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0460发布日期:2020-11-13 12:2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运输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运输袋,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物流领域的运输袋。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商的不断发展,物流业飞跃性发展。在快递物流中,小件托寄物需要通过建包来实现运输。通常建包所用为不透明的编织袋,不透明的编织袋存在托寄物遗失的情况,使承运企业承担了巨额的赔付。

现有使用不透明编织袋作为快递中转袋存在以下问题:不透明的材质造成小件托寄物遗失率高,企业承担赔付率高;在物流的开包过程中,需要辅助开袋设备,现有开袋设备造价高;在封袋过程中,会使用一次性的封袋条,带来一次性浪费。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输袋,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袋,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透明的材质造成小件托寄物遗失率高,企业承担赔付率高;在物流的开包过程中,需要辅助开袋设备,现有开袋设备造价高;在封袋过程中,会使用一次性的封袋条,带来一次性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袋,其可以通过开袋器,设置于袋体的开口处并与所述袋体相连接,所述开袋器在被限位件限位时呈闭合状态,进而关闭所述袋体的所述开口;所述开袋器在未被所述限位件限制时通过弹力形变回到自然展开状态,进而撑开所述袋体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袋的袋口加开袋器,可实现无辅助设备的自动开启、闭合袋口,开袋器闭合时,使袋口呈密闭状态,减免拉伸带、拉链或捆绑绳等其他无法全密闭的封口方式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袋,其可以通过使用透明的袋身材质实现开包取件的可视化,降低小件托寄物的遗失率,减少企业的赔付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袋,其可以通过使用封袋器,可避免一次性封标条使用,实现无配件的可循环状态,进而提升运输袋的经济效益。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袋,包含:

袋体,具有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侧;

开袋器,设置于所述袋体的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袋体相连接,具有在自然展开状态及闭合状态之间形变切换的连杆结构;以及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开袋器以限制所述开袋器的开启,

其中所述开袋器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时呈所述闭合状态,进而关闭所述袋体的开口;所述开袋器在未被所述限位件限制时通过弹力形变回到所述自然展开状态,进而撑开所述袋体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开袋器周围并穿过所述袋体的封袋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的所述连杆结构由两撑开杆组成,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两撑开杆的限位结构,使得所述开袋器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两撑开杆中的一个的所述限位结构搭接在所述两撑开杆中的另一个的所述限位结构上,以限制所述开袋器的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的所述连杆结构由两撑开杆组成,所述两撑开杆中的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撑开杆中的另一个的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撑开杆各自具有缺口,设置于所述撑开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两撑开杆通过各自的所述缺口弯折,使得所述缺口两侧边的所述撑开杆相互抵靠,以达到所述开袋器的所述展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呈菱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器具有锁固结构,用以限制所述封袋器的开启,当所述锁固结构的拉耳下压时,所述封袋器为锁紧状态;或当所述锁固结构的拉耳立起时,所述封袋器为开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器具有封袋条,所述封袋条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其中所述锁固结构通过锁紧不同的所述多个限位孔,以调整所述封袋器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条设置有印刷条形码或二维码,用以存储所述运输袋中的货运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袋体为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袋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撑开杆各自具有缺口,设置于所述撑开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两撑开杆通过各自的所述缺口弯折,使得所述缺口两侧边的所述撑开杆相互抵靠,以达到所述开袋器的所述展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呈菱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器具有锁固结构,用以限制所述封袋器的开启,当所述锁固结构的拉耳下压时,所述封袋器为锁紧状态;或当所述锁固结构的拉耳立起时,所述封袋器为开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器具有封袋条,所述封袋条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其中所述锁固结构通过锁紧不同的所述多个限位孔,以调整所述封袋器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袋条设置有印刷条形码或二维码,用以存储所述运输袋中的货运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袋体为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袋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运输袋,其可以通过开袋器,设置于袋体的开口处并与所述袋体相连接,所述开袋器具有展开状态及闭合状态,当所述开袋器未施加外力时,所述开袋器使得所述袋口位于展开状态,而当所述开袋器施加外力后,所述开袋器通过弹力形变由展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从而可实现无辅助设备的自动开启、闭合袋口,开袋器闭合时,使袋口呈密闭状态,减免拉伸带、拉链或捆绑绳等其他无法全密闭的封口方式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还可以通过使用透明的袋身材质实现开包取件的可视化,降低小件托寄物的遗失率,减少企业的赔付费用。本实用新型更可以通过使用封袋器,可避免一次性封标条使用,实现无配件的可循环状态,进而提升运输袋的经济效益。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输袋为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输袋为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袋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袋器为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袋器为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袋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袋器的货运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提供一种运输袋1,包含:袋体10,具有开口11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一侧;开袋器20,设置于所述袋体10的所述开口11处并与所述袋体10相连接,具有在自然展开状态及闭合状态之间形变切换的连杆结构;以及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开袋器20以限制所述开袋器20的开启,其中所述开袋器20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时呈所述闭合状态,进而关闭所述袋体10的开口11;所述开袋器20在未被所述限位件限制时通过弹力形变回到所述自然展开状态,进而撑开所述袋体10的开口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的所述连杆结构由两撑开杆21、22组成。

可选的,所述袋体10为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袋体。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eva)及其组合。透明的袋体材质实现开包取件的可视化,降低小件托寄物的遗失率,从而减少企业的赔付费用。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开袋器20周围并穿过所述袋体10的封袋器30。所述开袋器在被所述封袋器30限位时呈闭合状态,进而关闭所述袋体10的所述开口。所述开袋器20在未被所述限位件限制时通过弹力形变回到自然展开状态,进而撑开所述袋体10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开袋器20的两撑开杆21、22的限位结构29,使得所述开袋器20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两撑开杆21、22中的一个的所述限位结构29搭接在所述两撑开杆21、22中的另一个的所述限位结构29上,以限制所述开袋器20的开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0通过缝合与所述开袋器20相连接。替代地,所述袋体10通过熔接的方式所述开袋器20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袋器20由具有形状记忆的材料所构成,以达到通过弹力形变回到自然展开状态的效果。

当所述开袋器20未被施加外力时,所述开袋器20的形状记忆使得所述开袋器20自动呈现所述展开状态,而当所述开袋器20被施加外力后,所述开袋器20通过弹力形变由所述展开状态变为所述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将于下文利用图1至图5逐一详细说明实施例上述各元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开袋器20由两撑开杆21、22组成,所述两撑开杆21、22中的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撑开杆21、22中的另一个的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相互连接。

换句话说,所述开袋器20由第一撑开杆21及第二撑开杆22组成,所述第一撑开杆21由顶板23、底板24及侧板25构成,所述第一撑开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转轴26与所述顶板23及所述底板24相连接。所述第二撑开杆22由顶板23、底板24及侧板25构成,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所述顶板23及所述底板24的两端分别设置卡槽27贯穿所述顶板23及所述底板24。所述旋转轴26穿过所述卡槽27,使得所述两撑开杆21、2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可折叠部位,使得所述开袋器20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及所述闭合状态之间交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撑开杆21、22各自具有缺口28,设置于所述撑开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两撑开杆21、22通过各自的所述缺口28弯折,使得所述缺口28两侧边的所述撑开杆相互抵靠,以达到所述开袋器20的所述展开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8的设置为对称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撑开杆22的侧板25的法线成一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或6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撑开杆21、22的所述限位结构29为凸起结构291及凹陷结构292。所述第一撑开杆21的缺口28左右两侧的顶板23与底板24的内部表面分别设置有凸起结构291(例如,共四个凸起结构291);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缺口28左右两侧的顶板23与底板24的外部表面分别设置有凹陷结构292(例如,共四个凹陷结构292)。所述凸起结构291及所述凹陷结构292相配合以组成所述限位结构29。

替代地,所述限位结构29可以设置在所述撑开杆的其他位置,例如,靠近所述撑开杆的两端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照其需求设计所述限位结构29的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照图1-2及图3-4所示。如图所示,所述开袋器20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及所述闭合状态间交替。所述开袋器20由具有形状记忆的材料所构成。当所述开袋器20未被施加外力时,所述开袋器20的形状记忆使得所述开袋器20呈现所述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而当所述开袋器20被施加外力后,所述开袋器20通过弹力形变由所述展开状态变为所述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

当所述开袋器20为所述闭合状态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撑开杆21包含住所述第二撑开杆22(即,所述第二撑开杆22被包夹在所述第一撑开杆21内),而所述第一撑开杆21的凸起结构291卡入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凹陷结构292内,从而实现第一撑开杆21与第二撑开杆22的卡紧与密封。优选地,所述袋体10及所述开袋器20上更设置有所述封袋器30,从而确保所述运输袋1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被误触而开启。当要开启所述运输袋1时,先将所述封袋器30移除。接着,可以将手指插入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各自的缺口28交叠所形成的凹口结构(例如正方形形状的凹口结构)中,用手指按压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内部以对所述第二撑开杆22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一撑开杆21的所述凸起结构291脱离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所述凹陷结构292。接着,经由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本身材料的回弹力,使得所述运输袋1的袋口打开(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所述运输袋1的自动开启。优选地,所述运输袋1的袋口打开直至所述缺口28两侧边的所述撑开杆相互抵靠而停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袋器20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呈菱形形状。替代地,每个撑开杆的所述顶板23及所述底板24可以分别包含两个以上的缺口28,使得所述开袋器20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成六边形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照其需求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相反的,当所述开袋器20由展开状态转为所述闭合状态时,对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所述可折叠部位处施加一外力(例如用手指按压),使得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各自的所述可折叠部分朝向彼此接近,进而使所述第一撑开杆21包含住所述第二撑开杆22(即,所述第二撑开杆22被包夹在所述第一撑开杆21内),使得所述第一撑开杆21的凸起结构291卡入所述第二撑开杆22的凹陷结构292内,从而实现第一撑开杆21与第二撑开杆22的卡紧与密封。最后,将所述封袋器30穿过所述袋体10的开孔并围绕所述开袋器20设置,从而确保所述运输袋1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被误触而开启。

可选地,所述封袋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撑开杆21及所述第二撑开杆22各自的缺口28交叠所形成的所述凹口结构(例如正方形形状的凹口结构)处,以覆盖所述凹口结构,进而避免所述运输袋1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因其他物件误穿过所述凹口结构而误开启。

请参照图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袋器30的示意图。所述封袋器30由封袋条31和锁固结构32组成。所述封袋条31和锁固结构32分别对称固定在所述袋体10及所述开袋器20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封袋条3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33,其中所述锁固结构32通过锁紧不同的所述多个限位孔33,以调整所述封袋器30的松紧度。

所述锁固结构32用以限制所述封袋器30的开启。当所述锁固结构32的拉耳34下压时,所述封袋器30为锁紧状态;或当所述锁固结构32的拉耳34立起时,所述封袋器30为开锁状态。所述锁固结构32与所述封袋条31的锁固方式可以例如但不限于,所述拉耳34与所述锁固结构32的凸块相连动,当所述拉耳34下压时,所述拉耳34推动所述凸块抵靠限位孔33,进而使得所述封袋器30为锁紧状态。当所述拉耳34立起时,所述拉耳34将所述凸块推离所述限位孔33,进而使得所述封袋器30为开锁状态。

替代地,所述封袋器30也可以依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变更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封袋条31设置有印刷条形码或二维码,用以存储所述运输袋1中的货运信息,从而避免了一次性封标条使用,实现无配件的可循环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货运信息可以包含但不限于,货物件数、收件人、收件住址、收件人电话、收件备注、收件时间等。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