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1382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复杂的注塑模具,常常要求其推出机构在合模之前先行复位。一般是采用压簧弹力复位,但是,采用压簧直接复位对弹簧的要求非常高,且弹簧被反复受压后容易断裂,可靠性差;而当复位力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注塑机顶杆将模具推出机构拉复位,但是,受现有标准的注塑机结构限制,模具的安装与脱卸非常繁琐,且效率很低,极易产生模具、注塑机的损坏,严重时还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能够使注塑机顶杆与模具推出机构自动联接,并使模具推出机构自动复位,其结构简单可靠,模具、注塑机不易损坏,可提高效率。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模具推出机构,所述模具推出机构安装于动模安装底板,注塑机顶杆位于动模安装底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芯,所述芯的头部与所述模具推出机构螺纹连接;在所述芯的底部芯内设置有联接孔,在所述芯的中部外圆柱面上套装压簧;在所述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孔,在所述孔内安装钢珠;位于所述芯的端部、在所述芯的外圆柱面上套装逻辑套,所述逻辑套包括法兰边;在芯的端部还设置有凹槽,卡箍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动模安装底板上设置台阶孔;在所述注塑机顶杆的头部中段沿周向设置弧形槽。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所述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的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芯的圆柱面周向均布,所述孔在靠近所述芯的中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收缩为锥形孔;所述逻辑套的内圆柱面由大直径圆柱面和小直径圆柱面构成,所述小直径圆柱面与所述芯的外圆柱面为微量间隙的滑动配合;所述卡箍为开口的圆环,所述卡箍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所述注塑机顶杆上端设置成台阶面,与所述芯内联接孔的端面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之后,芯与模具推出机构通过螺纹固连,在芯的底部芯内设置联接孔,提供注塑机顶杆伸入的空间,在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多个孔,孔内安装钢珠,当注塑机顶杆插入芯内联接孔时,钢珠被向外顶出,注塑机顶杆继续上行后模具推出机构随注塑机顶杆移动,套装在芯上的逻辑套由于压簧的作用,相对于注塑机顶杆作反向移动,同时逻辑套的法兰边迫使钢珠向内运动,直至其小直径圆柱面完全锁住钢珠,钢珠的一部分又卡在注塑机顶杆的弧形槽内,完成注塑机顶杆与模具推出机构的自动联接;模具的动模安装座板上设置台阶孔,可与芯上套装的逻辑套的法兰边配合使用,形成自动联接与复位的逻辑关系;当注塑机顶杆完成顶出任务回退时,能够带动钢珠、 钢珠再带动芯、芯带动模具推出机构回退完成自动复位;在此过程中卡箍起到防止逻辑套滑出芯的作用,因此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损坏模具、注塑机,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芯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之三;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推出机构4,模具推出机构4安装于动模安装底板5,注塑机顶杆6位于动模安装底板5的下方,其还包括芯1,芯 1的头部与模具推出机构4螺纹连接,在芯1的底部芯1内设置有联接孔2,在芯1的中部外圆柱面1-1上套装压簧3,在芯1上靠近芯1的端部圆柱面1-2上沿径向设置孔8,在孔 8内安装钢珠8-2,孔8数量为多个、沿芯1的圆柱面周向均布,孔8在靠近芯1的中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8-1收缩为锥形孔,由于锥形孔的设计使得钢珠8-2不能从锥形孔中滑出,只能从芯1外圆柱面一侧装入,位于芯1的端部、在芯1的外圆柱面1-3上套装逻辑套9,逻辑套9包括法兰边9-1,逻辑套9的内圆柱面由大直径圆柱面9-2和小直径圆柱面9-3构成, 小直径圆柱面9-3与芯1的外圆柱面1-3为微量间隙的滑动配合,在芯1的端部设置有凹槽10,卡箍11安装于凹槽10内,卡箍11为开口的圆环,其材料选用弹性材料,注塑机顶杆 6上端设置成台阶面,与芯1内联接孔2的端面配合,在注塑机顶杆6的头部的中段沿周向设置弧形槽12 (改进后的注塑机顶杆仍可作普通的顶杆使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模具在注塑机上正确安装到位后,模具推出机构4处于初始位置(见图4),压簧3 受压使得逻辑套9位于动模安装板5的台阶孔7的内侧位置,且其法兰边9-1被台阶孔7卡住,此时逻辑套9的大直径圆柱面9-2对着钢珠8-2,钢珠8-2可以沿芯1的径向自由滑动, 逻辑套9的大直径圆柱面9-2可挡住钢球8-2滑出(见图4)。当注塑机顶杆6上行插入到芯1的联接孔2内时,钢珠8-2被向外顶出(见图5),注塑机顶杆6继续上行,注塑机顶杆6 上端的台阶面与芯1的端面接触,与芯1螺纹连接的模具推出机构4随注塑机顶杆6移动, 逻辑套9则在压簧3的作用下,相对于注塑机顶杆6作反向移动,由于卡箍11的阻挡作用使得逻辑套9不至于从芯1上滑出(见图6),同时由于逻辑套9的内圆柱面由大直径圆柱面 9-2和小直径圆柱面9-3构成了内台阶面,钢珠8-2被逻辑套9内台阶面迫使而向内滑动, 最后被逻辑套9的小直径圆柱面9-3完全锁住,此时钢珠8-2的一部分卡在了注塑机顶杆 6的弧形槽12内(见图6),这样就完成了模具推出机构4与注塑机顶杆6的自动联接;当注塑机顶杆6完成顶出任务后回退时,由于钢珠8-2被逻辑套9锁住,同时钢珠8-2的一部分卡在注塑机顶杆6的弧形槽12内,注塑机顶杆6带动钢珠8-2、钢珠8-2再带动芯1、芯1 带动模具推出机构4向下回退完成自动复位(见图7 )。
权利要求1.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其包括模具推出机构,所述模具推出机构安装于动模安装底板,注塑机顶杆位于动模安装底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芯,所述芯的头部与所述模具推出机构螺纹连接;在所述芯的底部芯内设置有联接孔,在所述芯的中部外圆柱面上套装压簧;在所述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孔,在所述孔内安装钢珠;位于所述芯的端部、在所述芯的外圆柱面上套装逻辑套,所述逻辑套包括法兰边;在芯的端部还设置有凹槽,卡箍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动模安装底板上设置台阶孔;在所述注塑机顶杆的头部中段沿周向设置弧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的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芯的圆柱面周向均布,所述孔在靠近所述芯的中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收缩为锥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套的内圆柱面由大直径圆柱面和小直径圆柱面构成,所述小直径圆柱面与所述芯的外圆柱面为微量间隙的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开口的圆环,所述卡箍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顶杆上端设置成台阶面,与所述芯内联接孔的端面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模具推出机构的复位联接结构,能够使注塑机顶杆与模具推出机构自动联接,并使模具推出机构自动复位,其结构简单可靠,模具、注塑机不易损坏,可提高效率。其包括模具推出机构,所述模具推出机构安装于动模安装底板,注塑机顶杆位于动模安装底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芯,所述芯的头部与所述模具推出机构螺纹连接;在所述芯的底部芯内设置有联接孔,在所述芯的中部外圆柱面上套装压簧;在所述芯上靠近芯的端部圆柱面上沿径向设置孔,在所述孔内安装钢珠;位于所述芯的端部、在所述芯的外圆柱面上套装逻辑套,所述逻辑套包括法兰边;在芯的端部还设置有凹槽,卡箍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动模安装底板上设置台阶孔;在所述注塑机顶杆的头部中段沿周向设置弧形槽。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293230SQ2011203815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张卫 申请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