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装起重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28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车轮35。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把第一驱动车轮单元31a的第一驱动车轮33以及第二驱动车轮35称作第一驱动车轮以及第二驱动车轮,把第二驱动车轮单元31b的第一驱动车轮33以及第二驱动车轮35称作第三驱动车轮以及第四驱动车轮。
[0069]通过以上的各机构的配置,能够利用行走台车主体19的在X方向上的空间来配置驱动车轮。另外,通过增加驱动车轮的数量,能够使各驱动车轮的尺寸小型化,其结果,使驱动车轮的维护变得容易。
[0070]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相对于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分别配置在X方向的外侧。在此,所谓“在X方向的外侧”,意思是指“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一侧”。因此,具体地说,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相对于第一桅杆13a配置在与第二桅杆13b相反侧,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相对于第二桅杆13b配置在与第一桅杆13a相反侧。此外,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相对于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分离少许地配置,但也可以相邻接。
[0071]而且,第一驱动车轮单元31a以及第二驱动车轮单元31b相对于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分别配置在X方向的外侧。在此,所谓“在X方向的外侧”,意思是指“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一侧”。因此,具体地说,第一驱动车轮单元31a相对于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配置在与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相反侧,第二驱动车轮单元31b相对于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配置在与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相反侧。此外,第一驱动车轮单元31a以及第二驱动车轮单元31b相对于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分离少许,但也可以相邻接。
[0072]在以上的情况下,从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作用的载荷,通过行走台车主体19和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来支承,因此第一驱动车轮单元31a以及第二驱动车轮单元31b难以受到轮压变动的影响。
[0073]如图1所示,第一桅杆13a和第二桅杆13b的上部彼此通过沿X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55连结。而且,如图1所不,在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上,设置有由上导轨5a引导的棍机构57。
[0074]堆装起重机I具备用于升降驱动升降台15的升降驱动机构37 (升降装置的一个例子)。升降驱动机构37具有吊带39、第一升降驱动马达41a以及第二升降驱动马达41b。升降台15能够沿着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在Z方向上移动。具体地说,升降台15配置在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X方向之间,能够沿着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升降(后述)。另外,升降台15的X方向两侧部分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分别被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支承。吊带39安装于升降台15。第一升降驱动马达41a以及第二升降驱动马达41b是驱动吊带39的马达,在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第一下部框架25a以及第二下部框架25b。具体地说,第一升降驱动马达41a以及第二升降驱动马达41b的上端相对于下端配置在X方向外侧。
[0075]堆装起重机I还具备第一控制屏45a以及第二控制屏45b、四个支承部件47。第一控制屏45a以及第二控制屏45b是用于控制堆装起重机I的各种动作的装置。第一控制屏45a被配置在X方向单侧的两个支承部件47支承而固定。第二控制屏45b被配置在X方向相反侧的两个支承部件47支承而固定。支承部件47固定于第一下部框架25a以及第二下部框架25b。第一控制屏45a以及第二控制屏45b在内部具有第一行走驱动马达81、第二行走驱动马达83、第一升降驱动马达41a、以及第二升降驱动马达41b用的变频器、转换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
[0076]在升降台15之上,设置有移载装置17。移载装置17是用于在堆装起重机I与支架的搁板之间移载物品的装置。移载装置17能够将物品配置在其上面。另外,移载装置17能够将物品从堆装起重机I移载至支架的搁板,而且能够将物品从支架的搁板移载至堆装起重机I的升降台15。移载装置17采用具有伸缩自如的臂的推拉方式。但是,作为移载装置,也可以使用滑动叉式等其它方式。
[0077]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板29是薄板形状部件,进而将其他机构配置在一对连接板29之间(Y方向间),因此,如图5所示,行走台车主体19的Y方向尺寸小型化。例如,行走车轮49、第一桅杆13a、第二桅杆13b、升降驱动机构37配置在一对连接板29之间。
[0078](2)行走台车主体的构造(详细说明)
[0079]进一步详细说明行走台车主体19的构造。
[0080]如图8以及图14所示,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是矩形截面的角管制,其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如从图中可以明确那样,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在Z方向上比在Y方向长,具有长方形的截面。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分别配置在下导轨5b的Y方向两侧。更具体地说,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配置在下导轨5b的侧方(沿Y方向观察时处于重叠的位置)。其结果,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的上表面部,配置在比下导轨5b的水平部5d更高的位置。此外,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经由其他部件或者机构相互接合。
[0081]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配置在第一桅杆13a和第二桅杆13b的Y方向两侧,经由连接板29固定于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 (后述)。
[0082]此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的X方向的两端的下部,形成有切口 27e。在切口 27e的Y方向外侧的面上,固定有加强板43。在加强板43上,在与切口 27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 43a。
[0083]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连接板29是分别安装在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下部、且为朝向Y方向的两侧面的薄板状的四个部件。连接板29的平面朝向Y方向。如图5所示,安装于第一桅杆13a的连接板是第一板29A以及第二板29B,安装于第二桅杆13b的连接板是第三板29C以及第四板29D。连接板29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的Y方向内侧的面。换言之,第一下部框架25a由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和在其X方向两端通过焊接固定于Y方向内侧的两张连接板29 (第一板29A以及第三板29C)构成。而且,第二下部框架25b由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和在其X方向两端通过焊接固定于Y方向内侧的两张连接板29 (第二板29B以及第四板29D)构成。
[0084]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的话,在第一板29A以及第二板29B的Y方向内侧面固定有第一桅杆13A,在第一板29A以及第二板29B的Y方向外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在第三板29C以及第四板29D的Y方向内侧面固定有第二桅杆13b,在第三板29C以及第四板29D的Y方向外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
[0085]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桅杆13a经由连接板29 (第一板29A以及第二板29B)分别固定于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而且,第二桅杆13b经由连接板29(第三板29C以及第四板29D)分别固定于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在该情况下,连接板29在Y方向上的厚度薄,因此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与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在Y方向上接近。由此,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整体的构造在Y方向上紧凑化。
[0086]如图9所示,连接板29主要由上部29a和下部29b构成。上部29a在Z方向上较长地延伸,下部29b在X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因此,下部29b的宽度(X方向长度)比上部29a的宽度长。而且,连接板29在X方向外侧具有倾斜地延伸的第一倾斜面29c,在X方向内侧具有倾斜地延伸的第二倾斜面29d。第二倾斜面29d设置在比第一倾斜面29c低的位置。在连接板29上,而且是在X方向外侧部分的下表面,形成有沿Z方向延伸并朝下侧敞开的切口 29e。
[0087]如上述那样,在连接板29上形成有第一倾斜面29c和第二倾斜面29d。这些构造是用于支承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摆动(朝X方向的倾斜)的构造。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面29c形成在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在支撑第一桅杆13a或者第二桅杆13b要朝X方向外侧倒下的动作的方面是有效的。
[0088]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固定在连接板29的下部29b。更详细而言,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板29A的下部29b的Y方向外侧的面上,第二端固定在第三板29C的下部29b的Y方向外侧的面上。而且,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板29B的下部29b的Y方向外侧的面上,第二端固定在第四板29D的下部29b的Y方向外侧的面上。
[0089]另外,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下端固定在连接板29的上部29a。更详细而言,第一桅杆13a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板29A的上部29a的Y方向内侧的面以及第二板29B的上部29a的Y方向内侧的面上。而且,第二桅杆13b的下端固定在第三板29C的上部29a的Y方向内侧的面以及第四板29D的上部29a的Y方向内侧的面上。
[0090]如上述那样,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经由连接板29固定于第一下部中空框架27a以及第二下部中空框架27b。而且,通过以上的结构,连接板29作为支承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肋而发挥作用。因此,减小作用于第一桅杆13a以及第二桅杆13b的应力。其结果,能够对应堆装起重机I的高性能化。
[0091](3)行走车轮单元
[0092]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
[0093]在连接板29的下部29b安装有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如图3、图5以及图14所示,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以及第二行走车轮单元21b分别具有行走车轮49。行走车轮49作为从动车轮而在下导轨5b的上表面(水平部5d的上表面)滚动。因此,减小作用于连接板29的应力。
[0094]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第一行走车轮单元21a具有第一行走车轮49a、第一轴部件51a以及第一轴承53a。第一行走车轮49a经由第一轴承53a固定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