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盛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0531发布日期:2020-09-25 18: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液体盛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盒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液体盛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300毫升以下纸包装的液态饮料和液态奶,饮用方式都是用吸管戳破铝箔孔来吸取饮用。用吸管戳破吸管插孔后,不使加外力,盒内的液体采用倾倒方式不能顺畅地流出,只能缓慢地往外滴落,通过挤压盒体,挤一下,盒内液体喷射出一部分,松一下,让盒体进些空气,然后再挤一下,盒内液体才能又喷射出一部分。这种操作的缺点是:费时,费力,流出的液体有间隔,不连续,不连贯,液体易发“呛”,在拔出吸管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洒漏,即使不拔出吸管,吸管与吸管插孔配合不紧密,在挤压的情况下,吸管与插孔处也会有液体滴落。

对于牛奶而言,还可以用剪刀剪破牛奶盒,将牛奶从牛奶盒剪破处倾倒入容器中饮用。人们要将牛奶从牛奶盒里倒出来时,先要将粘贴在牛奶盒侧面的折叠角从盒体上掰离,然后将折叠角展开,再用剪刀沿虚线剪掉一个角,才能把牛奶倒出来,整个过程存在以下不足:

1、剪切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力量小了不易剪开,力量大了容易造成剪切角飞溅。

2、剪切角掉落在桌面或地上时,附着在其内表面的牛奶会溅到桌面或地上,在扔掉这个剪切角后,还需要清洁桌面或地面。

3、剪刀在剪切的过程中,牛奶盒内表面的牛奶会附着在刀刃上,剪完后需要清洁剪刀的刀刃。

4、整个过程操作较为繁琐,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中国专利zl201821343094.2于2019年8月6日公开了一种盛装牛奶的盒子,该盒子在盒体顶部增加通气孔,通过出液孔倾倒牛奶的时候,通气孔保障盒体内外气压平衡,使牛奶倒出时更顺畅、快捷。但这个现有技术有个缺点:戳破出液孔后,被戳破的铝箔会指向盒内,对流出的液体产生干扰,干扰的结果表现为两种现象:1)要么液体不会流向既定的方向(液体会偏左,或偏右,或偏上,或偏下);2)要么液体出现洒漏。

近几年来,液态饮料和液态奶出现了瓶盖设计,可以用喝的方式饮用了。但这种带瓶盖的包装盒成本很高,只能用在售价高的产品上,比如:配备瓶盖的容量为250毫升的金典牛奶,价格在五元以上。而超市零售价为五元以下的250毫升液态饮料和液态奶的配备使用的是吸管,并且价格在5元以下的液态饮料和液态奶在超市里的数量是占多数的。为什么售价高的产品要用瓶盖而不是用吸管呢?因为喝的感觉比吸的感觉顺畅很多,舒服很多。如果在售价低的产品上也用瓶盖,因瓶盖包装盒价格要高很多,这样会增加成本,导致该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幅上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液体盛装盒,既能让人们享受到喝的美好感觉,价格又与现有的吸管包装盒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盛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体盛装盒,具有盒体,该盒体由盒体外层和设置在盒体外层内的盒体内层构成,在盒体外层的顶部开有出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外层上配备有导流管,该导流管用于穿过出液孔并伸入盒体内层中,导流管与盒体外层或/和盒体内层紧配合,使倾斜液体盛装盒后,盒体内层中的液体以倾倒的方式通过导流管连续流出。

本发明打破了盒装液体特别是盒装牛奶只能采用吸管吸取饮用或者剪开折叠角倒入容器中饮用的技术偏见。本发明采用配备的导流管从出液孔处戳破盒体内层,导流管穿过出液孔伸入盒体内层,通过倾斜液体盛装盒即可以喝的方式饮用盒体内层中的液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饮用过程非常顺畅,用户的舒适感强;同时,通过导流管将盒体内层中的液体倒入容器中饮用也非常便捷。另外,导流管插入出液孔后不拔出,将戳破后不会脱落并进入盒体内层中的盒体内层飞片挡在一旁,防止盒体内层飞片对流出的液体进行干扰,避免了洒漏情况的发生,并且液体通过导流管流向既定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在工作状态时,导流管的长度优选小于盒体的高度,导流管与盒体外层或/和盒体内层紧配合,这样倾倒时导流管不会发生脱落,并且导流管与盒体外层或盒体内层结合处不存在缝隙,不会发生液体泄漏。

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d,9mm<d≤18mm。导流管的内径过小,液体流出的流量也小,因空气进入盒内不充分容易产生发“呛”现象,使用者喝时的顺畅感及舒适感差,导流管的内径过大,一方面增加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导流管未使用时是粘在盒体外侧,装箱时,每个包装是紧贴在一起的,如果导流管粗大,很容易被挤扁而影响使用。因此,导流管的内径以9mm<d≤18mm为宜,在便于包装运输的基础上,能够兼顾液体连续顺畅地流出,无发“呛”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内径10mm≤d≤17mm。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内径11mm≤d≤16mm。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内径d为11mm。

在所述盒体外层的顶部开有通气孔,通气孔和出液孔分别位于盒体外层顶部的左右两端。使用时从通气孔处破开盒体内层,通气孔确保在通过导流管倾倒盒体内层中液体时内外气压始终平衡,从而保证了盒体内层中的液体流出更顺畅。

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d,6mm≤d≤10mm。在有通气孔平衡盒体内外气压的基础上,导流管的内径不必做得过大就能确保使用效果,能有效节约材料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内径d为7mm。

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40mm-80mm。导流管的长度过短,外露部分少,不利于使用者嘴含;导流管的长度过长,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使用时插入盒体内层就越深,插入越深,剩在盒内的液体就越多,一方面使用者要么边喝边往外拉导流管,要么在盒内液体还剩很多时拔掉导流管往外倒,倒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洒漏现象。因此,导流管的长度以40mm-80mm为宜。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60mm。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为尖头结构,在导流管的管身上开有缺口。导流管下端的尖头用于戳破盒体内层对应出液孔和通气孔的部分;导流管插入盒体内层中以后,导流管上缺口的上边沿与盒体内层的内顶壁基本平齐,使用时,缺口朝向使用者,以便倾倒时,缺口处于最低位置,便于将液体倒干净。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该缺口与导流管尖端的最尖位置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导流管的管身上设有定位指示线,该定位指示线位于缺口的上方并靠近缺口的上边沿。定位指示线用于提醒使用者插入导流管的长度,待定位指示线与盒体顶面基本平齐时主动停止。

所述导流管的管身上设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为凸包或环形凸台,且限位凸起位于缺口的上方并靠近缺口的上边沿。限位凸起属于强制性设计,起限位的作用,当插入导流管的过程中限位凸起运动至盒体顶面位置时,限位凸起受阻挡使导流管不能继续插入,这样能有效防止因导流管被完全插入或插入过多而导致无法饮用的情况。

所述导流管为上大下小的两段式台阶结构,缺口设置在导流管的小径段。以上结构也属于强制性设计,两段之间的台阶面起限位的作用,当插入导流管的过程中台阶面运动至盒体顶面位置时,台阶面受阻挡使导流管不能继续插入,这样能有效防止因导流管被完全插入或插入过多而导致无法饮用的情况。

在所述导流管上设有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一指示标记位于所述缺口的正上方,所述出液孔的边沿处设有与第一指示标记相配合的第二指示标记。第一指示标记和第二指示标记可以采用圆点或其它类似的符号,当两个指示标记正对时,表示导流管上的缺口正对使用者,缺口处于最低处。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为直通管。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容积为100-300ml。

有益效果:本发明打破了小容量盒装牛奶或盒装饮料只能采用吸管吸取饮用或者剪开折叠角倒入容器中饮用的技术偏见,本发明使盒装液体通过导流管以喝的方式饮用,不仅操作方便、快捷,而且饮用过程中的顺畅性好,使用者的舒适感强;同时,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导流管将液体倒出到容器中饮用,避免了背景技术剪开折叠角的各种弊病,倾倒过程不必向盒体施加挤压力,不仅无洒漏,而且无发“呛”现象。依本发明生产的包装,其成本与现有配备吸管的包装成本基本相等,这样小容量盒装饮料特别是盒装牛奶在确保价格不增加的前提下,能够使人们享受到喝的美好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导流管上限位凸起为环形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流管上限位凸起为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液体盛装盒由盒体和导流管3两部分组成。其中,盒体由盒体外层1和设置在盒体外层1内的盒体内层2构成,盒体的容积为100-300ml,盒体优选由纸铝塑复合而成。导流管3优选由塑料制成,导流管3未使用前,容置在密闭的包装袋中,而包装袋粘接于盒体外层1的外表面。在盒体外层1的顶部开有出液孔11和通气孔12,通气孔12和出液孔11分别位于盒体外层1顶部的左右两端。通气孔12与出液孔11保持适当的距离,该适当的距离以倾倒时,盒内液体不从通气孔12流出为宜。出液孔11为圆形,大小与导流管3的外径相适配。通气孔12可以为圆形,大小与出液孔11相等或者比出液孔11小,通气孔12也可以为圆弧形。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导流管3可以是直通管、波纹管、弧形管或两段式伸缩管,本实施例优选为直通管。导流管3的内径为d,内径d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实施例优选为6mm≤d≤10mm,由于有通气孔12存在,导流管的内径尺寸适中,导流管的内径过小,液体流出的流量也小,使用者喝时的顺畅感及舒适感差,导流管的内径过大,一方面增加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导流管未使用时是粘在盒体外侧,装箱时,每个包装是紧贴在一起的,如果导流管粗大,很容易被挤扁而影响使用。因此,导流管的内径以6mm≤d≤10mm为宜,在便于包装运输的基础上,能够兼顾液体连续顺畅地流出。导流管3的内径d为7mm效果最佳。导流管3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实施例优选为40mm-80mm,导流管3的长度过短,使用时不便于拿取,且插入盒体内层后外露部分少,不利于使用者嘴含;导流管3的长度过长,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使用时插入盒体内层就越深,插入越深,剩在盒内的液体就越多,使用者要么边喝边往外拉导流管3,要么在盒内液体还剩很多时拔掉导流管3往外倒,倒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洒漏现象。作为优选,导流管3的长度为60mm效果最佳。

导流管3的下端为尖头结构,尖头用于穿过通气孔12和出液孔11将盒体内层2的顶部戳破。在导流管3的管身上开有缺口31,缺口31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或其它适合的形状,该缺口31与导流管3尖端的最尖位置在同一竖直面上。导流管3用于穿过出液孔11并伸入盒体内层2中,导流管3与盒体外层1或/和盒体内层2紧配合,使倾斜液体盛装盒后,盒体内层2中的液体以倾倒的方式通过导流管3连续流出。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导流管3的管身上设有定位指示线32,该定位指示线32位于缺口31的上方并靠近缺口31的上边沿,定位指示线32用于提醒使用者插入导流管3的长度,待定位指示线32与盒体顶面基本平齐时主动停止。或者,导流管3的管身上一体形成有限位凸起33,该限位凸起33可以是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两个凸包,也可以是环形凸台,且限位凸起33位于缺口31的上方并靠近缺口31的上边沿,限位凸起属于强制性设计,起限位的作用,当插入导流管的过程中限位凸起运动至盒体顶面位置时,限位凸起受阻挡使导流管不能继续插入,这样能有效防止因导流管被完全插入或插入过多而导致无法饮用的情况。或者,导流管3为上大下小的两段式台阶结构,缺口31设置在导流管3的小径段,台阶结构也属于强制性设计,两段之间的台阶面起限位的作用,当插入导流管的过程中台阶面运动至盒体顶面位置时,台阶面受阻挡使导流管不能继续插入,这样能有效防止因导流管被完全插入或插入过多而导致无法饮用的情况。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在导流管3上设有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一指示标记位于所述缺口31的正上方,出液孔11的边沿处设有与第一指示标记相配合的第二指示标记。第一指示标记和第二指示标记可以采用圆点或其它类似的符号,当两个指示标记正对时,表示导流管上的缺口正对使用者,缺口处于最低处。

本发明使用的时候,先将导流管3连同其外面的包装袋从盒体外层1上取下,接着撕开包装袋取出导流管3,然后用导流管3的尖头穿过通气孔12将盒体内层2的顶部戳开一个气压平衡孔,再调整导流管3上的第一指示标记,使第一指示标记和第二指示标记正对,确保导流管3上的缺口31正对使用者,此时用导流管3的尖头穿过出液孔将盒体内层2的顶部戳开一个通孔,并使导流管3伸入盒体内层2中,受定位指示线32的主动提醒或者限位凸起或者导流管3上台阶面的被动限制,导流管3停止插入,这时使用嘴含导流管3的外露部分,慢慢倾斜液体盛装盒,盒体内层2中的液体通过导流管3的尖端及缺口31进入导流管内部,再连续流入使用者的嘴中(此过程无须向盒体施加挤压力),液体盛装盒倾斜至基本倒立时,盒体内层中的液体完全通过缺口31流入导流管内部,能够确保盒体内层中的流体流尽。在导流管3插入盒体内层2后,将戳破后不会脱落并进入盒体内层中的盒体内层飞片21挡在一旁,防止盒体内层飞片21对流出的液体进行干扰,避免了洒漏情况的发生。导流管3导流的过程中,盒体内层2顶部的气压平衡孔始终保持内外气压一致,使导流的过程更顺畅,不会产生发“呛”现象。采用导流管3将液体包装盒中的液体倒入容器的过程与嘴含喝饮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盒体外层1的顶部无通气孔12,只有一个出液孔11。导流管3在引流的同时要有利于空气进入盒体内部,因此导流管3的内径设置得偏大一些,导流管3的内径为d,9mm<d≤18mm;进一步地,导流管3的内径设置为10mm≤d≤17mm;更进一步地,导流管3的内径设置为11mm≤d≤16mm;导流管3的内径d为11mm时效果最佳。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例如改变盒体的材质,或者改变导流管的尺寸,或者改变缺口的形状等等,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