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胶流道顶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843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胶流道顶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软胶流道顶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具中的软胶流道顶针。
背景技术
双色模具中用于顶软胶流道的顶针与模具模仁间会留有间隙,然而,由于软胶材料流动性极好,例如TPU材料或其他软胶材料,软胶流道极容易出毛边,因此在顶针与模具模仁的间隙中极易进软胶料屑。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顶针10具有顶针沉头11、顶针杆12及定位凸台13,因顶针10为活动件,需要间隙活动,如果顶针10与模具模仁的间隙中进了软胶,在顶针10运动时会导致顶针10卡死的现象,平均三到五天即会卡死一次,顶针10卡死后还会撞上母模,导致产品外观出现缺陷。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软胶流道顶针,以克服上述顶针与模仁的间隙中进入软胶使顶针易卡死的缺陷。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胶流道顶针,以克服顶针与模仁的间隙中进入软胶使顶针易卡死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流道顶针,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具有顶出板、公模板及公模仁,该软胶流道顶针包括:顶针沉头, 其设于所述模具的顶出板中;顶针杆,其为柱状体,所述的顶针沉头设于该顶针杆的一端,该顶针杆穿过所述模具的公模板并伸入到公模仁中,该顶针杆设于公模板中的一段沿径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槽,且该顶针杆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轴向槽,所述径向槽与该轴向槽相连通;以及定位凸台,其设于顶针杆的另一端,该定位凸台接触软胶流道。较佳地,所述顶针杆为圆柱体。较佳地,所述顶针杆上开设有两个或三个径向槽。较佳地,所述径向槽具有第一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延伸出该第一底面的距离为所述径向槽的深度,所述径向槽的深度为0.1 0.15mm。较佳地,所述顶针杆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两排轴向槽,沿顶针杆圆周每排轴向槽为四个。较佳地,所述轴向槽投影于水平面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较佳地,所述轴向槽具有第二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延伸出该第二底面的距离为所述轴向槽的深度,所述轴向槽的深度为0.1 0.15mm。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流道顶针,通过设有径向槽及轴向槽,当软胶流道顶针活动时,软胶料屑能够从所述的径向槽及轴向槽中掉出,避免了软胶流道顶针与模仁的间隙中进入软胶料屑使该软胶流道顶针被卡死的缺陷。

图1绘示现有技术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软胶流道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软胶流道顶针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软胶流道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软胶流道顶针的截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流道顶针,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具有包括顶出板、公模板及公模仁,于本实施例中,于模具合模时,该软胶流道顶针100包括:顶针沉头110,其设于所述模具的顶出板中;顶针杆120,其为圆柱体,所述的顶针沉头110设于该顶针杆120的一端,该顶针杆120穿过所述模具的公模板并伸入到公模仁中,该顶针杆120设于公模板中的一段沿径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径向槽121,且该顶针杆120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轴向槽122,所述径向槽121与该轴向槽122相连通;以及定位凸台130,其设于顶针杆120的另一端,该定位凸台130接触软胶流道。
其中,所述径向槽121具有第一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延伸出该第一底面的距离为所述径向槽121的深度,为了不影响顶针杆120的强度,所述径向槽121的深度为0.1 0.15mm,所述径向槽121沿顶针杆轴向方向的宽度为8mm,为了通过径向槽121的第一侧面将软胶完全刮下来,所述顶针杆120上开设有两个或三个径向槽121。其中,所述轴向槽122投影于水平面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所述轴向槽122具有第二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延伸出该第二底面的距离为所述轴向槽122的深度,为了不影响顶针杆120的强度,所述轴向槽122的深度为0.1
0.15mm,所述轴向槽122沿顶针杆120轴向方向的宽度为5mm,为了使软胶料屑完全从轴向槽122中掉出,所述顶针杆120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两排轴向槽122,沿顶针杆120圆周每排轴向槽122为四个,因此,于本实施例中,该顶针杆120上共设有八个轴向槽122。在模具开模后,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流道顶针100与模具的顶出板共同作顶出运动,软胶流道顶针100向前顶出,顶针杆120原处于公模板中的一段进入到公模仁中,同时进入软胶流道顶针100与模具模仁间隙中的软胶料屑被搓成条状,且在该软胶流道顶针100顶出时,通过顶针杆120上的径向槽121的第一侧面将条状的软胶料屑刮下来,然后条状的软胶料屑从径向槽121与轴向槽122中掉下来,避免了软胶流道顶针100被卡死的缺陷,且减小了模仁上顶针孔的磨损,还避免了软胶流道顶针100被卡死而撞上母模的风险,不影响产品的外观。
权利要求1.一种软胶流道顶针,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具有顶出板、公模板及公模仁,其特征在于,该软胶流道顶针包括: 顶针沉头,其设于所述模具的顶出板中; 顶针杆,其为柱状体,所述的顶针沉头设于该顶针杆的一端,该顶针杆穿过所述模具的公模板并伸入到公模仁中,该顶针杆设于公模板中的一段沿径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槽,且该顶针杆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轴向槽,所述径向槽与该轴向槽相连通;以及 定位凸台,其设于顶针杆的另一端,该定位凸台接触软胶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杆为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杆上开设有两个或三个径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槽具有第一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延伸出该第一底面的距离为所述径向槽的深度,所述径向槽的深度为0.1 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杆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两排轴向槽,沿顶针杆圆周每排轴向槽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槽投影于水平面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槽具有第二底面及延伸出该底面的两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延伸出该第二底面的距离为所述轴向槽的深度,所述轴向槽的深度为0.1 0.15mm。
专利摘要一种软胶流道顶针,应用于模具中,该软胶流道顶针包括顶针沉头,其设于所述模具的顶出板中;顶针杆,其为柱状体,所述的顶针沉头设于该顶针杆的一端,该顶针杆穿过所述模具的公模板并伸入到公模仁中,该顶针杆设于公模板中的一段沿径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槽,且该顶针杆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轴向槽,所述径向槽与该轴向槽相连通;以及定位凸台,其设于顶针杆的另一端,该定位凸台接触软胶流道。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流道顶针,通过设有径向槽及轴向槽,当软胶流道顶针活动时,软胶料屑能够从所述的径向槽及轴向槽中掉出,避免了软胶流道顶针与模仁的间隙中进入软胶料屑使该软胶流道顶针被卡死的缺陷。
文档编号B29C33/44GK203004144SQ2012206526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伏龙刚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