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880发布日期:2018-12-18 21:2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



背景技术:

当今诸多行业如建材、电力、化工食品等,均需要中间转运大量的颗粒、粉末状或者块状物料(例如:车用尿素);螺旋输送机,是一种用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目的的设备;目前,螺旋输送机为了方便向螺旋输送机内添加物料,在螺旋输送机的加料口处设有加料斗,但是,在对物料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在加料斗内极易堆积大量的堆积料,严重影响输送效率;其次,在螺旋输送机进行排料的过程中,存在由于物料过多的情况而出现下料不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内设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螺旋轴,且该螺旋轴的外壁设有螺旋叶片,该输料管靠近电机的顶部外壁设有进料口,输料管远离电机的底部外壁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有辅助进料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有辅助下料装置;所述辅助进料装置包括与进料口连通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壁之间通过多根固定杆固定连接有固定轴,该固定轴的前、后外壁纵向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辊,固定轴的左、右外壁纵向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辊,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远离固定轴的一端均穿出进料斗且与进料斗的外壁转动连接,且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外壁均轴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各固定盘的外壁均周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的散料框;所述辅助下料装置包括与出料口固定连接的出料嘴,所述出料嘴的的内壁周向延伸有一条形状为“波浪形”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该滑动块远离滑动槽的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该搅拌轴远离延伸轴的一端向出料口内延伸并位于输料管内。

优选为:所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口处设置的辅助进料装置以及出料口设置的辅助下料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进料口堵塞以及出料口排料不畅的问题,从而来提高输送的效率;更详细的说:加料时,可以将物料统一加入进料斗内,进料斗内通过固定杆和固定轴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可以进行自转,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自转的过程中,带动各转动辊上的固定盘自转,固定盘上设置的散料框可以对进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分散作用,即:将物料之间的间隙扩大,并且带动物料之间进行错位移动,从而避免物料相对静止的堵在进料口处,进而保证进料口的顺畅进料,提高输送的效率;其次,出料嘴内壁上设置的“波浪线”滑动槽可供滑动块在其内部滑动,在滑动块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块会出现纵向高度的持续变化,在滑动块高度变化的过程中,滑动块带动延伸轴纵向往复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搅拌轴进行纵向往复升降运动,当出料口堵塞时,搅拌轴可以有效的对输料管内的物料进行疏通工作,从而避免出料口堵塞,进而保证输送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与进料斗的外壁转动连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散料的正常进行;将散料框的形状设为“等边三角形”的设置,在保证散料框能够的物料进行分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散料框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散料框的使用寿命;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错位的设置,其一、可以提高散料的效果,进一步的避免进料口的堵塞;其二,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错位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辅助进料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散料的正常运行,进而避免进料口的堵塞,保证运料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各第一转动辊上的固定盘与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各第二转动辊上的固定盘分别一一对应且对应的固定盘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且传动链条上设有弯折的振料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链条可以提高转动辊之间的联动销,并且在各转动辊带动传动链条进行传动的过程中,传动链条的运动会与进料斗内的物料产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对进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分散,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分散的效果,进而提高进料口的进料效率,保证运输的正常进行;其次,在传动链条上设置的振料棒,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对物料的分散效果,从而提高运输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的外壁设有多个向出料口方向弯曲的下料齿。

优选为:所述下料齿自由端的端面上设有两排下料针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的升降往复运动会带动下料齿对出料口内的物料进行抽插,在有大量物料堵塞在出料口时,下料齿通过自由端设置的下料针头穿入物料内部,在抽离时,可以带动部分物料排出出料口,当出料口内的物料被部分抽离时,出料口处的张紧力缩小,从而可以使得出料口内堵塞的物料大量排出,进而避免出料口处的物料堵塞,提高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尿素用螺旋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输料管1,所述输料管1内设有通过电机2驱动的螺旋轴3,且该螺旋轴3的外壁设有螺旋叶片31,该输料管1靠近电机2的顶部外壁设有进料口11,输料管1远离电机2的底部外壁设有出料口12,所述进料口11处设有辅助进料装置4,所述出料口12处设有辅助下料装置5;所述辅助进料装置4包括与进料口11连通的进料斗41,所述进料斗41的内壁之间通过多根固定杆42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3,该固定轴43的前、后外壁纵向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辊44,固定轴43的左、右外壁纵向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辊45,各第一转动辊44和第二转动辊45远离固定轴43的一端均穿出进料斗41且与进料斗41的外壁转动连接,且各第一转动辊44和第二转动辊45的外壁均轴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固定盘46,各固定盘46的外壁均周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的散料框461;所述辅助下料装置5包括与出料口12固定连接的出料嘴51,所述出料嘴51的的内壁周向延伸有一条形状为“波浪形”的滑动槽52,所述滑动槽5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53,该滑动块53远离滑动槽52的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延伸轴54,所述延伸轴54远离滑动块53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55,该搅拌轴55远离延伸轴54的一端向出料口12内延伸并位于输料管1内。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辊44和第二转动辊45均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口处设置的辅助进料装置以及出料口设置的辅助下料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进料口堵塞以及出料口排料不畅的问题,从而来提高输送的效率;更详细的说:加料时,可以将物料统一加入进料斗内,进料斗内通过固定杆和固定轴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可以进行自转,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自转的过程中,带动各转动辊上的固定盘自转,固定盘上设置的散料框可以对进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分散作用,即:将物料之间的间隙扩大,并且带动物料之间进行错位移动,从而避免物料相对静止的堵在进料口处,进而保证进料口的顺畅进料,提高输送的效率;其次,出料嘴内壁上设置的“波浪线”滑动槽可供滑动块在其内部滑动,在滑动块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块会出现纵向高度的持续变化,在滑动块高度变化的过程中,滑动块带动延伸轴纵向往复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搅拌轴进行纵向往复升降运动,当出料口堵塞时,搅拌轴可以有效的对输料管内的物料进行疏通工作,从而避免出料口堵塞,进而保证输送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与进料斗的外壁转动连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散料的正常进行;将散料框的形状设为“等边三角形”的设置,在保证散料框能够的物料进行分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散料框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散料框的使用寿命;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均错位的设置,其一、可以提高散料的效果,进一步的避免进料口的堵塞;其二,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错位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辅助进料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散料的正常运行,进而避免进料口的堵塞,保证运料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各第一转动辊44上的固定盘46与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各第二转动辊45上的固定盘46分别一一对应且对应的固定盘46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6,且传动链条6上设有弯折的振料棒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链条可以提高转动辊之间的联动销,并且在各转动辊带动传动链条进行传动的过程中,传动链条的运动会与进料斗内的物料产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对进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分散,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分散的效果,进而提高进料口的进料效率,保证运输的正常进行;其次,在传动链条上设置的振料棒,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对物料的分散效果,从而提高运输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55的外壁设有多个向出料口12方向弯曲的下料齿551。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料齿551自由端的端面上设有两排下料针头551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的升降往复运动会带动下料齿对出料口内的物料进行抽插,在有大量物料堵塞在出料口时,下料齿通过自由端设置的下料针头穿入物料内部,在抽离时,可以带动部分物料排出出料口,当出料口内的物料被部分抽离时,出料口处的张紧力缩小,从而可以使得出料口内堵塞的物料大量排出,进而避免出料口处的物料堵塞,提高运输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