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113发布日期:2019-08-13 21: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生产检修领域领域,特别是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船舶检修时,需要将船舶进行吊装,检修过程中,船舶始终处于悬空状态,吊装设备承受船舶的重力,若吊装设备发生垮塌,则船舶会直接掉落在地面上,造成船舶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另外船舶下水时,也是通过吊装设备吊装至水中,下水过程中较不稳定,吊装设备若发生水平向的位移,则可能导致船舶的倾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能够非常方便的对水中的船舶进行提升后进行检修,并且也能够进行船舶下水作业,大大提升了检修与下水过程中的船舶稳定性,保证了检修与下水作业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包括进船槽,所述的进船槽采用“U”形槽结构,进船槽的顶面两侧设有的水平延伸板,所述的延伸板顶面在靠近进船槽的一侧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设有水平的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设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绕绳杆连接,绕绳杆远离提升电机的一端与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的立板通过轴承连接,绕绳杆上缠绕设有吊绳,吊绳一端与绕绳杆缠绕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进船槽内,进船槽内设有提升板,吊绳位于进船槽内的一端与提升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两块所述的延伸板顶面上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宽度不小于进船槽宽度的一半,延伸板顶部设有导轨,活动板底部设有导向槽,导轨与导向槽相配合,实现活动板沿导轨方向的滑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延伸板顶部设有与导轨平行的齿条,活动板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齿轮,活动板设有与齿轮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通孔,齿轮下沿穿过通孔并与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轨在进船槽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块,导向槽的宽度与定位块宽度相同,导向槽远离进船槽的一端为变宽结构,宽度小于定位块的宽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提升板顶面设有多个顶面呈“V”形的船舶支撑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板两侧的延伸板上还设有“L”形定位杆,“L”形定位杆下端固定在延伸板上,“L”形定位杆的水平段部分与活动板顶面两侧紧密贴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架顶部的水平支撑板在靠近进船槽的一侧上设有导向滑轮,吊绳与导向滑轮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船舶通过提升板吊升出水之后,通过活动板进行支撑,能够减小吊装设备的压力,避免吊装设备发生意外导致船舶坠落的危险情况;

(2)船舶下水过更加稳定,依靠提升板带动船舶下水,避免了直接吊装船舶,造成船舶悬空并摆动,导致船舶下水时发生倾覆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船槽1,延伸板2,支撑架3,提升电机4,绕绳杆5,立板6,导向滑轮7,吊绳8,提升板9,活动板10,第二电机轴1001,驱动电机11,齿轮12,通孔13,齿条14,导轨15,定位块16,导向槽17,船舶支撑板18,“L”形定位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船舶检修下水的装置,包括进船槽1,所述的进船槽1采用“U”形槽结构,进船槽1的顶面两侧设有的水平延伸板2,所述的延伸板2顶面在靠近进船槽1的一侧上设有支撑架3,支撑架3顶部设有水平的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设有提升电机4,提升电机4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绕绳杆5连接,绕绳杆5远离提升电机4的一端与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的立板6通过轴承连接,绕绳杆5上缠绕设有吊绳8,吊绳8一端与绕绳杆5缠绕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进船槽1内,进船槽1内设有提升板9,吊绳8位于进船槽1内的一端与提升板9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两块所述的延伸板2顶面上设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的宽度不小于进船槽1宽度的一半,延伸板2顶部设有导轨15,活动板10底部设有导向槽17,导轨15与导向槽17相配合,实现活动板10沿导轨15方向的滑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延伸板2顶部设有与导轨15平行的齿条14,活动板10上设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转轴上设有齿轮12,活动板10设有与齿轮12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通孔13,齿轮12下沿穿过通孔13并与齿条14啮合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轨15在进船槽1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块16,导向槽17的宽度与定位块16宽度相同,导向槽17远离进船槽1的一端为变宽结构,宽度小于定位块16的宽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提升板9顶面设有多个顶面呈“V”形的船舶支撑板1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板10两侧的延伸板2上还设有“L”形定位杆19,“L”形定位杆19下端固定在延伸板2上,“L”形定位杆19的水平段部分与活动板10顶面两侧紧密贴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架3顶部的水平支撑板在靠近进船槽1的一侧上设有导向滑轮7,吊绳8与导向滑轮7接触。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对水中船舶进行吊升并检修时:

将船舶停至进船槽1内,保证船舶支撑板18位于船舶正下方,然后开启提升电机4,使提升板9提升,并带动船舶上升,上升至地面以上时,驱动电机11启动,在齿轮12与齿条14的配合下,活动板10顺着导轨15移动,并实现对进船槽1顶面的封闭,然后提升电机4下放提升板9,使提升板9搁置在活动板10上,接着进行船舶检修作业即可。

船舶下水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船舶通过提升板吊升出水之后,通过活动板进行支撑,能够减小吊装设备的压力,避免吊装设备发生意外导致船舶坠落的危险情况;船舶下水过更加稳定,依靠提升板带动船舶下水,避免了直接吊装船舶,造成船舶悬空并摆动,导致船舶下水时发生倾覆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