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1495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模具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装置,包括:顶针固定座、模具托板、顶针板导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且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导向孔内;复位杆的一端与模具托板固接,且复位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孔相对;限位件沿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复位杆上,且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弹簧套设在复位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模具托板和限位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复位装置,将复位组件与顶针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上,顶针设置在顶针固定座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专利说明】模具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模具顶针板复位弹簧放在回针处,或加扶针在底板上,安装不方便、无法调试、测试性能,交付的模具在生产中常有卡死现象。此外,现有模具顶针板导柱固定在模具底板上,且后于顶针板安装,无法调试、测试顶针板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模具复位装置,该模具复位装置的顶针和复位组件分开布置。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复位装置,包括:顶针固定座、模具托板、顶针板导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顶针相对供所述顶针穿出的顶针孔;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复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孔相对;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模具托板和所述限位件。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复位装置,将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配合形成的复位组件与顶针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上,顶针设置在顶针固定座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便于模具复位装置的调试以及测试性能,避免了传统模具复位装置容易出现卡死现象的问题。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模具复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所述限位件为弹簧杯,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弹簧杯内,且所述弹簧抵在所述弹簧杯的内表面上。
[0008]所述弹簧杯包括杯体,且所述杯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缘,所述杯体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且所述凸缘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
[0009]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环绕所述复位孔且与所述凸缘相适配的的凹槽。
[0010]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
[0011]所述复位杆上套设有衬套,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衬套上。
[0012]所述复位杆为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模具托板螺接,且所述螺杆的头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件脱出的垫片。
[0013]所述导向孔内设有与所述顶针板导柱相适配的波珠导套,所述顶针板导柱套设在所述波珠导套内,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通过螺钉连接。
[0014]所述顶针固定座包括层叠布置的顶针托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上形成有通孔,且所述顶针面板朝向所述顶针托板的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限位槽,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的安装凸缘。
[0015]该模具复位装置还包括模具底座,所述顶针固定座固设在所述模具底座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模具复位装置100,
[0019]顶针固定座I,模具托板2,顶针板导柱3,复位杆4,限位件5,弹簧6,顶针7,垫片8,波珠导套9,模具底座10,顶针托板11,顶针面板12,配合槽202,衬套401,杯体51,凸缘52,安装凸缘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100。
[002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100,包括:顶针固定座1、模具托板2、顶针板导柱3、复位杆4、限位件5和弹簧6。
[0027]具体而言,顶针固定座I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顶针固定座I上固接有顶针
7。模具托板2上形成有与顶针7相对供顶针7穿出的顶针孔。顶针板导柱3与模具托板2固接,且顶针板导柱3可移动地套设导向孔内,顶针板导柱3在导向孔内滑动,从而对模具托板2进行导向,使模具托板2稳定地移动。复位杆4的一端(即如图1所示复位杆4的上端)与模具托板2固接,且复位杆4的另一端(即如图1所示复位杆4的下端)与复位孔相对。限位件5沿复位杆4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复位杆4上,且限位件5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换言之,限位件5不能穿过复位孔。弹簧6套设在复位杆4上,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住模具托板2和限位件5。
[0028]参照图1具体说明,弹簧6的上端抵在模具托板2上,且弹簧6的下端抵住限位件5,因此,在顶针固定座I沿朝向模具托板2的方向(即如图1所示向上的方向)移动时,由于限位件5的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因此,顶针固定座I将带动限位件5向上移动,从而使弹簧6压缩,从而使弹簧6具有使顶针固定座I复位的力。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100,将由复位杆4、限位件5和弹簧6配合形成的复位组件与顶针7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2上,顶针7设置在顶针固定座I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100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便于模具复位装置100的调试以及测试性能,避免了传统模具复位装置100容易出现卡死现象的问题。
[0030]由于弹簧复位系统相对于复位运动系统的独立性而且可以实现预压,可方便模具复位装置100的安装、调试、测验及验证,直接用人手之力即可轻易推拉复位运动系统移动。避免复位运动系统安装过程中弹簧压力的干扰,避免了安装不到位、不顺畅等问题。
[0031]如图1所示,限位件5为弹簧杯,弹簧6的一部分配合在弹簧杯内,且弹簧6抵在弹簧杯的内表面上。由此,可以提高弹簧6的稳定性,避免弹簧6晃动,从而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0032]其中弹簧杯是指可以容纳弹簧6的容器,包括底壁和周壁,其中底壁上形成有供复位杆4穿过的通孔,周壁用于限制弹簧的晃动。
[0033]进一步地,弹簧杯包括杯体51,且杯体5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缘52,杯体51的周向尺寸小于复位孔的尺寸,且凸缘52的周向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由此,使弹簧杯可以在复位孔内定位稳定,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模具复位装置100的稳定性。
[0034]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件5还可以为外周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垫片等装置,还可以为滑块、法兰等。
[0035]优选地,顶针固定座I上形成有环绕复位孔且与凸缘52相适配的的凹槽。由此,可以使凸缘52配合在凹槽凹槽内,从而使弹簧杯与顶针固定座I稳定地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弹簧的稳定性,使弹簧可以提供稳定的回复力。
[0036]进一步地,也可以通过在模具托板2上设置于弹簧6配合的配合槽202的形式来提高弹簧6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模具托板2上形成有配合槽202,弹簧6的一部分配合在配合槽202内。
[0037]此外,还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案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不仅设置弹簧杯使弹簧6的下端可以稳定,而且还设置配合槽202,使弹簧6的上端可以稳定。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弹簧6的稳定性。
[0038]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杆4上套设有衬套401,弹簧6套设在衬套401上。由此,可以减小复位杆4的磨损,从而增加复位杆4的使用寿命。
[0039]如图1所示,复位杆4为螺杆,螺杆与模具托板2螺接,且螺杆的头部设有用于防止限位件5脱出的垫片8。由此,可以避免限位件5脱出,提高模具复位装置100的稳定性。
[0040]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螺杆上可以套设衬套401,因此,设置垫片8还可以增加衬套401的稳定性,避免衬套401脱落。
[0041]具体而言,参照图1所示,螺杆包括杆部和头部,其中,杆部远离头部的一端形成有螺纹,以便于杆部与模具托板2螺接,因此,也可以通过螺杆的头部来限制衬套401和限位件5,避免衬套401和限位件5脱出,优选地,可以设置垫片8,通过垫片8来避免衬套401和限位件5脱出。
[004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顶针板导柱3的滑动,可以在导向孔内设有与顶针板导柱3相适配的波珠导套9,顶针板导柱3套设在波珠导套9内,从而可以使顶针板导柱3可以快速的滑动,降低摩擦力,从而不仅可以减小磨损,而且还可以避免模具复位装置100卡死,此外还可以减小驱动力。
[0043]优选地,顶针板导柱3与模具托板2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可以便于顶针板导柱3的安装,且使顶针板导柱3与模具托板2配合稳定。
[0044]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顶针固定座I包括层叠布置的顶针托板11和顶针面板12,顶针面板12上形成有通孔(未示出),且顶针面板12朝向顶针托板11的表面上设有环绕通孔的限位槽(未示出),顶针7的端部设有配合在限位槽内的安装凸缘71。从而可以便于顶针7的固定。
[0045]如图1所示,该模具复位装置100还包括模具底座10,顶针固定座I固设在模具底座10上。由此,便于模具复位装置100的使用。
[0046]另外,模具复位装置100装配时,先装弹簧6,通过复位杆4的固定力及衬套401的定位可实现弹簧6精确预压及固定,通过顶针板导柱3为后续安装的复位运动系统导向。
[0047]如图1所示,弹簧杯(即限位件5)、弹簧6、衬套401、螺杆(即复位杆4)、垫片8配合形成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采用用螺杆固定在模具托板2 (或模具B板)上,起到顶针板复位的作用。顶针板导柱3用螺杆固定在模具托板2上,顶针托板11、顶针面板12及安装在其上的其他零件如顶针7、司筒、斜顶等组成复位运动系统。
[0048]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组件及顶针板导柱3独立于复位运动系统,模具复位装置100的拆装和弹簧组件不相干涉。顶针板导柱3先于复位运动系统安装于模具托板2上,在复位运动系统安装过程中即可起到导向作用。
[0049]模具复位装置100装配时,先装弹簧组件,通过螺杆的固定力及衬套401的定位可实现弹簧精确预压及固定,通过顶针板导柱3为后续安装的复位运动系统导向。
[0050]由于弹簧复位系统相对于复位运动系统的独立性而且可实现预压,可方便复位运动系统的安装、调试、测验及验证,直接用人手之力即可轻易推拉复位运动系统移动。避免复位运动系统安装过程中弹簧压力的干扰,避免了安装不到位、不顺畅等问题。
[0051]弹簧复位系统独立于复位运动系统且在复位运动系统装配前可实现预压。顶针板导柱3在复位运动系统整个装配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00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5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针固定座,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 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顶针相对供所述顶针穿出的顶针孔; 顶针板导柱,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所述导向孔内; 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孔相对;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 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模具托板和所述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弹簧杯,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弹簧杯内,且所述弹簧抵在所述弹簧杯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杯包括杯体,且所述杯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缘,所述杯体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且所述凸缘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环绕所述复位孔且与所述凸缘相适配的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上套设有衬套,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衬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为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模具托板螺接,且所述螺杆的头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件脱出的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内设有与所述顶针板导柱相适配的波珠导套,所述顶针板导柱套设在所述波珠导套内,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通过螺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固定座包括层叠布置的顶针托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上形成有通孔,且所述顶针面板朝向所述顶针托板的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限位槽,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的安装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底座,所述顶针固定座固设在所述模具底座上。
【文档编号】B29C33/00GK203994343SQ20142047021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发明者】许明清, 梁少雄, 谢锡均, 王刚, 黄甫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