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打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250发布日期:2019-04-16 23:0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板打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尤其是一种墙板打包生产线。



背景技术:

墙板打包是墙板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的墙板打包工序通常是在工作台上通过人工打包的方式来完成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市场上有出现一种墙板打包机,使用时将其放置在两个墙板输送装置之间形成墙板打包生产线,当墙板从其中一个墙板输送装置送往另一个墙板输送装置的过程中,墙板打包机对墙板进行打包。然而,由于墙板通常是利用叉车放置到墙板输送装置上的,其放置的位置和角度难免会出现偏差,影响打包质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墙板打包生产线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打包质量相对较好的墙板打包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板打包生产线,包括呈直线依次连接的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墙板打包机和墙板翻转装置,所述墙板位置调节装置和所述墙板翻转装置之间的间距小于墙板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机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以及三组呈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输送辊组,相邻两组所述第一输送辊组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旋转机构通过的第一升降通道,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与各所述第一输送辊组所处的平面垂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升降架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架两侧的第一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架上的旋转架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的旋转液压缸,所述旋转架包括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的支撑臂和旋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旋杆上的连杆,所述支撑臂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升降通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旋杆竖直布置并与所述第一升降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旋杆垂直布置,所述旋转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上,且所述旋转液压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机架上还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靠板,所述第一靠板位于各所述第一输送辊组排列形成的直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机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升降机构、多组呈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输送辊组、以及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二输送辊组排列所形成的直线的两侧的第二靠板和推板机构,相邻两组所述第二输送辊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升降通道,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位置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升降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竖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升降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架运动的第二升降液压缸、以及多个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架上端的滚动辊,各所述滚动辊呈直线依次布置且分别与各所述第二输送辊组排列所形成的直线平行布置,各所述滚动辊排列所形成的直线段的两端分别朝向各所述第二输送辊组排列所形成的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板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推板、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推板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导套和穿插在所述导套内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液压缸的活塞杆和所述推板转动连接,所述导套和所述推板液压缸都位于所述推板远离所述第二靠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靠板竖直布置且水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靠板滑动的靠板液压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墙板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机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机架上的翻转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架转动的翻转液压缸、以及多组呈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架上的第三输送辊组,相邻两组所述第三输送辊组之间形成有翻转通道,所述翻转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翻转架垂直布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和所述翻转通道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和各所述翻转通道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翻转机架上设置有翻转支承台,所述翻转支承台上设置有多个防撞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墙板角度调节装置和墙板位置调节装置,可在打包前对墙板的摆放角度和摆放位置进行微调,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打包质量相对较好。

2、通过设置第一靠板,有助于提高叉车放置墙板的位置准确度,避免需要在墙板角度调节装置和墙板位置调节装置上进行较大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3、通过设置滚动辊,避免进行位置调整是墙板和输送辊组之间产生摩擦而磨损,确保墙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板打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板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板角度调节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墙板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墙板位置调节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墙板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0-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 110-第一机架;

120-第一升降机构; 121-第一升降架;

122-第一升降液压缸; 130-旋转机构;

131-旋转架; 132-旋转液压缸;

133-架体; 134-支撑臂;

135-旋杆; 136-连杆;

140-第一输送辊组; 141-输送辊;

142-第一输送电机; 143-第一升降通道;

150-第一靠板; 200-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

210-第二机架; 220-第二升降机构;

221-第二升降架; 222-第二升降液压缸;

223-滚动辊; 230-第二输送辊组;

231-第二升降通道; 232-第二输送电机;

240-第二靠板; 241-靠板液压缸;

250-推板机构; 251-推板;

252-推板液压缸; 253-导套;

254-导杆; 300-墙板打包机;

400-墙板翻转装置; 410-翻转机架;

411-支承台; 412-防撞块;

420-翻转架; 421-支撑板;

430-翻转液压缸; 440-第三输送辊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墙板打包生产线,包括呈直线依次连接的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100、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200、墙板打包机300和墙板翻转装置400,其中,墙板位置调节装置200和墙板翻转装置400之间的间距小于墙板的长度,该间距最好小于墙板长度的一般,以确保墙板能够稳定的从墙板位置调节装置200被输送到墙板翻转装置400上。需要说明的是,墙板打包机300为常规的打包机,广泛应用于各类墙板生产线中,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100、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200、和墙板翻转装置400也可以独立使用,即本实施例实质上还提供了一种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一种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和一种墙板翻转装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100包括第一机架110、设置在第一机架110上的第一升降机构120、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120上的旋转机构130、以及三组呈水平直线依次设置在第一机架110上的第一输送辊组140,此外,第一机架11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放置在各第一输送辊组140上的墙板的长度方向是否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平行布置的角度检测器(图中未示出),该角度检测器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其结构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

各第一输送辊组140都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平行布置的输送辊141,各输送辊141都位于水平面上,且都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排列形成的直线垂直布置。第一输送辊组140可以为无动力输送辊组,通过人工或其他外力推动墙板在第一输送辊组140上移动,但最好为具有动力的输送辊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组140为具有动力的输送辊组,具体的,墙板输送角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驱动各输送辊141转动的第一输送电机142,第一输送电机142的机壳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110上,至于第一输送电机142与各输送辊14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常规的方式,例如将第一输送电机142与其中一个输送辊141通过链条组件传动连接,再将该输送辊141与其他输送辊141通过链条组件传动连接,或者利用皮带组件或齿轮组件实现上述连接等等,此处不再详述。此外,相邻两组第一输送辊组14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旋转机构130通过的第一升降通道143,即第一升降通道143有两个,两个第一升降通道143之间的间距最好与常规的叉车上的两个插杆之间的间接相匹配,便于通过叉车将墙板放置在各第一输送辊组140上。

第一升降机构120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机架110上的第一升降架12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架121两侧的第一升降液压缸122,第一升降液压缸122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且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机架110上。这样,可利用第一升降液压缸122驱动第一升降架121上下滑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架121上设置有齿轮和抵顶在第一机架110上的滚轮,第一机架110上设置有竖直布置且与齿轮配合的齿条,通过滚轮在第一机架110上的滚动实现第一升降架121和第一机架110之间的滑动连接,摩擦力相对较小,而齿条和齿轮的配合则有助于提高运动精度。

旋转机构130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架121上的旋转架131和用于驱动旋转架121转动的旋转液压缸132,其中旋转架131包括架体133、固定连接在架体133上的支撑臂134和旋杆135、以及固定连接在旋杆135上的连杆136,支撑臂134有两个,两个支撑部134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升降通道143的位置相对应,且支撑臂134的上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防护垫。旋杆135竖直布置并与第一升降架121转动连接,旋杆135和第一升降架131之间的转动轴竖直布置,该转动轴也为旋转机构130的旋转轴,即旋转机构130的旋转轴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所处的平面垂直布置。此外,连杆136与旋杆135垂直布置,旋转液压缸132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连杆136上,且旋转液压缸132的缸体转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架131上,这样,通过旋转液压缸132可驱动旋转架131相对于第一升降架131执行旋转式的摆动的动作。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架110上还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靠板150,第一靠板150位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的一侧。

使用时,利用叉车将墙板放置在各第一输送辊组140上,叉车的插杆则从第一升降通道143的侧面退出;之后第一升降机构120带动旋转机构130上升,利用旋转机构130上的两个支撑臂134将墙板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上抬起,并将带动墙板旋转,使得墙板的长度方向与各第一输送辊组14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平行布置,接着第一升降机构120复位使得墙板再次被放置在各第一输送辊组140上,最后墙板在各第一输送辊组140的输送下移动到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200上。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200包括第二机架210、设置在第二机架210上的第二升降机构220、多组呈水平直线依次设置在第二机架210上的第二输送辊组230、以及分别设置在各第二输送辊组23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的两侧的第二靠板240和推板机构250,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输送辊组230有三组为例进行说明。

各第二输送辊组230都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平行布置的输送辊141,与第一输送辊组140类似,第二输送辊组230可以为无动力输送辊组,可以为具有动力的输送辊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辊组230为具有动力的输送辊组,具体的,墙板输送位置调节装置2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输送辊组230上的各输送辊141转动的第二输送电机232,第二输送电机232的机壳固定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至于第二输送电机232与对应的各输送辊14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同样可以为常规的方式,此处也不再详述。此外,相邻两组第二输送辊组230之间形成有第二升降通道231,即第二升降通道231有两个。

第二升降机构220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第二升降通道231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220有两个,两个第二升降机构220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二升降通道231的位置一一对应。以其中一个第二升降机构220为例,第二升降机构220包括竖直滑动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的第二升降架221、用于驱动第二升降架221运动的第二升降液压缸222、以及多个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架221上端的滚动辊223,其中,第二升降架221上设置有抵顶在第二机架210上的滚轮,通过滚轮在第二机架210上的滚动实现第二升降架221和第二机架210之间的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液压缸222的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同时第二升降液压缸222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且转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架221上,这样可通过第二升降液压缸222驱动第二升降机221上下滑动。各滚动辊223呈水平直线依次布置且分别与各第二输送辊组23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平行布置,各滚动辊223排列所形成的直线段的两端分别朝向各第二输送辊组23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的两侧,即各滚动辊223的输送方向与各第二输送辊组230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第二靠板240竖直布置且通过滚轮水平滑动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同时,第二机架2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靠板240滑动的靠板液压缸241,当然,第二靠板240的滑动方向与各滚动辊223的输送方向相同或相反。这样便于通过靠板液压缸241调整第二靠板240的位置。

推板机构250包括竖直布置的推板251、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的推板液压缸252、固定连接在第二机架210上的导套253和穿插在导套253内且水平布置的导杆254,导杆254和各滚动辊223的输送方向平行布置,且导杆254的一端与推板251固定连接,推板液压缸252的活塞杆与导杆254平行布置且推板液压缸252的活塞杆和推板251转动连接,导套253和推板液压缸252都位于推板251远离第二靠板240的一侧。

使用时,当墙板被输送到各第二输送辊组230上后,第二升降液压缸222的活塞杆上升,使得各滚动辊223往上移动,将墙板从各第二输送辊组230上抬起,然后靠板液压缸241和推板液压缸252的活塞杆同时推出(行程通过液压油的流量进行控制),将墙板往第二靠板240方向推送,使得墙板被夹持在第二靠板240和推板251之间,实现位置的调整,各液压缸分别复位使得墙板被重新放置在各第二输送辊组230上,再在各第二输送辊组230的输送线经墙板打包机300被送往墙板翻转装置400,在这个过程中,墙板打包机300对墙板执行打包动作。

如图1和图6所示,墙板翻转装置400包括翻转机架410、转动连接在翻转机架410上的翻转架420、用于驱动翻转架420转动的翻转液压缸430、以及多组呈水平直线依次设置在翻转机架410上的第三输送辊组440,其中第三输送辊组440的结构及其驱动方式都与第一输送辊组140相同,此处不再重述,相邻两组第三输送辊组440之间形成有翻转通道,翻转架420和翻转机架410之间的转动连接轴与各第三输送辊组440排列所形成的直线平行布置,且翻转架420上固定连接有与翻转架420垂直布置的支撑板421,支撑板421的数量和翻转通441道的数量相同,且各支撑板421的位置和各翻转通道一一对应,翻转液压缸430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板421上,通过推动支撑板421来驱动翻转架420转动。此外,翻转机架410上设置有翻转支承台411,翻转支承台411上设置有多个防撞块412。

使用时,在打包后的产品被输送到各第三输送辊组440上之前,各支撑板421穿插的对应的翻转通道中且平行布置,同时各支撑板421的水平位置低于各第三输送辊组440的输送面;当打包后的产品被输送到各第三输送辊组440上之后,翻转液压缸430的活塞杆伸出,使得翻转架420翻转90°,在这个过程中,支撑板421会带动墙板一起翻转,使得墙板由平放变为竖放,最后通过叉车将墙板从支承台411上运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各液压缸变更为气缸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