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0504发布日期:2020-02-28 11:5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纸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



背景技术:

纸杯是一种使用便捷,应用广泛的容器,尤其用于盛装水、咖啡、牛奶等液体,或者方便面、冲调粉等物料需要固液混合或者冲调的场合。

传统的纸杯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01523.1所公开的一种纸杯,其包括杯体和杯底,该杯体上沿设置有杯外折合的杯体上卷边,杯体侧壁为单一纸壁首尾相接固定而成,纸杯首尾相接形成杯体接合部,所述杯底的边沿向下弯折形成边沿下折区,边沿下折区被杯体侧壁底部向内包卷的内折区所包卷并相互粘合,形成一开口向上的容腔,并且通过内折区外设置紧压纹线使得杯底与杯体侧壁的结合强度增加,通过上卷边的设置,使得饮用时,人体的唇部远离直接与液体接触的杯体,防止倾倒过程中烫伤嘴唇,同时可用于与纸盖扣合连接。

现有的纸盖盖住纸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卡式,就是将纸盖大部分嵌入纸杯内部,然后利用纸盖的外表面卡住纸杯上的上卷边;第二种是外卡式,就是将纸盖套接住纸杯的外部,然后利用纸盖的内表面卡住纸杯的上卷边,从而实现纸杯与纸盖的卡接连接。

但是,纸杯和纸盖的连接无论是内卡式的连接还是外卡式的连接,其在携带热饮时,由于纸杯内空气的膨胀,使得纸盖的内表面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作用在上卷边上,使得纸杯与纸盖盖合部位产生渗漏现象,并且,纸杯的隔热效果差,如果在携带内卡式的纸杯、纸盖时,其纸盖的握合面积小,同时握合提取时会造成纸盖的变形,使得纸杯和纸盖的卡合效果差,造成脱离,握合于纸杯的话较大的热度传递到手上,造成烫伤,如果在携带外卡式的纸杯、纸盖时,握合于纸盖时,纸盖的变形造成纸盖与纸杯接合的区域脱离,增加纸杯与纸盖盖合部位的渗漏现象,握合于纸杯的话同样容易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纸杯携带热饮中纸盖容易脱离造成严重烫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包括纸杯以及盖设于纸杯的杯口处的纸盖,所述纸杯的上沿向外向下卷起形成上卷边,所述纸杯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一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纸盖包括纸质且呈锥形环状的盖体和盖板,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二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复合有第三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盖体的上沿向内向下卷起形成内卷边,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与内卷边粘合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饮用口,环绕所述盖体的外表面上向内凹设有置顶贴合线,纸盖盖合于纸杯,上卷边嵌入置顶贴合线与盖板之间并通过置顶贴合线使得上卷边的顶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当纸杯内盛装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温度为60℃~100℃时,上卷边的上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区域经过热加温产生分子重新组合而结合一起,所述盖体的下沿向外向上卷起形成外卷边,用于手握合于外卷边避免纸杯的脱落,起到隔热防烫作用。

进一步的,纸盖盖合于纸杯时,所述上卷边的上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压合,所述上卷边的外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体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压合。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通过纸杯的上卷边嵌入到盖体、盖板和置顶贴合线形成的空间内,由于环状的纸杯的硬度较大,在嵌入到该空间内时,通过挤压上卷边变形从而压入,使得压入的上卷边的下端抵靠在置顶贴合线上,上卷边的上端和外端分别抵靠在盖板的下表面和盖体的内表面,形成双重的贴合连接,避免渗漏,并且设置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第二聚乳酸淋膜层和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的贴合,其表面光滑度高,接触面贴合的效果较好,提高密封性,在提取时,通过握合盖体上的外卷边以及盖体的外表面,使得盖体、盖板和置顶贴合线形成的空间被挤压缩小,从而增加上卷边与盖体和盖板的挤压力,进而提升密封性能,同时外卷边的设计使得盖体的结构较为稳定的同时,增加与杯体的距离,起到防烫的效果;在温度处于60℃~100℃时,第一聚乳酸淋膜层和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区域,其内部形成分子软化并重新结合,使得上卷边的上端的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粘合在一起,起到防烫伤的作用,与以往的纸杯与纸盖的卡接配合相比,其通过盛装温度较高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使得聚乳酸淋膜层之间相互粘合,形成密封的盛装空间,防止液体渗出,极大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纸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纸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纸盖盖合于纸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与图2所示,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之设计,包括纸杯1以及盖设于纸杯1的杯口处的纸盖2,所述纸杯1包括由单一纸壁首尾相接固定而成环状结构的杯体11和杯底12,所述纸杯11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所述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包括复合在杯体11内表面的上聚乳酸淋膜层31和复合在杯底12的上表面的下聚乳酸淋膜层32,所述纸杯1的上沿向外向下卷起形成上卷边4,所述纸盖2包括纸质且呈锥形环状的盖体21和盖板22,所述盖体21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所述盖板22的下表面复合有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所述盖体21的下沿向外向上卷起形成外卷边7,所述盖体21的上沿向内向下卷起形成内卷边8,所述盖板22的上表面的边缘与内卷边8粘合连接,所述盖板22上设置有饮用口9,环绕所述盖体21的外表面上向内凹设有置顶贴合线10。

上述所述的盖板22的上表面的边缘与内卷边8粘合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上胶、超声波焊接或者热压合连接。

杯体11和盖体21均是由一纸壁首尾相接固定成的环形结构,其在卷绕之前先分别复合上聚乳酸淋膜层31,再进行卷绕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分别卷起上卷边4、内卷边8和外卷边7,使得杯体11或者盖体21卷绕相接的部分中纸壁接合部分夹有聚乳酸淋膜层,其接合强度强,密封性好,并且简化复合工艺,并且使得上卷边4上复合有上聚乳酸淋膜层31,从而增加盖合时与盖板22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的贴合效果,提高纸杯1与纸盖2的盖合密封性,该复合可以通过超声波或者热压复合等物理性压合形成固定连接。

参考图3所示,当纸杯内盛装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小于60℃,纸盖2盖合于纸杯1时,通过纸杯1的上卷边4嵌入到盖体21、盖板22和置顶贴合线10形成的空间内,由于环状的纸杯1的硬度较大,在嵌入到该空间内时,通过挤压上卷边4变形从而压入,使得压入的上卷边4的下端抵靠在置顶贴合线10上,上卷边4的上端和外端分别抵靠在盖板22的下表面和盖体21的内表面,此时上卷边4的上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板22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压合、上卷边4的外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体21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压合、上卷边4的下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抵靠在置顶贴合线10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上,形成双重的贴合连接,并且设置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和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的贴合,其表面光滑度高,接触面贴合的效果较好,提高密封性。

当纸杯1内盛装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的温度为60℃~100℃,纸盖2盖合于纸杯1时,所述上卷边4的上端的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板22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均与液体直接接触,使得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和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被加热,两者相接触区域,其内部形成分子软化并重新结合,使得上卷边4的上端的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板22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粘合在一起,纸杯1与纸盖2接触区域形成密封固定连接,密封效果好,防止渗漏。

在携带或者提取时,通过握合盖体22上的外卷边7以及盖体21的外表面,使得盖体21、盖板22和置顶贴合线10形成的空间被挤压缩小,从而增加上卷边4与盖体21和盖板22的挤压力,进而提升密封性,在纸杯1与纸盖2连接密封效果好的基础上,同时外卷边7的设计使得盖体21的结构较为稳定的同时,增加与杯体的距离,起到防烫的效果。

纸盖2盖合于纸杯1中,纸杯1的上卷边4嵌入到盖体21、盖板22和置顶贴合线10形成的空间内,上卷边4的下端抵靠在置顶贴合线10上,上卷边4的上端与盖板22挤压、上卷边4的外端与盖体21挤压,使得纸杯1的上卷边4发生一定的变形,其与盖板22和盖体21相接触的区域形成平面状,从而提高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密封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纸盖2盖合于纸杯1时,所述上卷边4的上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板22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6压合,所述上卷边4的外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3与盖体21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5压合,上述的压平可以通过模具压平,形成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便于纸杯的嵌入,并且可适当增大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地达到密封性和牢固性的效果。

与以往的纸杯与纸盖的卡接配合相比,其通过盛装温度较高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使得聚乳酸淋膜层之间相互粘合,形成密封的盛装空间,防止液体渗出,极大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烫伤,并且聚乳酸淋膜层在于纸板粘合的温度处于100℃,在盛装过重中不至于使其与纸杯或者纸盖脱落,但其在与聚乳酸淋膜层与层之间的接触,在温度处于60℃~100℃时,可使其内部形成分子软化并重新结合从而粘合连接在一起,只有在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分离,因此,极好的适用于纸杯、纸盖的应用,防止携带过重中造成烫伤的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沿”、“下沿”、“向上”、“向下”、“上端”、“下端”、“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是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而进行的描述,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