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和回转期间,能连续地输送材料的一种回转桥式材料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090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移动和回转期间,能连续地输送材料的一种回转桥式材料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材料搬运设备,特别是一种具有前、后枢轴支承的,一般称作直线式船用装载机或直线式装载机的回转桥式船用装载机。驱动装卸桥的前支承使其沿着平行于被装载的船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直的或直线的轨迹移动,而后支承可沿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上述直轨迹方向延伸的后部轨迹移动。该装卸桥装有一个平行其轴线运行的输送机,在装卸桥尾端,另一输送机与后轨迹成一直线或成一角度的向该输送机供料。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开始接近位于装卸桥尾端的供料处。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最好是成为这样的取向,使其在供料处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向上倾斜,直到使它呈现沿装卸桥长度延伸的一流行的水平取向为止,此处在沿可移动地安装在装卸桥上的吊杆的长度而言,该取向连续。吊杆可通过装卸桥前端延伸,所以能使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将供料处材料连续地供给到船或其它载体上。本发明提出和解决了一些难题,即涉及了当所述装卸桥后支承在纵向和枢轴两方向运动时,有助于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的连续供料。此外,由于装在装卸桥上接近它的供料处的输送机优选的初始向上倾斜,这样大大减少了装卸桥全长,从而大大节省了空间、材料和相应成本。
本发明所涉及类型的材料搬运设备通常非常庞大和复杂,在时间、材料、工程和成本上需要很大投资。这种设备一般涉及船用装载机,特别是众所周知的直线式船用装载机或直线式装载机。这样的设备可结合参照
公开日为1974年12月24日的美国专利3,856,159和于1986年2月11日再版专利Re32,081。在今日世界,直线式船用装载机已非常普及并用在许多大规模的船用装载机中。至此,所有的直线式装载机均包括一可移动地装在沿装卸桥横向延伸的并基本上平行于正在装载的船的轨道上的前枢轴和一固定的后枢轴支承,后枢轴支承包括用于允许装卸桥相对于该固定的枢轴支承纵向移动的装置。然而,在装卸桥后部负荷的情况下,偏转方向交替的这样一种结构需要专门的设计。直线式装载机交替变化的实例已在上述专利中给出,其中,后枢轴支承并不固定而是装在垂直于前端轨道方向伸展的轨道上。然而,正如上述专利中所述,因为在没有固定的枢轴点处向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供料,这个实施例在向一个安装在回转装卸桥上的输送机连续供料方面产生了特殊的困难。由于这个原因,利用稳定的供料系统和一具有固定的后枢轴支承的全部现有设备价值几亿美元。现有设备和与每一设备有关的设计标准在于1991年3月出版的,松散固体搬运杂志Vol11,No1中由发明人加以公开了。
本发明直接解决了具有上述交替结构即一可移动后枢轴支承的直线式装载机的供料问题,并且也通过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接近其供料点处呈一特殊向上倾斜的形状,减少了装卸桥自身整个成本和尺寸,因为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上不存在固定供料点,在已前的装载机上不能使用这一形状。
简言之,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可在整个本发明中交替使用的带有一可移动的枢轴后支撑的一直线式装载机或直线桥式船用装载机或直线船用装载机。直线船用装载机包括一两点被支承的桥架,接近于船侧的一个前端,该船侧可沿着基本上平行于要装载的船或载体的纵轴的直线状轨道移动和远离载体或船的一后端。后端也装在其方向基本上垂直于要装载的船或载体的纵轴的轨道上。前、后支承都能进行枢轴运动。当装卸桥的前端沿着平行于载物运转的轨道移动时,后端支承上有力作用到枢轴上,同时与装卸桥的后端一起沿着轨道的垂直部分,纵向移动。因此,在前端平行于要装载的船或载体的纵轴移动时,装卸桥的后端移向或离开载体。装卸桥后端的枢轴运动是非常复杂的。装卸桥后端的速度以及运动和枢轴转动量如一函数变化,该函数是当装卸桥沿前部轨道移动时前端的横移速度和当沿着船侧长度测量时由前部轨迹的近似中心到前端部支撑部位的距离这两者的函数。
由于在两点处支承装卸桥,这两点相对于装卸桥的长度和相邻或相对端部是固定的,在载荷作用情况下,装卸桥总是在一个方向偏转,意味着无应力循环。这是因为该枢轴点是装卸桥后端的支承点,它位于装卸桥上的一固定点处,但可随着整个装卸桥移动而移动,从而对于装卸桥的任何区段,特别是后端,避免有时处于压缩状态,而其它时间处于张紧状态。对照现存的工业实例,为了有一固定的后端供料处,后枢轴点保持固定,装卸桥的后端铰接其上并相对于固定的后枢轴纵向移动。在早期工业实例中,装卸桥后端的负荷轴承点随装卸桥相对固定后端枢轴点纵向移动而变化。因此,装卸桥的全长或跨度相对前、后支承是变化的,使得装卸桥后端有时是跨度部分,而在其它时候是吊杆,因为在一些位置上后端通过后端支承延伸,进而通过后端枢轴点,因而在后端部应力是反向或循环的。
应认识到本实例中移动后枢轴,导致跨度长固定并且消除反向应力,从而装卸桥结构中材料费用显著增大。在目前工业型的直线式船用装载机上,仅仅用最短的装卸桥跨度就可适合于提供上层结构所需的横向位移,已知的典型结构是吊杆,通常,上层结构可移动地装在这种型式的装卸桥上。该跨度是当装卸桥垂直于正在装载船的轴线时,固定后枢轴和前端支承间的距离。目前广泛应用的全长桥跨是适用的,因为跨长并不改变,从而可移动地装在装卸桥上的上层结构更平衡和设计更经济。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向上倾斜于它的在装卸桥后端的起点,并接近它的供料处。然后,输送机连续地向上倾斜以升到吊杆的平面,在那儿,即在供料期间,吊杆横穿装卸桥时,吊杆携带输送机。输送机终止或停在伸过正装载的船或载物的吊杆端。在供料处向上倾斜允许装卸桥全长进可能缩短,因为如果输送机在供料处下方呈水平取向,则供料处和输送机提升以横穿吊杆处间需要的距离非常大。所要求的这段距离是为了防止输送机在张力下从其支承处提升的倾向,因为这一倾向具有损失材料或更严重的机械损耗或甚至皮带断裂的危险。
在取消了一个固定枢轴点位置处,将材料供给到直线式装载机上而产生了一个已有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随着后端同时进行的纵向和枢轴运动,在直线式船用装载机的后端进行连续地供料。该问题的解决更加经济,因为将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向上倾斜于它的供料处,能缩短整个装卸桥的长度。
因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具有后端支承的直线式船用装载机,它的后端支承能在纵向移动同时也能进行枢轴运动,而不用沿装卸桥长改变相应的支承点,并能从后端连续地供给材料而后端按所述的同时进行枢轴和纵向移动。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一连续供料的直线式船用装载机,按照本发明的结构,它与供给船用装载机的输送机的方向有关,该输送机通常称为移动头,或往复输送机。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直线式船用装载机,它具有固定长度的跨度,整个跨度使可动地装在装卸桥上的可动上层结构横向移动,这种上层结构公知形式为吊杆。
本发明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装在装卸桥上输送机,它从装卸桥后端的供料处向上倾斜,从而由于输送机提升到吊杆平面(此时输送机在该平面上仍行走),减少了输送机沿桥长移动,所需的距离。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述中更加明确。然而,应理解到,附图仅仅用于图示目的但并不限制本发明,而这些限制将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序号表示相同的构件。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回转桥式船用装载机后端部的局部示意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定向地铰接在输送材料的输送机的下方。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将材料传送到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的输送机在与后枢轴支承的行走方向成一角度地接近装卸桥,用于直线桥式装载机的装载。
图4是图3实施例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直线桥式装载机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中,将材料传送到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的一输送机以一基本上与装卸桥成一直线地接近装卸桥。
图7示出了装船机细节的侧视图,示出了一可铰接的吊杆可移动地装在装卸桥上并且有最佳设计的输送机结构。
图8示出了两装卸桥跨度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船用装载机的侧视图,船用装载机结构带有并不是最佳的,但可选择设计的输送机。
首先参照图1和5,材料搬运设备10示为一船用装载机10,更特别地是一直线式船用装载机。船用装载机10具有装载船200或其它载物的能力,它们的纵轴210一般的垂直于船用装载机10的纵轴。船用装载机10的前部120枢轴地被支承在马达驱动支承111上,该马达驱动支承111借助轮113(见图7)可移动地装在轨道110上,用于在一平行于被装载的船200的纵轴210方向上有动力的直线移动。装卸桥100的后端24装在位于支承结构26上的后枢轴28上,该支承结构依次地装在可滚动地装在轨道32上的轮托架34上,轨道32在基本上垂直于轨道110的方向上伸展。随着前端120被驱动地沿着轨道110移动,沿着装卸桥100作用一纵向力,对可移动的装卸桥后端24施压,使其沿着轨道32或移向或移开船200。在产生纵向移动的同时,铰接到后铰点28上的后端24产生回转或枢轴移动。在目前最佳实施例中,整个结构的运动力是由位于前端支承111上的驱动电机提供的,前端支承111沿着轨道110驱动前部120的轮子113,从而通过装卸桥机体自身,使后端24纵向和枢轴移动。应当理解到,靠适当的控制,能为后端提供一个单独的驱动以驱动后端支承以便增大前端电机驱动的电机输出,所提供的这个后端驱动与前端驱动一起操作并响应于前端驱动。然而,这样一种构造需要一套用今天标准来看是异常复杂和昂贵的控制系统,但如采用图1和5所示的实施例则不必要采用这套控制系统。
最好见图5,后枢轴28伴随着船用装载机10的后端24移动。如,当装卸桥100处于垂直于船200的位置A时,桥架100的后端24距离船最远。随着桥架的前端120被带动沿轨道110移向右侧位置B(见图5虚线所示),装卸桥100的后端24围绕着枢轴28枢轴旋转,同时后端24和枢轴28沿着轨道32直线地移向船。驱动装卸桥100使其从位置B到位置A和依次地到位置C中,产生反向的枢轴和纵向移动。可以理解到,靠马达驱动支承111,装卸桥前端沿着船200的长度方向的轨道110,并平行于斜脊210的纵轴被直线驱动,环绕装卸桥100的后端24和枢轴28,装卸桥100的各枢轴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船210的长轴的纵轴连续运动。依次,装卸桥100上携带的桥式输送机20也纵向和枢轴移动。输送机20可输送固体材料比如矿石、煤炭和谷物,以及袋、包和类似物。
在没有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用来将材料传送到船用装载机上的输送系统是笨重的,固定的结构,在向桥式输送机20供料方面,这样的设备一般将产生很多难点。然而,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相对装卸桥100为固定的传送点,但是相对于装有船用装载机的地面,甲板或其它结构,该传送点是可移动的,从而桥式输送机20可连续地输送材料,同时装卸桥100的后端24纵向和枢轴移动。这些的实现是靠把输送机14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架12上,支架12可操作地连到装卸桥100的后端24的支承26上,使其伴随直线移动而移动,也可以提供一相对于枢轴点28处于一固定位置的料斗18和滑槽22,所以材料可以经料斗18和滑槽22,从输送机14输送到桥式输送机20上,而与装卸桥100的后端24的移动无关。
详见图1,装卸桥100的后端24经枢轴28铰接到支承结构26上。枢轴28形式可为芯轴,转台,轴承或其它类似的众所周知的枢轴装置,以允许大结构件围绕着枢轴点枢轴运动,后端24铰装在枢轴28上,其上装有枢轴的支承结构26为一平台形式,但也可以成形为可支承船用装载机100的后端24重量的任何物理尺寸或形状。通过轮34,支承结构26可移动地装在轨道32上。轨道32位于垂直于船200或其它要装载的载体的纵轴210方向上。正如前述,后端24可在轨道32上沿轨道32移向和远离船。携带输送机14的支架12定位于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靠支承件16,支架12固定在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方的高位。在支承件16和后端24之间有适当间隙以容纳它们的枢轴运动。支架也可以通过轮组件36可移动地装在轨道32上。因而随着装卸桥100的后端24的运动,支架具有伴随它在同样方向移动的能力。最好地是,支承结构26和支承件16间的连接是靠一个基本上是刚性的连杆构件30来连接的,因此,当装卸桥100的后端24沿轨道32移动时,离开装卸桥100的后端一固定距离的支架12与装卸桥100后端24以同样方式沿轨道32移动。在支承结构26和支承元件16之间代替刚性连杆30的连接装置可以是使支承结构26和支承元件16之间相互保持基本固定的任何形式的连接装置,如象伺服系统的跟踪系统,光学,电磁或电跟踪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的电-机械连杆。例如,用于支承件16的带轮支承36可不靠刚性机械连杆带动而是靠一单独驱动电机带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跟踪系统来驱动所述单独的驱动电机以驱动支承件16来回地响应支承结构26的移动,以使支承件16和支承结构26间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此外,支承结构26可制造的大的足以将支承件16直接装在其上以在它们之间提供伴随运动,所具有的适当间隙用于后端24的枢轴运动。
输送机14停止在固定到支架12上并在位于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的枢轴28上方的料斗18中。料斗18将料输送到与枢轴28成一直线并定位在桥式输送机20上方的滑槽22中。滑槽22最好装在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此外,如果需要,料斗18和滑槽22可结合成为一固定到支架12或装卸桥100的后端24任一上的单体结构件,在它们之间提供一合适的轴承组件以使每个构件相对于另一构件产生旋转运动。然而,在任何前述的构造中,由于与枢轴28成一直线的输送机14和桥式输送机20的供料处的相应定位是固定的,输送机14经料斗18和滑槽22把材料连续地输送到桥式输送机20上。由于在支架12和后端24间最好由连杆件30提供固定连接,虽然后端24同时进行直线和枢轴运动,该定位是连续的。
在桥式输送机20上方的输送机14的相对固定位置见图2。见图示,携带输送机14的支架12被定位在携带桥式输送机20的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方。随着后端24枢轴旋转和直线运动,定位在枢轴28上方的输送机14保持连续地状态,从而在装卸桥100的后端24运动期间,使要传送的材料从输送机14连续地传送到桥式输送机20上。
当输送机14垂直于将装载的船200的长轴210定向时,见图6,携带输送机14的支架12必须移到轨道32的右边,在远离要装载的船的方向上,由输送机14的头部或终端向着输送机行走的反方向移动,输送机14中形成带松弛。为了使输送机具有连续张紧状态,允许船用装载机10连续地供料,当船用装载机24后端在离开船200方向移动时,使用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滑轮80和82的组合以改变输送机14的有效长度,从而防止沿输送机14产生任何带松弛现象。
图6示出的支架12经连杆装置30分断地进入可移动的与后端支承26相连的区段,一固定区段120支承着输送机14的剩余部分。此外,传动外罩300罩住输送机14的驱动系统。也位于传动外罩300中的滑轮82在传动外罩300中位于一固定位置。装在支架12上的动滑轮80携带输送机14的一区段。当船用装载机后端24移开船200时,滑轮80和支架12分别向后移到位置80′和12′。当支架12位于位置12′时,定滑轮82和装在支架上且在位置80′的动滑轮80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支架12行走的距离。因此,应理解到,由支架12向后移动所形成的输送机14的松弛量相等于支架12行走的距离。于是,为拉紧该松弛量就要求输送机14在定滑轮82和在位置80′的动滑轮80之间行走一附加的距离。这种联系将始终贯穿在可移动支架12移动的范围,从而当支架12来回移动时,在输送机14上的张力保持恒定。支承动滑轮80的支架12的后端部可由沿支架部分120的上表面安放的轮组件110支承,或可由能进行水平移动的任何其它形式的构件支承。此外,驱动装置90可沿输送机14长度方向定位在任何适当位置,图中未示出。此外,如果驱动装置90设置在别处,支承定滑轮82的传动外罩300可为任何适用的罩或支承,它可以使滑轮82相对于支架部分120固定设置。
图6所述的实施例中支架12基本上是水平的。设备的配置需要输送机14和支架部分120放置在比图6低的位置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定滑轮82可装在任何高度。在这样的状况下,支架12将向下倾斜至一适当高度,而动滑轮80将定位在所需高度以与输送机14的要求高度相配合。当船用装载机后端24向后移动时,在前述图6实施例中所述的关系同样成立。定滑轮82和动滑轮80的新位置80′之间的距离将相等于船用装载机后端24行走的距离。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由头端滑轮84移动所产生的带松弛将由定滑轮82和动滑轮80′的新位置间的距离而拉紧。应当理解到,提供这样的装置将大大地提高输送机14外形的灵活性。
当输送机14取向基本上垂直于要装载的船200的长轴210时,也就是基本上与后端轨道32纵向排成一列时,使用图6的实施例和它的改形。然而,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输送装载机的输送机必须倾斜一角度时,则在水平面上与轨道32不成一列。本发明的这一结构见图3示出的加一实施例。在装卸桥后端24的枢轴和纵向移动期间,这个实施例能使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从一输送机系统连续装载,该输送机系统取向成一角度而不是基本垂直于要装载的载体的取向。这是靠在初始供料输送机50下方装有安装在支架上的输送机14而取得的,该输送机50接近装卸桥100的后端24并在水平面上与支承轨道32成一角度。
详见图3和图4,初始供料输送机50接近可移动的支承装卸桥100的轨道32,并在水平面上与轨道成某一角度(最好见图4)。参见图3,初始供料输送机50由外套58支承。同样装在外套58上的轨道72经轮组74支承支架12的后端,轨道72的安装是使其沿轨道72在基本上平行于轨道32的方向移动。当装卸桥100的后端24沿轨道32移动时,支架12的前端沿轨道32移动,并且支架12的后端70伴随着装载机100后端24的移动沿成直线的轨道72移动。轨道72具有足够长度能在支架12移动的整个范围内支承支架12的后端70。输送机14设计得足够长以在支架12移动的整个范围内保持在初始供料输送机50下方。初始供料输送机50终止在料斗52和滑槽54内。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支架12沿轨道32和72来回移动,初始供料输送机50连续地将料输送到安装于支架上的输送机14上。输送机14向桥式输送机20的供料方式同前述。因此,可见图4,不管初始供料输送机50相对于轨道32的角度,只要在支架12沿轨道72和32与装卸桥后端一起移动时,支架上装的输送机12长度足以保证使其位于料斗52和滑槽54之下的位置,就会连续地向装在桥上的输送机20供料。
见图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船用装载机结构的侧视图。图中可见,装卸桥100水平延伸,一可动上层结构或吊杆400装在装卸桥100的上表面。桥式输送机20部分由吊杆400携带,其它部分装在装卸桥100上。输送机20由滑轮和辊轮系统支承,图中未示出,其设计和供给器具是本技术领域公知技术。
实际上吊杆400能在装卸桥100跨度的全部长度上来回移动,例如可由示出的电机驱动装置401,或由其它的用于在装卸桥上移动上层结构的公知设备或方法驱动而移动。吊杆400具有一可动前吊杆段410,它携带桥式输送机20的头端420,并且在它上面也装有一供料滑槽480。供料滑槽480定位在桥式输送机20的头部420的下方。前吊杆段410和相应地桥式输送机头部420和供料槽480是可铰接地和可悬臂地通过装卸桥的前端120,从而在材料装到船上时能满足不同的供料要求。吊杆400悬臂伸出部通过装卸桥100的前端120最好见图8的平面视图。图8示出两可交替的装卸桥结构Ⅰ和Ⅱ。装卸桥结构Ⅰ侧视图见图9,装卸桥结构Ⅱ侧视图见图7。
正如前述,装在装卸桥上的输送机20在吊杆400上的部分长度上移入。在供料处,桥或输送机20装在装卸桥100的后端24上。在装卸桥结构Ⅰ(图9)中,桥式输送机20实质上水平地位于供料处下方。然而,应认识到输送机20必须提升到较高平面以装在吊杆400上。见图9,当吊杆位于装卸桥上最后端处时,为了允许在桥式输送机20高度上进行必要的传送,必须决定桥跨度的有效长度,以使输送机从位于桥式输送机20供料处下方的初始高度向必须行走到吊杆400顶上的提升高度输送。该长度对于容纳形成输送机20的皮带曲率是必要的。所需曲率是为了进行高度传送。如曲率半径太短,同时桥跨度将有些缩短,则输送机20的皮带升高离开支承皮带的支承辊(未示出),这样将损失所携带材料,产生过磨损,甚至在操作期间,损坏输送机,出现不能工作的状态。见图9,为了完成在输送机20高度上的传送,以及相应地容纳输送机20曲率所需半径,在传送期间输送机20所复盖的跨度必须较大,从而增加总的装卸桥长度,装卸桥质量和开支。
在操作期间,为避免皮带可能的提升,也为了缩短装卸桥100的跨度,装卸桥100和输送机20的另一实施例最好见图7。如图7所示在供料处的桥式输送机20的路径是呈一向上倾斜方向,允许输送机在一逐渐减少距离而不是通过图9示出的传送曲线中沿吊杆400提升到行走平面,从而需要大大地减少桥跨度。例如,参见图7,8和9,相应的船用装载机设计尺寸如下要载物船长尺寸为S。吊杆在装卸桥上所需行走距离为T,用于保证吊杆上层结构沿装卸桥行走所需附加长度为C,悬臂前端120的长度为F,输送机传送高度为H,及容许输送机高度传送的桥跨度部分的长为R。考虑在另一设计中,尺寸S,T,C,F和H是不变的。但是根据输送机在供料处的取向,R是变化的。如果输送机20开始处于基本上水平位置(图9)时,这样,船用装载机装卸桥跨度尺寸为Y,如果输送机20的供料处开始处于一向上倾斜方向(图7),装卸桥跨度尺寸为X。在图8中应注意到,尺寸X明显小于尺寸Y。这是因为当输送机20基本上在供料处下方处于水平位置时,距离R必须很大的缘故。
为了论证在使用本发明设想类型的直线式装载机上利用向上倾斜的输送机的经济性,举例如下。
例子 在一典型的设计计算中,在图8中用S表示所需的有效船长为135米。采用尺寸T为32米和尺寸C为16米的一根吊杆。为容纳吊杆行走的全部范围,装卸桥前端120悬置于前支承111之外的长度F为9米。携带在吊杆上的桥式输送机20必须在由它的供料点算起的高度H为6米的范围内输送。
使用结构Ⅰ(图7)的向上倾斜的输送机且倾角大约为15度的一装卸桥需沿桥跨度的尺寸R大约是6米,在图7中用尺寸X表示的桥跨长为43米。然而,如果使用结构Ⅱ(图9)的水平取向的输送机的装卸桥,需桥跨度R为20米,在结构Ⅱ中长度R必须较大,以容纳输送机20皮带曲率半径(该半径大约是125米)。这样,在图9中用Y表示的较长的桥跨度为57米。
桥跨长的不同见图8平面视图。上述实例中所给出的向上倾斜的输送机中,很明显地显示在图7最佳实施例中,可减少桥跨度。考虑到桥跨度每米成本为1000美元,采用向上倾斜的桥式输送机的显著优点变得非常明显了。
在滑槽22下的输送机20供料处必须沿着装卸桥100的上表面安装,或装卸桥100必须有一凹槽或开口的内段以携带输送机20的一部分。不论输送机是装在桥的凹槽部分内或装在桥的上表面,都不影响所需要的输送机相对地放在供料处下方所需的取向,即,不管出于工程设计选择的安装方法如何,输送机可位于向上倾斜的位置。
最佳实施例示出,描述及指出了本发明的基本新特点,应当理解到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形式和细节所作出的各种省略,替换和变化均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仅限制在权利要求书所表示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散料从供料区装载到具有一纵轴的载体上的设备,在装载期间,该载体配置在一个基本上固定的予定方向上,该设备包括一具有一纵轴的可移动的支架;一第一带式输送机,由可移动的支架携带,并且具有一基本上与支架的纵轴成一直线的纵轴;一加长的直线式船用装载机,具有一纵轴,一接近载体的前端,一与载体有一距离的后端,一连接到船用装载机前端的前端支承,用于使船用装载机前端相对于前端支承枢轴转动和用于在一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纵轴方向直线运动,从而改变船用装载机前端操作位置,一用于船用装载机后端的支承,用于将后端支承枢轴地连接到船用装载机后端的装置,这样船用装载机后端和后端支承可一起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方向直线移动,同时船用装载机后端相对于后端支承围绕着由船用装载机后端和后端支承所限定的一固定的旋转枢轴轴线枢轴旋转,同时进行的直线和枢轴运动是船用装载机前端操作位置的一函数;一第二带式输送机,装在直线式船用装载机上,基本上与直线式船用装载机的纵轴成一直线;用于将由第一带式输送机携带的材料输送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的装置,该输送装置装在支架和直线式船用装载机之一上,并且接近于船用装载机后端并基本上与枢轴成一直线;以及用于将支架连接到后端支承上的装置;从而所述支架伴随着所述后端支承并在一相对于所述后端支承固定的位置上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载体的所述纵轴的方向运动,以便在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枢轴之间保持连续的可靠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水平地位于船用装载机后端下方并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后端平行轨道,以及其中后端支承包括多个可沿着后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水平地位于船用装载机前端下方并在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纵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前端平行轨道,以及其中前端支承包括多个可沿着前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4.按照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可移动的支架包括一设置在船用装载机后端上方的前端;用于支承位于船用装载机后端上方高架位置上的可移动支架的前端的装置;以及多个装在前端支承上并可沿着后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5.按照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中,用于将支架连到后端支承上连接件包括一个基本上刚性的将后端支承连到可移动的支架前端支承装置上的连杆。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中,前端支承还包括沿着在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纵轴方向上的前端平行轨道驱动前端支承的装置,这样驱动所述船用装载机的前端在所述船用装载机前端的平行方向上移动,即将同时产生的直线和枢轴运动传递到所述船用装载机的后端。
7.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传送装置包括一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卸料端的料斗,所述料斗被装在支架上,料斗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输送机的下方;以及一装在船用装载机后端具有一直料端和一卸料端的滑槽,滑槽的进料端位于料斗卸料端的下方,滑槽的卸料端设置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上方,用于经料斗和滑槽,将来自第一带式输送机上的材料供应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
8.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带式输送机,具有一设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方的端部以及具有一与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纵轴基本上不成一直线的纵轴,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纵轴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的方向上伸展;用于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方位置上支承第三带式输送机的装置,该装置允许支架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的方向上直线运动;以及将材料从第三带式输送机上输送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的附加装置,该装置用于安装附加的转送装置,以允许在附加转送装置和第一带式输送机间连续地可靠定位。
9.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第一带式输送机具有一初始行走方向和当支架伴随着船用装载机后端移动时,用于在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拉紧松驰的装置,拉紧装置包括一装在支架上用于随该支架移动的第一滑轮,接收第一带式输送机并且将第一带式输送机的初始行走方向反向的所述第一滑轮;以及一固定安装地与支架无关的第二滑轮,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滑轮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并将第一带式输送机返回到初始行走方向上,当船用装载机的后端与载体具有一最短距离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隔开一初始距离,第一和第二滑轮隔开的距离相等于初始距离和当支架随所述船用装载机后端移动时支架移动距离之和。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第二带式输送机接近于枢轴,以便在远离船用装载机后端,向上倾斜于装船机后端。
11.一种将散料从供料区装载到具有一纵轴的载体上的设备,在装载期间,载体位于一基本上固定的予定方向上,该设备包括一具有纵轴的可移动的支架;一由可移动支架携带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并具有一基本上与支架纵轴成一直线的纵轴;一加长的直线船用装载机,所述船用装载机包括一具有一纵轴的装卸桥,被安置接近于载体的一前端,被安置与载体成一距离的一后端,一连接到装卸桥前端的前端支承,用于使装卸桥前端相对于前端支承枢轴旋转和用于使装卸桥前端在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纵轴的方向上直线移动,以改变装卸桥前端的操作位置,一用于装卸桥后端的支承,用于将后端支承枢轴地连接到装卸桥后端的装置,使装卸桥后端和后端支承一起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的方向上直线移动,同时桥后端相对于后端支承围绕着由装卸桥后端和后端支承所限定的一固定枢轴旋转,同时的直线和枢轴运动是装卸桥前端操作位置的一函数;以及一可移动地装在装卸桥上的吊杆,该吊杆端部能伸出桥前端外,该吊杆具有一基本上与装卸桥的纵轴成一直线的纵轴;一第二带式输送机沿着装卸桥的纵轴和吊杆的纵轴伸展并可移动地支承在多个辊上,第二带式输送机具有一支撑在装卸桥上第一高度处的第一段和支撑在吊杆上第二高度处的第二段,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将第一带式输送机上传送的物料转送到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上供料处的第一装置,第二带式输送机的第一段接近供料处,第一转送装置装在支架和装卸桥之一上的接近于装卸桥后端处,并基本上与枢轴成一直线;将材料从第二带式输送机上转送到载体上的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转送装置装在吊杆端附近;用于将所述支架连接到所述后端支承上的装置,从而所述支架伴随着所述后端支承并在一相对于所述后端支承固定的位置上沿基本垂直于所述载体的纵轴的方向运动,以便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和所述枢轴之间保持连续可靠的定位;以及第二带式输送机从第一高度向上倾斜到第二高度,从而在第二带式输送机在高度上传送时,防止第二带式输送机离开辊子。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水平地设置在装卸桥后端下方以及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方向伸展的后端平行轨道;和其中后端支承包括多个可沿后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水平地设置在装卸桥前端下方的及在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纵轴方向上伸展的前端平行轨道;和其中前端支承包括多个可沿前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前端基本上处于装卸桥后端上方的一升高位置上;用于在装卸桥后端上方的升高位置上支承可移动支架前端的装置;以及多个装在前端支承装置上并可沿着后端平行轨道定向移动的轮子。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中将支架连到后端支承上的连接装置包括一用于将后端支承连到可移动支架前端支承装置上的基本上刚性的连杆。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设备,其中,前端支承还包括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载体的所述纵轴方向上,沿着所述前端平行轨道驱动所述前端支承的装置,这样,由于装卸桥前端被驱动而在平行方向上移动,装卸桥前端将同时产生的直线和枢轴运动传递到装卸桥后端。
17.按照权利要求11的设备,其中,第一传送装置包括一个有一进料端和卸料端的料斗,料斗装在支架上,料斗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输送机的下方;以及一装在装卸桥后端上、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卸料端的滑槽,滑槽的进料端位于料斗卸料端下方,而滑槽的卸料端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上方,用于将第一带式输送机上的材料,经料斗和滑槽,供应到位于供料处的第二带式输送机上。
18.按照权利要求1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具有一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方的端部并且有一与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纵轴基本上不在一直线上的第三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纵轴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方向上延伸,用于至少在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方的所述位置上局部支承第三带式输送机的装置,该装置允许支架在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纵轴方向上直线移动;以及将材料从第三带式输送机上传送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的第三装置,用于安装第三传送装置的装置以允许在第三传送装置和第一带式输送机之间连续地可靠定位。
19.按照权利要求11的设备,其中,第一带式输送机具有一初始行走方向和由于支架伴随着装卸桥后端的移动,用来拉紧第一带式输送机中的松弛的装置,拉紧装置包括一装在支架上用于伴随着支架移动的第一滑轮,第一滑轮接受第一带式输送机并将第一带式输送机反向到其初始行走方向;以及一与所述支架无关并固定安装的第二滑轮,用于接受来自第一滑轮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和将第一带式输送机返回到初始行走方向,当船用装载机后端与载体处于一最短距离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隔开一初始距离,两滑轮隔开的距离等于初始距离和由于支架随桥后端移动而支架移动的距离之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材料搬运设备,众所周知的回转桥式船用装载机或直线船用装载机,具有前、后枢轴支承和一可移动地横穿装卸桥的吊杆。装卸桥的前端支承可沿着平行于船延伸的前直线轨迹移动,而后支承可沿着垂直于前直线轨迹的方向延伸的后线状轨迹移动。该装卸桥装有一沿其长度且在吊杆上运行的输送机,该输送机从装卸桥的后端被供料。
文档编号B65G67/60GK1069241SQ9210598
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8日
发明者P·梭罗斯 申请人:梭罗斯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