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连续真空灌装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0625阅读:来源:国知局
坐标轴上的表示参见附图10。
[0034]所述的连接板3上的下料孔19和出料孔20的圆心均位于所述活塞腔18的轨迹圆上,并且下料孔19和出料孔20的圆心连线为所述轨迹圆的半径。作为优选,所述下料孔19和出料孔20的半径与所述活塞腔18的半径相等。上述结构中的下料孔19和出料孔20为直筒型结构,附图中未给出结构示意图。
[0035]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料孔19的内壁形状呈斜圆锥台状,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出口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活塞腔18的轨迹圆上,且直径与所述活塞腔18的直径相等,位于连接板3上端面的入口圆的圆心沿所述轨迹圆的半径向所述轨迹圆圆心偏移,该入口圆的直径大于所述出口圆的直径,形成内壁为所述斜圆锥台状的下料孔19。上述形状的下料孔19可以使料斗I的位置向连接板3的中心靠拢,防止料斗I装有较多物料时导致连接板3受力不均而倾斜,是整个装置重心更加稳定。上述下料孔19的结构在附图中未给出示意图。
[0036]如附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孔20位于连接板3上端面的出口为圆形,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进口为腰型孔,所述下料孔19位于连接板3上端面的入口圆的圆心沿所述轨迹圆的半径向所述轨迹圆圆心偏移,其直径大于活塞腔18的直径,所述下料孔19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出口为腰型孔。所述的活塞腔18的旋转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宽度与所述活塞腔18直径相当的圆环形面域,所述的出料孔20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腰型孔出口和下料孔19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腰型孔出口均位于所述的活塞腔18旋转形成的面域上。所述的所述下料孔19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出口腰型孔向左右两侧等量延伸,能够覆盖三个活塞腔18所占的区域,所述的出料孔20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出口腰型孔向两侧延伸,能够覆盖三个活塞腔18所占的区域,其在与转盘7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面域较大。
[0037]上述的出料孔20和下料孔19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腰型孔设置,使得出料孔20和下料孔19能够更好的和动态旋转过程中的活塞腔18相配合,高效快速的完成吸料和排料。
[0038]参见附图5所示,所述转盘7带动活塞8做水平圆周转动,同时由活塞驱动机构控制活塞在垂直方向的动作,所述的活塞驱动机构限定所述的多个活塞腔18按其旋转方向依次分为下降区101、第一静止区102和上升区103,所述的上升区103和所述下降区101之间设置有第二静止区104,所述第二静止区104包括一个活塞腔18。所述的下降区101、第一静止区102、上升区103以及第二静止区104首尾相接,包括了所有的活塞腔18。若在不包括第二静止区104的情况下,下降区101、第一静止区102和上升区103首尾相接,包括了所有的活塞腔18。所述的下降区101、第一静止区102、上升区103以及第二静止区104相对于所述的连接板3是固定不动的,其实质是对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活塞驱动机构的结构、形状或动作的限定。所述的出料孔20位于连接板3下端面的出口腰型孔与所述上升区103相重合。
[0039]所述抽真空口 29位于下降区101中部正上方或在下降区101中远离所述下料孔19 一侧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下降区101和上升区103之间设置有第二静止区104,故所述的真空口 29位于下降区101远离所述下料孔19 一侧的正上方。所述的真空口29位于所述的活塞腔18旋转所形成的面域上,并且在所述的下料孔19和出料孔20的中间位置,这样在抽真空时,不会发生前后串料的情况,避免物料吸入到真空发生装置中。
[0040]以附图5所示的状态为例,所述的活塞腔18共11个,其中,位于所述下料孔19正下方的位置起(包括该位置),包含顺时针方向上的另外三个活塞腔18所在的区域为第一静止区102,在该区域内的活塞8均位于最低位,使活塞腔18的空间最大,通过下料孔19吸入物料后,保持一定距离的静止状态。随后顺时针方向上的三个活塞腔18所在的区域为上升区103,即在该区域活塞8处于上升排挤物料的状态,所述的出料孔20与该区域最后一个活塞腔18的位置重合或位于最后两个活塞腔18之间,以保证每个活塞腔18中的物料在旋转过程中全部由出料孔20排出。顺时针方向,在所述上升区103之后为第二静止区104,该区域的范围只包含一个活塞腔18。顺时针方向,剩余的区域即为下降区101,即在活塞腔18转动到下料孔19之前,活塞8完成下降动作,使活塞腔18形成负压状态,直至与所述下料孔19交叉时,开始吸入物料。
[0041]所述下降区101为活塞腔18形成负压的过程,用于吸入物料;所述第一静止区102为填料过程,形成负压的各活塞腔18依次通过下料孔19吸入物料,平移一定角度后进入上升区103 ;所述上升区103为排料区域,用于排挤出物料,完成灌装;所述第一静止区102将排料区域和负压区域隔开,防止串料,即保证活塞腔18中的物料全部由出料孔20排出,防止负压区的活塞腔18将排料区活塞腔18内的物料吸入。
[0042]所述转盘7上活塞腔18的数量和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所述的下降区101、第一静止区102、上升区103以及第二静止区104的中所包含的活塞腔18的数量也随之调整,但是各区域的相对位置不变,各区域的相对面积可做适当调整。在转盘上,活塞腔18的排布越紧密,灌装机排料的连续性就越强。
[0043]如附图1和附图6所示,所述的活塞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塞8底部用于限定活塞上行的第一滚轮17和用于限定活塞8下行的第二滚轮1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17下端接触的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滚轮17上行的第一引导轨5以及与所述第二滚轮12上端接触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滚轮12下行的第二引导轨10,所述的第一引导轨5的最高点限定所述活塞8运行到活塞腔18的顶部,该位置与所述出料孔2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引导轨10的最低点限定所述活塞18运行到所述活塞腔18的底部,该最低点位置与所述的下料孔19的位置相对应,此时活塞腔18容积最大,所述第一引导轨5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为平滑过渡的斜坡面,所述第二引导轨10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为平滑过渡的斜坡面。
[0044]所述的第一引导轨5的作用范围包括第一静止区102、上升区103和第二静止区104,所述第二引导轨10的作用范围包括下降区101。即当活塞8在第一静止区102、上升区103和第二静止区104内运行时,其位置由第一引导轨5控制,与所述第一静止区10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引导轨5的部分高度相等,对该区域的活塞8起到支撑作用;与所述上升区103相对应的第一引导轨5的部分高度逐渐升高,随着活塞8的旋转,通过第一滚轮17推动该区域的活塞8向上移动,完成排挤物料的动作;与所述的第二静止区104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引导轨5的部分的高度延续与所述上升区103相对应的第一引导轨5的部分的最高点的高度,即其相对于前一段第一引导轨5的部分没有升高也没有下降,对该区域内的活塞起到支撑作用,使活塞保持位置不变,即垂直方向静止。
[0045]在上述的过程中,所述的第二引导轨10对活塞8的第二滚轮12不产生作用,或轻微接触使活塞8保持稳定运行。在所述第二静止区104之后进入到下降区101,该区域内,所述第二引导轨10通过对所述第二滚轮12的上端作用,控制该区域内的活塞8向下运行,所述第二引导轨10由通过圆弧形侧立板悬设在空中,位于所述第二滚轮12的上方,当活塞8运行到下降区101内时,此时第二滚轮1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引导轨10接触受力,第二引导轨10与第二滚轮12接触的端面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下降,因此,随着活塞8的旋转,通过第二滚轮12推动该区域的活塞8向下移动,使活塞腔8内形成负压,在该下降区101内,所述第以引导轨5的高度随着所述第二引导轨10的高度变化,对活塞8形成保护支撑作用,防止其由于重力的因素失控滑脱。
[0046]所述的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2通过滚轮轴21固定设置在活塞8底端,由于所述第一引导轨5与所述第二引导轨10对应所述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2的作用部位不同,因此所述第二滚轮12需位于外侧,使第二滚轮12的顶部暴露,以使其能够和第二引导轨10接触。所述的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2均为滚珠轴承。
[0047]采用上述活塞结构和活塞驱动机构,使灌装机灌装连续性更好,并且省去了开合转换阀等电气控制装置。
[0048]如附图10所示,在图中100所示的区间为一个转动周期,即表示一个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