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型轮胎胎侧穿刺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9509发布日期:2020-05-20 01:5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型轮胎胎侧穿刺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型轮胎胎侧穿刺生产线。



背景技术:

胎侧是轮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覆盖在轮胎外胎侧壁的橡胶,其主要作用在于承受屈挠变形,以保护胎体帘线不受损伤。目前在成型机上进行胎侧贴合作业时,内部易于产生气泡,需要在后续工序中执行胎侧的穿刺放气作业,以避免次品轮胎产生。有鉴于此,目前很多厂家开始采用机械化的胎侧刺孔设备来提升其穿刺效率及穿刺品质。如公告号为cn1799825的发明专利名称为“胎面的穿刺装置”的专利申请中就有所描述,甚至申请人也以“一种胎侧压出线自动刺孔机”的名称就此申报过相应的胎侧穿刺专利,基本都是以特定的自动机械横向刺穿胎侧以排出空气。在胎侧穿刺完毕后,成型的胎料需要打卷后运出,以存放或流入下一工序。传统的胎料穿刺操作包括了放卷、裁切、胎侧穿刺以及收卷四道工序,收卷方式多为人工打卷,也即在胎侧穿刺流程中,工人等待于胎侧穿刺机的出料端,胎料先经由裁切刀截断后逐段穿刺,再依靠人工逐一的收卷一段一段的被刺孔后的胎料,最后将它们搬运至储存点或后续生产工位,这种纯体力的搬运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极易存在搬错料的问题。有鉴于此,后来开始出现自动化的大卷化生产线,其中有两点区别于人工收料流程:一为裁切工序移动至收卷工序与胎侧穿刺工序之间处;二是在收卷工序采用两组收卷装置依序进行轮流的自动收卷,每次收卷完毕后以裁切刀截断胎料以便更换另一组的带有空卷筒的收卷装置,以继续收卷操作。由于人工收料流程和大卷化生产线的上述差异,使得现有的带有大量人工收料流程生产线的厂家若想发展,必须完整的更换掉现有老旧生产线,再完全购置和引进全新的大卷化生产线,显然更新换代成本极高,使得很多厂家尤其是中小型厂家难堪其重。而如何在更新换代的高成本和大卷化生产线的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使其更能符合中小型厂家的生存需求,甚至在保证低更新换代成本的前提下还能进一步提升中小型厂家的的生产效益,为该类厂家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紧凑合理的两用型轮胎胎侧穿刺生产线,其既能满足人工收料流程所需,又能根据需要随时切换至大卷化生产流程,尤其适合于某些从人工收料流程逐渐向大卷化生产过渡的厂家所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用型轮胎胎侧穿刺生产线,至少包括沿胎料输送方向依序布置的用于放料的放卷装置、用于在人工收料流程裁断胎料的第一裁切装置、用于实现胎料胎侧穿刺操作的胎侧刺孔装置以及用于供人工收料的收料台;放卷装置出料端与第一裁切装置所在的输送台的进料端之间布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暂存胎料的第一地坑;其特征在于:

本生产线还包括大卷化收料装置,所述大卷化收料装置包括沿胎料输送路线依序布置的收卷输送带以及收卷组件;所述收卷输送带上布置用于大卷化收料时裁切胎料的第二裁切装置,收卷输送带的进料端向胎侧刺孔装置的出料端处倾斜向下的延伸有爬坡输送带;胎侧刺孔装置的出料端处设置有用于向收料台进料端以及爬坡输送带进料端处择一送料的摆头输送带,所述摆头输送带位于胎侧刺孔装置的出料端与收料台的进料端之间的第二地坑的正上方处,并存在工作及收起两种位置状态:当摆头输送带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摆头输送带的上带面平齐并衔接胎侧刺孔装置出料端以及收料台进料端,胎料平稳输送至收料台处实现人工收料;当摆头输送带处于收起状态时,胎侧刺孔装置处的出料落入第二地坑内暂存,并经由爬坡输送带输送至收卷组件处,从而实现大卷化生产流程。

优选的,所述摆头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本体产生铅垂向的铰接摆动动作的液压缸,输送带本体的出料端铰接于收料台的进料端处,而输送带本体中段处的机架上则铅垂向下的延伸有动力臂;液压缸的缸壁铰接布置于收料台处,而液压缸的液压杆端倾斜向上延伸并铰接于动力臂处;所述液压缸的两铰接端轴线以及输送带本体与收料台之间的铰接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彼此互为平行。

优选的,本生产线还包括布置于第一裁切装置与胎侧刺孔装置之间的运输辊道,所述运输辊道由各彼此轴线平行的圆柱状的辊轮并列排布构成;辊轮处布置用于吸取胎料上水液的海绵对辊以及用于吹干胎料上水液的吹风组件,以使得胎料经由海绵对辊的配合缝隙通行后在经由吹风组件吹干表面水迹;以海绵对辊轴线为界,海绵对辊与第一裁切装置出料端之间的辊轮为无动力驱动的自由辊,而海绵对辊与胎侧刺孔装置之间的辊轮为有动力驱动的动力辊。

优选的,所述第一裁切装置与海绵对辊之间距离大于人工收料流程时的胎料长度。

优选的,所述收卷组件为两组,以便配合第二裁切装置,实现轮流的不间断收料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现有的人工收料流程以及大卷化流程的独有长处,另辟蹊径的在现有的人工收料流程生产线上增设了已知的大卷化流程所用的器械,从而实现了同一条生产线既能根据需要实现人工收料需求,又能根据需要切换至大卷化生产流程需求,最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操作目的。

具体而言,对于已知的人工收料流程生产线,其包括沿胎料输送方向依序布置的用于放料的放卷装置、用于在人工收料流程裁断胎料的第一裁切装置、用于实现胎料胎侧穿刺操作的胎侧刺孔装置以及用于供人工收料的收料台,且通过厂家已有的该流程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人工收料操作。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先在胎侧刺孔装置的出料端与收料台的进料端之间布置第二地坑,再在第二地坑上方设置摆头输送带。摆头输送带顾名思义,其具备对不同方向的择一出料能力,其一出料方向为现有的人工收料用的收料台,其二出料方向则是大卷化收卷装置。大卷化收卷装置为现有大卷化流程所固有的装置,目的是实现不间断的机械收料,其结构已知。至此,通过摆头输送带的两种位置状态的调整,即可根据厂家需要来实现或人工收料或大卷化收料目的,其操作灵活度极高。由于本实用新型仅是在现有的人工收料流程生产线的尾端增设了第二地坑、摆头输送带以及大卷化收卷装置,而没有对生产线的任何部位进行破坏性整改或完全抛弃,因此生产线的更新换代成本极低,改进周期极短,并可在后期再根据需要逐渐的慢慢抛弃人工收料流程,这尤其适合于某些从人工收料流程逐渐向大卷化生产过渡的厂家所使用。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摆头输送带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铰接方式,并以液压缸作为动力源而驱动,进而实现其工作及收起状态的姿态可控变换目的。当然,实际操作时也可选用诸如电机带动曲柄摇杆或者使用气缸等方式来作为动力源,进而带动摆头输送带产生针对性铰接俯仰动作。当采用液压缸时,摆头输送带处布置动力臂以铰接液压缸的液压杆端,以便于液压缸施力并驱动摆头输送带产生指定动作,其使用极为可靠稳定。

3)、实际上,在第一裁切装置截断胎料后并在胎侧刺孔装置进行胎侧穿刺前,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胎料表面水迹的吸取及吹干组件,也即海绵对辊及吹风组件。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海绵对辊及吹风组件所在的运输辊道则由自由辊和动力辊配合形成,这是考虑到第一裁切装置裁切胎料时需要暂停运料,而胎侧刺孔装置穿刺胎料时同理也需暂停胎料,此时在第一裁切装置与胎侧刺孔装置之间布置被动转动的自由辊,可避免两者暂停胎料时的彼此胎料出现互为干涉的状况。

4)、第一裁切装置与海绵对辊之间距离大于人工收料流程时的胎料长度,以确保胎料被第一裁切装置裁断后,裁断的胎料不会马上进入动力辊,以避免该胎料与胎侧刺孔装置内的待穿刺胎条间产生冲撞、挤压及路径干涉状况。当后续胎料继续被第一裁切装置裁切并向前推送时,重新被裁切后的胎料方才推动前一段被裁切的位于自由辊上的胎料前行,以通过动力辊的传递而进入胎侧刺孔装置内。

附图说明

图1-2为摆头输送带处于收起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摆头输送带处于收起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摆头输送带处于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图3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胎料

10-第一裁切装置20-胎侧刺孔装置30-收料台40-第一地坑

51-收卷输送带51a-第二裁切装置52-收卷组件

60-摆头输送带61-输送带本体62-液压缸63-动力臂

70-第二地坑

80-运输辊道81-海绵对辊82-吹风组件

90-爬坡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其包括沿胎料a输送路径依序布置的放卷装置、第一地坑40、第一裁切装置10、运输辊道80、胎侧刺孔装置20、第二地坑70以及实现人工收料功能的收料台30。收料台30的进料端与胎侧刺孔装置20的出料端等高设置,且两者之间的第二地坑70的上方布置摆头输送带60。摆头输送带60通过自身的铅垂向铰接动作,从而具备有双出料口;其一的出料口衔接胎侧刺孔装置20的出料端,而另一出料口则通过爬坡输送带90及收卷输送带51而连通至两组收卷组件52处。收卷输送带51则如同现有大卷化装置一样的设置有第二裁切装置51a。每当一组收卷组件52满料时,第二裁切装置51a动作而切断胎料a,后续胎料a继续经由第二组收卷组件52收卷,以实现持续的自动化收卷目的。

在图3-4中,第一地坑40及第二地坑70在于实现胎料a的暂存目的。由于放卷及大卷化的收卷均为持续的连绵不断的过程,而第一裁切装置10、胎侧刺孔装置20则是间断性过程,也即在人工收料流程的裁切工序以及无论人工还是大卷化流程的胎侧刺孔均需临时停止胎料a输送以便裁切或刺孔。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地坑40,放卷处持续不断的进料会在第一地坑40中集聚,并在需要时逐段的拽取胎料a进入第一裁切装置10处截断,以便后续进行胎侧刺孔及人工收料操作。而当启用第二地坑70时,此时摆头输送带60处于收起状态,第一裁切装置10弃之不用,此时一整条的胎料a直接经由第一地坑40处被输送至胎侧刺孔装置20,随后进入第二地坑70。第二地坑70集聚的胎料a被爬升输送带拽起并经由收卷输送带51而进入收卷组件52处,即可完成其收卷过程。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摆头输送带60的存在就极为必要,其承担了整个生产线是人工收料还是大卷化生产的可控调节功能。摆头输送带60的具体构造参照图5-6所示,其包括输送带本体61,输送带本体61的出料端处机架通过铰接方式水平铰接于收料台30的进料端处,而输送带本体61的机架处再铅垂向下延伸动力臂63,以便与缸壁水平铰接于收料台30底座处的液压缸62的液压杆端间形成铰接配合。这样,当需要摆头输送带60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缸62作进程动作推送动力臂63带动输送带本体61上升至输送面水平即可,具体参照图6所示。而当需要摆头输送带60处于收起状态时,液压缸62作回程动作,以带动输送带本体61如图5所示的回缩至第二地坑70内,以达到露出第二地坑70的目的。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结合图1-6,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当执行人工收料流程时:此时液压缸62作升程动作,摆头输送带60在液压缸62的顶升力作用下处于如图4及图6所示的工作状态。胎料a经由放卷装置放料后,首先进入第一地坑40暂存。第一裁切装置10拽取第一地坑40内胎料a后进行裁切操作,从而将整条的胎料a截断为指定长度的胎条。胎条随后进入运输辊道80中被海绵对辊81吸取表面水迹,再经由四组吹风组件82吹干水迹。再后,胎条进入胎侧刺孔装置20内完成刺孔操作,并随后经由摆头输送带60的输送面而送入收料台30,再依靠人工完成收料操作。

当厂家根据实际情况,需转变本实用新型为大卷化生产流程时:操作液压缸62产生回程动作,摆头输送带60在液压缸62的回程作用下处于如图3及图5所示的放下也即收起状态。胎料a经由放卷装置放料后,首先进入第一地坑40暂存。第一裁切装置10拽取第一地坑40内胎料a但不裁切,从而将整条的胎料a直接输送至运输辊道80处。整条的胎料a进入运输辊道80后被海绵对辊81吸取表面水迹,再经由四组吹风组件82吹干水迹。再后,整条的胎料a进入胎侧刺孔装置20内完成刺孔操作,并随后进入第二地坑70内暂存。需要收卷时,第二70地坑里的料头初始时需要手工牵引至爬坡输送带90上并通过牵引压辊固定,防止胎料a滑下。爬坡输送带90从第二地坑70内拽出胎料a后,经由第二裁切装置51a送至两组收卷组件的其中之一处。当处于工作中的收卷组件收卷完成后,第二裁切装置51a截断胎料a,后续持续送入的胎料a则进入第二组收卷组件处,以实现持续的自动化的大卷化收卷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