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型置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883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蛋型置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蛋型置物结构,包括一透明之容器本体及分设于容器本体相反两端之一上盖及一底座。上盖选择性的盖设于容器本体的开口,且上盖并与底座于相对应的端缘,分别形成不规则的破裂端面。采用上述构件提供使用者选择性的开、闭上盖,取拿或放置物品于容器本体内,并通过容器本体、上盖与底座的组合,构成蛋壳破裂的外观结构形态,除达成创新的视觉效果外,更可增加置物结构的新颖与实用性。
【专利说明】
蛋型置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兼具视觉效果与实用的蛋型置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提供对象(包含但不限于糖果、饼干、小型电子产品)容置的容器,常见结构大致包括一容器本体、及一可选择性盖合于容器本体开口的盖子,透过开、闭盖子,让使用者可以依需求取出(或放置)容器本体内的对象。
[0003]然而,现有容器的结构样态过于呆板,且要求多只是用于保护容置的对象,无法提供消费者新奇的视觉感受,无法诱导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故现有的容器结构,实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设计使其外观富含寓意及新颖视觉的结构设计。其主要以蛋壳破裂的形态,影射蛋生鸡的特色创意,通过局部透明的中段处,达成小鸡破蛋而出的视觉寓意,并将小鸡改以其它对象(包含但不限于糖果、饼干、小型电子产品),通过蛋生鸡的视觉效果达成意识引导,让消费者产生新奇的想象,进而增加购买的意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蛋型置物结构,其包括:一容器本体,具有一体形成的一开口、及一底端部;开口及底端部分别形成于该容器本体相反的两端;其中,开口连通容器本体内、外部;一上盖,匹配该开口外周缘轮廓形成,并于上盖底端形成有一不规则的上盖破裂端面,透过该上盖选择性的盖设于该开口外周缘,以封闭该开口;以及一底座,固设于底端部外周缘,且对应上盖破裂端面形成有一不规则的底座破裂端面;所述容器本体为透明形态,配合上盖及底座,使其整体外观呈一破裂的蛋形轮廓。
[0005]采用上述构件后可以提供使用者选择性的开、闭上盖,取拿或放置物品于容器本体内,并通过容器本体、上盖与底座的组合,构成蛋壳破裂的外观结构形态,除达成创新的视觉效果外,更可增加置物结构额新颖与实用性。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容器本体包括一第一锁合机构,第一锁合机构毗邻该开口,形成于容器本体外表面;上盖匹配第一锁合机构具有一上盖锁合机构,通过第一锁合机构与上盖锁合机构匹配,固设开口外周缘。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锁合机构与上盖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螺纹、或复数凸肋,或用以紧配合的凸部与凹部。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盖为不可透视的形态。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底座为不可透视的形态。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底端部用以让容器本体可立设于一支撑面。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底座通过粘着剂固设于该底端部周缘外表面。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容器本体包括一第二锁合机构,第二锁合机构毗邻该底端部,形成于容器本体下段外表面;底座匹配第二锁合机构具有一底座锁合机构,通过第二锁合机构与底座锁合机构匹配,固设底座于底端部外周缘。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二锁合机构与底座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螺纹、或复数凸肋。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蛋型置物结构立体示意图。
[00?5]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0017]图4是蛋型置物结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8]图5是蛋型置物结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9]其中:10、容器本体,12、开口,14、底端部,16、第一锁合机构,162、第一锁合机构,164、第一锁合机构,18、第二锁合机构,182、第二锁合机构,20、上盖,22、上盖容室,24、上盖锁合机构,242、上盖锁合机构244、上盖锁合机构,26、上盖破裂端面,30、底座,32、底座容室,34、底座锁合机构,342、底座锁合机构,36、底座破裂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相关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蛋型置物结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下相同零件均采用相同符号标示说明。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蛋型置物结构,包含一容器本体10、一上盖20、及一底座30,其中;
[0022]所述容器本体10,其外观呈一蛋形轮廓,具有一开口12、一底端部14及一第一、二锁合机构16、18。开口 12形成于容器本体10顶端面,用以连通容器本体10内、外部。底端部14形成于容器本体10底端面,用以让容器本体10可立设于一支撑面(例如桌面,图中未示)。第一锁合机构16毗邻开口 12,形成于容器本体10上段外表面。第二锁合机构18毗邻底端部14,形成于容器本体10下段外表面。实施时,容器本体10为透明形态,除立设于支撑面外,亦可为横卧的形态,且第一、二锁合机构16、18可为(包含但不限)螺纹、或复数道凸肋、或沿容器本体10开口 12外周缘形成的凸部、又或省略实施(容后详述)。
[0023]所述上盖20匹配容器本体10开口 12外周缘轮廓形成,并可选择性的盖设于容器本体20开口 12外周缘,用以封闭容器本体10的开口 12。上盖20具有一上盖容室22、一上盖锁合机构24及一上盖破裂端面26。上盖容室22朝下开放形成于上盖20。上盖锁合机构24则匹配容器本体10第一锁合机构16形成于上盖容室22。另外上盖破裂端面26则沿上盖20底端缘形成,且为不规则状。
[0024]所述底座30匹配容器本体10底端轮廓形成,并固设于容器本体10底端外周缘。底座30具有一底座容室32、一底座锁合机构34、及一底座破裂端面36。底座容室32朝上开放形成于底座30。底座锁合机构34则匹配容器本体10的第二锁合机构18形成于底座容室32。另外底座破裂端面36则沿底座30顶端缘形成,且为不规则状。
[0025]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蛋型置物结构各部构件及组装方式之介绍,兹再将本创作的实施例动作特点介绍如下。
[0026]上盖20、底座30分别利用上盖锁合机构24、底座锁合机构34,匹配容器本体10第一、二锁合机构16、18,将上盖20、底座30锁合于容器本体10顶、底两端,除提供使用者选择性的开、闭上盖20,取得容器本体10内容物外,更可通过透明的容器本体10与不透明的上盖20、底座30,所共同形成的蛋壳破裂形态,用以影射蛋生鸡的特色创意,通过蛋生鸡的视觉效果,达成意识引导;让消费者产生新奇的想象,进而增加购买的意愿。
[002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第一、二锁合机构162、182由复数道间隔形成的凸肋所构成,而上盖锁合机构242、底座锁合机构342亦匹配形成有复数道凸肋。将上盖、底座20、30盖合容器本体10顶、底端时,通过第一、二锁合机构162、182与上盖锁合机构242、底座锁合机构342匹配的复数凸肋,相互卡扣形成约束,达成上盖20、底座30与容器本体1的组合。
[0028]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二锁合机构18省略实施,使底座30通过粘着剂直接与容器本体10底端粘固。而第一锁合机构164,则沿容器本体10开口 12外周缘形成一凸部形态,配合上盖锁合机构244,对应形成一匹配的凹部形态,以此利用第一锁合机构164与上盖锁合机构244彼此的紧迫配合,使上盖20可选择性的盖合于容器本体10开口12外周缘。
[0029]以上所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变,仍应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容器本体,具有一体形成的一开口、及一底端部;开口及底端部分别形成于该容器本体相反的两端;其中,开口连通容器本体内、外部; 一上盖,匹配该开口外周缘轮廓形成,并于上盖底端形成有一不规则的上盖破裂端面,透过该上盖选择性的盖设于该开口外周缘,以封闭该开口;以及 一底座,固设于底端部外周缘,且对应上盖破裂端面形成有一不规则的底座破裂端面; 所述容器本体为透明形态,配合上盖及底座,使其整体外观呈一破裂的蛋形轮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包括一第一锁合机构,第一锁合机构毗邻该开口,形成于容器本体外表面;上盖匹配第一锁合机构具有一上盖锁合机构,通过第一锁合机构与上盖锁合机构匹配,固设开口外周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合机构与上盖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螺纹、或复数凸肋,或用以紧配合的凸部与凹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为不可透视的形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为不可透视的形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端部用以让容器本体可立设于一支撑面。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通过粘着剂固设于该底端部周缘外表面。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包括一第二锁合机构,第二锁合机构毗邻该底端部,形成于容器本体下段外表面;底座匹配第二锁合机构具有一底座锁合机构,通过第二锁合机构与底座锁合机构匹配,固设底座于底端部外周缘。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蛋型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锁合机构与底座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螺纹、或复数凸肋。
【文档编号】B65D55/02GK205574504SQ201620206468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谢昌达
【申请人】谢昌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