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338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包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包装机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机械,其采用远红外线辐射直接加热各种规格薄膜,产品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薄膜包装机,使薄膜收缩在产品上,即可完成薄膜包装。

目前,为了防止薄膜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打滑,一般会在薄膜的上方安装与薄膜上表面相抵接的牵引装置,使薄膜表面受到张力而变得平整。但是,现有技术中牵引装置一般是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若输送不同规格的薄膜,便需要将螺栓拧出,将牵引装置调整至与对应薄膜上表面相抵接的安装位置,严重影响薄膜的输送效率,因而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提高薄膜的输送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用于带动薄膜运动的输送带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且与薄膜上表面相抵接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的一侧连接有支架,所述机架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纵向调距螺杆,所述纵向调距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机架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支架的一侧沿所述限位柱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滑移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可使限位柱沿滑槽方向滑移,从而改变牵引装置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的薄膜。综上,相对于原有采用螺栓固定牵引装置的方式,上述结构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可快速调整牵引装置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提高薄膜的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块上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弯折设置有滑移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作用下,不仅能够使支架的滑移更加稳定,且能够分散支架对纵向调距螺杆的作用力,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块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设计,能够加强滑块与限位块的连接强度,使得滑块不易脱离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内壁接触的一侧呈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过渡的设计,能够减小滑块与滑槽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滑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截面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设计,能够使滑槽更好地与滑块配合,提高滑块在滑槽内滑移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限位柱的长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线的设计,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准确地判断出牵引装置移动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调距螺杆的底部连接有纵向调节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调节手轮的设置,能够为纵向调距螺杆提供施力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纵向调距螺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调节手轮的下端延伸有转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把的设计,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向纵向调节手轮施力,进一步提高操作纵向调距螺杆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可使限位柱沿滑槽方向滑移,从而改变牵引装置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的薄膜;

2、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不仅能够使支架的滑移更加稳定,且能够分散支架对纵向调距螺杆的作用力,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3、通过刻度线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准确地判断出牵引装置移动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牵引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纵向调距螺杆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输送带;3、牵引装置;31、安装板;32、牵引辊;33、传动带;4、驱动电机;5、支架;51、活动板;52、固定板;6、横向调距螺杆;61、支撑杆;7、支承座;8、滚动轴承;9、导向柱;10、导向套;11、横向调节手轮;111、防滑纹路;12、伸缩杆;121、固定杆;122、活动套筒;13、传动带轮;14、主动带轮;15、纵向调距螺杆;151、纵向调节手轮;1511、转把;16、限位柱;161、滑槽;162、刻度线;17、限位块;171、滑块;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塑料薄膜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且用于带动薄膜运动的输送带2以及位于输送带2上方且与薄膜上表面相抵接的牵引装置3,通过牵引装置3能够使薄膜表面受到张力而变得平整,从而有效防止薄膜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打滑。

如图1、2所示,牵引装置3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与输送带2运动方向相平行的安装板31、两个转动设置在两个安装板31之间的牵引辊32以及用于连接两个牵引辊32的传动带33,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牵引辊32与输送带2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电机4。因此,在驱动电机4的作用下,牵引辊32能够带动传动带33运动,实现传动带33与薄膜上表面的转动抵接。

如图1、2所示,机架1的外壁一侧上方设置有支架5,支架5包括活动板51和固定板52,固定板52位于活动板51与安装板31之间,固定板52上螺纹连接有横向调距螺杆6,横向调距螺杆6的一端延伸有贯穿两个安装板31的支撑杆61,支撑杆61两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对应安装板31外壁固定的支承座7,支撑杆61与支承座7转动连接,支承座7内安装有滚动轴承8,滚动轴承8的内圈与支撑杆61的外壁固定。另外,靠近固定板52一侧的安装板31上且位于支撑杆61的两侧固定有朝固定板52方向延伸的导向柱9,活动板51上固定有穿过固定板52且供导向柱9滑移插接的导向套10。在工作时,通过转动横向调距螺杆6,使导向柱9在导向套10内滑移,能够调整牵引装置3的位置,适应不同的工况。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横向调距螺杆6远离固定板52的一端固定有横向调节手轮11,横向调节手轮11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111,通过横向调节手轮11能够为横向调距螺杆6提供施力的部位,使得横向调距螺杆6的操作更加便捷;而通过防滑纹路111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横向调节手轮11时出现打滑。

如图1、2所示,安装板31一侧的牵引辊32上设置有与横向调距螺杆6平行且穿过活动板51的伸缩杆12,伸缩杆12包括一端与牵引辊32固定的固定杆121和一端与活动板51固定的活动套筒122,固定杆121滑移在活动套筒122内且与活动套筒122键连接,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牵引装置3位置调整的同时,实现驱动电机4与牵引辊32的传动连接。

如图2、3所示,活动套筒122远离固定杆121的一端外侧安装有传动带轮13,机架1上且位于传动带轮13下方安装有主动带轮14,主动带轮14与传动带轮13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14固定,因此在驱动电机4启动后,可实现传动带33的运动。

如图2、3所示,机架1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纵向调距螺杆15,活动板51的一侧通过纵向螺纹套与纵向调距螺杆15螺纹连接,机架1的外侧且位于活动板51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限位柱16,固定板52上固定有若干沿限位柱16长度方向分布的限位块17,限位块17上设置有限位槽18,限位柱16滑移在限位槽18内。因此,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15,可使限位柱16沿滑槽161方向滑移,从而改变牵引装置3与输送带2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的薄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纵向调距螺杆15的底部连接有纵向调节手轮151,且纵向调节手轮151的下端固定有转把1511,通过纵向调节手轮151能够为纵向调距螺杆15提供施力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纵向调距螺杆15;而通过转把1511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向纵向调节手轮151施力,进一步提高操作纵向调距螺杆15的便捷性。

如图3、4所示,限位柱16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61,限位块17上且位于限位槽18的两侧弯折设置有滑移在滑槽161内的滑块171,滑块171与限位柱16一体连接,通过滑块171和滑槽161的配合,不仅能够使活动板51的滑移更加稳定,且能够分散活动板51对纵向调距螺杆15的作用力,提高活动板5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减小滑块171与滑槽161之间的磨损,本实施例中滑块171与滑槽161内壁接触的一侧呈圆弧过渡。另外,滑槽161的截面呈弧形,弧形的滑槽161能够更好地与滑块171配合,提高滑块171在滑槽161内滑移时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限位柱16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62,刻度线162沿限位柱16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刻度线162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准确地判断出活动板51移动的距离,有利于提高牵引装置3的调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在工作时,启动驱动电机4,可使传动带33转动抵接在薄膜的上表面,使薄膜表面受到张力而变得平整,从而有效防止薄膜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打滑,保证薄膜的顺利输送。

当需要输送不同规格的薄膜时,只需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15,使限位柱16沿滑槽161方向滑移,即可改变牵引装置3与输送带2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的薄膜。因此,相对于原有采用螺栓固定牵引装置3的方式,上述结构通过转动纵向调距螺杆15来调整牵引装置3与输送带2之间的距离,可有效提高薄膜的输送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