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行驶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683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行驶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行驶轨道模块、一种具有梯级带的自动扶梯或一种具有平板带的移动步道、一种装配方法以及一种用于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的改装方法。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在其纵向延伸上具有布置在梯级带或平板带侧部的护栏以及第一转向区域和第二转向区域。平板带或梯级带绕转式地布置在第一转向区域与第二转向区域之间。另外,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转向区域之间的、用于引导梯级带或平板带的运行轨。
【背景技术】
[0002]前述类型的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具有支承结构(例如框架结构),在该支承结构上及其中布置有:位置固定的部件(诸如运行轨、轴承座及护栏)以及运动的部件(如梯级带或平板带)、转向轴以及驱动装置的部件。
[0003]在EP 2 050 708 A2中,例如公开了如下的移动步道,其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纵向型材,该纵向型材在移动步道的纵向上延伸。纵向型材借助横撑相互连接并且形成自身有承载能力的稳定的框架。在纵向型材中,运行轨道被构造用于引导梯级带。另外,在纵向型材上设置有针对底脚以及针对护栏载体的固定区域。所述框架也可以划分为多个分段或框架模块,所述分段或框架模块在端侧能够组装在一起。
[0004]在EP 2 050 708 A2公开的结构具有如下缺点,纵向型材必须非常抗弯而且抗扭地构造,这是因为作用到护栏上的、正交于移动步道运行方向指向的横向力必须由纵向型材横截面的垂直分段来支撑。这种横向力例如由于用户的倚靠、由于碰撞作用产生到护栏等上并且由于护栏常见的结构高度而作为很高的弯曲力矩或弯曲力作用于纵向型材。所必需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使得:纵向型材每延米具有高重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型材横截面和很大的型材壁厚度,并且由此使得操作变得困难。另外,这种型材在制造和加工时非常昂贵并且需要诸如昂贵的生产手段,如压制工具、压制基材、装配指导以及夹紧工件。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扶梯或一种移动步道,这种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在转向区域之间具有带运行轨的结构,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制造并且成本低廉。
[0006]所述目的通过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如下行驶轨道模块来实现,所述行驶轨道模块具有至少两个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运行轨。每个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支柱和至少一个横撑。横撑布置在两个支柱之间并且将支柱相互连接。每个支柱与其装入位置相关地在其下端部上具有底脚固定区域,所述底脚固定区域在装入的状态下固定在起承载作用的结构上。每个支柱还与其装入位置相关地在上端部上具有护栏固定区域,在护栏固定区域上,在装入状态中固定有护栏的至少一部分。因为支柱设有护栏固定区域和底脚固定区域,作用于护栏上的静态和动态的负荷直接经由支柱传递给起承载作用的结构。在每个支撑结构上还构造有至少一个轨固定区域,用于固定至少一个运行轨,其中,至少一个运行轨正交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横撑地布置并且固定在支撑结构的轨固定区域上。
[0007]行驶轨道模块可以在组装期间与转向区域分开地固定在起承载作用的结构上。由此,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安装大大简化。在装入或者说安装好的状态中,一个或多个行驶轨道模块布置在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转向区域之间。转向区域还由行驶轨道模块相互连接。因为运行轨还有护栏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所以运行轨还有护栏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置从制造商车间起就已非常精确,由此,在将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装配在安装位置上时的调整耗费被降至最低。
[0008]如已经提到地,支柱将作用于护栏上的静态或动态负荷(例如横向力和弯曲力矩)经由底脚固定区域直接支撑在起承载作用的结构上,该起承载作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钢制支架、混凝土基础、足够稳定的底脚底座等。运行轨仅固定在支撑结构的轨固定区域上并且由此由其排除了横向力和弯曲力矩。相应地可以在初始时就更加根据梯级带或平板带的负荷来设计运行轨,这获得了简单的构造和轻质的行驶轨道模块。
[0009]本发明通过经由支柱传导静态和动态负荷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环境的自身稳定性,环境的自身稳定性例如通过安装位置的基座、建筑物的台阶坡道或者通过附加的建造方面的措施(例如安装支架、坡面等)来表现。自身稳定的支承结构或框架结构的取消意味着明显有悖于现有的教导: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必须具有自身稳定的支承结构。通过取消自身有承载能力的稳定支承结构,使具有前述行驶轨道模块的移动步道或自动扶梯具有大量优点。
[0010]护栏的横向力直接通过在建造方面配置的、起承载作用的结构来加以支撑并且不由运行轨来支撑。由此,其运行轨道不会由于横向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平板带或梯级带的直线运行不受到横向力的妨碍。
[0011]移动步道或自动扶梯的由现有技术公知的支承结构或框架结构因所要求的自身稳定性而通常具有很大的尺寸并且由此基本上确定了建筑物或内部空间的表观形象。通过前面介绍的方案,建筑师可以对于起承载作用的结构具有充分的构造自由度。虽然这种构造自由度在移动步道或自动扶梯的跨越幅度上必须满足前面介绍的负荷要求,这种负荷要求是由制造商关于移动步道或自动扶梯的纵向延伸针对各个底脚固定区域所规定的,除此之外,建筑师可以自由选择起承载作用的结构的表观形象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布置。凭借弯曲的运行轨(其弯曲部在安装状态下沿竖向指向),甚至可以毫无问题地制造出弧形的自动扶梯或弧形的移动步道。单独在运行方向上呈波形引导梯级带或平板带也是可行的。有赖于行驶轨道模块的划分,还可以按照最简单的方式将这些行驶轨道模块装入现有的建筑物中并且装配在所设置的安装位置上。
[0012]沿纵向延伸方向作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上的推力可以通过支柱及其底脚固定区域的适当构造传递给起承载作用的结构并且得到支撑或导出。运行轨还用于在纵向延伸上作为支撑结构之间的撑条,从而推力被分摊到多个支柱或底脚区域上。在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纵向延伸上出现的推力几乎不加载给运行轨并且因此不对运行轨的规格设计产生影响。运行轨的规格设计仅以最大出现的能够支撑的传送负荷或人员负荷为基础。
[0013]当运行轨在相对于纵向延伸的横截面上呈C形地构造并且具有两个针对梯级带或平板带的运行滚轮或链式滚轮的运行轨时,能够实现运行轨的特别简单而且成本低廉的构造方案。优选的是,两个运行轨中的一个分别布置在运行轨的C形型材的两个平行的臂中的一个上,从而:当运行轨装在对于运行准备就绪的自动扶梯中时,两个运行轨布置在彼此叠放的平面中。
[0014]另外,运行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支撑结构的横撑穿过的穿通部。这实现了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特别紧凑的构造,这是因为横撑这样布置在梯级带或平板带的前行部或回行部上。
[0015]用于固定运行轨的轨固定区域可以构造在支柱上。该支柱优选与固定机构和运行轨相协调并且例如具有受限定的孔形或受限定的容纳部和/或凹部。为了使运行轨或运行轨道的装配变得简单,在支柱上也可以将凸鼻构造在轨固定区域中,该轨固定区域用于钩挂运行轨。所钩挂的运行轨于是可以借助固定元件(如螺栓、夹紧钳口、夹紧销、弹簧夹等)固定地与支柱相连接。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可分离的连接技术,例如铆接、焊接,粘接、夹接等。
[0016]当然可以构造有轨固定区域,用以将运行轨也固定在横撑上,其中,前面列出的连接技术和接合技术用于将运行轨固定在横撑上。
[0017]在支柱上还可以构造有至少一个基座固定区域,用于固定基座板。优选的是,基座板能够相对于支柱调整,从而能够补偿制造公差并且能够调整出梯级带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