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103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配件,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
【背景技术】
[0002]如附图1所示,该图中公开了一种电梯门刀,其包括面板、电动机、皮带轮、导轨,所述皮带轮、导轨均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电动机与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导轨上设有左、右滑块,所述左、右滑块通过连杆机构和同步机构与皮带轮连接,所述左滑块上设有门刀组件,所述门刀组件垂直于水平面。该门刀结构虽然结构简单、稳固可靠,但是并不适用于斜行电梯上,因为斜行电梯上的轿厢为斜线运动,无法与竖直的门刀相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力点分散、安全性能好的专用于斜行电梯轿厢架。
[0004]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包括用于支撑轿厢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斜侧面上设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导靴,左上导靴与右上导靴相互对称,所述左上导靴与右上导靴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1、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所述下滚轮I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左下导靴与右下导靴相互对称,左下导靴与右下导靴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I1、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I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I,所述上滚轮II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
[000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滚轮II的直径大于下滚轮II的直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每个导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沿导轨的两侧运行,导靴与导轨的上下表面形成三点接触,滚轮受力分散,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能,保证轿厢的安全运行,还减少了单点接触磨损大的问题;进一步,上导靴的主要受力面为下滚轮I,下导靴的主要受力面为上滚轮II,因此上导靴的上滚轮I和下导靴的下滚轮II数量均为两个或以上,使其在主要受力面上的滚轮受力更为分散,更进一步地保证轿厢运行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包括用于支撑轿厢I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斜侧面上设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导靴3、4、5、6,左上导靴3与右上导靴5相互对称,所述左上导靴3与右上导靴5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I 7、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 8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 9,所述下滚轮I 10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左下导靴4与右下导靴6相互对称,左下导靴4与右下导靴6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II 11、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I 12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I 13,所述上滚轮II 11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下滚轮I 10与上滚轮II 11的数量为两个,侧滚轮I 9和侧滚轮II的数量也为两个。
[001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滚轮II 11的直径大于下滚轮II 11的直径,上滚轮I 7与下滚轮I 8的直径相同,以确保其受力均匀。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轿厢(I)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斜侧面上设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导靴(3、4、5、6),左上导靴(3)与右上导靴(5)相互对称,所述左上导靴(3)与右上导靴(5)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I (7)、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 (8)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 (9),所述下滚轮I (10)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左下导靴(4)与右下导靴(6)相互对称,左下导靴(4)与右下导靴(6)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II (11)、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II (12)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II (13),所述上滚轮II (11)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II(11)的直径大于下滚轮II (11)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的轿厢架,包括用于支撑轿厢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斜侧面上设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导靴,左上导靴与右上导靴相互对称,所述左上导靴与右上导靴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Ⅰ、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Ⅰ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Ⅰ,所述左下导靴与右下导靴相互对称,左下导靴与右下导靴均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上滚轮Ⅱ、位于导轨下方的下滚轮Ⅱ以及位于导轨外侧面的侧滚轮Ⅱ。本实用新型每个导靴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沿导轨的两侧运行,导靴与导轨的上下表面形成三点接触,滚轮受力分散,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能,保证轿厢的安全运行,还减少了单点接触磨损大的问题。
【IPC分类】B66B9-193, B66B11-02
【公开号】CN204490277
【申请号】CN201520099839
【发明人】黄明年, 张建雨, 张建腾, 张伟能
【申请人】广东辛格林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