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7988发布日期:2021-01-12 10:4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乘客输送机中检测竖立设置的裙板(skirtguard)的安装异常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自动人行道、自动扶梯等乘客输送机的梯级的引导机构之一,已知有裙板引导方式。在该裙板引导方式中,从梯级的端面向行进方向的左右设置在前端具有导靴的突出部。并且,在该裙板引导方式中,构成为如下结构:导靴沿着竖立设置的裙板滑动,由此来引导梯级。

在这样的乘客输送机中左右裙板间尺寸被安装得较窄的情况下,当导靴经过该部位时,确认到产生滑动异常声音的现象。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样地成为滑动异常声音产生的原因的、裙板的安装状态视为裙板异常。

另外,摩擦系数也对滑动异常声音的产生造成影响,如果滑动面处于低摩擦状态,则不会产生异常声音。然而,在由于之后乘客输送机的连续运转等的时效性影响而导致摩擦系数增高时,在裙板的异常部位开始出现异常声音。

由于上述情况,在安装时或者维护时对裙板的异常进行点检时,仅通过使乘客输送机进行通常运转来确认有无异常声音,则无法充分地实施对异常声音产生的异常程度的判定。因此,在确认安装状态时,一般来说,在乘客输送机的从下部反转位置到上部反转位置的梯级去路区间的全长范围内竖立设置的裙板中,反复进行乘客输送机的运转和停止,使梯级的位置逐渐移动。并且,每当移动时,作业人员通过将专用量规抵在导靴与裙板之间等来进行确认安装状态的作业。

但是,这样的作业存在作业时间非常长的问题。因此,谋求能够通过使乘客输送机运转等连续处理而在短时间内点检裙板异常的方法。因此,作为在使乘客输送机行进的同时对裙板的安装状态进行点检的公知技术,可以列举出裙板间隙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90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在端部与裙板滑动接触的同时进行伸缩的臂固定在梯级上,对由该臂的伸缩量转换而得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由此,进行梯级的端面与裙板之间的间隙宽度的记录。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作为前提,从防止卷入的观点出发,测定法规上所规定的梯级的端面与裙板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并没有以对产生裙板的异常声音的异常程度的判定为目的。

此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测定的是梯级周边的间隙宽度尺寸,测定点与导靴的经过部有所不同。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平面,专利文献1的技术也无法准确地判定出如下的裙板异常:由于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安装时产生的定位偏移等而无法在铅直方向上确保理想平面。因此,根据使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而得到的数据,无法准确地判定裙板的异常。

这里,假定使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公开的臂、激光器等测量仪器从梯级上面移动到梯级背部,并将测定点变更为导靴的经过部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假定下,作为能够应用的条件,也仅限于裙板间尺寸大到使裙板的表面与导靴的表面不发生接触的程度的情况。

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例如,在左右导靴双方均与裙板的表面接触,即裙板间尺寸窄到顶上裙板的程度的情况下,无法正确地估计裙板原本的安装状态。其原因是,由于导靴的按压力而使得在裙板侧产生挠曲变形。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还可以假定进行使导靴的形状比以往薄、卸下单侧的导靴等操作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存在梯级主体的端面与裙板发生干涉而使得测量仪器破损的情况。此外,卸下梯级主体并将测量仪器固定在空出的梯级轴等上而使乘客输送机运转的作业成为开口部露出状态下的运转,会产生安全上的问题。由于上述情况,可以说,专利文献1的技术难以检测裙板的异常部位。

总之,即使需要容易且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裙板的异常部位,也难以利用公知技术使乘客输送机运转而连续地检测裙板的异常。此外,也难以在由于时效性变化等而导致导靴在裙板上滑动从而产生异常声音之前检测出裙板的异常。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其能够使乘客输送机运转而在由通常的导靴产生异常声音之前连续地检测裙板的异常。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乘客输送机构成为:通过安装于梯级的导靴沿着竖立设置的裙板进行滑动来引导该梯级,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构成为,在乘客输送机的点检作业时检测该裙板的异常,其中,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具备:点检用导靴,其安装于梯级;声音信号取得部,其将点检用导靴周围的声波转换为声音信号;指令部,其指示用于使梯级行进的运转;声音信号解析部,其对在指令部使梯级行进的状态下由声音信号取得部取得的声音信号进行解析,提取声压或主频率;以及异常判定部,其根据由声音信号解析部提取出的声压或主频率来确定裙板的异常部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使乘客输送机运转,能够在由通常的导靴产生异常声音之前连续地检测裙板的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应用了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乘客输送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从正面斜上方示出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与梯级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例示出安装于图3所示的梯级的导靴的侧视图。

图5是沿着与梯级的踏板部平行的面例示出安装于图3所示的梯级的导靴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与梯级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局部透视地例示出安装于图3所示的梯级的导靴与接合面部的嵌入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从梯级的行进方向斜上方示出将安装于图3所示的梯级的导靴嵌入接合面部的情形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从梯级的踏板部的上表面方向示出安装于图3所示的梯级的导靴及接合面部的嵌入状态与裙板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与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的左右裙板间尺寸和异常声音产生有关的、相对于部件间的按压力的声压特性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的细节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1是示出由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进行的声压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沿着与梯级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局部透视地例示出安装于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所使用的梯级的点检用导靴与接合面部的嵌入粘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声压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结果所涉及的、相对于点检用导靴的移动距离的声压特性的图。

图14是示出相对于由实施方式2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的运算部所运算的部件间的按压力的主频率特性的图。

图15是示出由图14中说明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进行的主频率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图14中说明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主频率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结果所涉及的、相对于点检用导靴的移动距离的主频率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的几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异常检测装置(以下,称为异常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应用了该异常检测装置的乘客输送机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首先,参照图2,该乘客输送机1是自动扶梯结构的装置,左右的梯级链2每隔规定间隔通过梯级轴3被连接成环状,梯级4固定于该梯级轴3,从动力部向梯级链2传递动力。由此,通过所连接的梯级轴3,梯级4被向上升方向或下降方向驱动。在梯级4的两侧,相邻地竖立设置有多个裙板5,以防止乘客卷入梯级链2、动力部等中。在上部楼层侧的地面下设置有机房1c,该机房1c中设置有控制盘25,在该机房1c内确定了梯级链2及梯级4的上部反转位置1a。与此相对,在下部楼层侧的地面下,确定了梯级链2及梯级4的下部反转位置1b。另外,在自动人行道结构的情况下,除了梯级链2以及梯级4为不倾斜而展开成平面状的结构这一点以外,几乎同样地构成。

另外,在裙板引导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通过设置在梯级4的行进方向上的左右的前端的导靴相对于裙板5滑动,从而使梯级4的端面不与裙板5发生干涉而确保了梯级4的直进性。关于该结构,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接下来,参照图1,异常检测装置以裙板引导方式的乘客输送机1为对象而构成,构成为具备声音信号取得部13、声音信号解析部14、控制装置15、网络16、外部装置17、输入装置26以及显示装置27。

在异常检测装置中,声音信号取得部13与乘客输送机1连接,将安装于梯级4的点检用导靴周围的声波转换为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解析部14与声音信号取得部13连接,对声音信号进行解析,提取声压或主频率。输入装置26与控制装置15连接,作业人员利用输入装置26进行操作指示,输入对控制装置15的动作指令。显示装置27与控制装置15连接,显示作业人员利用输入装置26输入的动作指令所涉及的操作指示内容、异常检测结果等。

控制装置15与这些各部、乘客输送机1以及网络16连接,一边与各部之间进行信息收发,一边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检测裙板5的异常。即,控制装置15具有作为指令部以及异常判定部的功能,其中,上述指令部指示用于使梯级4行进的运转,上述异常判定部根据由声音信号解析部14提取出的声压或主频率来判定裙板5的异常。因此,上述声音信号解析部14对在指令部使梯级行进的状态下由声音信号取得部13取得的声音信号进行解析而提取出声压或主频率。

此外,控制装置15经由网络16与外部装置17连接。由此,控制装置15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16与外部装置17之间进行通信。

在图1所示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声音信号取得部13内置有声音信号解析部14的功能、即对声音信号进行解析而提取出声压或主频率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声音信号解析部14设为分体。另外,控制装置15与前面的图2中进行了说明的控制盘25连接。

图3是从正面斜上方示出乘客输送机1的梯级4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与梯级4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例示出安装于梯级4的导靴6的侧视图。图5是沿着与梯级4的踏板部4a平行的面例示出安装于梯级4的导靴6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与梯级4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局部透视地例示出安装于梯级4的导靴6与接合面部(卡口)10的嵌入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从梯级4的行进方向的斜上方示出将安装于梯级4的导靴6嵌入接合面部10的情形的外观立体图。

参照图7,梯级4在供乘客搭乘的踏板部4a的背部左右具有托架9。在托架9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导靴6的接合面部10。此外,在托架9的背部设置有大致c字状的卡合部11,卡合部11构成为抓持与梯级链2连接的梯级轴3而与乘客输送机1相连结的结构。

参照图4和图5,导靴6在基部6a的一侧设置有凸部6d,一对腿部6b以前端的爪部6c的突出部分朝向外侧的姿势延伸设置在凸部6d上。此外,参照图7,在接合面部10设置有插入孔10a,该插入孔10a供导靴6的腿部6b及爪部6c沿裙板5的法线方向插入。此外,在接合面部10的中间部位,也设置有两个钻孔10b,该钻孔10b用于沿水平方向勾挂导靴6的爪部6c。此外,接合面部10的前端部形成为纵向切出有槽10c的形状。

上述接合面部10设置在梯级4的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如图7所示,在安装导靴6时,将腿部6b及爪部6c插入到插入孔10a中。这时,如图6所示,通过使爪部6c以勾挂于接合面部10的左右钻孔10b中的方式将爪部6c插入,由此起到了防脱的作用。这样,通过将导靴6的凸部6d嵌入于接合面部10的槽10c中而确定了导靴6的姿势,从而防止导靴6自身的旋转。另外,导靴6的结构上的概念不仅包含导靴6本身,还包含导靴6与接合面部10之间的接合状态。该接合状态例如表示嵌合公差、粘接剂涂敷。

图8是从梯级4的踏板部4a的上表面方向示出安装于梯级4的导靴6及接合面部10的嵌入状态与裙板5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参照图8,当从梯级4的踏板部4a的上表面观察时,导靴6的两方的基部6a的前端面从梯级4的端面突出。因此,即使由于伴随乘客输送机1的连续性运转的梯级链2的单侧拉伸等而使得梯级4相对于移动方向偏向行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导靴6的基部6a的表面也会先与裙板5滑动接触。由此,能够在梯级4的主体不与裙板5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梯级4向上升方向或下降方向引导。

以下,对由于导靴6与裙板5之间的滑动而产生异常声音的现象进行说明。在安装时左右裙板5间的尺寸较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裙板5的异常的情况如上所述。

图9是与乘客输送机1的左右裙板5间的尺寸和异常声音产生有关的、相对于部件间的按压力的声压特性图。

参照图9,由实线所示的特性c1表示声压相对于滑动的两个部件间的按压力的关系。另外,由虚线所示的特性c2是摩擦系数增加时的情形。特性c1示出了当按压力的大小在预定值以上,即,左右裙板5间的尺寸比预定值窄时,急剧地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形。此外,特性c2示出了摩擦系数越高、则会由于相对越低的按压力而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利用了裙板5的异常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与异常声音的产生容易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维护时或安装时,预先将摩擦系数较高的点检用导靴安装在梯级4的接合面部10,通过使其滑动来确认有无异常声音,由此来进行裙板5的异常部位的检测。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15的细节结构的功能框图。

参照图10,控制装置15构成为具备存储部18、命令接收部19、输入控制部20、信息取得部21、运算部22、指令部23以及显示控制部24。

在控制装置15中,存储部18除了存储用于执行各部的功能的内置程序之外,还存储用于判定异常的乘客输送机1的固有信息。乘客输送机1的固有信息包含声压级以及主频率的阈值、层高、梯级行进速度和运转方向。此外,存储部18还存储点检开始后的经过时间以及从声音信号解析部14接收到的声压和/或主频率的值。

命令接收部19接收来自输入装置26的通过利用者的输入操作而输入的命令。命令接收部19依照接收到的命令所规定的处理,将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后述的声压判定模式或者主频率判定模式。此外,如果在启动时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期间没有进行来自输入装置26的输入操作,则命令接收部19能够自动地将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声压判定模式。

输入控制部20通过来自输入装置26的利用者的输入操作,将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内置程序中、与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对应的内置程序的执行开始指令和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开始指令输入到异常检测装置。此外,输入控制部20还能够将后述的信息取得部21的信息取得开始指令等输入到异常检测装置。

信息取得部21从声音信号解析部14取得声压级或主频率。此外,在声音信号取得部13具有对声压级或主频率进行转换并输出至外部的功能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21还能够从声音信号取得部13取得声压级或主频率。

运算部22依照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内置程序来进行运算。作为程序的例子,根据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以及梯级4的行进速度,运算乘客输送机1中的点检用导靴7的位置。同时,运算部22通过对由信息取得部21取得的声压级或主频率的值与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来运算是否为异常声音。然后,运算部22将出现了异常声音的裙板5的位置信息作为输出结果存储在存储部18中。

指令部23对乘客输送机1发出用于使梯级4以运算部22运算出的条件行进的运转指令。指令部23与乘客输送机1的机房1c的控制盘25连接。此外,指令部23也能够通过网络16与控制盘25连接。

显示控制部24进行使显示装置27显示运算部22的运算处理结果、即异常判定结果等的控制。

另外,控制装置15能够由如下的计算机构成,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执行各部的控制所需的各种功能的各种内部程序以及信息处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并具备依照它们来进行控制处理的处理器。或者,控制装置15可以由执行各种内部程序的处理并预先设定有各种数据的一个以上的数字电路构成。

总之,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15与输入装置26、显示装置27、声音信号取得部13、声音信号解析部14以及网络16连接。输入装置26能够将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内置程序的执行的开始输入到装置。此外,输入装置26也能够输入信息取得部21的信息取得的开始。

图11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进行的声压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参照图11,在声压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中,首先,在步骤s101中,进行事先的人工作业a。在人工作业a中,作业人员将梯级4之一从梯级轴3卸下,将安装于梯级4的接合面部10的通常的导靴6更换为点检用导靴。通常的导靴6一般根据所要求的作用,由滑动性良好的树脂材料构成。与此相对,点检用导靴由于在安装时或维护时也容易激发异常声音,因此由具有摩擦系数比树脂材料高的弹性体(elastomer)的材料构成。

图12是沿着与梯级4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局部透视地例示出安装于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所使用的梯级4的点检用导靴7与接合面部10的嵌入粘接状态的侧视图。

参照图12,这里,在将点检用导靴7嵌入接合面部10的插入孔10a中时,在点检用导靴7与接合面部10之间填充粘接剂12。这样,如果在接合面部10与点检用导靴7嵌合时使用粘接剂12进行粘接,则点检用导靴7容易激发出异常声音。导靴6及接合面部10嵌合并卡合,通过两者的接触,摩擦衰减作用于导靴6的腿部6b及爪部6c、与凸部6d及接合面部10的内周面之间。

与此相对,如图12的涂黑部分所示,在点检用导靴7及接合面部10嵌合时,如果通过粘接剂12将它们之间粘接固定,则摩擦衰减效果会降低而成为衰减降低了的状态,从而容易产生异常声音。另外,在使用粘接剂12的固定方法中,一般使用环氧树脂系、硅系或瞬时固化型的粘接剂。在使用环氧树脂系粘接剂或硅系粘接剂的情况下,在直到粘接剂固化为止的期间,需要长时间保持。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优选作业时间较短而且作业方法也简单的瞬时固化型粘接剂,即瞬时粘接材料。在作业后的点检用导靴7的拆卸中,在难以进行固定材料的剪断、削去等机械性剥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剥离液等专用溶剂、或者对温度、湿度等固定材料周边的外部环境进行操作。

接下来,进入步骤s102,进行人工作业b。在人工作业b中,作业人员将梯级4重新安装于乘客输送机1,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以将安装有点检用导靴7的作为对象的梯级(以下也称为对象梯级)4移动到开始位置。例如,如果是下降用的乘客输送机1,则将对象梯级4移动到裙板5的引导开始的上部反转位置1a为止,使乘客输送机1停止,将该位置设为点检的开始状态。此外,如果是上升用的乘客输送机1,则将对象梯级4移动到裙板5的引导开始的下部反转位置1b为止,使乘客输送机1停止,将该位置设为点检的开始状态。

进而,进入步骤s103,进行动作模式的选择。在动作模式的选择中,例如,当作业人员操作输入装置26而选择了声压判定模式时,由命令接收部19将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声压判定模式。这时,如果在启动时在设定时间的期间没有由作业人员从输入装置26进行输入操作,则命令接收部19自动地将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声压判定模式。接着,当作业人员操作输入装置26指示执行开始时,由输入控制部20输入执行指示,开始基于应用程序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声压判定模式的动作处理。

于是,进入步骤s104,作为初始设定,通过作业人员对输入装置26的操作来进行声压级的阈值输入。这时,通过输入控制部20输入用于确认有无异常声音的声压级的阈值。另外,阈值也可以预先利用输入装置26从外部输入。

之后,进入步骤s105,作业人员操作输入装置26来进行乘客输送机1的信息的输入。乘客输送机1的信息包含梯级4的行进速度、乘客输送机1的层高以及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方向。另外,在控制装置15的存储部18、或者在管制侧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的数据库中预先保存有乘客输送机1的信息时,也可以适用其他运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被分配给作业人员进行点检的乘客输送机1的识别编号输入到输入装置26中,能够从数据库读入乘客输送机1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s106,作业人员操作输入装置26,使控制装置15的输入控制部20工作,根据输入控制部20的指令,将声音信号取得部13切换为工作状态。之后,进入步骤s107,作业人员使控制装置15的指令部23工作而使控制盘25进行控制,从而使乘客输送机1成为运转开始。由此,梯级4的行进开始。

进而,进入步骤s108,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取得点检用导靴7及声音信号。这里,由运算部22根据以梯级4的行进开始时为基准的经过时间以及在步骤s105中被输入到异常检测装置的梯级4的行进速度,运算裙板5处的点检用导靴7的当前位置信息。这时,同时由声音信号解析部14对由声音信号取得部13取得的声音信号进行解析,作为解析结果的声压被发送给控制装置15。

之后,进入步骤s109,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根据声音信号解析部14从声音信号中提取并经由信息取得部21取得的声压来进行有无异常声音判定。该有无异常声音判定也可以视为声音信号运算处理的一例。进而,进入步骤s110,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根据运算出的点检用导靴7的位置信息,进行点检用导靴7是否经过了裙板5的全部的判定。经过裙板5的全部例如表示经过从下部反转位置1b到上部反转位置1a的去路区间。

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断为点检用导靴7经过了裙板5的全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1,控制装置15的指令部23指示控制盘25停止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在判断为点检用导靴7尚未经过裙板5的全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8,反复进行之后的处理。

最后,进入步骤s112,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指示显示控制部24,在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显示裙板5的异常部位作为异常检测结果。

图13是示出与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声压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结果所涉及的、相对于点检用导靴7的移动距离的声压特性c3的图。

参照图13,如特性c3所示,声压伴随着点检用导靴7的移动距离而增大到超过设定阈值v1的区域被判定为裙板5异常的部位。因此,与该区域对应的裙板5的部位被输出至显示装置27。

这里,异常部位例如也可以利用距点检用导靴7的开始点的距离来表示。此外,在乘客输送机1中,沿着梯级4的行进方向排列多个裙板5而形成了去路区间段。因此,也可以在裙板5的排列中示出相当于在乘客输送机1中的从上部或下部起的第几个裙板5。如果是自动人行道的情况下,则要示出相当于从前部或后部起的第几个裙板5。作业人员通过确认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而识别被检测出的裙板5的异常部位,异常检测处理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以作业人员将梯级4的通常的导靴6的一部分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为前提。然后,作业人员使被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的梯级4移动到乘客输送机1的上部反转位置1a或下部反转位置1b。进而,作业人员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而使被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的梯级4行进,通过控制装置15同时取得声音信号和点检用导靴7的经过位置。控制装置15使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显示判定各位置处有无异常声音的结果。

即,根据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将导靴6的一部分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来进行异常检测处理。因此,在导靴6在裙板5上滑动而产生异常声音之前,能够连续地检测裙板5的异常部位。即,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在由于通常的导靴6产生异常声音之前,能够利用点检用导靴7连续地检测裙板5的异常。作业人员如果确认到显示部的异常检测结果,则能够容易地识别出裙板5的异常部位。因此,作业人员只要着眼于异常部位的裙板5,进行原本的使用测量器具、工具等进行的裙板5的安装调整作业即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利用了如下的滑动现象的特性:在点检用导靴7沿着裙板5滑动时,当按压力超过预定值以上时,会急剧地产生异常声音。然后,将所取得的声压超过设定阈值v1的区域作为裙板5的异常部位检测出来。在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由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运算根据异常声音的主频率而不是根据异常声音的声压而假定的按压力,从而检测裙板5的异常部位。但是,这里,是以裙板5的异常中、左右尺寸变窄为对象来进行检测的。

图14是示出相对于由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运算出的部件间的按压力的主频率特性c4的图。

参照图14,特性c4示出了当按压力增大时,激发出表示异常声音的产生频率的主频率的情况。异常声音产生的开端是点检用导靴7的振动,是由激励起接近点检用导靴7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频率而产生的。

在点检用导靴7与裙板5接触的状态下,伴随着按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当点检用导靴7由非线性表现较强的树脂构成时,接触刚性也会提高。其结果是,点检用导靴7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增加,异常声音的主频率也增加。在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利用这样的特性c4,根据异常声音的主频率的值来检测点检用导靴7的经过部处的裙板5的异常部位。

图15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进行的主频率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参照图15,在主频率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中,首先,在步骤s201中,进行事先的人工作业a。该人工作业a与实施方式1的图11中所示的步骤s101相同。此外,之后的步骤s202中的人工作业b也与图11中所示的步骤s102相同。

进而,进入步骤s203,进行动作模式的选择。在动作模式的选择中,例如,当作业人员操作输入装置26选择了主频率判定模式时,由命令接收部19将异常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主频率判定模式。

于是,进入步骤s204,作为初始设定,通过作业人员对输入装置26的操作来进行主频率的阈值输入。这时,通过输入控制部20输入用于确认有无异常声音的主频率的阈值。另外,阈值也可以预先利用输入装置26从外部输入。关于主频率的阈值,预先通过振动试验等实验取得按压力与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此处得到的值作为参考输入。

之后的步骤s205~步骤s208与实施方式1的图11所示的步骤s105~步骤s10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之后,进入步骤s209,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根据声音信号解析部14从声音信号中提取并经由信息取得部21取得的主频率,进行假定按压力大小判定。该假定按压力大小判定也可以视为声音信号运算处理的另一例。进而,进入步骤s210,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根据运算出的点检用导靴7的位置信息,进行点检用导靴7是否经过了裙板5的全部的判定。这里,经过了裙板5的全部是指,例如经过从下部反转位置1b到上部反转位置1a的去路区间。

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断为点检用导靴7经过了裙板5的全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1,控制装置15的指令部23指示控制盘25停止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在判断为点检用导靴7尚未经过裙板5的全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8,反复进行之后的处理。

最后,进入步骤s212,控制装置15的运算部22指示显示控制部24,在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显示裙板5的异常部位作为异常检测结果。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的主频率判定模式的异常检测结果所涉及的、相对于点检用导靴7的移动距离的主频率特性c5的图。

参照图16,如特性c5所示,主频率伴随着点检用导靴7的移动距离而增大到超过设定阈值v2的区域被判定为裙板5异常的部位。因此,与该区域对应的裙板5的部位被输出至显示装置27。作业人员通过确认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而识别出被检测出的裙板5的异常部位,异常检测处理结束。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以作业人员将梯级4的通常的导靴6的一部分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为前提。然后,作业人员使被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的梯级4移动到乘客输送机1的上部反转位置1a或下部反转位置1b。进而,作业人员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而使被更换为点检用导靴7的梯级4行进,通过控制装置15同时取得声音信号和点检用导靴7的经过位置。控制装置15使显示装置27的显示部显示判定各位置处的假定按压力大小的结果。

即,在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也使乘客输送机1运转,在由于通常的导靴6而产生异常声音之前,利用点检用导靴7能够连续地检测裙板5的异常。作业人员如果确认到显示部的异常检测结果,则能够容易地识别出裙板5的异常部位。因此,作业人员只要着眼于异常部位的裙板5来进行安装调整作业即可。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异常检测装置中,从异常声音产生的方面,对以裙板5的异常部位作为检测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乘客输送机1中,如上所述,在法规上规定了要使梯级4的踏板部4a和裙板5的左右之间的间隙宽度在规定值以下的内容。由此,还需要确认左右裙板5间尺寸大到规定值以上的部位。

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异常检测装置中,构成为,将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和进行裙板5及梯级4的间隙宽度的记录的专利文献1的裙板间隙测定装置进行组合。或者,也可以应用日本特许第4728768号公报所公开的裙板间隙调整方法的技术,来代替专利文献1的裙板间隙测定装置。作为将它们进行组合的结构,实施裙板5的安装点检。

即,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虽然导靴6或点检用导靴7的轨道与梯级4的踏板部4a的轨道有所不同,但通过将各装置进行组合,也能够同时进行点检。在该同时点检中,通过乘客输送机1的一次运转,点检用导靴7的经过部处的裙板5的异常部位、以及法规上规定的梯级4的踏板部4a和裙板5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这两者均成为检测的对象。

但是,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也同样地进行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进行了说明的人工作业a、b。点检用导靴7也可以由具有摩擦系数比树脂材料高的弹性体的材料形成、或者通过在与接合面部10之间的嵌合中使用粘接剂12进行粘接固定而使得容易激发异常声音。使安装有点检用导靴7的对象梯级4移动到上部反转位置1a或下部反转位置1b附近,在对象梯级4或其近处相邻的梯级4的踏板部4a固定专利文献1或上述专利公报的技术的装置。

这以后,依照在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中进行了说明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步骤,通过乘客输送机1的运转来同时进行由点检用导靴7的滑动引起的异常声音和梯级4的踏板部4a及裙板5的间隙宽度测定。作业人员通过确认各自的输出来识别被检测出的裙板5的异常部位,异常检测处理结束。

另外,本发明的异常检测装置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包含全部这些特征的可能的组合。特别是,可以使点检用导靴7成为由具有比滑动性树脂材料的摩擦系数高的摩擦系数的弹性体材料(elastomermaterial)形成、或者由具有比导靴6的摩擦系数高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或者相对于梯级进行粘接固定等各种方式。此外,点检用导靴7可以是,相比于导靴6,更牢固地固定于或者粘接于梯级4的方式。此外,点检用导靴7也可以是,相比于导靴6,被更牢固地支承于梯级4的方式。

总之,通过设为这样的方式,即使在包含附着于滑动面的附着物以及其他机械零件的振动等乘客输送机1的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促使点检用导靴7成为容易产生异常声音的状态。其结果是,在由于通常的导靴6产生异常声音之前,利用点检用导靴7能够适当且准确地检测出裙板5的异常部位。

标号说明

1:乘客输送机;1a:上部反转位置;1b:下部反转位置;1c:机房;2:梯级链;3:梯级轴;4:梯级;5:裙板;6:导靴;6a:基部;6b:腿部;6c:爪部;6d:凸部;7:点检用导靴;8:踏板部;9:托架;10:接合面部;10a:插入孔;10b:钻孔;10c:槽;11:卡合部;12:粘接剂;13:声音信号取得部;14:声音信号解析部;15:控制装置;16:网络;17:外部装置;18:存储部;19:命令接收部;20:输入控制部;21:信息取得部;22:运算部;23:指令部;24:显示控制部;25:控制盘;26:输入装置;27: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