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9409发布日期:2019-01-04 23:20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原料输送系统大都采用皮带传输,并在各段位皮带的衔接处设有转运站,转运站包括设在上段皮带与下段皮带之间的落料管,由于物料通过落料管向下掉落过程中的撞击和空气剪切力作用,产生大量粉尘,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目前,除尘多数采用电除尘、布袋除尘、水雾除尘等各种除尘设备和方式,都是以消耗一定能耗为代价,并且在粉尘清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于提供一种无能源消耗、除尘效果好的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上,包括全密封导料槽、除尘室、滤尘室和阻尼挡尘帘;全密封导料槽架设在输送带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除尘室有一个以上,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滤尘室有一个以上,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阻尼挡尘帘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当阻尼挡尘帘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

除尘室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其中,第二管体的一端与第一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不与第二管体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第三管体不与第二管体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不与第三管体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第一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直角梯形上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二管体连通,第三管体直角梯形下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三管体连通;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的轴向均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相互垂直。

本申请阻尼挡尘帘也即可调阻尼挡尘帘,可直接从市面购买得到。

上述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也即起始端端部为密封结构;阻尼挡尘帘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指相邻两阻尼挡尘帘之间的间距不为零。

作为常识,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

作为常识,直角梯形中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短边为上底边、长边为下底边;管体的两端为管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上述除尘室的结构也即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且第一管体和第四管体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

上述第二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呈30-60°夹角,能对物料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

使用时,物料从落料管进入全密封导料槽、并落在输送带上;物料经落料管下落时产生冲击气流,气流沿输送带运行方向扩散,扩散过程中受到前方可调阻尼挡尘帘阻滞而反弹,大部分回弹进入除尘室或滤尘室,由于除尘室或滤尘室的负压影响,含尘气流重新返回全密封导料槽而产生持续循环。在除尘室或滤尘室的循环过程中含尘浓度不断增加,粉尘能量衰竭并附着在导流板(第三管体的管壁)上,沉积成块,到达一定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成块状脱落,随物料被运走,剩余的含尘空气继续向前运动,其动能将在后段设置的可调阻尼挡尘帘的阻滞作用下被逐步减弱,并最终耗尽。

为了进一步避免粉尘污染,落料管为曲线落料管。也即落料管为非直管结构。

进一步优选,落料管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夹角为45-80°。

为了起到更好的滤尘效果,滤尘室为呈倒置V型的管体结构,管体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贯通。

为了方便观察与检修,滤尘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检修窗。

为了起到更好的除尘效果,除尘室和滤尘室依次设在落料管的下游。也即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是落料管、除尘室和滤尘室。

为了方便观察与检修,第三管体上设有观察检修窗。

为了保证组装的便捷性及结构的稳定性,除尘室和滤尘室均通过法兰连接与全密封导料槽相连通。

为了起到更好的除尘效果,阻尼挡尘帘的设置方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垂直,落料管的上游、除尘室的下游和滤尘室的下游均设有阻尼挡尘帘。

本发明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无能源消耗,无须进行清理,无二次污染;粉尘去除率高,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落料管为曲线落料管,保证物料进入下一级皮带时与皮带速度基本一致,减少了对皮带的冲击,除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输送带、2为落料管、3为全密封导料槽、4为除尘室、5为滤尘室、6阻尼挡尘帘、7尾箱、8观察检修窗、41第一管体、42第二管体、43第三管体、44第四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1上,包括全密封导料槽3、除尘室4、滤尘室5和阻尼挡尘帘6;全密封导料槽3架设在输送带1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2,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7;除尘室4有一个以上,除尘室4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滤尘室5有一个以上,滤尘室5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阻尼挡尘帘6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当阻尼挡尘帘6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6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

除尘室4包括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其中,第二管体4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41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4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4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41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三管体43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44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44不与第三管体43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一管体41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4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43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上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二管体42连通,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下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三管体43连通;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的轴向均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

落料管2为曲线落料管,也即落料管为非直管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粉尘污染。落料管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夹角为75°。

滤尘室5为呈倒置V型的管体结构,管体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3贯通,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滤尘效果。

滤尘室5和第三管体43上均设有观察检修窗8,这样能方便观察与检修。

除尘室4和滤尘室5依次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也即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是落料管2、除尘室4和滤尘室5。

除尘室4和滤尘室5均通过法兰连接与全密封导料槽3相连通,这样可保证组装的便捷性及结构的稳定性,

阻尼挡尘帘6的设置方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垂直,落料管2的上游、

除尘室4的下游和滤尘室5的下游均设有阻尼挡尘帘6。

本申请阻尼挡尘帘也即可调阻尼挡尘帘,可直接从市面购买得到。

使用时,物料从落料管进入全密封导料槽、并落在输送带上;物料经落料管2下落时产生冲击气流,气流沿输送带1运行方向扩散,扩散过程中受到前方可调阻尼挡尘帘6阻滞而反弹,大部分回弹进入除尘室4或滤尘室5,由于除尘室4或滤尘室5的负压影响,含尘气流重新返回全密封导料槽3而产生持续循环。在除尘室4或滤尘室5的循环过程中含尘浓度不断增加,粉尘能量衰竭并附着在导流板4a第三管体的管壁上,沉积成块,到达一定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成块状脱落,随物料被运走,剩余的含尘空气继续向前运动,其动能将在后段设置的可调阻尼挡尘帘(6)的阻滞作用下被逐步减弱,并最终耗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