杆104a上的连接耳104b,第一轴108穿过连接耳104b和第一支撑杆103上的孔。

现将参考图6至图8详细描述底架的容纳部11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底架包括沿台架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底侧梁111,铰接座设置在底侧梁111上。底侧梁111具有上翼板111a、下翼板(未示出)和连接上翼板111a和下翼板的腹板111b,容纳部113构造为低于上翼板111a的上平面,并且沿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贯通,在图6中,沿箭头A的方向为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

如图7所示,由于容纳部113低于上翼板111a的上表面,在台架式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上,容纳部113有足够空间以容纳雨蓬装置。

现请转到图8,上翼板111a与腹板111b相接的位置可更靠近上翼板111a沿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换句话说,上翼板111a与腹板111b相接的位置相对下翼板更靠近上翼板111a(底侧梁111)的外侧边沿。可替换地,在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上翼板111a的尺寸小于下翼板的尺寸。这样,在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容纳部113有足够空间以容纳雨蓬装置。

此外,台架式集装箱100还包括铰接在底架上的端墙,所述端墙的两侧设置有有角柱114,角柱114构造为单侧厚扁钢结构。这样的角柱114代替传统较宽的横向大体积的“工”字型或箱形角柱114结构,从而使得角柱114和上翼板111a之间的容纳部113可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以便端墙折叠到底架上时,处于收纳状态的雨蓬装置,其侧面可以容纳在所述角柱和所述底侧梁之间,起到对所述雨蓬装置的保护目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100的底架的端部具有容纳部113和能够容纳在其中的雨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竖立开启台架式集装箱100的端墙112,保持雨蓬装置为收纳状态,然后装载货物,之后,从集装箱一端将雨蓬装置翻转开启并锁紧固定,运输完毕,将雨蓬装置先翻转收纳,然后卸载货物,再放倒端墙112到水平,雨蓬装置能够收纳在放倒的端墙112下侧,从而被良好地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台架式集装箱100,具有底架、铰接座和雨篷装置,雨蓬装置的收纳和展开操作简便、能重复使用,经济性好,与现有台架式集装箱100的操作协调性好,并且安装更规范、更可靠,能够提供更好的防雨效果,并能够适应规格多样化的运输货物。

第二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9,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200,该台架式集装箱200包括具有底侧梁211的底架、端墙212、具有第一铰接部204和第二铰接部206的铰接座以及与第一铰接部204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二铰接部206可枢转的第二支撑杆209,以及与第一支撑杆203以及第二支撑杆209固定连接的篷布20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铰接部204以及与第一铰接部204相连的多个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铰接部204绕连接至底座的转轴205可枢转地连接(例如铰接)。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二铰接部206固定连接至底架的侧面。换句话说,第二铰接部206不能够相对于底架枢转。此外,虽然图示实施方式示出了第二铰接部206固定地连接至底架的情形,但是,第一铰接部204和第二铰接部206中的一个可固定连接至底架,而另一个可枢转地连接至底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铰接部204能够相对于底架枢转,因此容纳部可以设置在远离台架式集装箱200的两个端部中的远离第一铰接部204的端部处。这样可便于与第二铰接部206相连的第二支撑杆209进入容纳部中。

此外,第一铰接部204位于第二铰接部206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一铰接部204及其固定的篷布202与第二铰接部206及其固定的篷布202形成嵌套关系,这样可以减少收纳状态中雨蓬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底架可枢转地连接,而另一个与底架固定连接。以此可简化构造,方便制造和安装。

第三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10,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的铰接座。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杆303设置在第一铰接部304上,第二支撑杆309设置在第二铰接部306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铰接部304套设在杆305上,并能够相对于杆305滑动,而第二铰接部306固定地设置在杆305上。换句话说,第一铰接部104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部106滑动。

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铰接部104和第二铰接部106两者均可相对于彼此滑动。

第四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1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400,该台架式集装箱400包括具有底侧梁411的底架、端墙412以及铰接座。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每个底侧梁411上设置有两个铰接座,即,该台架式集装箱400设置有两个分开的雨蓬装置。第一篷布402a和第一支撑杆403与一对铰接座相连,第二篷布402b和第二支撑杆409与另一对铰接座相连。由此,台架式集装箱400能够更加灵活地运输货物。而相对应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台架式集装箱400的中部也可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容纳部,即,底架的中部可以设置有中间容纳部。

第五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1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台架式集装箱500,该台架式集装箱500包括具有底侧梁511的底架、端墙512、铰接座和雨蓬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铰接座包括一个整体的铰接座504和与底架连接的枢转轴505。

如图13中可见,所有的支撑杆503绕各自的枢转轴508可枢转地设置在该整体的铰接座504上,该铰接座504能够以沿台架式集装箱5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转轴505为枢转中心枢转。从而,铰接座504与连接至底架的枢转轴505铰接,多个支撑杆503可旋转地连接至铰接座504。如图13所示,位于收纳状态中的雨蓬装置能够容纳在台架的端部的容纳部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侧面部分还可以为可伸缩长度结构,或者多个支撑杆的侧面的长度不同,满足不同尺寸货物的包装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顶部部分还可以设置有连接绳,这样,在安装雨蓬时可以起到提前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固定,以及在进行雨蓬装置盖在货物操作上,连接绳提前受力,起到保护雨蓬装置的效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