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装卸货物的堆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2501发布日期:2019-10-29 20:5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装卸货物的堆高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高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装卸货物的堆高车。



背景技术:

堆高车是指对成件的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高、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常用于物流行业当中,其驱动方式包括电驱动和人力驱动两种,其中针对质量比较大的货物多采用堆高车进行工作,而质量比较大的货物的托盘大小差异较大,若货物托盘宽度大于货叉的长度的两倍,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在货物被堆高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货物的坠落;若采用绳索等装置对货物进行限位,则会浪费一定的人力,使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是对货叉的一种损害。于是需要一种可以调节货叉长度的装置,使货物运输和堆高过程中,不会发生坠落,同时可以增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货叉的电动增高车,具有结构稳定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装卸货物的堆高车,包括操作台、车架、液压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车架水平设置;车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台的一侧;所述液压装置设置在车架与操作台连接的一侧,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液压杆,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梁、滑板、第一车叉和连接板;所述升降梁水平固定连接在液压杆的上表面;所述滑板竖直设置在升降梁的两侧,滑板的下端插入车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车叉水平固定设置在滑板的中心处,且第一车叉为折叠结构;连接板的两侧竖直固定连通在第一车叉与滑板的接触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车叉的长度,使货物可稳定的水平放置在两车叉的上表面,通过操作台对车架做移动和固定,启动液压装置,液压杆带动升降装置上升,实现货物的堆高操作;折叠结构调节方便快捷,通过将货叉设置为折叠结构增大货叉与承载托盘货物的接触面积,使托盘在货叉上的固定更加稳定;并避免了货物在货叉上坠落,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叉上远离所述竖杆的一侧上设置有转轴,通过转轴铰接设置有第二车叉,第一车叉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车叉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凸块可匹配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车叉可绕转轴转动,在需要延长第一车叉时可将第二车叉张开,使用完毕后可将第二车叉折叠,通过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块的匹配卡接来固定二者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包括底座和竖板,所述竖板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竖板的一侧与所述操作台一体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固定设置有滚轮;两组竖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与竖板一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的底部设置滚轮使车架可以在地面上滑动,节约了人力。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杆上一体水平设置有横杆,在横杆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齿轮,齿轮可绕横杆转动;齿轮上分别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链条的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链条和齿轮的作用,使液压杆在支撑着升降装置进行上升的过程中,对连接杆进行拉动,使升降装置的升降具有高效性。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且所述竖杆可设置在滑槽内部进行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滑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滑板与滑槽匹配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板在滑槽内部匹配滑动,对竖板进行了限位,避免了竖板偏移,提高了装置的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固定板上一体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套装在所述液压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对液压杆做限位处理,避免了液压杆的错位,提高了装置的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上设置有一组保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网将人和货物做隔离处理,若发生货物的坠落,不会对人造成损伤,达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的一侧设置有握把,且握把的底端设置有一组转动设置的转向轮;操作台的下表面上转动设置有另一组转向轮,位于远离握把的一侧,两组转向轮之间设置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铰接在转向轮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握把对装置下端一组转向轮进行移动和转向,通过转向轴使另一组转向轮转向,带动车架的两组固定的滚轮转向滑动,使装置整体转向;握把位于操作台的一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单手即可控制转向,另一边可以用来观察堆高工作的进度,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所述握把上设置有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在握住握把的时候要推动装置和货物前进,若发生滑动,根据惯性货物会滑落至地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车叉的折叠结构,在对不同体积的货物进行堆高时,可增大车叉和货物的接触面积,使结构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具有多种限位结构,在进行工作时的工作精度高。

(3)通过液压装置进行货物的堆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车叉和第二车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操作台;2、车架;3、液压缸;4、升降梁;11、握把;21、底座;22、竖板;31、液压杆;41、滑板;42、第一车叉;43、连接板;111、转向轮;112、转向轴;113、防滑套;211、滚轮;221、固定板;222、保护网;223、滑槽;311、横杆;312、齿轮;313、链条;421、转轴;422、第二车叉;423、限位凹槽;2211、限位套;4221、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装卸货物的堆高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操作台1、车架2、液压装置和升降装置;操作台1和车架2均设置在地面上,且车架2的一侧与操作台1固定连接,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3和液压杆31,液压缸31固定安装在车架2与操作台1的固定连接的一侧,升降装置安装在液压杆31上端。车架2包括底座21和竖板22,底座21呈“U”型,在底座21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的滚轮211;竖板22竖直设置在底座21的上端面,且竖板22位于底座21上接近操作台1的一侧,竖板2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上设置有限位套2211,限位套2211套在液压杆31上,限位套对液压杆31起到限位作用;竖板22内部设置有滑槽223;竖板22之间设置有保护网222,保护网222位于操作台1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固定板221所在平面之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梁4、滑板41、第一车叉42和连接板43,升降梁4水平设置在液压杆31上,且升降梁4的下端面与液压杆3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滑板41设置有两组,分别竖直设置在升降梁4的两侧并插入滑槽223;连接板43设置在两组滑板41的中点位置,第一车叉42水平设置在滑板41上,且第一车叉42呈“L”型,其长端保持水平,短端与连接板43一体连接;液压装置启动,带动升降梁4上升,滑板41在车架2的内部滑动,连接板43上升,进而使第一车叉42上升。操作台1上设置有握把11,握把11上设置有防滑套113;握把11底部一体连接有转向轴112,转向轴穿过操作台1的外侧与底部,转向轴112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转向轮111,转向轮111可水平旋转进行装置方向的转变;在操作台1的下端面远离握把11的另一端设置有另一组转向轮111,该转向轮111与操作台1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液压杆31上固定水平设置有一组横杆311,横杆311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齿轮312,且齿轮312的转轴与横杆311共线,齿轮312可在横杆311上做旋转;齿轮312上设置有链条313,链条3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2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3上,链条313使液压杆31在支撑升降梁4上升的同时转动齿轮312,固定板221上的链条收紧,进而使连接板43受到向上的力,滑板41在滑槽223内部竖直向上滑动,进而使第一车叉42向上滑动,实现堆高操作。

如图3所示,第一车叉42呈折叠结构,在第一车叉42的内部设置有转轴421和第二车叉422,转轴421设置在第一车叉远离连接板43的一边,第二车叉422通过转轴421连接在第一车叉42上,且第二车叉422绕转轴421转动至第二车叉422再次水平后,第一车叉42的上表面对第二车叉422限位;在第一车叉4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423,在第二车叉422上设置有限位凸块4221,且限位凹槽423可与限位凸块4221匹配卡接,从而使第一车叉42与第二车叉422折叠并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推动握把使装置到达装载货物的位置;根据所堆高的货物的底面积来调整第一车叉42,若货物的底面积过大,则需要将折叠在第一车叉42内部的第二车叉422展开,使第一车叉42与货物的底面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可以将货物更加稳定的安装在第一车叉42上;启动液压装置,液压缸3带动液压杆31上升,使第一车叉42上升;同时齿轮312转动,带动链条313位于固定板221的一端收紧,辅助第一车叉42的上升;在货物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后,人工将货物卸下即可;关闭液压缸3,液压杆31收回,链条313位于固定板221的一端回到初始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