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454发布日期:2019-09-20 22:0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残膜打包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属农业机械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对回收的农田残膜打包可以方便运输和存放,减少回收的残膜因随风飘移而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农田残膜回收主要以散料装箱为主,生产中未见残膜打包机械。农业生产中物料打包或打捆作业在农作物秸秆或饲草方面应用较多,按原理现有打捆机可分为圆捆打捆机和方捆打捆机,圆捆打捆机采用打捆室周边旋转的圆辊将物料打成圆捆,方捆打捆机利用活塞挤压的方式将物料在打捆室内打成方捆。这类机械主要有纽荷兰公司生产的 BC5070 小方捆打捆机,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研制的华德 9YG - 1 - 4 型圆捆卷捆机,雷沃公司生产的 MF3040 打捆机,德国克拉斯公司生产的 MARKANT 65D 打捆机。

由于残膜的物料特性比较特殊,现有打捆机或打包机无法满足残膜打包需求,在生产中使用较少,因此发明一种工作可靠、作业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的农田残膜打包机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作业时,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设在残膜捡拾装置的后侧,田间残膜被捡拾装置捡起后落入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内,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将残膜打成圆捆,具有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使用方便和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包括辊带组、传动系统、连接板和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辊带组有两个,前后相对布置,前侧辊带组与后侧辊带组之间上侧间隙较大,下侧间隙较小,在两个辊带组之间形成一V型槽,液压油缸设在前、后两个辊带组之间,所述的辊带组由打包带、上带辊、下带辊、张紧辊、侧板、张紧支架和张紧弹簧组成,每个辊带组有两个侧板,上带辊两端分别连接两侧板上端,下带辊两端分别连接两侧板下端,上述的张紧辊设在侧板一侧,与上带辊和下带辊相对平行布置,张紧支架一端铰接在侧板的下端,另一端铰接在张紧辊轴端,上述的张紧弹簧设在张紧支架与侧板之间,打包带绕在上带辊、下带辊和张紧辊上,所述的传动系统设在两个辊带组的上带辊轴端,在传动系统的作用下打包带绕上带辊、下带辊和张紧辊运动。

上述的打包带两侧端部可以设挡板。

上述的打包带可以是条状带。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外部动力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前、后辊带组的上带辊转动,上带辊带动打包带绕上带辊、下带辊和张紧辊转动,前、后辊带组上的打包带转动方向相同。当残膜由前、后辊带组之间的上侧间隙进入前打包带和后打包带之间的V型槽后,后侧辊带组上的打包带带动残膜向下运动,前侧辊带组上的打包带打包带带动残膜向上运动,在前、后打包带的联合作用下残膜在V型槽内转动,形成圆辊,随着进入V型槽的残膜量增多,残膜圆辊直径增大,打包带张紧力增大,张紧辊通过张紧支架压缩张紧弹簧,并向侧板靠近。当V型槽内的残膜辊达到规定尺寸时,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后侧辊带组绕后侧辊带组的上带辊轴端向后转动,前、后辊带组下端分开,打好的残膜辊在重力作用下从打包机内滚出,完成打包作业。通过调整张紧弹簧的张紧度可以调节残膜辊的密实度。

本发明解决了农田残膜打包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能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视图。

图中标示1为打包带,2为上带辊,3为传动系统,4为连接板,5为液压油缸,6为下带辊 ,7为张紧弹簧,8为张紧支架,9为张紧辊,10为侧板

图1中箭头表示工作时打包带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带式残膜圆捆打包机实施例,包括辊带组、传动系统(3)、连接板(4)和液压油缸(5),其特征在于辊带组有两个,前后相对布置,前侧辊带组与后侧辊带组之间上侧间隙较大,下侧间隙较小,在两个辊带组之间形成一V型槽,液压油缸(5)设在前、后两个辊带组之间,所述的辊带组由打包带(1)、上带辊(2)、下带辊(6)、张紧辊(9)、侧板(10)、张紧支架(8)和张紧弹簧(7)组成,每个辊带组有两个侧板(10),上带辊(2)两端分别连接两侧板(10)上端,下带辊(6)两端分别连接两侧板(10)下端,上述的张紧辊(9)设在侧板(10)一侧,与上带辊(2)和下带辊(6)相对平行布置,张紧支架(8)一端铰接在侧板(10)的下端,另一端铰接在张紧辊(9)轴端,上述的张紧弹簧(7)设在张紧支架(8)与侧板(10)之间,打包带(1)绕在上带辊(2)、下带辊(6)和张紧辊(9)上,所述的传动系统(3)设在两个辊带组的上带辊(2)轴端,在传动系统(3)的作用下打包带(1)绕上带辊(2)、下带辊(6)和张紧辊(9)运动,前侧辊带组与后侧辊带组上的打包带(1)运动方向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打包带(1)两侧端部设有挡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打包带(1)是条状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