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包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272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缓冲包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包材结构,特别是一种能改变承载凹槽宽度的缓冲包材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易碎物品的包装向来为产品运送时的重要课题。包装的保护效果不够妥善时,产品于运送途中则有可能受到非预期的撞击而造成产品损坏,如此一来,厂商势必需额外生产来补足缺额,进而增加整体的制造成本。
[0003]上述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如液晶玻璃、显示面板等高价位电子产品。因此,为了降低电子产品的损坏机率,包装盒普遍设有缓冲结构来吸收撞击外力。缓冲结构一般具有多个凹槽。每一个凹槽可设计成仅供一片电子产品装载或同时可供双片电子产品装载。为了提升每一包装箱的装片数量,一般采用每一个凹槽可同时供双片电子产品的设计。惟,并非每次出货皆需满箱,有时候亦会有奇数出货数量的需求,故会有双片装的凹槽仅装载一片电子产品的状况发生。由于双片装的凹槽的宽度远大于电子产品的宽度,使得电子产品与缓冲结构间是存在有缝隙。因此,在运送过程或落下测试时,电子产品会在包装箱内产生晃动与碰撞,进而导致电子产品受损。
[0004]综上所述,如何让缓冲结构的每一个凹槽能够兼顾单片装载与双片装载的需求,以及当可供双片装载的凹槽仅装载单片显示面板时,如何避免显示面板在凹槽内产生晃动与碰撞,将是研发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包材结构,藉以让缓冲结构的每一个凹槽能够兼顾单片装载与双片装载的需求,以及当可供双片装载的凹槽仅装载单片显示面板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在凹槽内产生晃动与碰撞。
[0006]本发明所揭露的缓冲包材结构,包含一缓冲本体及至少一形变限位件。缓冲本体包含一缓冲基部及多个定位凸部。缓冲基部具有一承载表面。这些定位凸部凸出于承载表面,以令缓冲基部与这些定位凸部形成多个第一承载凹槽。形变限位件位于其中一承载凹槽内。形变限位件设置于缓冲基部的承载表面。至少部分形变限位件用以受一外力作用而朝承载表面的方向下陷并形成一第二承载凹槽。第二承载凹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承载凹槽的宽度。
[0007]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缓冲包材结构,在可供双片装载的第一承载凹槽内装设有形变限位件,且形变限位件可在第一承载凹槽内凹陷变形而形成可供单片装载的第二承载凹槽,藉此让缓冲包材结构的每一个承载凹槽能够兼顾单片装载与双片装载的需求。
[0008]再者,可供双片装载的第一承载凹槽仅装载单片显示面板时,形变限位件更能够进一步提供侧向缓冲效果,以避免显示面板在第一承载凹槽内产生晃动与撞击,进而可提升缓冲包材结构的保护效果。
[0009]以上关于本
【发明内容】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包材结构固定于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缓冲包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形变限位件中央受压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4为图2的形变限位件单侧受压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5为图2的缓冲包材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包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包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包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10 缓冲包材结构
[0020]20 显示面板
[0021]100 缓冲本体
[0022]110 缓冲基部
[0023]1101 承载表面
[0024]1102 盲孔
[0025]1103 贯穿孔
[0026]111 第一支撑层
[0027]112 变形层
[0028]113 第二支撑层
[0029]120 定位凸部
[0030]121 第一支撑层
[0031]122 变形层
[0032]123 第二支撑层
[0033]130 第一承载凹槽
[0034]200 形变限位件
[0035]202 卡块
[0036]210 受压段
[0037]220 第一夹持段
[0038]230 第二夹持段
[0039]240 第二承载凹槽
[0040]250 受压段
[0041]260 夹持段
[0042]270 第二承载凹槽
[0043]280 破孔
[0044]290 柱状缓冲体
[0045]300 弹性件
[0046]310 气囊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47]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包材结构固定于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缓冲包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4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缓冲包材结构10例如用来套设于显示面板20的角隅部,以透过缓冲包材结构10来保护显示面板20。
[0049]缓冲包材结构10包含一缓冲本体100及多个形变限位件200。缓冲本体100包含一缓冲基部110及多个定位凸部120。缓冲基部110具有一承载表面1101。这些定位凸部120凸出于承载表面1101,以令缓冲基部110与这些定位凸部120形成多个第一承载凹槽130。
[0050]缓冲基部110具有多个盲孔1102及多个贯穿孔1103,且一个盲孔1102与一个贯穿孔1103相搭配以构成一组组装结构。每一组组装结构位于相邻二定位凸部120的承载表面1101上。也就是说,这些盲孔1102及这些贯穿孔1103皆分别位于第一承载凹槽130的一侧,并分别与第一承载凹槽130相连通。
[0051]此外,缓冲基部110及这些定位凸部120可皆由相异刚度的两种材质堆叠而成。详细来说,缓冲基部I1及这些定位凸部120各包含一第一支撑层111、121、一变形层112、122及一第二支撑层113、123。变形层112、122分别堆叠于第一支撑层111、121与第二支撑层113、123之间,且第一支撑层111、121、变形层112、122及第二支撑层113、123的堆叠方向平行于第一承载凹槽130的延伸方向(如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这些支撑层111、121、113,123的刚度大于这些变形层112、122的刚度。刚度为应力与变形量的关系值,表示材料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变形层112、122的刚度较支撑层111、121、113、123小,具有较佳的变形能力。各支撑层111、121、113、123的刚度较变形层112、122大,具有较佳的抗变形能力,即具有较佳的支撑能力。
[0052]本实施例的支撑层的数量是以两层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层的数量亦可仅有一层,叠设于变形变的其中一侧。
[0053]这些形变限位件200分别位于这些第一承载凹槽130内,且形变限位件200设置于缓冲基部110的承载表面1101。详细来说,形变限位件200例如为片状结构(如皮件)。形变限位件200的一端嵌设于盲孔1102,形变限位件20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贯穿孔1103,令部分形变限位件200凸出于承载表面1101,并与承载表面1101围绕出一空隙。
[0054]此外,形变限位件200穿过贯穿孔1103的一端具有一卡块202,卡块202抵靠于缓冲基部110远离承载表面1101的一侧,以强化形变限位件200与缓冲本体100间的组装强度。
[0055]请参阅图3与图4。图3为图2的形变限位件中央受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形变限位件单侧受压的剖面示意图。
[0056]基本上,在受到厚度D2小于第一承载凹槽130的宽度Dl的显示面板20压迫时,形变限位件200可简单化分成两种变形状况。第一种为形变限位件200的中央受压的变形状况。第二种为如形变限位件200的单侧受压的变形状况。
[0057]形变限位件200的第一种变形状况如图3所示,当单片的显示面板20抵压于形变限位件200的中央位置时,形变限位件200会受压变形而具有一受压段210、一第一夹持段220及一第二夹持段230。第一夹持段220与第二夹持段230分别连接于受压段210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段220及第二夹持段230分别插设于缓冲基部110。受压段210用以受外力(如显示面板20的重力)作用而朝承载表面1101的方向下陷,使第一夹持段220、第二夹持段230及下陷的受压段210共同围绕出一第二承载凹槽240。第二承载凹槽240的宽度小于第一承载凹槽130的宽度,并与显示面板20的厚度相匹配。
[0058]并且,受压段210下陷变形时,会一并迫使第一夹持段220与第二夹持段230弯曲形变,令第一夹持段220与第二夹持段230共同压迫显示面板20的相对两侧,而对显示面板20提供侧向缓冲效果。也就是说,在单片装的状况下,虽然单片的显示面板20的宽度小于第一承载凹槽130的宽度,理应显示面板20会在第一承载凹槽130内左右晃动而有碰撞的风险,但因显示面板20受到第一夹持段220与第二夹持段230的夹持而位于第二承载凹槽240内,使得显示面板20的晃动程度大幅下降,进而让显示面板20撞坏的风险降至最低。
[0059]形变限位件200的第二种变形状况如图4所示,同样是在单片装的状况下,当单片的显示面板20抵压于形变限位件200的一侧时,形变限位件200会受压变形而具有一受压段210及一夹持段260。受压段210与夹持段260的一端分别插设于缓冲基部110,受压段210与夹持段260的另一端彼此相连。受压段210用以受外力作用而朝承载表面1101的方向下陷,使夹持段260、下陷的受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