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029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胶机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炼胶机的部件。
技术背景在橡塑机械行业广泛使用的开放式炼胶机,前后两个辊筒是以不同的线速度(固定速 比)相对回转的,胶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拉入两个辊筒之间,随着两辊间隙的縮小,使 胶料受到强烈地挤压与剪切,橡胶大分子在机械断链的同时发生氧化断链,从而增加可塑 度,达到炼胶的目的。目前使用的开放式炼胶机,具有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减速装置、 一对炼胶辊 筒、齿轮传动机构和一对速比齿轮。后辊筒的一端固定有从动带轮、另一端固定有一只速 比齿轮;前辊筒的一端固定有另一只速比齿轮且与后辊筒上的速比齿轮相啮合。电机的动 力输出轴与减速装置的动力输入件动配合,减速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主 动轮通过向固定在后辊筒上的从动轮传递动力,后辊筒通过相互啮合的一对速比齿轮向前 辊筒传递动力。而对于闭式集中传动开炼机来说,其电机通过大型闭式齿轮减速器和万向 联轴器直接带动前、后辊筒以一定的速比回转。这种结构取消了驱动齿轮和速比齿轮,代 之以大型闭式齿轮减速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专门用于破胶的开放式炼胶机(简称破胶机)与上述结构略有不 同,由于破胶工艺对速比的要求不很严格,这种传动布置省略了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齿轮, 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由前后辊筒与胶料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速比变化不定,称为自由速 比。前述各种传动布置除破胶机外,均可以有效地保证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恒定,但胶料 或工艺需求发生变化时,则不能方便地对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进行调整。对于破胶机来说, 其传动布置虽然由于速比要求不严格,采用了自由速比,但这种状态下前后辊筒之间的速 比完全由辊筒与胶料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不能得到准确控制, 一旦胶料或工艺需求发生 变化,根本无法调整。随着橡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再生胶和再生胶粉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类生产工艺 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取得新的突破,使得生产工艺对辊筒速比的需求不再一成不变。这些发展对橡塑机械特别是开放式炼胶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前后辊筒之间无法准确、即时调 整的固定速比或者自由速比已不能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中可方便调整前后辊筒之间速比的开放式炼胶 机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驱动装置具有机架、电机、齿轮 减速器、 一对设有轴承的炼胶辊筒和一组辊筒轴承座;机架具有左支架、右支架和底座; 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而构成机架;电机和齿轮减速器固定在底座上,左支架和右 支架上各安装两个辊筒轴承座;炼胶辊筒分为设有轴承的前辊筒和设有轴承的后辊筒,前 辊筒和后辊筒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转动连接在设置于左支架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上和 设置于右支架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上、且前辊筒和后辊筒相对平行设置;其结构特点是 电机有两个,且均为变频调速电机,它们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齿轮减速器也有两个, 它们是第一齿轮减速器和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联接第一齿轮减速 器,第一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前辊筒;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联接 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二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后辊筒。本驱动装置还具有第一调距装置和第二调距装置;辊筒轴承座分为一对前辊筒轴承座 和一对后辊筒轴承座,后辊筒轴承座中的一个固定在左支架上,另一个固定在右支架上; 前辊筒轴承座中的l个滑动设置在左支架上,另一个滑动设置在右支架上;第一调距装置 的机座安装在左支架上,且该调距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左支架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 连接;第二调距装置的机座安装在右支架上,且该调距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右支架上 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上述驱动装置中前辊筒的直径为400 700mm,长度为600 1000mm;后辊筒的直径 为400 700mm,长度为600 1000mm。上述前辊筒和后辊筒优选的直径均为500mm,优选的长度均为800mm。或者前辊筒 和后辊筒优选的直径均为450mm,优选的长度均为800mm。或者前辊筒优选的直径为 450mm、优选的长度为800mm,后辊筒优选的直径为500mm、优选的长度为80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炼胶机可以解决开放式炼胶 机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无法准确、即时调整的问题,前后辊筒的速度可以分别进行调节, 前后辊筒的速比不再固定不变,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即时调整速比,满足不同的生产 需求。同时由于采用了变频调速机构,取消了大小驱动齿轮和速比齿轮,使得开放式炼胶机总的能耗下降,传动效率提高,并且噪音减小,使用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也相应延 长。(2)当本实用新型的辊筒长度限定在600 1000mm范围内,在整个长度方向上能够 提供一致、有效的摩擦力、剪切力和挤压力,提高了效率。相较以往的通用开炼机所采用 的1200mm的辊筒长度有所縮短,也相应节约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前辊筒和后辊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所表示的零部件为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21——第一联轴 器;22——第二连轴器;31——第一齿轮减速器;32——第二齿轮减速器;41——第一万 向联轴器;42——第二万向联轴器;5——前辊筒;6——后辊筒;7——辊筒轴承座;8—一机架;81——左支架;82——右支架;83——底座;91——第一调距装置;92——第二调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具有2个电机、2个联轴器、2个齿轮减速器、2 个万向联轴器、 一对设有轴承的炼胶辊筒、 一组辊筒轴承座7、机架8、第一调距装置91 和第二调距装置92。仍见图1和图2, 2个电机均为变频调速电机,它们是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 2 个联轴器为第一联轴器21和第二联轴器22。 2个齿轮减速器为第一齿轮减速器31和第二 齿轮减速器32。 2个万向联轴器为第一万向联轴器41和第二万向联轴器42。 一对炼胶辊 筒分为固定有滚动轴承的前辊筒5和固定有滚动轴承的后辊筒6。 一组辊筒轴承座7分为 一对前辊筒轴承座和一对后辊筒轴承座。仍见图1和图2,机架8具有左支架81、右支架82和底座83;左支架83和右支架 82固定在底座83上而构成支架8。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齿轮减速器31和第 二齿轮减速器32固定在底座83上。后辊筒轴承座中的一个固定在左支架81上,另一个 固定在右支架82上;前辊筒轴承座中的1个前后滑动设置在左支架81上,另一个前后滑 动设置在右支架82上。见图3,本实施例中,用合金冷硬铸铁经过铸造和机械加工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构的前辊筒5和后辊筒6。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直径均为500mm,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长度 均为800mm 。仍见图1和图2,前辊筒5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承转动连接在滑动设置于左支架81 和右支架82上的一对前辊筒轴承座7上,后辊筒6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承转动连接在 固定于左支架81和右支架82上的一对后辊筒轴承座7上,且前辊筒5与后辊筒6相互间 相对平行设置。仍见图1和图2,第一电机11通过第一联轴器21联接第一齿轮减速器31,第一齿轮 减速器31再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41联接到前辊筒5。第二电机12通过第二联轴器22联 接第二齿轮减速器32,第二齿轮减速器32再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4联接到后辊筒6。仍见图1和图2,第一调距装置91的机座安装在左支架81上,且该调距装置91的动 力输出端与位于左支架81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也即第一调距装置91具有机座、 转盘、手柄、丝杆和连接座,机座固定在左支架81上,丝杆与机座枢接,且丝杆的前端 与转盘固定连接,手柄固定在转盘上,丝杆的后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座作为调距装 置91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左支架81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从而可由人手通过转动 手柄而依次带动丝杆和连接座控制左支架81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前后运动。仍见图1和图2,第二调距装置92的机座安装在右支架82上,且该调距装置92的动 力输出端与位于右支架82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也即第二调距装置92具有机座、 手柄、转盘、丝杆和连接座,机座固定在左支架82上,丝杆与机座枢接,且丝杆的前端 与转盘固定连接,手柄固定在转盘上,丝杆的后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座作为调距装 置92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右支架82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从而可由人手通过转动 手柄而依次带动丝杆和连接座控制右支架82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前后运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炼胶机所采用的电路装置的一种形式是该电路装置具有两 个调频器,从而也具有两组电机端子,其中的一组电机端子与第一电机ll的电源端相连, 另一组电机端子与第二电机12的电源端相连。开放式炼胶机工作时,分别通过炼胶机的电路装置设定两变频调速电机11、 12的工 作转速,此转速通过各自的联轴器21、 22传递到各自的齿轮减速器31、 32的输入端,经 各自的齿轮减速器31、 32减速后,从输出端输出所需要的辊筒转速,经过各自的万向联 轴器41、 42分别传递到前辊筒5和后辊筒6。使前辊筒5和后辊筒6以不同的线速度相对 回转,胶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拉入间隙不断縮小的两辊筒之间,受到强烈地挤压与剪切, 在机械断链的同时发生氧化断链,从而增加可塑度,而实现炼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改变 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线速度,或者需要改变前辊筒5和后辊筒6线速度之间的比值时,可以重新设定两个变频调速电机11、 12的各自的转速,使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线速度 发生改变。(实施例2)其余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直径均为450mm。 (实施例3)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辊筒5直径为450mra,长度为800mm;后辊 筒6直径为500ram,长度为800mm。 (实施例4)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辊筒5直径为700mm,长度为800mm;后辊 筒6直径为700mm,长度为800mm。
权利要求1. 一种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具有机架(8)、电机、齿轮减速器、一对设有轴承的炼胶辊筒和一组辊筒轴承座(7);机架(8)具有左支架(81)、右支架(82)和底座(83);左支架(81)和右支架(82)固定在底座(83)上而构成机架(8);电机和齿轮减速器固定在底座(83)上,左支架(81)和右支架(82)上各安装两个辊筒轴承座(7);炼胶辊筒分为设有轴承的前辊筒(5)和设有轴承的后辊筒(6),前辊筒(5)和后辊筒(6)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转动连接在设置于左支架(81)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7)上和设置于右支架(82)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7)上、且前辊筒(5)和后辊筒(6)相对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电机有两个,且均为变频调速电机,它们是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齿轮减速器也有两个,它们是第一齿轮减速器(31)和第二齿轮减速器(32);第一电机(11)通过第一联轴器(21)联接第一齿轮减速器(31),第一齿轮减速器(31)再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41)联接到前辊筒(5);第二电机(12)通过第二联轴器(22)联接第二齿轮减速器(32),第二齿轮减速器(32)再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42)联接到后辊筒(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调距 装置(91)和第二调距装置(92);辊筒轴承座(7)分为一对前辊筒轴承座和一对后辊筒 轴承座,后辊筒轴承座中的一个固定在左支架(81)上,另一个固定在右支架(82)上; 前辊筒轴承座中的l个滑动设置在左支架(81)上,另一个滑动设置在右支架(82)上; 第一调距装置(91)的机座安装在左支架(81)上,且该调距装置(91)的动力输出端与 位于左支架(81)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第二调距装置(92)的机座安装在右支架(82)上,且该调距装置(92)的动力输出端与位于右支架(82)上的前辊筒轴承座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辊筒(5)的直 径为400 700mm,长度为600 1000mm;后辊筒(6)的直径为400 700mm,长度为 600 10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辊筒(5)和后辊筒(6)的直径均为500mm,长度均为80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辊筒(5)和后 辊筒(6)直径均为450mm,长度均为800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炼胶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辊筒(5)的直径为450mm,长度为800mm;后辊筒(6)的直径为500mm,长度为8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放式炼胶机的部件。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具有机架、电机、齿轮减速器、一对设有轴承的炼胶辊筒和一组辊筒轴承座;电机为两个变频调速电机,它们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齿轮减速器也有两个,它们是第一齿轮减速器和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联接第一齿轮减速器,第一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前辊筒;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联接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二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后辊筒。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用于开放式炼胶机后,可使该炼胶机在使用中能方便调整前后辊筒之间速比,还可使该炼胶机总的能耗下降,传动效率提高,并且噪音减小,使用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也相应延长。
文档编号B29B7/34GK201120674SQ20072004105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8日
发明者军 张, 杨剑平, 王志芳, 边小荣 申请人:常州市武进协昌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