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内囊式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512发布日期:2019-08-06 23:3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载内囊式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内囊式储液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其储液面的气相空间和挥发量及燃爆几率都趋于零、储液无论多少都处于饱和储存状态、储液的体积无论胀缩与大气无对流、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都趋于零、密封于储液囊中的储液不受金属污染不易氧化和污损、储液不腐蚀罐体。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式储液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储液面存在气相空间和挥发量及燃爆几率、存在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存在储液受金属污染易氧化和污损、储液腐蚀罐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车(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式储液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储液面存在气相空间和挥发量及燃爆几率、存在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存在储液受金属污染易氧化和污损、储液腐蚀罐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面的气相空间和挥发量及燃爆几率都趋于零、储液无论多少始终处于饱和储存状态、储液的体积无论胀缩与大气无对流、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都趋于零、密封于储液囊中的储液不受金属污染不易氧化和污损、储液不腐蚀罐体的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内囊式储液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

本发明以原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式储液罐或储液卧罐为基础,增设了储液囊、功能容器等部件改造而成。

原车(汽车、油罐列车)载式储液罐或储液卧罐的工艺设置本发明未涉及的没有描述。

本发明由罐体、加热系统、连囊速接件、连接管件、管网、储液囊、功能容器、罐底水组成。罐体由原罐体在底部增设热源入口、热源出口、功能口或连囊速接件安装口、进出液口或连囊速接件安装口、连囊速接件安装口构成。加热系统由热源入口、热源入口阀、热源出口、热源出口阀、罐体构成。连囊速接件由连囊速接件体、环形垫、密封环、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外侧壁制有防脱环纹的承插接管、旋紧压式环构成;连囊速接件体制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制有大径法兰和小径法兰、通孔大径法兰端制有内螺纹、通孔小径端端头制有限位凸台单体构成。连接管件由法兰式速接口、旋紧式速接口、法兰接口、螺纹接口四种连接方式,直通、弯头、三通、四通四种形式构成;法兰式速接口由连接管件的连通口内端制有限位凸台外端制有法兰的连通口、环形垫、密封环、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外侧壁制有防脱环纹的承插接管或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的管、法兰式压环、螺栓构成;旋紧式速接口由连接管件的连通口内端制有限位凸台侧壁制有内螺纹的连通口、环形垫、密封环、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外侧壁制有防脱环纹的承插接管或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的管、旋紧式压环构成。管网由连接管件、管、进出液口、进出液口阀、进出液口管、功能口、功能口阀、功能口管构成。储液囊由具有抗静电、阻燃、抗撕裂的筒形复合膜两端热封中部开中孔的储液囊体、一端为盘形的软连接管(以下简称:盘形软管)构成。功能容器由容器体、功能囊、微孔管、功能容器体探头、容器体真空口阀、功能囊真空口阀、排空口阀、三通管件、三通连接管件、直通连接管件、集气口阀、储液回输口阀、真空泵、回输泵构成;容器体侧壁制有安装维修口,上部制有排空口、容器体真空口、功能囊真空口,下部制有管件接口单体构成;功能囊由具有抗静电、阻燃、抗撕裂筒形复合膜两端热封中部开功能囊体中孔热封处内侧开功能囊体端孔的功能囊体、一端为盘形的软连接管(以下简称:盘形软管)构成。

盘形软管的盘形端热封在储液囊体中孔上,组成储液囊。

功能囊体中孔、功能囊体端孔各自与盘形软管的盘形端热封,组成功能囊。

密封环、环形垫依次套至承插接管的防脱凸台端,旋紧压式环拧入连囊速接件体的内螺纹,组装成连囊速接件。

盘形软管与速接口的连接

法兰式压环或旋紧式压环、环形垫、密封环依次套在盘形软管上,承插接管与盘形软管承插连接,再将承插接管插入法兰式速接口或旋紧式速接口,密封环、环形垫、法兰式压环或旋紧式压环依次紧固密封在法兰式速接口或旋紧式速接口上,完成盘形软管与法兰式速接口或旋紧式速接口的速接。

加热系统的组装与功能

热源入口安装热源入口阀,热源出口安装热源出口阀罐体将其连通。

开启热源入口阀,输入热水,对储液囊中的储液加热,开启热源出口阀排出冷却水,不断补充热能循环,以提高储液温度,使其流动性增强。特点是加热面积大,即保障储液的加热速度又不使储液分解。

外置管网的组成与罐体组装

管网的连接管件与管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与连囊速接件连接的法兰接口,并留出进出液口、功能口,进出液口阀、功能口阀对应密封固定安装在管网的进出液口、功能口上,进出液口管、功能口管与进出液口阀、功能口阀对应密封连接;罐体的底制有连囊速接件安装口,连囊速接件的大径法兰与连囊速接件安装口密封固定安装,小径法兰与管网的法兰接口密封固定连接。

内置管网的组成与罐体组装

管网的连接管件与管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旋紧式速接口、法兰接口,管网两端的法兰接口与罐体底部两端的进出液口、功能口密封固定安装,进出液口阀、功能口阀在罐体外对应固定密封安装在罐体的进出液口、功能口上,功能口管、进出液口管与功能口阀、进出液口阀对应密封连接。

功能容器的组装

功能容器的安装维修口在容器体的侧壁,容器真空口、功能囊真空口、排空口在容器体的侧壁上部,管件接口在容器体的侧壁下部,管件接口的外端装三通管件分设出集气口、储液回输口,功能囊真空口的内端装三通连接管件,外端安装功能囊真空口阀与真空管线或真空泵密封连接,容器体真空口内端装三通管件外端安装容器体真空口阀与真空管线或真空泵密封连接,排空口安装排空口阀,集气口安装集气口阀与功能口管密封连接,储液回输口安装储液回输口阀,回输泵安装在储液回输口阀上与功能口管密封连接;微孔管与容器体真空口内端装的三通管件固定连接,功能囊体中孔上的盘形软管与管件接口内端的直通连接管件的法兰式速接口或旋紧式速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功能囊体端孔上的盘形软管与功能囊真空口内端装的三通连接管件的两法兰式速接口或两旋紧式速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功能容器探头安装在容器体的侧壁外侧。

有隔板车载内囊式储罐的总装

管网的连接管件与管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旋紧式速接口、法兰接口,内置于罐体的底部,法兰接口与罐体底部两端的进出液口、功能口对应密封固定安装,在隔板围起的每个格子内分布一个旋紧式速接口,储液囊的盘形软管与旋紧式速接口密封固定连接,进出液口阀、功能口阀在罐体外对应密封固定安装在罐体的进出液口、功能口上,功能口管、进出液口管与功能口阀、进出液口阀对应密封连接,功能口管与功能容器的集气口阀、回输泵密封连接,加热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注入罐底水,水面高于管网。

无隔板车载内囊式储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的总装

罐体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四个连囊速接件安装口,连囊速接件的大径法兰与连囊速接件安装口密封固定安装,储液囊的盘形软管与连囊速接件的承插接管密封固定连接,管网的法兰接口与各连囊速接件的小径法兰密封固定安装,管网的功能口管与功能容器的集气口阀、回输泵密封连接,加热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注入罐底水,水面高于连囊速接件。

储液囊中的气体的存在,对储罐的安全和储液质量保持都不利,功能容器就是为排除储液囊中的气体而设置。

功能容器排除气体的操作程序

储液罐初次存储时,先关闭排空口阀、储液回输口阀,开启功能口阀、集气口阀、容器体真空口阀,将储液囊中的气体吸入功能囊内,在功能囊的容积趋于最大时,关闭容器体真空口阀,开启功能囊真空口阀,使储液囊和功能囊中的气体从真空管线或真空泵排出,至储液囊的容积趋于零;此时储液进入管网,管网中的气体排入功能囊,当储液进入功能囊时,关闭功能口阀、集气口阀,开启排空口阀,当功能囊的储液面的气相空间趋于零时,关闭功能囊真空口阀,开启储液回输口阀、回输泵,将功能囊中的储液都输回油轮储液仓。此时关闭排空口阀、储液回输口阀、回输泵,使功能容器的功能囊容积趋于零状态。后续的存储如有气体混入储液,再次重复上述操作。

罐底水充入了罐底的缝隙,当储液囊注入储液产生重力时,罐底水与之作用,在储液产生的重力的作用下罐底水向上充入了储液囊下部之间的缝隙,使储液囊的下部均匀受力。罐底水与储液囊间的作用力是随着储液囊中的储液高度变化产生的重力变化而变化。多个储液囊的总容积的设置大于储罐的容积,储罐承受张力而储液囊只承受储液或罐壁及罐底水给与压力,复合膜两面的作用力趋于平衡,不承受张力复合膜就不易撕裂。这种受力状况使储液不易渗漏。罐底水使储液囊与储液囊间、储液囊与罐体间的摩擦力减小,降低储液囊的磨损。

储液囊与功能囊的构造特点是储液能长时间作用到的密封处只有中孔,且热封处面积很小利于密封。

罐底水的量需要固定,量小影响储液囊下部受力的均匀度,量大减少储罐的有效容积。因此,加热系统工作时热水和冷却水的输入输出量需要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核心是运用了流体的密闭软包装特性,增设了储液囊、功能容器等部件结合罐体的刚性,使储罐的存储能力得以提升。(流体密闭软包装特性:在大气压力和流体张力的作用下密闭软包装的容积对应流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其容积从零到最大设置值,再从最大设置值到零的重复变换,流体与软包装之间无气相空间,流体不挥发不与大气产生对流。)

本发明达到了储液面的气相空间和挥发量趋于零、燃爆几率趋于零、储液无论多少都处于饱和储存状态、储液的体积无论胀缩与大气无对流、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都趋于零、密封于储液囊中的储液不受金属污染不易氧化和污损、储液的质与量得到更好的保护、储液不腐蚀罐体、储存另种储液时不需清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气对储液的氧化和污染及储液对大气的污染都趋于零、储液面的气相空间和挥发量趋于零、储液的质与量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储液的危险类别由燃爆级向可燃级靠近、储液腐蚀不到罐体、减少了储液罐的清洗次数,使储运成本降低、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中涉及储液囊或功能囊的,为图面简洁易表述尽力用一个储液囊或功能囊示意。

图1是储液囊结构示意图;图2功能囊结构示意图;图3是连囊速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加热系统示意图;图5、6、7、8是连接管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连接管件与盘形软管的装配示意图;图10是管网外置于罐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管网内置于罐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功能容器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功能容器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有隔板车载式内囊储罐的组装示意图;图15是无隔板车载式内囊储罐或内囊式储液卧罐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01-真空管线,1-罐体,1.1-热源入口,1.1.1-热源入口阀,1.2-热源出口,1.2.1-热源出口阀,1.3-连囊速接件安装口,1.4-进出液口,1.5-功能口,1.6-隔板;2-储液囊,2.1-筒形复合膜,2.2-储液囊体,2.2.1-储液囊体中孔,2.2.2-热封处,2.3-盘形软管;3-连囊速接件,3.1-连囊速接件体,3.1.1-通孔,3.1.1.1-大径法兰,3.1.1.2-小径法兰,3.1.1.3-限位凸台,3.1.1.4-内螺纹,3.2-旋紧式压环,3.3-环形垫,3.4-密封环,3.5-承插接管,3.5.1-防脱凸台,3.5.2-防脱环纹;4-加热系统,4.1-热源入口阀,4.2-热源出口阀;5-连接管件,5.1-法兰式速接口,5.1.1.-法兰式压环,5.1.2-螺栓,5.2-旋紧式速接口,5.2.1-旋紧式压环,5.3-法兰接口,5.4-螺纹接口,5.5-连通口,5.5.1-限位凸台,5.5.2-连通口法兰,5.5.3-内螺纹,5.6-密封环,5.7-环形垫,5.8-承插接管,5.8.1-防脱凸台,5.8.2-防脱环纹,5.9-管,5.9.1-管防脱凸台;6-功能容器,6.1-容器体,6.1.1-容器体真空口,6.1.1.1-容器体真空口阀,6.1.2-功能囊真空口,6.1.2.1-功能囊真空口阀,6.1.3-排空口,6.1.3.1-排空口阀,6.1.4-安装维修口,6.1.5-管件接口,6.1.5.1-三通管件,6.1.5.2-三通连接管件,6.1.5.3-直通连接管件,6.1.5.1.1-集气口,6.1.5.1.1.1-集气口阀,6.1.5.1.2-储液回输口,6.1.5.1.2.1-储液回输口阀,6.2-功能囊,6.2.1-筒形复合膜,6.2.2-功能囊体,6.2.2.1-功能囊体中孔,6.2.2.2-功能囊体端孔,6.2.2.3-热封处,6.3-微孔管,6.3.1-微孔,6.4-真空泵,6.5-回输泵,6.6-功能容器探头;7-管网,7.1-管,7.2-功能口管,7.2.1-功能口阀,7.2.2-功能口,7.3-进出液口管,7.3.1-进出液口阀,7.3.2-进出液口;8-罐底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制作储液囊2的筒形复合膜2.1的中部开储液囊体中孔2.2.1,两端热封形成热封处2.2.2,盘形软管2.3的盘形端热封在储液囊体中孔2.2.1上。

图2所示,制作功能囊6.2的筒形复合膜6.2.1的中部开功能囊体中孔6.2.2.1,两端热封,热封处6.2.2.3内侧开功能囊体端孔6.2.2.2,盘形软管2.3的盘形端分别热封在功能囊体中孔6.2.2.1、功能囊体端孔6.2.2.2上。

图3所示,连囊速接件3的连囊速接件体3.1制有通孔3.1.1、通孔3.1.1两端分别制有大径法兰3.1.1.1和小径法兰3.1.1.2,通孔3.1.1的大径法兰3.1.1.1端制有内螺纹3.1.1.4,通孔3.1.1小径法兰3.1.1.2端头制有限位凸台3.1.1.3,承插接管3.5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3.5.1、外侧壁制有防脱环纹3.5.2,密封环3.4、环形垫3.3依次套至承插接管3.5的限位凸台3.1.3端,旋紧式压环3.2旋入连囊速接件体3.1的内螺纹3.1.1.4。

图4所示,罐体1的底部的两端分别制有热源入口1.1、热源出口1.2,热源入口阀4.1、热源出口阀4.2.对应安装在热源入口1.1、热源出口1.2上。

图5所示,是连接管件5的四通形式,法兰式速接口5.1,旋紧式速接口5.2,法兰接口5.3,螺纹接口5.4是连接管件5的四种连接方式;法兰式速接口5.1其连通口5.5内端制有限位凸台5.5.1,外端制有法兰5.3,管5.9端头外侧制有防脱凸台5.9.1,装载连通口5.5内,密封环5.6、环形垫5.7依次套在管5.9上,螺栓5.1.2将法兰式压环5.1.1紧固在法兰5.3上紧固密封管5.9;旋紧式速接口5.2其连通口5.5内端制有限位凸台5.5.1,侧壁制有内螺纹5.5.3;端头制有防脱凸台5.8.1外侧壁制有防脱环纹5.8.2的承插接管5.8装在连通口5.5内,密封环5.6、环形垫5.7依次套在承插接管5.8上,拧紧旋紧式压环5.2.1紧固密封承插管5.8;法兰接口5.3、螺纹接口5.4公知不累述。

图6所示,是连接管件5的三通形式。

图7所示,是连接管件5的弯头形式。

图8所示,是连接管件5的直通形式。

图9所示,旋紧式压环5.2.1、环形垫5.7、密封环5.6依次套在盘形软管2.3上,承插接管5.8与盘形软管2.3承插连接,再将密封环5.6、环形垫5.7、旋紧式压环5.2.1依次紧固密封在旋紧式速接口5.2中。

图10所示,管网7的连接管件5与管7.1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与连囊速接件3的小径法兰3.1.1.2连接的法兰接口5.3,并留出进出液口7.3.2、功能口7.2.2,进出液口7.3.2安装进出液口阀7.3.1,进出液口管7.3与进出液口阀7.3.1密封连接,功能口7.2.2安装功能口阀7.2.1,功能口管7.2与功能口阀7.2.1密封连接;罐体1的底制有连囊速接件安装口1.3,连囊速接件3的大径法兰3.1.1.1与连囊速接件安装口1.3密封固定安装,小径法兰3.1.1.2与管网7的法兰接口5.3密封固定连接。

图11所示,管网7的连接管件5与管7.1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旋紧式速接口5.2,管网7的两端分布出法兰接口5.3;罐体1的底的两端分别制有进出液口1.4、功能口1.5,管网7的两端的法兰接口5.3与进出液口1.4、功能口1.5对应密封固定安装,进出液口阀7.3.1、功能口阀7.2.1在罐体1外与进出液口1.4、功能口1.5对应密封固定安装,进出液口管7.3与进出液口阀7.3.1密封连接,功能口管7.2与功能口阀7.2.1密封连接。

图12所示,安装维修口6.1.4在容器体6.1的侧壁,容器真空口6.1.1、功能囊真空口6.1.2、排空口6.1.3在容器体6.1的侧壁上部,管件接口6.1.5在容器体6.1的侧壁下部。

图13所示,功能容器6的容器体6.1的管件接口6.1.5的外端装三通管件6.1.5.1分设出集气口6.1.5.1.1、储液回输口6.1.5.1.2,功能囊真空口6.1.2的内端装三通连接管件6.1.5.2、外端安装功能囊真空口阀6.1.2.1与真空管线01或真空泵6.4密封连接,容器体真空口6.1.1内端安装三通管件6.1.5.1、外端安装容器体真空口阀6.1.1.1与真空泵6.4或真空管线01密封连接,排空口6.1.3安装排空口阀6.1.3.1,集气口6.1.5.1.1安装集气口阀6.1.5.1.1.1与功能口管7.2密封连接,储液回输口6.1.5.1.2安装储液回输口阀6.1.5.1.2.1,回输泵6.5安装在储液回输口阀6.1.5.1.2.1上与功能口管7.2密封连接;微孔管6.3与容器体真空口6.1.1内端装的三通管件6.1.5.1固定连接,功能囊体中孔6.2.2.1上的盘形软管2与管件接口6.1.5内端的直连接管件6.1.5.3的法兰式速接口5.1或旋紧式速接口5.2密封固定连接,功能囊体端孔6.2.2.2上的盘形软管2.3与功能囊真口6.1.2内端装的三通连接管件6.1.5.2的两法兰式速接口5.1或两旋紧式速接口5.2密封固定连,功能容器探头6.6安装在容器体6.1的侧壁外侧。

图14所示,管网7的连接管件5与管7.1固定密封连接,分布出旋紧式速接口5.2、法兰接口5.3,内置于罐体1的底部,法兰接口5.3与罐体1底部两端的进出液口1.4、功能口1.5密封固定安装,在隔板1.6围起的每个格子内分布一个旋紧式速接口5.2,储液囊2的盘形软管2.3与旋紧式速接口5.2密封固定连接,进出液口阀7.3.1、功能口阀7.2.1在罐体1外密封固定安装在罐体1的进出液口1.4、功能口1.5上,功能口管7.2、进出液口管7.3与功能口阀7.2.1、进出液口阀7.3.1对应密封连接,功能口管7.2与功能容器6的集气口阀6.1.5.1.1.1、回输泵6.5密封连接,加热系统4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注入罐底水8,水面高于管网7。

图15所示,罐体1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四个连囊速接件安装口1.3,连囊速接件3的大径法兰3.1.1.1与连囊速接件安装口1.3密封固定安装,储液囊2的盘形软管2.3与囊速接件3的承插管3.5密封固定连接,管网7的法兰接口5.3与各连囊速接件3的小径法兰3.1.1.2、密封固定安装,管网7的功能口管7.2与功能容器6的集气口阀6.1.5.1.1.1、回输泵6.5密封连接,加热系统4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注入罐底水8,水面高于连囊速接件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