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自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370发布日期:2019-06-13 11:0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竹片自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片自动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竹制品进入到生活当中,在竹子加工的时候必须将竹子先锯断,然后进行破竹,将竹片破成一片一片的再进行后续加工。从不同竹子上获得的竹片和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的竹片来说,竹片的厚度是不同的,在竹片的后续加工过程中,竹片厚度的差异需要满足一定的范围,如果厚度差距太大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会对竹片的厚度进行检测,而在检测后处于相同规格的竹片会被分拣在一起,并为下一步进行竹制品加工做准备。

在进行竹制品加工时,需要通过进料工序将竹片一片一片输送至需要的加工设备上,并且,对竹片进行输送时,是沿竹片的长度方向水平传送的,由于竹片本身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弹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对竹片进行人工上料时,不仅效率低下、耗费大量的人力,竹片在上料过程中也容易因弹性弯曲而发生卡料,进而影响竹片的进料速度及加工效率,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避免竹片在进料过程中卡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竹片自动进料装置,该竹片自动进料装置能实现竹片的连续性进料,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片自动进料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板,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托竹片;

储料槽,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储料槽上下延伸从而能将若干根竹片上下叠置其中,所述储料槽的上端具有进料口,下端具有能供竹片落至支撑板上的出料口;

第一辊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板一侧并靠近储料槽的出料口布置;

第二辊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辊轮上方并与第一辊轮共同构成用于夹持竹片的夹缝;

推动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并用于将储料槽的出料口处的竹片推入夹缝中;以及

压持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并始终保持将竹片向下压平在支撑板上的趋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压持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所述安装架设于基座上并靠近储料槽布置,所述第一转轴沿竹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设于第一转轴上并随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沿竹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二转轴上并随第二转轴转动,所述链条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间隔布置于链条上并至少有一个压持在竹片上。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中的至少一个始终保持将竹片向下压的趋势,从而使竹片平且直的被压持在支撑板上,有利于竹片在传送之前及传送过程中保持平直,进而提高后续加工精度。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链条靠近竹片的一侧具有竖向布置的装配板,所述压板垂直布置在该装配板上。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的安装架包括沿竹片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能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能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可调力矩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从动轮,所述可调力矩的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采用该结构,以便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使压板随着竹片的输送上下往复移动,保持对竹片具有压紧的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竹片自动进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支撑座,该支撑座沿竹片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垂直竹片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形成有对应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布置的间隙,所述支撑板搭设在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之间,且所述支撑板为至少两块并分别靠近支撑座的两端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隙对应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布置,即传送过程中的竹片被支撑板托起的同时,竹片的大部分是悬空在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由于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经过压持组件压平后有利于保持竹片的平直状态,顺利上料。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中部设置有能对传送过程中的竹片进行压紧的弹性压片。该弹性压片与上述支撑座的结构配合,有利于竹片保持平直状态进行传送。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包括推板及第一气缸,所述推板能垂直竹片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地设于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支撑板的外端并与推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轮的端部连接有能驱动该第一辊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辊轮通过一支撑架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辊轮上方,且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能驱动第二辊轮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该结构有利于根据竹片的厚度调节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之间的夹缝宽度,即能保持足够的传动力,又能恰好将竹片夹紧,以使其保持平直。

优选地,所述储料槽包括均成形为U形并间隔布置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开口与第二槽体的开口竖向延伸并相对布置从而构成用于夹持竹片端部的限位区,所述第一槽体下端的侧壁上开有供竹片移出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片的自动进料装置,使用时,将竹片上下叠放在储料槽中,竹片自储料槽下端的出料口落至支撑板上,由于该过程中压持组件始终保持将竹片向下压平的状态,竹片能以平直状态被推动件推动至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之间,并随着第一辊轮的转动自夹缝中向前输送,输出的竹片保持平直状态,有利于提高竹片的后续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竹片的连续性进料,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含竹片);

图2为图1中隐藏部分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竹片自动进料装置包括基座10、支撑座1、支撑板2、储料槽3、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推动件6及压持组件7,支撑座1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设于基座10上,支撑板2为两块并间隔布置在支撑座1上,用于承托竹片。储料槽3设于支撑板2上方,储料槽3上下延伸从而能将若干根竹片上下叠置其中,储料槽3的上端具有进料口31,为了便于人工向储料槽3中放入竹片100,进料口31自下而上宽度逐渐扩大,储料槽3下端具有能供竹片落至支撑板2上的出料口32。第一辊轮4能转动地设于支撑板2一侧并靠近储料槽3的出料口32布置,第二辊轮5能转动地设于第一辊轮4上方并与第一辊轮4共同构成用于夹持竹片的夹缝20。推动件6设于支撑板2上并用于将储料槽3的出料口32处的竹片推入夹缝20中。压持组件7设于基座1上并始终保持将竹片向下压平在支撑板2上的趋势。

具体的,支撑座1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形成有对应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布置的间隙13,支撑板2搭设在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之间,支撑板2为两块并分别靠近支撑座1的两端布置。支撑座1的中部设置有能对传送过程中的竹片进行压紧的弹性压片8,弹性压片8有多个并沿支撑座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之间的间隙对应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布置,即传送过程中的竹片被支撑板2托起的同时,竹片的大部分是悬空在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之间的间隙13中的,由于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经过压持组件7及弹性压脚8压平后有利于保持竹片的平直状态,顺利上料。

在本实施例中,压持组件7包括安装架71、第一转轴72、第二转轴73、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链条76、第一压板77及第二压板78,安装架71设于基座10并靠近储料槽3布置,安装架71包括沿竹片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711、第二安装板712,第一转轴72、第二转轴73能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安装板711与第二安装板712之间。具体的,第一转轴72沿竹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71的顶部,第一齿轮74设于第一转轴72上并随第一转轴72转动,第二转轴73沿竹片长度方向延伸并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71的底部,第二齿轮75设于第二转轴73上并随第二转轴73转动,链条76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齿轮74与第二齿轮75上,本实施例的图1、2、3、5中示出了部分链条结构,第一压板77、第二压板78间隔布置于链条76上并始终至少有一个压持在竹片上,从而使竹片平且直的被压持在支撑板2上,有利于竹片在传送之前及传送过程中保持平直,进而提高后续加工精度。链条76靠近竹片的一侧具有竖向布置的装配板761,第一压板77及第二压板78垂直布置在装配板761上。

本实施例第一安装板711上设置有能驱动第一转轴72转动的可调力矩的动力机构79,第一转轴72的一端连接有从动轮721,可调力矩的动力机构79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791,主动轮791与从动轮72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以便于驱动第一转轴72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3转动,进而使第一压板77、第二压板78随着竹片的输送上下往复移动,保持对竹片具有压紧的效果。上述可调力矩的动力机构79优选为气动马达,当然,也可以是力矩电机、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的推动件6包括推板61及第一气缸62,推板61能垂直竹片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地设于支撑板2上,第一气缸62设于支撑板2的外端并与推板61相连接。第一辊轮4的端部连接有能驱动该第一辊轮4转动的第二电机41,第二辊轮5通过一支撑架9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辊轮4上方,且支撑架9上设置有能驱动第二辊轮5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91。该结构有利于根据竹片的厚度调节第一辊轮4与第二辊轮5之间的夹缝20宽度,即能保持足够的传动力,又能恰好将竹片夹紧,以使其保持平直。储料槽3包括均成形为U形并间隔布置的第一槽体33、第二槽体34,第一槽体33的开口331与第二槽体34的开口341竖向延伸并相对布置从而构成用于夹持竹片端部的限位区,第一槽体33、第二槽体34下端的侧壁上开有供竹片移出的缺口332。

使用本实施例的竹片自动进料装置时,将竹片上下叠放在储料槽3中,竹片自储料槽3下端的出料口32落至支撑板2上,由于该过程中压持组件7始终保持将竹片向下压平的状态,竹片能以平直状态被推动件6推动至第一辊轮4与第二辊轮5之间,并随着第一辊轮4的转动自夹缝20中向前输送,输出的竹片保持平直状态,有利于提高竹片的后续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竹片的连续性进料,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加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