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和其设定方法、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172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制装置5基于数据库3在控制装置5的内部设定气压模式。控制装置5根据气压检测装置4的信息和预先在控制装置5的内部设定的气压模式的信息来控制风量调整装置I,使得轿厢2内的气压按照气压模式变化。气压检测装置4可以是设置在轿厢2内的绝对气压计,也可以是测量轿厢2内外的压差的压差计。在是压差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轿厢2的高度信息推算该高度位置的外气压来计算轿厢2内的绝对气压。
[0031]图2以运行时间t为横轴,以轿厢2内的气压P为纵轴,表示气压模式6。轿厢2内的气压的初始值Pc与运行开始时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的外气压一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具有包括气压变化率大的加减压区间7和气压变化率小的休止区间8的阶梯状的气压模式6。这样设置两个区间7、8是基于以往的考虑,即,在气压变化率大的区间7使乘客产生耳胀感而引起吞咽,在气压变化率小的区间8确保用于乘客吞咽和拔耳朵的时间。此外,图2表示了下降运行的例子,气压随着轿厢2的运行而上升。因此,在下降运行时,有时也将加减压区间7简称为加压区间7。相反,在上升运行时,由于气压随着轿厢2的运行而降低,因此有时也将加减压区间7简称为减压区间7。在加压区间7产生的规定的气压变化量P1基于表示与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数据库3来设定。
[0032]图3用表表示数据库3的具体例子。数据库3包括:存储有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的值的A列;存储有与下降运行时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B列;和存储有与上升运行时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C列。即,该数据库3包括表示与下降运行时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第一数据库和表示与上升运行时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第二数据库。
[0033]在上升运行的情况下,轿厢2的气压随着运行而降低,但是已知减压方向的气压变化不易被感觉到。因此,与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对应的气压变化量在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中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B列和C列,以使得能够设置各个值。
[003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电梯具有数据库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电梯自身也可以不具有数据库3,而是另外在服务器或维护用终端等保存同样的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3分别预先求出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时的加减压区间的气压变化量,例如在制造时或维护时等在控制装置5中预先设定存储控制用的设定参数,控制装置5基于其进行控制。
[0035]在此,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定义为:对多个被试验者以规定的气压变化率逐渐增大气压差时,随气压变化量的增大而产生的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累积发生率。例如,使10名被试验者进入气密性高的房间,以气压变化率1.0hPa/s逐渐加压,在中途不拔耳朵,让被试验者报告产生了明确的耳胀感的时刻,获得了图4所示的数据。图4表示试验开始6秒后气压变化量达到6hPa时被试验者N0.4报告产生明确的耳胀感。此时,10名中有I名感到明确的耳胀,因此发生率为10%。
[0036]同样地,表示7秒后被试验者N0.8报告产生明确的耳胀感。此时,10名中有2名感到明确的耳胀,因此发生率为20%。对应于发生率20%的气压变化量为7hPa。继续同样地采集数据,能够生成发生率和与其对应的气压变化量的数据3。
[0037]进而,如果让他们报告达到无法忍受不拔耳朵的程度的不适的气压变化量的时亥IJ,则还能够采集变得不适的气压变化量的数据。
[0038]图5表示对多个被试验者以规定的气压变化率逐渐加压时的耳胀感发生率的例子。其相当于下降运行的情况。线9表示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线10表示感到严重至无法忍受不拔耳朵的程度的不适耳胀的人的发生率。如该图所示,对应于低发生率的敏感的人在较低的气压变化量下明确地感觉到耳胀,从明确地感觉到耳胀至达到不适的气压的气压变化量小。与此相对,观察对应于发生率为50%的一般被试验者可知从明确地感觉到耳胀至达到不适的气压的气压变化量大。因此,越敏感的人从明确地感觉到耳胀开始不尽快拔耳朵则有容易达到不适的气压变化量的趋势。反之,对应于发生率为55%以上的人在图5的曲线所示的范围(30hPa,行程约250m)中没有达到无法忍受的不适的气压变化量。
[0039]由上,能够认为不易感到耳胀的人原本就不容易产生耳胀导致的不适感,不能期待气压控制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先敏感的人来设定最佳的气压模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期望将气压变化率大的加压区间7中发生的气压变化量P1设定为明确地感觉到的人的发生率为40 %以下的气压变化量。更具体而言,期望设定为20 %到40 %,更进一步期望设定为20%到30%。如图3、图5所示,设定的气压变化量?1在设定为50%的情况下约为llhPa,设定为40%的情况下约为9hPa,设定为30%的情况下约为8hPa,设定为20%的情况下约为7hPa。这样,通过根据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来设定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量P1,还考虑到敏感的人,以敏感的人为对象,能够在加压区间7中产生明确的耳胀感,获得引起吞咽的效果。
[0040]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将明确地感到耳胀的发生率设定为30%,将加压区间I的气压变化量P1设定为8hPa。如图5所示,在加压区间I达到ShPa时,存在对应于发生率为8%以下的敏感的乘客成为不适状态的可能性(在到达该气压变化量前来不及拔耳朵的情况)。这样,利用气压模式减轻不适感是有限度的,存在不能应对非常敏感且易于产生不适感的乘客的情况,但是如果不仅考虑线9还考虑线10,则能够考虑到将该比例控制在什么程度下来进行发生率的设定。此外,即使在仅考虑了线9的情况下,与以往的情况相比也使考虑了敏感的人的设定变得可能。
[0041]在此,与将明确地感到耳胀的发生率设定为平均的50%、将加压区间I的气压变化量P1设定为IlhPa时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在加压区间I存在对应于发生率为18%以下的敏感的乘客达到不适状态的可能性。因此,使发生率为30%来设定加压区间I的气压变化量P1时能够应对耳胀更敏感的乘客。
[0042]如上所述,将气压模式6的加压区间7中产生的气压变化量P1设定得越大,能够使越多的人感觉到耳胀,引起吞咽的效果越大。然而,成为使敏感的人强烈地感觉到耳胀的严格的条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敏感的人,基于明确地感到耳胀的人的发生率的数据库3来设定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量P"
[0043]另一方面,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率P/过小时,在加压区间7不易发生耳胀感,难以获得引起吞咽的效果。反之,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量P/过大时,在加压区间7中气压急剧地变化,存在感觉到不适的可能性。因此,期望将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率P/设定为适度的大小。因此,根据以一般被试验者为对象的试验的结果,确认了作为加压和减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率P/在1.0?2.0hPa/s的范围是最佳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加压区间7的气压变化率P/设定为1.3hPa/s。此外,实际的气压模式6在切换加压区间7和休止区间8的部分(弯曲部)波形变缓,根据除去该部分之外的斜率(平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