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894发布日期:2019-07-13 09:0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中对接杆进行压钢珠时,因接杆的型号不同,需要对应接杆的型号设计出加工设备,若一个工人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上料,因每台设备加工的时间差短,所以工人会忙不过来,造成设备加工效率下降;若让工人一对一进行上料,则人工成本高;工人在设备内直接上料,也可能会造成意外事故,要解决该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通过少量的工人进行上料并同时运输多种规格的接杆的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能够同时运输不同规格接杆且能方便少量工人上料的运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运输线,所述运输线包括有驱动电机、传动带、主动轮、从动轮和若干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承载有接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部或者外部,所述主动轮套设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供从动轮套设的定位轴,所述传动带沿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同时套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若干个定位组件定位于传动带上,所述运输线的数量为若干条,若干个所述从动轮均套设于定位轴上,若干条所述传动带相互平行,若干个所述驱动电机均沿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有头承件和尾承件,所述头承件与尾承件沿传动带延伸方向设置于传动带上,所述接杆同时置于头承件和尾承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承件和尾承件上分别设置有供接杆两端容纳的头槽和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杆与头槽相匹配的一端为非圆柱体,当接杆的头端容纳于头槽时,接杆无法相对头槽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承件相比尾承件靠近于驱动电机设置,所述头承件背离尾承件的端面上设置有金属片,所述安装槽与金属片相对的槽壁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金属片的位置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与停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槽由头承件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所述金属片遮挡于头槽的一端口处,当接杆置于定位组件上时,接杆的头端位于头槽内并与金属片相抵触,接杆的尾端位于尾槽内并与尾槽的槽壁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槽朝向头承件的槽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轮廓尺寸小于接杆尾端的轮廓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的槽腔与头槽处的金属片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承件和尾承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杆的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定位于传动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运输线为设备上料使得上料工人无需直接对设备进行上料,提高了安全性,以确保上料工人的安全;将多条运输线并行设置并将若干个设备设置于基座的侧边,如此能够只用一名上料工人或者是少量的上料工人去给多条运输线进行上料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且因不同规格的接杆被抓取的位置与定位轴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则容易使得每条运输线相互间的停止时间点不同,通过相互间的时间差能够给上料工人充足的时间为多条运输线相继上料,如此能够实现一个上料工人为多条运输线上料,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且不会影响每台设备的加工效率;设备有效地排列在一起,空间利用合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时给三台设备上料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有基座1,基座1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设置有运输线2,运输线2包括有驱动电机21、传动带22、主动轮23、从动轮24和若干个定位组件25,定位组件25承载有接杆3,接杆3平放于定位组件25上,以便抓取;驱动电机21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1内部或者外部,主动轮23套设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上,安装槽11内设置有供从动轮24套设的定位轴12,传动带22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同时套设于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上,若干个定位组件25定位于传动带22上,运输线2的数量为若干条,若干个从动轮24均套设于定位轴12上,若干条传动带22相互平行,若干个驱动电机21均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分布;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基座1上开设出比较宽的安装槽11,并靠近于安装槽11一端的槽壁上开设有供定位轴12穿过的孔,将定位轴12的一端通过该孔从安装槽11的外侧穿入安装槽11的内侧,并将若干个从动轮24依次套设于定位轴12上,接着继续推动定位轴12使得定位轴12伸入安装槽11内的一端移动至安装槽11另一个槽壁上,将一端定位轴12伸入安装槽11内的一端设计成棱柱体,在安装槽11的槽壁上开设多边形的孔,通过将定位轴12呈棱柱体的一端与多边形的孔相卡使得定位轴12无法相对安装槽11转动,从动轮24能相对定位轴12转动;驱动电机21可设置于安装槽11的外侧,也可设置于安装槽11的内侧,当驱动电机21位于安装槽11的外侧时,在安装槽11的槽壁上开设通孔,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穿过通孔而伸入安装槽11内,将主动轮23套设于电机轴上,在安装槽11的槽壁上开设若干个螺纹孔,驱动电机21上开设对应于螺纹孔的通孔,通过螺钉穿过驱动电机21上的通孔并旋入安装槽11上的螺纹孔内使得驱动电机21定位于安装槽11的槽壁外侧,电机轴能相对安装槽11转动;当驱动电机21位于安装槽11内时,在安装槽11的槽底上开设有螺纹孔,驱动电机21均包括有底盘,底盘上均开设有通孔,主动轮23套设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上,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内使得驱动电机21定位于安装槽11内,两种方式可根据安装槽11的空间大小、主动轮23的大小以及驱动电机21本身的大小来决定,两种方式中主动轮23均可通过键连接使主动轮23能随电机轴一起转动,也可在主动轮23延伸出套设于电机轴上的圆环,在圆环的侧壁上开设供螺钉旋入的螺纹孔,在电机轴上开设供螺钉头端容纳的槽,通过螺钉旋入圆环的螺纹孔并卡入电机轴上的槽内使得主动轮23能随电机轴一起转动,两种主动轮23与电机轴的连接方式也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当主动轮23和驱动电机21安装到位时,应保证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以便传动带22同时套设于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上且保持笔直,不会影响传动带22的传动效率,若干个主动轮23与若干个从动轮24一一对应并通过传动带22将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连接在一起,若干条传动带22均相互平行,若干个传动带2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承接接杆3的定位组件25,这里传动带22为链条,从动轮24和主动轮23均采用链轮;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过程中,在基座1的一侧放置若干台给接杆3压钢珠的设备,若干台设备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若干条运输线2运输的接杆3规格均不相同且对应相应的设备,当驱动电机21带动主动轮23转动时,传动带22随主动轮23转动并带动从动轮24相对定位轴12转动,直至定位组件25承载着接杆3运动到相应的设备位置,驱动电机21停止,传动带22静止,此时相应设备内的机械手会将定位组件25上的接杆3夹持到设备内进行加工,同时上料工人在定位轴12的一侧给未承接接杆3的定位组件25进行上料,随后驱动电机21启动,传动带22带动下一个定位组件25移动至可供机械手夹走的位置再停下,上料工人继续上料,如此循环;因每台设备相对基座1的位置不同,可将若干个驱动电机21设置于每台设备对应的位置,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传动带22的长度用量,也能够合理利用安装槽11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设计若干条运输线2并将若干条运输线2并行设置,将若干个设备设置于基座1的侧边,如此能够只用一名上料工人或者是少量的上料工人去给多条运输线2进行上料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且因不同规格的接杆3被抓取的位置与定位轴12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则容易使得每条运输线2相互间的停止时间点不同,通过相互间的时间差能够给上料工人充足的时间为多条运输线2相继上料,如此能够实现一个上料工人为多条运输线2上料,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且不会影响每台设备的加工效率;设备有效地排列在一起,空间利用合理化;且上料工人通过运输线2间接为设备上料相比直接给设备上料,对上料工人提供保护,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定位组件25包括有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头承件26与尾承件27沿传动带22延伸方向设置于传动带22上,接杆3同时置于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上,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均为一块支撑板,传动带22采用链条,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均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亦或者粘胶的方式定位于组成链条的销轴上,支撑板的厚度应当设计的较小并定位于一个销轴上,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随链条的销轴运动至主动轮23或从动轮24处时能够顺利沿圆周方向移动,如此设计不仅减少了定位组件25的用料,且使得定位组件25在没有承载接杆3时能随传动带22一起相对主动轮23或从动轮24做圆周运动,结构合理化;可在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的上边缘延伸出成对的立杆,当接杆3被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同时支撑时,接杆3的头端和尾端分别位于两组立杆之间,以便于接杆3在定位组件25上的定位;

进一步优化,因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均具有一定高度,安装槽11的高度会存在无法满足头承件26或尾承件27转动至主动轮23下方所需的高度,即可在安装槽11的槽底上开设供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穿过并能沿其移动的长孔,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合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上分别设置有供接杆3两端容纳的头槽261和尾槽271,如此设计相比在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上均延伸出能够对接杆3限位的立杆,能够减少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的用料,减轻传动带22的负担,降低生产成本;且相比在部件上延伸出立杆容易被磕碰坏,所需空间增大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部件上开槽,槽的稳定性好,不容易损坏,所需空间不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避免接杆3相对定位组件25转动而导致接杆3供钢珠压入的孔无法朝上,影响后续的钢珠压入工序,为解决该问题,将接杆3与头槽261相匹配的一端设计为非圆柱体,则接杆3与头槽261相卡的一端可为棱柱体,且供钢珠压入的孔位于该棱柱体的侧面上,当接杆3的头端容纳于头槽261时,接杆3的头端无法相对头槽261转动,则接杆3无法相对定位组件25转动,供钢珠压入的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如此设计能够提高接杆3在定位组件25上的连接稳定性,也确保供钢珠压入的孔不会偏移以便于后续机械手将接杆3夹持到设备内,顺利压入钢珠的操作,减少次品的产生,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优化,将头槽261设计成与接杆3的头端相匹配的形状,通过接杆3的头端与头槽261的相卡,进一步提高接杆3在定位组件25上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头承件26相比尾承件27靠近于驱动电机21设置,头承件26背离尾承件27的端面上设置有金属片4,安装槽11与金属片4相对的槽壁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5,距离传感器5与驱动电机21电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料工人在定位轴12的一端对定位组件25进行上料,距离传感器5位于安装槽11远离定位轴12的一端处,接杆3的运动方向均是由从动轮24往主动轮23运动,金属片4靠近于距离传感器5运动,距离传感器5可为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通过向金属片4射出光线并接收到从金属片4反射会的光线来确定金属片4离红外传感器的距离,当最靠近距离传感器5的金属片4到达指定位置时,距离传感器5发送信号给相应的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停止工作,传动带22停止运动,对应该条运输线2的设备内的机械手伸出并将靠近于距离传感器5的定位组件25所支承的接杆3抓走,可在机械手与驱动电机21上分别设置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当机械手抓走接杆3时,机械手上的信号发射器会发射信号给驱动电机21上的信号接收器,驱动电机21在信号接收器的指令下重新启动,被取走接杆3的定位组件25会随传动带22从主动轮23的上方运动至主动轮23的下方,下一个承载接杆3的定位组件25会向供机械手抓取的位置运动,同时该定位组件25内的金属片4与距离传感器5相对,从动轮24下方的定位组件25会转动至从动轮24的上方以供上料工人上料,在距离传感器5再次发出信号给驱动电机21使得驱动电机21停止,重复以上动作,距离传感器5可为若干个并与若干条运输线2一一对应设置,若干个距离传感器5并排于安装槽11的槽壁上,如此设计能够分别精确控制每条运输线2的停与动,且每条运输线2之间互不干扰,加工效率高;将距离传感器5均设置于安装槽11的槽壁上利于统一安装,便于检修。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头槽261由头承件26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金属片4遮挡于头槽261的一端口处,当接杆3置于定位组件25上时,接杆3的头端位于头槽261内并与金属片4相抵触,接杆3的尾端位于尾槽271内并与尾槽271的槽壁相抵触,如此设计使得接杆3两端分别位于头槽261和尾槽271内时,接杆3的两端分别受到金属片4和尾槽271的槽壁限位,接杆3不会相对定位组件25前后移动,提高了接杆3在定位组件25上的定位稳定性,避免传动带22时停时动导致接杆3因惯性相对定位组件25移动,甚至会因为多次惯性的作用导致接杆3的一端脱离定位组件25而掉落于传动带22上,不利于接杆3被机械手夹持的情况。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尾槽271朝向头承件26的槽壁上开设有通槽272,通槽272的轮廓尺寸小于尾槽271的轮廓尺寸,尾槽271和通槽272形成阶梯槽,接杆3的端部能够与该阶梯槽的阶梯面相抵触,通槽272的设计能够减轻尾承件27的质量,减轻传动带22的负担,延长传动带22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现有中运输接杆3的方式是将接杆3平放于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上,以便后续机械手的抓取,头承件26与尾承件27两者间的形状与尺寸相近,当头承件26移动至与距离传感器5射出的光线相错开的位置时,距离传感器5射出的光会射在尾承件27上,直至尾承件27也转动至与光线错开,距离传感器5上的光线才能射到下一个定位组件25内的金属片4上,为节约传动带22长度的利用,以及空间的利用,相邻两个定位组件25间隔距离短,则距离传感器5照射到下一个金属片4上时就需要快速停止,这使得驱动电机21内需要很大的制动力才能保证传动带22立马停下,以避免定位组件25移动过头导致机械手抓取接杆3至相关设备内放置时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如此也会降低驱动电机21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通槽272的槽腔与头槽261处的金属片4相对,以两个相邻的定位组件25为例,当靠近驱动电机21的定位组件25上的接杆3被抓走且该定位组件25中的头承件26移动至无法遮挡住尾承件27上的通槽272时,距离传感器5发射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通槽272并照射至下一个定位组件25内的金属片4上,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能够使得距离传感器5提前与下一个定位组件25内的金属片4进行距离检测,提供足够的缓冲距离使得传动带22能够平缓的启动与停下,减少驱动电机21的负担,延长驱动电机21的使用寿命,对传动带22、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均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因接杆3长度不一,则不同运输线2内的定位组件25中,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之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当机械手对接杆3进行抓取时,机械手会下压接杆3使得接杆3中间部分向下凹,长度越长的接杆3形变就会越大,为解决该问题,在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杆3的辅助件28,辅助件28定位于传动带22上,辅助件28与传动带22的连接方式可与头承件26与传动带22的连接方式相同,辅助件28可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头承件26和尾承件27之间,如此设计可提高接杆3的强度,避免机械手在抓取接杆3时,接杆3承受机械手的压力而弯曲的情况;

进一步优化,辅助件28数量为两个,两个辅助件28分布于接杆3被机械手抓取位置的两侧,当机械手抓取接杆3时,机械手位于两个辅助件28之间,如此设计不仅能够减少接杆3的形变程度,还能使得任意长度的接杆3均只需要两个辅助件28即可,减少辅助件28的用量;

进一步优化,辅助件28上开设有供接杆3容纳的辅助槽,即该辅助件28的形状近似于头承件26的形状,接杆3受辅助件28的辅助槽限位而能提高接杆3的稳定性,且距离传感器5射出的光线能够先后穿过辅助槽、尾槽271和通槽272并射至下一个定位组件25内的金属片4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