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553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和可与所述定模分离或合拢的动模,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拢时可形成容纳工件放置的模腔,其中,所述第一型腔中设置有工件固定板,所述定模上沿所述第一型腔周向设置有若干滑块,所述滑块包括有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和与定模相对的一侧面,所述工件固定板支承在所述滑块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上,所述动模上固定有斜导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导柱一端固定在动模上,另一端可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拢时穿过所述斜孔抵在所述定模上。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利用了动模和定模的开模力实现了对工件的顶料,省去了专门的顶料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又节省了成本。
【专利说明】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注塑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注塑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201210499386.6中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模芯、与所述前模模芯配合以形成模腔的后模模芯、以及与所述后模模芯配合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所述后模模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杆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前模模芯配合形成进浇流道,所述进浇流道具有形成在所述模腔内侧部的进浇口。本发明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在顶杆和前、后模模芯的共同配合下形成有置于产品内侧部的进浇口,因此,可避免射浇口残留痕迹对产品的外观质量的影响,同时不再对射浇口残留痕迹进行人工修补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更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
[0004]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注塑模具,其顶出机构是由专门的驱动机构如气缸驱动的,在模具完全打开后,由该驱动机构驱动顶杆向外顶出成形后的工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结构简单,可以在开模的时候借用模具的开模力进行顶料的注塑模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和可与所述定模分离或合拢的动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拢时可形成容纳工件的模腔,其中,
[0008]所述第一型腔中设置有工件固定板,所述定模上沿所述第一型腔周向设置有若干滑块,所述滑块包括有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和与定模相对的一侧面,所述工件固定板支承在所述滑块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上,
[0009]所述动模上固定有斜导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导柱一端固定在动模上,另一端可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拢时穿过所述斜孔抵在所述定模上。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孔为通孔,所述斜孔具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分别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和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导柱包括截面径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一体且在两者的连接部成形有台阶面。
[0011]作为改进,所述斜孔的一个开口为椭圆形,设置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孔的另一个开口为圆形,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圆形开口的尺寸小于椭圆形开口的尺寸以及所述台阶面的尺寸。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滑块既可以在所述斜导柱上滑动,同时,当滑块滑动至台阶面时,又可以受到台阶面的限位卡在台阶面上,从而由斜导柱的上升带动整个滑块随着该斜导柱一起上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注塑模具上设置有斜导柱,斜导柱一端固定在动模上,另一端套接有滑块,滑块上支承有工件固定板,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开模时,利用动模与定模分开的开模力,带动斜导柱相对于定模滑动,由于滑块支承于所述斜导柱的台阶面上,进而可以带动滑块与定模分离,从而使得工件固定板相对与定模分离,即实现了顶料。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利用了动模和定模的开模力实现了对工件的顶料,省去了专门的顶料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又节省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模与定模合拢状态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定模;1.1、第一型腔;2、动模;2.1、第二型腔;3、模腔;4、工件固定板;5、滑块;
5.1、斜孔;6、斜导柱;6.1、第一部分;6.2、第二部分;6.3、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I和可与所述定模分离或合拢的动模2,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1.1,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2.1,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拢时可形成容纳工件放置的模腔3,其中,
[0022]所述第一型腔中设置有工件固定板4,所述定模上沿所述第一型腔周向设置有若干滑块5,所述滑块包括有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和与定模相对的一侧面,所述工件固定板支承在所述滑块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上,
[0023]所述动模上固定有斜导柱6,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孔5.1,所述斜导柱一端固定在动模上,另一端可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拢时穿过所述斜孔抵在所述定模上。
[00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孔为通孔,所述斜孔具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分别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和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导柱包括截面径不同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一体且在两者的连接部成形有台阶面6.3。
[0025]作为改进,所述斜孔的一个开口为椭圆形,设置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孔的另一个开口为圆形,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圆形开口的尺寸小于椭圆形开口的尺寸以及所述台阶面的尺寸。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滑块既可以在所述斜导柱上滑动,同时,当滑块滑动至台阶面时,又可以受到台阶面的限位卡在台阶面上,从而由斜导柱的上升带动整个滑块随着该斜导柱一起上升。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和可与所述定模分离或合拢的动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拢时可形成容纳工件的模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腔中设置有工件固定板,所述定模上沿所述第一型腔周向设置有若干滑块,所述滑块包括有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和与定模相对的一侧面,所述工件固定板支承在所述滑块与动模相对的一侧面上, 所述动模上固定有斜导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导柱一端固定在动模上,另一端可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拢时穿过所述斜孔抵在所述定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为通孔,所述斜孔具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分别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和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导柱包括截面径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一体且在两者的连接部成形有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的一个开口为椭圆形,设置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动模的一侧面上,所述斜孔的另一个开口为圆形,开设在所述滑块相对于定模的一侧面上,所述圆形开口的尺寸小于椭圆形开口的尺寸以及所述台阶面的尺寸。
【文档编号】B29C33/30GK203665831SQ201420007807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4日
【发明者】高如盘 申请人:宁波龙韵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