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909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对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进行供送的供送装置、以及具备该供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具有支撑片材的支撑部并将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供送到图像记录装置等的供送装置。在这种供送装置中,也具备对将多枚叠层的状态的片材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在该情况下,供送辊与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中最上位置的片材抵接,将该最上位置的片材朝着目的地供送(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1391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为了将所抵接的片材切实地进行供送,作为供送辊的材质较多的情况下使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橡胶。因此,若供送辊和片材始终抵接,则供送辊中所使用的橡胶中包含的油分等异物会在片材上附着。其结果为,存在如下问题:在该片材中的附着有异物的区域不能够记录图像,即使能够记录图像,该区域中画质也会劣化。
[0007]对此,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供纸装置中,希望通过减小供送辊的向片材的抵接力而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供送辊与片材始终抵接这一情况并没有改变,虽然也许能够减轻所附着的异物,但是上述问题依然会发生,因此要求进一步的改善。
[0008]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供送装置中,为了对供送辊和片材始终抵接时供送辊中所使用的橡胶中包含的油分等异物会附着于片材那样的问题进行防止,考虑了将供送辊抬起而使得从片材分离的结构。作为这种结构的一例,本申请的申请人设计了将经由力矩限制器从驱动源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供送辊或者将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向供送辊传递的齿轮等连接的转动部件。
[0009]根据该结构,从驱动源由旋转驱动力使供送辊沿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转动部件沿预定的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部件与片材抵接从而将供送辊从片材抬起。即,使供送辊从片材分离。另外,由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使供送辊沿与一旋转方向相反的逆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使转动部件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该转动部件从片材分离,从而使得供送辊与片材抵接。之后,利用力矩限制器将向转动部件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切断并且使向供送辊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继续,由此供送片材。
[0010]从在将供送辊抬起的状态下与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抵接、以及有必要利用来自驱动源的较少的旋转驱动力将供送辊抬起等理由考虑,上述那样的转动部件是比金属更轻的树脂制。
[0011]另外,供送装置中,在由支撑部支撑的片材的位置对准的基准是与片材的供送朝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情况下,作为最为优选结构可以列举以下的那样的结构。即,如下结构:将一对供送辊左右均等地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一对侧板的转动部件配置在一对供送辊之间,进而从外部被驱动传递而与供送辊一体地旋转的辊齿轮配置在转动部件的一对侧板之间。并且,力矩限制器由转动部件、辊齿轮、压缩螺旋弹簧、毛毡构成。
[0012]然而,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一对侧板的转动部件是树脂制,因此存在因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使得一对侧板向外侧即供送辊侧扩展的忧虑。于是,压缩螺旋弹簧会伸长,转动部件和辊齿轮之间的压接力会变弱。其结果为,从辊齿轮向转动部件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会减少,转动部件有可能变得不能够将供送辊抬起。
[0013]在具备上述那样的转动部件的供送装置中,存在将供送辊沿与供送朝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一对的结构。并且,上述结构中,在从转动部件与片材抵接的部分(以下,称作抵接部分)到各供送辊的距离相互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那样的问题。
[0014]S卩,抵接部分对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进行按压,片材沿该按压方向而变得挠曲。挠曲后的片材以从上述抵接部分离的位置的程度成为从支撑部浮起后的状态。由此,若供送辊在片材挠曲后的状态下沿上述逆旋转方向旋转,则片材最初与从上述抵接部分离后的位置的一方的供送辊抵接,之后与位于距离上述抵接部分较近的位置的一方的供送辊抵接。于是,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在一对供送辊中,有可能首先与一方的供送辊抵接、斜行。
[0015]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供送辊所包含的异物向片材的附着的机构。
[0016]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维持转动部件的位置的机构。
[0017]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能够抬起供送辊的转动部件的结构中能够防止或者降低片材的斜行的机构。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9]本发明所涉及的供送装置具备:支撑部,支撑片材;供送辊,供送由所述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臂,在一个端部将所述供送辊支撑为能够旋转,能够以另一个端部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源,进行正转以及反转;驱动传递部,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供送辊传递;转动部件,与所述供送辊或者所述臂连接,从所述驱动传递部赋予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第一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比所述供送辊更向所述支撑部侧突出的第一位置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以及第二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比所述供送辊更退避的第二位置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当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供送辊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时,所述供送辊沿供送片材的旋转朝向旋转,当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供送辊赋予反转的旋转驱动力时,所述供送辊沿与所述旋转朝向相反的朝向旋转,当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转动部件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时,所述转动部件沿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朝向转动,当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转动部件赋予反转的旋转驱动力时,所述转动部件沿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朝向转动。
[0020]根据本结构,对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进行供送时,对供送辊以及转动部件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由此,转动部件转动到第二位置,因此供送辊与片材抵接。并且,供送辊供送片材。另一方面,在不进行片材的供送的情况下,在供送辊以及转动部件赋予反转的旋转驱动力。由此,转动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该转动的过程中,臂以及供送辊被转动部件抬起。其结果为,供送辊从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分离。由此,在供送片材的时刻以外,能够使供送辊从片材分离。
[0021]另外,转动部件从用于使供送辊旋转的驱动源赋予旋转驱动力,能够以利用该驱动源的正转以及反转使供送辊相对于片材接触分离的方式转动。因此,不需要用于使转动部件动作的专用的驱动源。
[0022]本发明所涉及的供送装置还具备:力矩限制器,设置在所述驱动传递部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当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被所述第一限制部或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时,切断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0023]根据本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在转动部件位于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之间时使供送辊旋转并且使转动部件转动,另一方面,若进行转动的转动部件到达第一限制部或者第二限制部则使供送辊旋转而不使转动部件转动。
[0024]所述驱动传递部具备由所述臂所支撑且相互啮合的齿轮排。所述力矩限制器设置于构成所述齿轮排的齿轮和所述转动部件之间。
[0025]根据本结构,被配置在齿轮排由臂所支撑、即齿轮排和臂接近的位置。由此,能够将齿轮排的配置空间和臂的配置空间做成一个部位。其结果为,能够减小驱动传递部以及臂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间。
[0026]所述驱动传递部具备安装于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并以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辊齿轮。所述辊齿轮具备沿其轴线延伸的凹部。所述力矩限制器具备配置于所述凹部内且将所述辊齿轮向所述转动部件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
[0027]根据本结构,由于将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辊齿轮的凹部内,因此能够较小地维持压缩螺旋弹簧的配置空间,并能够使用较长的压缩螺旋弹簧。其结果为,能够减小作用力相对于转动部件、辊齿轮等部件的尺寸误差、压缩螺旋弹簧的伸缩量的变化量。另外,由于将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辊齿轮的凹部内,因此能够减小压缩螺旋弹簧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间。
[0028]所述驱动传递部具备安装于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并以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辊齿轮。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和所述辊齿轮通过相互具有周向的间隙的键以及键槽而嵌合。所述力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辊齿轮以及所述转动部件之间。
[0029]根据本结构,由于在供送辊的旋转轴和辊齿轮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供送辊的旋转开始以该间隙的量相对于辊齿轮的旋转开始而延迟。另一方面,转动部件与辊齿轮的旋转开始同时开始转动。由此,能够使供送辊的旋转开始相对于转动部件的转动开始而延迟。其结果为,能够在转动部件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后,开始供送辊的旋转。另外,能够在转动部件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后开始供送辊的旋转。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由被赋予了反转的旋转驱动力后的供送辊的旋转所引起的记录纸的逆向供送。
[0030]在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前端设置以与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向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滚轮。
[0031]根据本结构,在转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滚轮与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抵接。因此,能够减小在转动部件和片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为,能够降低转动部件在滚轮与片材抵接的状态下发生转动时该片材与转动部件一起移动的可能性。另外,能够降低与转动部件抵接的片材因某种原因而移动时转动部件与进行移动的片材一起转动的可能性。
[0032]所述转动部件以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
[0033]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使转动部件的转动轴和供送辊的旋转轴共同化,因此能够使供送装置的构造简单化。另外,由于转动部件的转动轴距离与片材的抵接位置较近,因此能够缩短从转动部件的转动轴到转动前端的长度。其结果为,能够减小从转动部件的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转动时为了将臂以及供送辊抬起所需要的力矩。
[0034]所述转动部件具备:肋,在所述第一位置突出到比所述供送辊更靠片材的供送朝向上游侧且从该突出的位置向所述供送辊以及所述支撑部之间延伸。
[0035]根据本结构,在转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为了向支撑部载置而向支撑部插入的片材与肋接触的可能性比与供送辊接触的可能性高。因此,能够降低片材与供送辊接触从而将片材折弯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片材难于与供送辊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片材的插入。
[0036]所述支撑部是手动托盘,该手动托盘可转动地设置在该装置的侧壁,在转动前端比转动基端更靠上方的第三位置以及所述转动前端比该第三位置更从所述侧壁分离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四位置支撑片材。
[0037]所述那样的手动托盘中,通常,片材以倾斜的状态由支撑部所支撑。因此,优选为,从支撑部的相反侧始终对片材进行按压。可是,若片材与供送辊始终抵接,则会产生所述那样的异物的附着的问题。本结构中,仅在供送时片材与供送辊抵接,在非供送时与转动部件抵接。因此,能够从支撑部的相反侧始终按压片材。
[0038]本发明所涉及的供送装置具有:支撑部,支撑片材;一对供送辊,沿供送朝向供送由所述由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臂,在一个端部将所述一对供送辊支撑为可旋转,并能够以另一个端部为转动轴进行转动;辊齿轮,在所述一对供送辊之间安装于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能够以该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树脂制的一对侧板,配置在所述一对供送辊的各供送辊和所述辊齿轮之间能够以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和树脂制的连接板,将该一对侧板的一部分彼此连接。并且还具备:转动体,具有从该连接板朝着所述供送辊的径向外侧而突出的突出部;摩擦部件,配置于所述辊齿轮以及所述一对侧板的至少一方之间;弹性体,配置于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辊齿轮之间,且将所述辊齿轮向所述摩擦部件侧施力;和金属制夹持部件,对所述一对侧板进行夹持。
[0039]根据本结构,由于金属制夹持部件夹持一对侧板,因此能够利用金属制夹持部件对由弹性体将辊齿轮向摩擦部件侧施力而引起的一对侧板的向供送辊侧的扩张进行限制。另外,能够使将金属制夹持部件和侧板合计后的厚度比仅以树脂制的侧板对由所述作用力引起的向供送辊侧的扩张进行限制的情况下的该侧板的厚度更小。
[0040]所述弹性体是压缩螺旋弹簧。所述辊齿轮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而延伸的凹部。所述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0041]根据本结构,由于将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辊齿轮的凹部内,因此与将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侧板和辊齿轮之间相比,能够使用较长的压缩螺旋弹簧。其结果为,能够减小作用力相对于侧板、辊齿轮等部件的尺寸误差、压缩螺旋弹簧的伸缩量的变化量。另外,由于将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辊齿轮的凹部内,因此能够减小压缩螺旋弹簧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间。
[0042]所述臂的一个端部配置于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一对供送辊之间。
[0043]在是不具备金属制夹持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侧板有可能因为由弹性体将辊齿轮向摩擦部件侧施力而引起的向供送辊侧的扩张而与臂的一个端部接触。并且,由此,转动体的旋转驱动力有可能会减少。可是,根据本结构,如所述(I)所示,由于利用金属制夹持部件对一对侧板的向供送辊侧的扩张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侧板向臂的一个端部接触。
[0044]< 结构 I >
[0045]本发明所涉及的供送装置具备:支撑部,支撑片材;一对供送辊,在共同的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空出间隔而配置,并供送由所述支撑部所支撑的片;臂,在一个端部将所述供送辊支撑为可旋转,并能够以另一个端部为转动轴而转动;驱动源,进行正转以及反转;驱动传递部,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供送辊传递;转动部件,与所述供送辊或者所述臂连接,从所述驱动传递部赋予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第一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比所述供送辊更向所述支撑部侧突出的第一位置对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二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比所述供送辊更退避的第二位置对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进行限制;以及力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传递部以及所述转动部件之间且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若利用所述第一限制部或者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则将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切断。若从所述驱动源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则所述供送辊沿对片材进行供送的旋转朝向旋转,若从所述驱动源赋予反转的旋转驱动力,则所述供送辊沿与所述旋转朝向相反朝向而旋转。若从所述驱动源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则所述转动部件沿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朝向转动,若从所述驱动源赋予反转的旋转驱动力,则所述转动部件沿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朝向转动。所述转动部件具备设置于该转动部件的转动前端侧且在所述第一位置能够与所述支撑部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配置于距离所述一对供送辊分别等距离的中间位置。
[0046]根据本结构,作为转动部件中与片材抵接的部分的抵接部在供送辊的旋转轴的轴向上距离一对供送辊分别等距离地配置。由此,在转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且抵接部与片材抵接而使得该片材处于挠曲的状态下,在驱动源正转的情况下,片材与一对供送辊的双方实质上同时抵接。因此,能够防止或者降低片材的斜行。
[0047]<结构 II >
[0048]本发明所涉及的供送装置具备:支撑部,支撑片材;一对供送辊,在共同的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空出间隔而配置,供送由所述支撑部所支撑的片材;臂,在一个端部将所述供送辊支撑为可旋转,并能够以另一个端部为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源,进行正转以及反转;驱动传递部,将所述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供送棍传递;转动部件,与所述供送棍或者所述臂连接,从所述驱动传递部赋予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第一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比所述供送辊更向所述支撑部侧突出的第一位置对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二限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件抵接,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比所述供送辊更退避的第二位置对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进行限制;以及力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传递部以及所述转动部件之间且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若利用所述第一限制部或者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则将从所述驱动传递部向所述转动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切断。若从所述驱动源赋予正转的旋转驱动力,则所述供送辊沿对片材进行供送的旋转朝向旋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