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856发布日期:2019-02-26 17: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的整经、染纱和络筒等工序中,存在大量凌乱放置的筒子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筒子纱按照一定规律摆放以备后续使用,或者将筒子纱安装在自动安装在相应设备上使用。在生产现场一般通过人工整理的方法,将筒子纱一个个摆放整齐,这样的方式需要依赖大量人力,且整理的效率较低,存在一定层度上的污染。但是现有的机械抓取设备对于待抓取产品的方向具有较高要求,凌乱放置的筒子纱无法满足自动摆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以实现筒子纱方向的筛选过程,满足自动摆放的需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滚筒,各个滚筒能够沿同一方向转动,形成输送机构,相邻滚筒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待筛选筒子纱的最小外形尺寸。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通过将待筛选筒子纱放置到所述输送机构上,在各个滚筒的转动下,待筛选筒子纱将大致被筛选为两个方向的状态。其中一种是横卧在两个滚筒之间,随着滚筒的转动待筛选筒子纱自转,另一种是纵卧在滚筒上的待筛选筒子纱,会在滚筒的转动下向前滑行。根据待筛选筒子纱在输送机构上的运动状态不同筛选出不同方向的待筛选筒子纱,以备自动摆放时机械手抓取。

进一步地,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还包括滚筒间距调节机构,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与所述滚筒连接,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滚筒相对于相邻滚筒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形成支撑滚筒的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分为固定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前后移动,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多个交叉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交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交叉单元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在交叉点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相邻的交叉单元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相邻的交叉单元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还包括两个直线导轨,各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支座均滑动设置在一个直线导轨上,各个滑动单元的第二支座均滑动设置在另一个直线导轨上,每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穿设有滑动驱动杆,所述滑动驱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对应的交叉单元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交叉点处,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直线模组和连接件,所述直线模组的导轨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驱动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单元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输送机构所在的平面,所述交叉单元和所述直线模组均位于所述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的同一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动驱动杆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交叉单元与所述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还包括摆正机构,所述摆正机构包括挡纱单元和推纱单元,所述输送机构远离输入端的位置设有摆正工位,所述挡纱单元和所述推纱单元分别位于所述摆正工位的两侧,所述推纱单元能够与位于摆正工位的待筛选筒子纱的一端抵接,所述挡纱单元能够与所述待筛选筒子纱的另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纱单元包括挡纱气缸和挡纱板,所述挡纱板与所述挡纱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挡纱气缸的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挡纱板沿所述输送机构的横向移动,与位于摆正工位的筒子纱的一端抵接,所述推纱单元包括推纱气缸和推纱板,所述推纱板与所述推纱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推纱气缸的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推纱板沿所述输送机构的横向移动,与所述筒子纱的另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纱气缸和所述推纱气缸均悬设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挡纱板和所述推纱板均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所在的平面,且位于同一对相邻的两个滚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挡纱气缸的第一支撑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推纱气缸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挡纱气缸的缸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推纱气缸的缸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纱气缸的伸缩杆和所述推纱气缸的伸缩杆均平行于所述滚筒,所述挡纱气缸的伸缩杆和所述推纱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待筛选筒子纱的最大外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子纱方向筛选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1、输送机构,111、滚筒,12、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1、交叉单元,1211、第一连杆,1212、第二连杆,122、直线模组,123、连接件,13、支撑单元,131、第一支座,132、第二支座,14、直线导轨,15、滑动驱动杆,16、摆正机构,161、挡纱单元,1611、挡纱气缸,1612、挡纱板,162、推纱单元,1621、推纱气缸,1622、推纱板,17、机架,171、第一支撑件,172、第二支撑件,20、待筛选筒子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待筛选筒子纱放置到间隔设置的多个滚筒上,且相邻滚筒之间能够承托待筛选筒子纱;

S20:将各个滚筒沿同一方向转动;

S30:随着所述滚筒的转动,所述待筛选筒子纱被筛选为横卧在滚筒之间的第一状态和纵卧在滚筒上的第二状态。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方法,通过将待筛选筒子纱放置到间隔设置的多个滚筒上,来筛选筒子纱的方向,以备自动摆放。具体地,基于各个滚筒沿同一个方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相邻滚筒之间能够承托待筛选筒子纱,因此将待筛选筒子纱放置到所述滚筒上时,待筛选筒子纱会在滚筒的转动下大致筛选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处于第一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横卧在相邻的两个滚筒之间,处于自转状态,处于第二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纵卧在滚筒上,顺着滚筒的转动向前滑行。用于抓取待筛选筒子纱的机械手只能够抓取特定方向的待筛选筒子纱,因此,通过将待筛选纱筒放置在滚筒上,则横卧的待筛选筒子纱主要位于靠近初始段的位置,而纵卧的待筛选筒子纱则会向前滑行,与横卧的筒子纱分离,方便不同机械手的抓取过程。

具体地,所述相邻滚筒能够承托待筛选筒子纱是指,当待筛选筒子纱滚动到两滚筒之间时,不会从滚筒之间的间隙掉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待筛选筒子纱的轴向长度可能小于外径,因此在设置相邻滚筒之间的间距时不仅需要考虑待筛选筒子纱的外径,也需要考虑待筛选筒子纱的轴向长度,以避免待筛选筒子纱掉落的情况发生。

基于机械手能够抓取的状态为一定范围内,并非完全平行或垂直的状态,因此,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状态为,用于抓取轴线平行于滚筒轴线的待筛选筒子纱的机械手能够抓取的待筛选筒子纱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用于抓取轴线垂直于滚筒轴线的待筛选筒子纱的机械手能够抓取的待筛选筒子纱的状态。即处于第一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并非仅指轴线完全平行于滚筒轴线的待筛选筒子纱,也包括轴线相对于平行状态有一定偏差,但是相应机械手仍然能够抓取的待筛选筒子纱。同理,所述第二状态也并非仅指轴线垂直于滚筒轴线的待筛选筒子纱,也包括轴线相对于垂直状态有一定偏移,但是相应机械手仍然能够抓取的待筛选筒子纱。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待筛选筒子纱放置到滚筒上之前,实施步骤S40:根据待筛选筒子纱的大小调节相邻滚筒之间的间距。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待筛选筒子纱的大小会有所不同,通过调节相邻滚筒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型号待筛选筒子纱的大小,避免待筛选筒子纱掉落。具体上述待筛选筒子纱的大小是指待筛选筒子纱的最小外形尺寸,以保证待筛选筒子纱不会从相邻的两个滚筒之间掉落。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50: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滑行到摆正工位时,将此待筛选筒子纱摆正至第一状态。

在实际生产领域用于抓取待筛选筒子纱以实现自送摆放的机械手所能够适应的角度有限,前述方案中,通过筛选过程将待筛选筒子纱大致分为两个状态,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适应不同方向的机械手实现抓取过程。而上述方案则通过将处于第二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摆至第一状态,使得各个机械手只需采用一种布置方式,来完成相应位置待筛选筒子纱的抓取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滚筒111,各个滚筒111能够沿同一方向转动,形成输送机构11,相邻滚筒11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待筛选筒子纱20的最小外形尺寸。所述待筛选筒子纱20的最小外形尺寸指保障待筛选筒子纱20不会从相邻滚筒111之间掉落的尺寸。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通过将待筛选筒子纱20放置到所述输送机构11上,在各个滚筒111的转动下,待筛选筒子纱20将被大致筛选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横卧在两个滚筒111之间,随着滚筒111的转动而自转。第二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纵卧在滚筒111上,会在滚筒111的转动下向前滑行。根据待筛选筒子纱20在输送机构11上的运动状态不同,筛选出不同方向的待筛选筒子纱20,以备自动摆放时机械手根据相应方向抓取。具体地,处于横卧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主要位于输送机构11的输入端,纵卧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则会向前滑动,与横卧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分离,当纵卧状态的筒子纱前行到一定位置时,则被用于抓取纵卧状态待筛选筒子纱20的机械手抓取。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适用于前述筒子纱方向筛选方法,能够达到筛选放置在滚筒111上的待筛选筒子纱20方向,使待筛选筒子纱20分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以备自动摆放时机械手抓取。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还包括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与所述滚筒111连接,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能够驱动所述滚筒111相对于相邻滚筒111沿输送机构11的输送方向前后移动。通过进一步设置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使得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待筛选筒子纱20,扩大适用范围。

具体地,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可以是悬设在所述输送机构11上方的吊装结构,每个滚筒111采用一对吊绳悬挂,通过调节吊绳实现相邻滚筒111之间距离的调节。

或者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131和第二支座132,形成支撑滚筒111的支撑单元13,多个支撑单元13分为固定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沿输送机构11的输送方向前后移动,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包括多个交叉单元121,所述支撑单元13与所述交叉单元12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交叉单元121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1211和第二连杆1212,所述第一连杆1211与所述第二连杆1212在交叉点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11的一端与相邻的交叉单元121的第二连杆12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11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相邻的交叉单元121的第一连杆1211的一端铰接。

使用过程中则通过调节所述交叉单元121的第一连杆1211和第二连杆1212的交叉角度,从而调节滚筒111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可以采用驱动机构直接调节第一连杆1211和第二连杆1212的角度,从而控制滚筒111的间距。而所述交叉单元121相互之间铰接,只要一个交叉单元121的交叉角度发生变化,则其他交叉单元121将同步变化,从而实现各个滑动单元的的同步移动,即各个滚筒111之间间距的调节始终保持一致。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还包括两个直线导轨14,各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支座131均滑动设置在一个直线导轨14上,各个滑动单元的第二支座132均滑动设置在另一个直线导轨14上,每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支座131和第二支座132之间穿设有滑动驱动杆15,所述滑动驱动杆15的一端连接在对应的交叉单元121的第一连杆1211和第二连杆1212交叉点处,所述滚筒间距调节机构12还包括直线模组122和连接件123,所述直线模组122的导轨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14平行设置,所述连接件123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模组122的滑块连接,所述连接件12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驱动杆15连接。

使用过程中则通过所述直线模组122滑块的移动带动所述连接件123移动,进而连接件123带动滑动驱动杆15移动,使得滑动单元在直线导轨14上移动,完成滚筒111间距调节过程。而且,所述滑动驱动杆15的设置也使得一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支座131与第二支座132能够可靠的同步移动,实现相应滚筒111的移动过程。而且,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23可以与任何一个所述滑动驱动杆15连接,只要能够移动一个滑动驱动杆15,则其他滑动驱动杆15会在所述交叉单元121的作用下同步移动。通过将所述滑动驱动杆15的一端连接在对应的交叉单元121的第一连杆1211和第二连杆1212交叉点处,使得所述交叉单元121在调节各个滚筒111之间的间距时,各个滚筒111只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避免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位于所述输送机构11输入端的滚筒111所对应的支撑单元13设置为固定单元,其他滚筒111对应的支撑单元13为滑动单元。如此,调节滚筒111之间的间距时,各个滚筒111同一向一个方向移动,使得调节过程更加简便。

上述方案中通过直线模组122为实现滚筒111之间间距调节提供动力,通过连接件123将直线模组122滑块的移动传递给滑动驱动杆15,从而带动各个交叉单元121同步运动。而为提高所述连接件123带动所述滑动驱动杆15运动的可靠性,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单元12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输送机构11所在的平面,所述交叉单元121和所述直线模组122均位于所述第一支座131或第二支座132的同一侧,所述连接件123与所述滑动驱动杆15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交叉单元121与所述第一支座131或第二支座13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还包括摆正机构16,所述摆正机构16包括挡纱单元161和推纱单元162,所述输送机构11远离输入端的位置设有摆正工位,所述挡纱单元161和所述推纱单元162分别位于所述摆正工位的两侧,所述推纱单元162能够与位于摆正工位的待筛选筒子纱20的一端抵接,所述挡纱单元161能够与所述待筛选筒子纱20的另一端抵接。

通过进一步设置所述摆正机构16,当纵卧的待筛选筒子纱20前行到摆正工位时,在挡纱单元161和推纱单元162的作用下将待筛选筒子纱20摆为横卧状态,以方便机械手的抓取。而且具体地,所述摆正工位位于所述输送机构11远离输入端的位置,一般只有处于纵卧状态的待筛选筒子纱20才会在所述输送机构11上前行到摆正工位。而为使得所有用于抓取待筛选筒子纱20的机械手都采用一种抓取方位的布置方式,在所述摆正工位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摆正机构16。具体摆正过程为,分别位于摆正工位两侧的所述推纱单元162和所述挡纱单元161分别作用于待筛选筒子纱20的不同端,实现对待筛选筒子纱20错位抵接的过程,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将纵卧的纱筒推至横卧状态。

具体地,所述挡纱单元161和所述推纱单元162均可以由动力单元和连杆机构组成,动力单元为连杆机构提供运动动力,连杆机构则将动力单元提供的运动过程转化为能够从所述摆正工位的一侧推向待筛选筒子纱20的运动,在挡纱单元161和推纱单元162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待筛选筒子纱20从纵卧到横卧的摆正过程。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挡纱单元161包括挡纱气缸1611和挡纱板1612,所述挡纱板1612与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挡纱板1612沿所述输送机构11的横向移动,与位于摆正工位的待筛选筒子纱20的一端抵接,所述推纱单元162包括推纱气缸1621和推纱板1622,所述推纱板1622与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推纱板1622沿所述输送机构11的横向移动,与所述待筛选筒子纱20的另一端抵接。使用过程中,则通过所述挡纱气缸1611和推纱气缸1621提供待筛选筒子纱20摆正的动力,在所述挡纱板1612和所述推纱板1622的直接作用下完成摆正过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挡纱气缸1611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均悬设在所述输送机构11的上方,所述挡纱板1612和所述推纱板1622均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11所在的平面,且位于同一对相邻的两个滚筒111之间。通过将所述挡纱气缸1611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悬设在所述输送机构11的上方,避免使用过程中所述挡纱气缸1611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对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影响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的正常使用。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伸缩杆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伸缩杆均平行于所述滚筒111,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伸缩杆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伸缩杆与所述输送机构11之间的距离大于待筛选筒子纱20的最大外径。从而在伸缩杆伸缩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与待筛选筒子纱20之间发生干涉。而所述挡纱板1612和所述推纱板1622则从所述挡纱气缸1611所在的高度向下延伸,直至所述输送机构11所在的平面,达到能够与待筛选筒子纱20抵接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筒子纱方向筛选装置10中进一步设置机架17,所述输送机构11设置在所述机架17上,所述机架17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第一支撑件171和用于支撑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第二支撑件172,所述第一支撑件171与所述挡纱气缸1611的缸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72与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缸体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7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72分别来实现所述挡纱气缸1611和所述推纱气缸1621的支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