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1155发布日期:2020-11-06 12:3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吊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间内需要对货物进行移动时,一般会采用吊装的方式,不会对货物造成损伤。传统的吊装设备利用皮带对货物进行绑缚,再利用吊钩勾住皮带实现对货物的吊装,但此种吊装方式中,皮带与吊钩之间摩擦较大,易对皮带造成磨损,且皮带对货物的绑缚位置不易调整,导致对货物的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固定效果且能够减小磨损的吊装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装结构,包括吊架、装配体及滚轮,所述装配体为至少两个,所述滚轮与所述装配体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体间隔设置,所述装配体的一端与所述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装配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口,所述滚轮可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口内。

上述吊装结构,可将皮带伸入安装口内,并搭设于滚轮外,则皮带在绑缚货物时,由滚轮对货物进行承载,而滚轮可相对装配体滚动,皮带与滚轮之间的接触方式为滚动接触,对皮带的磨损小,可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采用至少两个装配体,可利用至少两根皮带对货物进行绑缚,承载能力更强,对货物的固定效果更好,而装配体可转动设于吊架上,则可通过转动装配体调整不同的滚轮之间的距离,方便根据货物的体积或重量采用不同的绑缚方案,调整方便,可进一步提高对货物的固定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吊装结构还包括调整件,所述调整件与所述装配体对应设置,所述调整件设于所述装配体上,所述调整件用于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滚轮的方向移动,所述调整件用于抵接所述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件穿设所述装配体并与所述装配体螺纹配合,所述调整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口内,用于与所述滚轮的侧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体及所述调整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装配体分别为第一装配体及第二装配体,两个所述调整件分别为第一调整件及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一调整件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体远离所述第二装配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调整件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体远离所述第一装配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体与所述吊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体包括第一连接件、螺栓组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弯折并间隔设置,所述吊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部之间,所述螺栓组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吊架,所述螺栓组与所述吊架可转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体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伸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分板、所述第二分板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连接,所述滚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板、所述第二分板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架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装配体与所述吊架的同一侧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上有沿滚轮的周向设置的沟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体之间设有弹性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吊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吊架,200、装配体,201、安装口,202、第一装配体,203、第二装配体,210、第一连接件,220、螺栓组,230、第二连接件,231、第一分板,232、第二分板,240、第三连接件,300、滚轮,310、沟槽,400、调整件,401、第一调整件,402、第二调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吊装结构,包括吊架100、装配体200及滚轮300,装配体200为至少两个,滚轮300与装配体200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装配体200间隔设置,装配体200的一端与吊架100可转动连接,装配体20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口201,滚轮300可转动设于安装口201内。

上述吊装结构,可将皮带伸入安装口201内,并搭设于滚轮300外,则皮带在绑缚货物时,由滚轮300对货物进行承载,而滚轮300可相对装配体200滚动,皮带与滚轮300之间的接触方式为滚动接触,对皮带的磨损小,可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采用至少两个装配体200,可利用至少两根皮带对货物进行绑缚,承载能力更强,对货物的固定效果更好,而装配体200可转动设于吊架100上,则可通过转动装配体200调整不同的滚轮300之间的距离,方便根据货物的体积或重量采用不同的绑缚方案,调整方便,可进一步提高对货物的固定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吊装结构还包括调整件400,调整件400与装配体200对应设置,调整件400设于装配体200上,调整件400用于沿靠近或远离滚轮300的方向移动,调整件400用于抵接滚轮300。可通过调整件400靠近或远离滚轮300的方式,可调整滚轮300与调整件4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对滚轮300的滚动速度进行调整,进而可对皮带的移动速度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对货物进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整件400穿设装配体200并与装配体200螺纹配合,调整件400的一端伸入安装口201内,用于与滚轮300的侧面接触。通过螺纹配合,可较为方便的对调整件400的位置进行调整,且调整幅度小,可精确的控制调整件400的移动距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调整件400也可为气缸或液压缸的推杆,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的推动使推杆沿靠近或远离滚轮300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体200及调整件40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装配体200分别为第一装配体202及第二装配体203,两个调整件400分别为第一调整件401及第二调整件402,第一调整件401设于第一装配体202远离第二装配体203的一侧,第二调整件402设于第二装配体203远离第一装配体202的一侧。此时两个调整件400的位置不会相互干涉,且对第一调整件401、第二调整件402的调整更方便,不会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体200与吊架100可拆卸连接。可根据需要对装配体200进行拆装,当货物较轻时可采用较少的装配体200及皮带进行绑缚,工作量小,当货物较重使采用较多的装配体200及皮带进行绑缚,对货物的固定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体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螺栓组220及第二连接件230,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分别与吊架100、第二连接件230连接,滚轮300设于第二连接件230上,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弯折并间隔设置,吊架100设于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部之间,螺栓组220穿设第一连接件210及吊架100,螺栓组220与吊架100可转动配合。上述结构中,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均与吊架100连接,可提高第一连接件210与吊架100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体20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240,第三连接件240伸入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之间,第二连接件230包括第一分板231及第二分板232,第一分板231及第二分板232分别设于第一连接件210的两侧,第一分板231、第二分板232分别与第三连接件240的两端连接,滚轮30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分板231、第二分板232可转动连接。此时通过第三连接件240,使第二连接件230可相对第一连接件210转动,在吊运货物时可更好的调整姿态,提高对货物的固定效果。

可选地,第三连接件240为螺栓组220,装配可靠,调整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架100为三角形结构,装配体200与吊架100的同一侧边连接。由于吊架100为三角形结构,更稳定,且装配体200均与吊架100的同一侧边连接,在吊装时装配体200会远离吊架100,不会与吊架100的其他部分发生碰撞,可较好的保护吊架100及装配体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滚轮300的外周面上有沿滚轮300的周向设置的沟槽310。皮带可放入沟槽310中,使皮带在滑动时能够被限位在沟槽310内,防止皮带卡入滚轮300与安装口201内壁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装配体200之间设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可对相邻的两个装配体200进行缓冲,防止相邻的两个装配体200发生硬性碰撞,可保护装配体200,也可防止装配体200失效导致的事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